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行为特征研究论文_曾越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湖南长沙 410013

摘要:目的:分析成年人慢性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我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量为20160(人)。入选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并向入选患者派发调查问卷询问慢性病的罹患率,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等。结果:患病组各指标均高于未患病组,满足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本次研究中成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51.60%,女性的患病率为57.60%(6232/10820),男性患病率为46.00%(4296/9340),女性患病率要明显高于男性,X2=270.14,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调查对象中吸烟、饮酒、缺乏锻炼、肥胖的比例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都是导致患者发生慢性病的因素。结论:成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较好的控制,工作重点应在健康教育,预防慢性病并发症和伤残,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都发生了改变,由动态生活为主转变为久坐不动的静态生活为主,由低热量饮食转变为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导致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非传染性慢病成为我国患病比例和死亡率越来越高的疾病。有权威机构预测,因非传染性慢病死亡的人口比例到2020将超过80%[1]。与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不同,研究证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我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量为20160(人)。其中男9340人,女10820人;研究对象年龄在20岁到81岁之间,平均年龄(47.2±3.41)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9719人(48.21%),高中5820人(28.87%),初中及以下人4621(22.92%)。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并向入选患者派发调查问卷询问慢性病的罹患率,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等。

相关标准:吸烟群体指累计吸烟超过100支且仍然有抽烟习惯的人;饮酒群体指每周饮用含有酒精成分的饮品超过三次的人;不健康饮食群体指饮食不规律的人;体育锻炼人群指主动参与健身、散步、跑步等运动的人群,从事农业劳动或家务的人不算入其中;不吃早餐指每周吃早餐的天数不超过三天。

1.2治疗方法

本研究中调查内容分为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查、调查问卷三部分。体格测量内容有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实验室检查主要内容有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有社会人口学一般特征,慢性病危险因素占有情况,慢性病患病现状[3-4]。

1.3调查人员培训与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我体检中心的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沟通和获取信息方式,培训后正式调查过程分为预调查和现场调查,调查完成再由专人核对调查表[5]。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设置逻辑核查双平行录入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运用SPSS17.0软件包完成,主要统计学方法为频数统计。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慢性病的患病概率

20160名研究对象中,有10402人患有慢性病,也就是说本次研究中成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51.60%,女性的患病率为57.60%(6232/10820),男性患病率为46.00%(4296/9340),女性患病率要明显高于男性,X2=270.14,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将20160例患者根据是否患有慢性病分为两组,进行相关比较。

2.2行为习惯调查

本调查共纳入吸烟、饮酒、少动三类习惯,研究对象为患有慢性病的10402人,在所调查的患病人群中,吸烟、饮酒与少动都是容易导致慢性病发生的因素,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少动为35.41%,最低的是吸烟28.90%(见表1)。

3讨论

针对人群疾病谱的变化,我体检中心进行了成人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及行为特征的调查研究。患病组各指标均高于未患病组,本次研究中成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51.60%,女性的患病率为57.60%(6232/10820),男性患病率为46.00%(4296/9340),女性患病率要明显高于男性,X2=270.14,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研究对象为患有慢性病的10402人,在所调查的患病人群中,吸烟、饮酒与少动都是容易导致慢性病发生的因素,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少动为35.41%,最低的是吸烟28.90%。所调查的饮食习惯包括不吃早餐、高脂高盐饮食,人数最少的是不吃早餐的对象,所占比例为32.39%,人数最多的是高盐饮食者占37.24%。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的是血脂异常,为53.61%,高血压居第二位(36.23%),最低的是脑卒中,占28.18%。一般人们会自觉采用减少热量摄入或增大运动量的方法控制体重,较少选择对机体有不同程度损伤的手术或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

结语:

在日后的工作中,应加强以体检中心为单位的面向患者的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人群整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史平,梁国文,崔宁.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效果监测[J].首都公共卫生,2008,2(4):157-160.

[2]王柏芳.饮酒与代谢综合征的风险[J].肝博士,2012(6):19-20.

[3]徐继英,李新建,姚海宏,等.上海市15-69岁人群吸烟流行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27(4):189-192.

[4]张梅,王丽敏,李镒冲,等.2010年中国成年人吸烟与戒烟行为现状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404-408.

[5]杨中香,宋国菊,薛冬梅,程文芸,光琪,吴汉军.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不良饮食习惯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13):26-28.

论文作者:曾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成年人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行为特征研究论文_曾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