审计风险及风险基础审计应用研究

审计风险及风险基础审计应用研究

韩芳[1]2007年在《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全球化,虚拟化、信息化进程加快的今天,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最高层管理当局分别迫切需要促进和帮助最高层管理当局和各亚管理层当局全面有效的履行各自的受托风险管理责任,有效地管理面临的风险。为适应这一需求,众多优秀企业开展了风险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出发,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为审计对象的审计,将内部审计业务嵌入到企业实施的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中,对机构的种种风险管理程序和结果进行鉴定、评价,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的审计活动。实施风险管理审计是我国当前既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又可加强风险管理的良策。无论是其本身的优越性,还是我国企业形势的客观要求都表明如今已是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的时机。本文选择内部审计最前沿的风险管理审计进行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总结与综述。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内涵、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然后阐述了管理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最后构建了风险管理审计的框架。第叁部分为国内外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比较,重点介绍了美国、德国风险管理审计的发展现状。第四部分对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我国推行风险管理审计的必要性。第五部分通过借鉴美德等国家的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经验,指出我国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的措施。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全文对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及其在实务中的应用进行了完整的、系统化的阐述。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竞争与风险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风险管理审计能够顺应风险管理的要求并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是审计不可阻挡的发展方向。

高志英[2]2006年在《风险基础审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注册会计师在其执业生涯中,无时无刻不是处于一种潜在的职业风险中。尤其是近些年来,一系列审计案件的接踵而至,更为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敲响了警钟。而且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审计风险的日益增加,注册会计师面临的诉讼危机和被惩处的风险也将进一步加剧。如何降低或规避审计风险,保护自身的发展成为审计职业界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风险基础审计作为一种迎合高风险社会的产物,代表了现代审计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外一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风险基础审计进行了改进,探索出现代风险基础审计。现代风险基础审计已经在理论与实务中表现了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因此,研究风险基础审计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上述认识,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审计模式发展的叁个阶段,揭示了风险基础审计产生的原因,并对风险基础审计的近期发展进行比较全面的比较,从中显示出了现代风险基础审计的特征。然后对风险基础审计的理论基础—风险理论、重要性理论、成本效益理论、战略管理理论进行阐述。由于风险无处不在,正视审计风险的存在,才使得风险基础审计得以产生和不断完善。本文将风险基础审计中的审计风险理解为广义的审计风险。在此基础上,笔者借鉴国外新近研究成果,将审计风险模型改进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同时,要求注册会计师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接着,笔者对风险基础审计的程序与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在借鉴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基础上设计了现代风险基础审计程序图。最后,本文以我国风险基础审计的应用现状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了风险基础审计的优越性,说明了我国推广应用风险基础审计已是必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指出风险基础审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完善我国风险基础审计的几点措施,希望能对当前我国审计理论与实务界的探索有所裨益。

