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营销的“缺陷”分类_市场营销论文

我国企业营销的“缺陷”分类_市场营销论文

我国企业市场营销的“短板”归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营销论文,我国论文,短板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木桶效应说的是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高的木板有几块、有多高,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的高度,以木桶效应衡量企业的发展同样适用。21世纪是企业发展的新机会,但市场机会未必都是企业机会,对他人是机会,对自己可能就是布满鲜花的陷阱。无视企业的营销条件,不具备最基本的营销要素,盲目追逐新潮,企业即使成功也可能昙花一现。营销“急功近利”使企业忽视了营销效果取决于企业最弱的而非做得最好的方面。

视而不见的营销盲点

一是重视服务数量,忽视服务质量。从对产品实体的营销到对产品整体概念的营销,特别是对产品附加利益的营销,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焦点,这是历史的进步。企业首先是营利性的组织,为顾客提供的服务应注重质量。服务质量是指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应该达到的标准,它包括服务态度、服务技术、服务程序、服务操作规范、服务时间、服务信誉、服务标准和创造服务优势与差别等。企业应该明白为消费者提供的不止是某项服务,而是为了解除顾客购买产品的后顾之忧,使顾客坚信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企业是可以信赖的。当服务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利润时,企业应按照系统论的原则,综合分析,谨慎决策。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服务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尽可能不使外部服务发生。

二是重视市场开拓,忽视细化营销。细化营销是指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细致化,是充分考虑顾客细微需要的市场营销活动。在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吸引新顾客的时候,不能忽视细化营销,因为它是企业维持老顾客的必要手段。以药品说明书为例,企业也许认为有一些字母、外文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购买,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或者利于产品的出口,所以我们看到药品说明书经常是以“每公斤体重服用多少mg”为单位,难道中国的消费者都认得这些代码、符号和文字!都会应用数学公式计算!反倒是外国进入中国的商品让人更喜欢,因为它图文并茂。

营销理论告诉我们,寻求一个新顾客的成本是维持一个老顾客成本的数倍。特别是当企业说服那些失去的顾客再重新购买企业的产品时,所需成本是维持一个老客户成本的数十倍。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谁比竞争对手想的细一些,能够将顾客的细微需求更早的觉察,再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是重视一时承诺,忽视长期践诺。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应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一些企业在进行营销活动时,重视一时承诺和宣传,而忽视长期的践诺和服务,更有甚者,在营销活动中运用种种手段欺骗消费者。如名为打折,但却是提价后的打折;名为有奖销售,实为库存搭配;名为有奖征集广告语,实为没有结果的竞赛。有些企业进行社会募捐活动,表现“积极”,出尽了风头,却不兑现自己的承诺。据央视透露,很多募捐活动的资金到位率只有40%左右,而这些说话不算数的也不乏知名企业。这种因小失大的企业营销行为,无异于自杀。

四是重视营销跟进,忽视营销创新。一些企业在投资时置经济规律于不顾,忽视自身的条件和发展优势,从众押宝抢市场热点。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完善售后服务上,而是寄希望通过一个点子使产品一夜扬名,重视营销跟进,忽视营销创新。企业低层次重复生产经营,浪费了宝贵的社会资源,致使企业的旧项目进退维谷、新项目盲然无底、管理上捉襟见肘、经济效益越来越差,消费者需求也难以得到满足。

企业营销平台残缺

一是营销要素残缺,营销管理滞后。营销要素指企业市场营销所必须具备的人财物和信息,它是企业营销的前提和基础。一些企业缺乏营销要素,一些企业缺乏对它们的合理配置。未来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果企业没有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再完美的营销计划也不能实现。企业一方面缺乏人才,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人才的浪费现象。对营销队伍的合理配置,企业应提高员工素质,提倡团队精神,树立企业与个人荣辱相连的意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应将资产负债率掌握在最佳水平,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通过挖潜和增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对信息的管理,使企业信息使用科学化。

二是营销活动无秩序,营销组织低效率。营销程序指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制定和战术实施的步骤,包括企业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等战略制定的程序,以及企业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和促销等战术实施的内容。营销组织是企业所构建的营销职能部门,是企业营销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它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部、财务部、营业部、市场部、公关部、广告部等。据悉,我国69%的企业不知道如何制定企业的总体营销战略,61%的企业不知营销管理,他们不熟悉营销知识,不了解营销的基本程序。营销组织低效率源于没有建立健全企业的营销组织,还源于不能实现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缺乏明确的企业经营理念。

