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葛海洁

葛海洁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 650204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追踪调查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样本病案,依据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等两个不同组别,各组别病患数均为20例,其中前者病房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后者均单纯应用常规病房护理,护理后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与护理满意率均为9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和70.0%(P<0.05),两项数据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肾衰竭采用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率与护理满意率,护理效果良好,可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慢性肾衰竭;应用效果

在当前医疗环境下,为进一步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其实施对策,特选取40例患者展开本次研究活动,现将研究过程与结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活动开展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从同期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40例患者经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均行临床对症治疗。将此40例患者根据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数均为20例,观察组中12例为男性患者,8例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63.4±4.8)岁,原发疾病:2例糖尿病肾病,1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高血压肾病。对照组中13例为男性患者,7例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64.1±4.3)岁,原发疾病:3例糖尿病肾病,1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例高血压肾病。研究前经临床详细咨询,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可展开对比。

1.2方法

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采用临床对症治疗。与此同时,病房护理人员均给予两组患者基础护理、病房环境护理、个人卫生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等一系列常规护理措施。于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其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健康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慢性肾衰竭的相关病理知识,包括该病症发病原因、影响因素、症状、主要危害以及临床治疗方法等,使患者充分了解并掌握自身病情,并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培养其预防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②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减轻其陌生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二者之间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心声及其疑问,并及时为其解答,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同时,通过开展院内集体活动或娱乐项目的方式,鼓励患者多参与集体活动,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心理负担,并在此过程中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为病房护理工作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③心理疏导,于院内设立心理咨询室,对所有患者开放,鼓励患者多与心理医师进行沟通,使其说出内心真实想法,之后由护理人员针对每位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同时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情绪,抑制不良情绪发展,鼓励其树立积极、乐观心态,以正视疾病。④家属支持,做好家属工作,取得家属配合,鼓励患者家人和亲友多入院探视,给予患者家属支持与精神慰藉,缓解其紧张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护理工作结束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针对本次研究,分别设计治疗依从性调查量表与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均采用问卷法分别对护理后患者治疗依从情况、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情况进行调查,治疗依从性调查量表主要内容包括用药、饮食控制以及健康教育参与程度等,评定项目分为依从和不依从等2项,治疗依从率=依从例数/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主要内容包括护理人员仪表仪容、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护理及时性、护士巡房以及医疗纠纷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评定项目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等3项,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数据处理

全面收集并总结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资料,均利用软件SPSS18.0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检验,本次研究中的所有计数资料均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并均采用卡方检验,若数据检验结果显示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依从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情况,其中观察组患者中治疗依从19例,不依从1例,分别占95.0%和5.0%。对照组患者中治疗依从12例,不依从8例,分别占60.0%和40.0%。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2护理满意率

对比两个组别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经数据总结与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慢性肾衰竭,也可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该病症患者肾脏萎缩明显,无法维持其基本功能,可导致患者机体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1],全身各系统受累,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同时,由于慢性肾衰竭病程较长,患者需长期住院治疗,易对其心理情绪造成影响,产生心理应激,限制临床治疗效果。所以慢性肾衰竭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对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预后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从护理学角度来讲,心理干预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患者心理活动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2],使其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护理工作过程。现阶段该护理模式在各大医疗机构中应用较为广泛,有多项医学研究资料证实护理效果良好。此次为进一步研究心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40例患者分别给予其不同护理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干预+常规护理)患者治疗依从率与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P<0.05),数据比较统计学差异均存在显著性。

总而言之,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率,且护理后患者对护理服务较为满意,护理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韦桂源,李成香,胡带翠.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1):1385-1386.

[2]侯春江.心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08):54.

作者简介:葛海洁(1977年9月—)汉族, 山东,本科,护士,主要从事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葛海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0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葛海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