姜毅[3]2013年在《人本审计理论体系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是变革的世纪,知识经济逐渐兴起,民主政治深入发展。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重物轻人的理念被扬弃,人的价值得到了全方位的关注,“人”开始成为管理科学研究的中心。由于受物本主义的影响,现有审计理论和实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见物不见人的缺陷和弊端。如何将人纳入审计系统,如何对人及其行为进行风险分析,如何构建系统的人本审计理论体系,就成为本文的研究主题。本文以规范研究为主,结合应用事例分析与案例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采用归纳法、演绎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融合运用行为科学、心理学、人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尝试构建崭新的人本审计理论体系。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及其结论如下:首先,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人本思想指导下的审计本质。在分析传统审计理论存在缺陷的基础上,本文创新提出人本审计是指以人及其行为为中心、为根本的审计观。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对自身行为的评价活动。具体来说,审计是审计人对照既定标准,评价被审计人及其行为的可靠性、合法性、有效性,从而确定被审计人的受托责任,提出改进行为的建议并向人问责的活动。人本审计更关注人的行为动机、行为过程对经济活动这一行为结果产生的主导作用,更重视“人——事/物”的关系,系统分析被审计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审计的实质。其次,本文系统构建了以审计本质为逻辑起点的人本审计理论体系,丰富并发展了审计理论体系。人本审计理论体系包括人本审计基础理论和人本审计应用理论两大部分。人本审计基础理论主要由审计本质、审计假设、审计目标、审计概念等构成。建立在在人本审计本质观下的审计假设至少有以下几点: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一切经济活动源于人及其行为、人及其行为问题易发性、人及其行为可确认、审计可以促进人及其行为改善。按照人本审计本质和假设,人本审计的目标主要有:鉴证、评价人及其行为的可靠性、合法性、有效性;分析、揭示人及其行为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人及其行为的建议,促进人及其行为的价值增值。人本审计概念包括核心概念和派生概念,其中核心概念主要有:独立性、职业谨慎、胜任力、行为责任、行为风险、行为证据、行为标准、行为意见;派生概念主要有:沟通、职业判断、关键人物、行为类型、行为动机、重要性、行为问责、行为改善。人本审计应用理论是以基础理论为原理运用于审计实践所形成的一系列指导实践的理论,按行为类型划分为行为可靠性审计理论、行为合法性审计理论、行为有效性审计理论;按审计的主体划分为人本国家审计应用理论、人本民间审计应用理论、人本内部审计应用理论;按审计操作规范划分为人本审计准则理论、人本审计程序与方法理论、人本审计报告理论。再次,本文设计了行为导向的人本审计模式。在人本审计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人本审计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账表、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等“物”为中心的审计模式,该模式将人及其行为正式纳入审计系统。该模式对现行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将审计风险模型由“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修改为“审计风险=行为风险×检查风险”。该模式按行为动机类型,将行为划分为两大类:正面积极行为、反面消极行为,并指出应对反面消极行为的叁类:造假欺骗行为、违法违规行为、无效损失行为进行重点的行为风险评估,从而确定审计的重点。该模式改变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为“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相结合的思路开展审计。该模式对传统审计的流程进行了改良,在以往的计划、实施、报告阶段基础上,增加了问责阶段,并在审计方法中引入了对人及其行为进行询问、检查、观察、访谈、心理测评、情景模拟、360度测评等技术和方法,丰富了审计的技术和方法。该模式对审计报告提出了改进建议,审计报告的对象应是人,审计报告要反映人及其行为的重要信息,审计应提出改进行为的建议。最后,本文用两个审计案例将人本审计理论体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分析。通过在物本审计理念下开展的审计情况与人本审计模拟下的审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在人本审计理论的指引下,审计操作模式有了质的改变,各种新的审计方法得以运用,审计功效显着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物本审计逐渐发展为人本审计成为审计发展的必然这一论断。