三是评估体系不健全,营销控制不到位。营销评估体系主要指企业基本的财务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企业营销控制包括年度计划控制、获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和策略控制,它通过企业的高、中层管理者以及营销控制人员等对营销工作审查、评估,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具体方法可以使用销售分析、市场占有率分析、费用率分析、顾客分析、广告效果评估等方法。许多企业所关心的是销售额,通过促销提高销售额是手段,但是销售额下降的原因即使分析准了,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过度的企业营销投机行为

一是过度的政策体制投机。企业过度的政策体制投机是由企业营销的外部环境引发的。“双轨制”是中国在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在经济体制、管理制度甚至企业文化等方面,企业都处在两种不同的选择中。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国家政策的适度倾斜,客观上使享受政策优惠、扶持的行业、产业和企业,可以得到额外的机会和利益,为部分企业创造了许多“机会”,使有关企业得以利用这种“机会”,捞取更大好处,侥幸取得营销成功。它一方面限制部分企业进入可获利的市场和领域,另一方面又为部分企业制造“特权”,独享利益,驱使这些企业努力在短期内追求效益最大化。

二是过度的市场体系投机。过度的市场体系投机也是由企业营销的外部环境引发的,是指在不健全的市场体系下企业侥幸取得成功的营销行为。健全的市场体系包括产品市场及资金、劳动力、技术、房地产、证券等生产要素市场,它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使企业平等参与竞争。我国36.3%的企业认为“缺乏规范运作的技术市场”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原因。

三是过度的法制法规投机。过度的法制法规投机也是由企业营销的外部环境引发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不健全的法制法规使企业投机成为可能。《证券法》出台前,许多企业自我炒作,虚报财务状况,使证券市场不能真正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的质量,而企业却大捞一把,非法营销投机“功不可没”。比如,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使盗版音像制品泛滥,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侵害了所有者的权益,损害了我国政府和我国企业的形象。过度的法制法规投机强化了企业的投机预期,使企业忽视基础营销工作的开展。

四是过度的营销广告投机。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广告媒体特别是电视、广播媒体可信度较高,受众十分广泛。广告媒体从自身利益出发,为吸引读者,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条件,竞相报道一夜致富的典型,在人们的心里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暴富“英雄”,甚至还发布一些未经核实的广告,对消费者进行轰炸性的宣传,误导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使企业认为“广告=市场=利润”,误导了企业的营销行为。特别是企业——广告主不成熟,他们加大广告投入,忽视整体营销,使企业营销投机成为现实。市场经济离不开广告,但广告决不是营销的全部。即使是广告也要充分考虑广告受众的特点,应制作科学,生动形象。当企业仅看到广告所带来的利润时,就可能促成企业的广告投机行为。

五是消费者不成熟的营销投机。消费者不成熟的营销投机主要是指消费者的心理不成熟,给企业的营销投机造成了可乘之机。我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心理并没有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同步发展,消费者权益、购买经验并未随收入的增加而增长。消费者的心理因素、个人知识、购买经验和他人的影响,特别是推销人员的推销技巧成了消费者是否购买商品的决定因素。企业营销通过改头换面的产品包装、反季节销售等营销小技,使不成熟的消费者产生冲动性的购买行为,也致使企业认为市场营销不过如此,浅尝辄止,助长了企业的市场营销投机行为。只有当市场商品供过于求,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者的素质提高后,消费心理才逐渐趋于成熟。面对成熟的消费者,理性消费成为主流,此时企业营销投机将没有市场。

品牌扩张无度

一是违背系统论原则。系统论强调企业决策和经营的目的性、整体性和科学性。企业将有限的人财物力分散使用,目的是分散经营风险,但往往由于战线拉的过长,受决策者的经验、知识和所接受信息的限制,可能一个产业都做不好,欲速不达。与其将十个手指分散出击,不如使用拳头出击力量更大。专业化生产可以使企业在某类产品或某种产品的关键部件上,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不求样样有,但求一样精。从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看,大型汽车制造商的零部件自制率已降到30%以下,这为他们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质量创造了条件。所以,只有那些在一个行业确立了不可动摇地位的企业,才有资格考虑进入新的领域,企业应慎用品牌扩张战略。

二是损害品牌形象。真正的品牌资产来自于消费者的品牌忠诚。企业要建立较为严密的选择程序,推陈出新,保护品牌的整体形象。早年,美国的“派克”钢笔质优价贵,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然而,1982年推出每支售价仅3美元的低档笔,使派克笔的形象受损。公司非但没有顺利打入低档笔市场,反而丧失了一部分高档笔的市场,销售额只有竞争对手克罗斯公司的一半。

三是淡化企业品牌。企业采取品牌扩张策略,常遭遇品牌淡化的威胁。“娃哈哈”品牌从营养液、八宝粥、矿泉水,直至今天的800多家童装专卖店,已辐射到全国省、地、县级地区,并且力争2002年年底开到2000家。他们将童装产品定位于中高档,力争打造中国童装的第一品牌。此举被企业称为是“跨行业经营、多元化发展”的第一步。他们决策的依据是,我国0-14岁的少年儿童有2.87亿人,占总人口的22.5%;我国童装年产量6亿多件,人均3件/年,并且占有80%市场占有率的本土童装品牌中45%没有自己的品牌。我们既为她的品牌淡化担忧,也为她是否能够成功揪心。

四是加速企业死亡。企业抢占和扩大市场,要量力而行,有节有度,否则就会因企业力量过分分散,竞争者乘虚而入,加速企业的死亡。我国无数流星般的昔日辉煌企业,究其衰败的原因多数源于品牌的过度扩张。“太阳神”在90年代初,发展势头迅猛,在寻找“多角化支撑点”中,在集团内部组建了10多个项目公司,涉足的领域包括汽车、化妆品、石油和边贸等,未曾想一下损失3.4亿元资金,企业元气大伤,错失了发展的最佳时机。

“陷阱”代替“馅饼”

一是营销广告陷阱。企业认为广告投入越大,产品销售额越大,利润越多,这使企业误入广告陷阱。上个世纪80年代,广告曾挽救了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这就使一些企业盲目增加广告投入,甚至负债广告,忽视企业整体营销。秦池集团以3.2亿元的天价再夺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后,并未给它带来可观的销售额和利润,因为创建一个知名企业和品牌不是一蹴而就之事。100家世界级的品牌企业,其中36%的企业历史在100年以上,28%的企业历史在80-100年,25%的企业历史在50-80年,历史在50年以下的仅有16%。可见,靠广告托起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

二是营销价格陷阱。企业把降价、折价看作是屡试不爽的营销策略,误入营销价格陷阱。营销学是科学,更是艺术。价格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企业定价技巧的灵活运用最能体现营销的艺术性。企业定价的依据是商品成本、市场商品供求状况、货币价值和流通量、国家的物价政策等。对价格的制定,企业运作的空间很大。部分商家常年打8.5折,节日打3折销售,让人怀疑其真伪。彩电业在12年中七次降价,虽有巨大收获,但也让人迷惑。

三是企业规模陷阱。一些企业总认为规模大比小好,误入企业营销的规模陷阱。通常,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产品成本随之下降,企业可以获得成本领先优势。此外,成本优势还源于产品的专利技术、原材料的获得优势、地理位置优势等。然而,过大的企业生产规模,会导致管理机构臃肿、管理成本上升,企业效益不升反降,致使企业从规模经济变为规模不经济。

四是产品质量陷阱。这里指患了营销近视症的企业,他们往往一厢情愿猜测消费者的需要,单纯追求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能优良,导致企业经营利润下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消费者追求产品的差别利益和特殊利益。购买生活消费品如此,购买服务也不例外。一些旅游景区,自认为通过完善游乐设施,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他们比照城市公园建一些游乐场,将自然美景破坏殆尽,旅游特色不再,而门票价格却大幅度提高。其结果是城里人不会舍近求远到此游乐,农村人生活在这里又嫌门票太贵,游客没增反而减少。

五是营销逐新陷阱。上个世纪90年代,新的营销思想、营销方式层出不穷。它们有些是全新的方式,有些却是原营销方式名词的变化。企业应正确理解,谨慎应用。如电视直销在今天人们将它归为直复营销,事实上是销售渠道中“零阶渠道”的一种。它方便了人们购物,但企业使用时,往往哗众取宠,订价太高,产品不直观,所以消费者非议较多。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行业、地区、企业间差异较大,所以最新的营销方式不一定最适合自己;没有哪一种营销方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企业只有把企情与营销理论结合起来,创出自己的营销特色,企业才有生命力。

标签:;  ;  ;  

我国企业营销的“缺陷”分类_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