万方[4]2007年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类步入21世纪,世界经济的急剧变化,企业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加强,具有内向性特点的审计模式,其局限性日益明显,并且接连的财务报表舞弊暴光案,也给审计职业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迫使审计职业界再次将目光聚焦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上,重新研究和改进这一审计模式。本文试图从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的角度,借鉴国外新近研究成果,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及其应用做一次比较系统而有意义的研究,从而使我们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有进一步的深刻了解。根据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结构和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导言。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研究结构、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历史发展。阐述了审计模式发展的叁个阶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原因、确立、内涵、基本特征及其意义。从而为后文集中讨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做铺垫。第叁部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论。笔者阐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基础和概念框架,从而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奠定基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支撑理论包括系统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以及舞弊动因理论。关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框架,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概念构成了基础,贯穿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始终,审计风险模型和内部控制概念为审计程序提供了指南。本部分还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进行了比较,并体现出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势。第四部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阐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和基本方法,最后进行了案例分析。就审计程序而言,笔者借鉴国际和美国新的审计风险准则及相关文献设计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程序图,尤其强调对企业的分析评价以及根据风险评估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本部分还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结合案例分析如何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第五部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本部分探讨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笔者分析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也不例外。我国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由于法律环境、公司治理等问题造成了不利因素,但笔者认为这并不能因此阻碍审计模式的发展,而是需要同步完善的过程。因此,笔者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审计技术方法、注册会计师知识能力框架、法制环境和推行步骤等方面提出了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和建议。第六部分,结论。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进行了总体论述,并着重强调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路: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以分析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为导向,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从而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曾波[5]2007年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的“风险”辨析》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关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研究,学者们观点不一,分别提出了以“审计风险”、“企业经营风险”、“管理舞弊风险”、“重大错报风险”、“诉讼风险”和“企业治理系统风险”等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并由此推导出相应的审计程序,以指导实务工作。风险导向审计能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界定该审计模式中“风险”的概念,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并将该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因此,本文主要界定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概念,并以该“风险”指导审计工作。本文主要以规范研究为主,综合运用了比较分析和定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内容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的不同概念,对这些概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提出问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以何种“风险”为导向。第二章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由于审计产生于社会的需求,因而审计需求是影响审计模式的根本因素。审计需求理论主要有“受托责任论”、“信息论”和“保险论”,这叁种理论所体现的审计目标不同。随着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日趋重视,“信息论”更能在现代的审计关系中体现其优势。第叁章分析审计关系人的需求差异,审计关系人对风险的关注各不相同。由于审计需求是影响审计模式的根本因素,所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关注预期使用者所关注的风险。主要预期使用者包括经营者、股东和债权人,他们关注着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从而关注企业的经营风险。第四章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信息风险的实质是指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主要源于企业经营风险、企业经营风险是诉讼风险的导火线、企业经营风险是各种风险的基本源头,得出结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的“风险”概念界定为企业经营风险。第五章针对界定的“企业经营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思路和风险评估程序。

杨转转[6]2005年在《论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管理舞弊问题一直是困扰审计职业界的难题,“五大”国际会计公司针对此开发出了风险导向审计,它被认为能够提高审计的功效而在西方国家普遍应用。但随着安然、世通以及随后层出不穷的财务舞弊丑闻的相继曝光,这种被“四大”所推崇的审计方法遭到了质疑。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对于风险导向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国内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风险导向审计到底是先进的技术还是导致审计失败的元凶?我国审计实务界是否会采用这种审计方法呢? 本文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制度基础审计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未来审计技术发展的方向,但它也并非十全十美的,仍然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完善;同时,应用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文章用经济学的理论,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向,动态的分析制约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的因素;最后针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为将来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培育土壤。

周丹丹[7]2016年在《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以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为主的审计模式已经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在此情况下,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新修订的内部审计准则,强调了应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在此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尝试建立和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机制。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金融体制改革、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以及商业银行多样性的增加等都导致商业银行竞争日益激烈,面临的风险复杂多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待加强。而内部审计作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第叁道防线,发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制度迫在眉睫。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商业银行业务规模日益扩大,业务结构日趋复杂,其面临的风险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因此农村商业银行迫切要求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但其现有的风险防控手段不能满足业务发展对风险防控的要求。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制度和模式,将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实现安全、高效、稳健发展的目标。虽然农村商业银行已初步实施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但并没有建立系统、全面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制度。本文首先介绍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基本理论,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现状,然后尝试构建了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框架和程序,之后以案例的形式对A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行研究,对农村商业银行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希望能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务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贡献:一是本文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框架和程序;二是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了A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情况,详细论述了A农村商业银行如何开展风险评估,如何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订审计计划等,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务有一定借鉴作用;叁是对如何推进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这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建立和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王英毅[8]2007年在《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实施的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内外频繁爆发一系列的审计失败案,于是风险导向审计在弥补日益扩大的审计期望差距的社会因素中应运而生。风险导向审计最显着的特点是:它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将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本文首先从经济与社会环境、行业监管环境、制度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审计风险的深层次原因。接着,从分析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出发,论述了风险导向审计兴起的背景,并引出了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法律问题和道德风险的讨论。出于成本与效益原则的考虑,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允许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其认为能承受的风险水平下,省略部分常规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在法律机制不健全的环境下,风险导向审计可能诱导不信守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为了节约审计成本而不惜牺牲审计质量。要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民事赔偿责任的司法制度势必要进行适当的改革。我国新审计准则的颁布,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必将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组织形式、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事务所质量控制和审计方法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实务的工具。如何评估和控制审计风险、合理运用新审计风险模型已经成为我国注册会计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实质是舞弊审计,而目前企业发生的大多数欺诈舞弊的案件是管理层的舞弊,内部控制无效。公司治理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空前的关注。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增加。风险导向审计必须关注公司治理和舞弊。风险导向审计改变的绝不仅仅是审计方法,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的审计理念。针对我国进行风险导向审计目前存在或者可能面临的相关问题,作者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行业专门化等相应的政策建议。

史冬梅[9]2006年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文中指出1980年12月23日,财政部颁布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正式恢复,自此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大体上经过了1980年至1986年的起步、1986年至1988年的创业和1988年至今的稳定发展叁个不同时期。在二十几年间,中国会计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使得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世纪之初,安然轰然倒塌,连带着安达信的一齐毁灭,震惊了世界,也引起了人们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关注。四年的时间已悄然逝去,社会和经济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当年被判定为有罪的“安达信”被戏剧性地平反,“欧版安然”意大利帕马拉特案件又浮出水面,国际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模型有了新的修订,我国出台了新的法律法规对注册会计师的行为进行规范。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注册会计师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和几年前的也有了很大不同。因此,立足现在,探析审计风险的定义,结合国情,分析目前造成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各方面原因,借鉴国外,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对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本文的主体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写作背景、论文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写作思路和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相关的理论,包括风险和风险管理理论、审计风险的相关理论、风险基础审计理论。文章的第叁部分,分析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现状及其成因。第四部分,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要素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通过上章对审计风险要素的分析,做出了审计风险模型。第六部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审计风险的防范的措施。总之,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审计风险的形成既客观地存在于审计关系内部,又与现实的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降低审计风险,不但需要注册会计师自身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执业水平,同时也需要社会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不能只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绝对的独立性,而没有相应的社会和法制环境。审计风险的规避和防范需要全社会的关注、理解与支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方能出成效,所以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防范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措施。

郝甜甜[10]2017年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HD公司的运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和在制造业结构由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这样的大背景下,与之“配套”发展的内部资源与结构也应进行升级与改造。现在公司的内部审计大多还是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对相关领域进行审计,这种内部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在具体运用中也日渐凸显,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在制度基础审计上进行审计方法的改进,在内部审计中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型也越来越多的被公司采纳与应用。本文将以HD中小型制造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公司现行内部审计现状及问题为切入点,引出对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型的构建既而具体运用到年度财务决算中。本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着重介绍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研究背景对国内外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研究与应用成效进行总结;第二部分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在此部分系统地回顾了审计风险和风险管理的涵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背景和特点,为后文的写作打下了理论基础;第叁部分是HD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分析,通过对公司和内部审计基本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解析,提出其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HD公司的构建,本章立足于公司经营特点和行业特点,对HD公司内部审计进行风险导向的构建,重点是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并根据对内部审计设计对年度财务决算进行具体运用,并使得该模型在内部审计中的优点凸显出来;第五部分是使设计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可以顺利运用到公司中去的保障措施;第六部分是结论,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出现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研究[D]. 韩芳.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2]. 风险基础审计研究[D]. 高志英. 山西财经大学. 2006

[3]. 人本审计理论体系研究[D]. 姜毅.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4].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应用研究[D]. 万方. 厦门大学. 2007

[5].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的“风险”辨析[D]. 曾波.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6]. 论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D]. 杨转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5

[7]. 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D]. 周丹丹. 苏州大学. 2016

[8]. 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实施的相关问题研究[D]. 王英毅. 厦门大学. 2007

[9].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 史冬梅.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10].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HD公司的运用研究[D]. 郝甜甜. 西安石油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  ;  ;  ;  ;  ;  ;  

审计风险及风险基础审计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