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教育中对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论文_张茜

浅谈舞蹈教育中对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论文_张茜

顺德区昌教小学 广东佛山 528325

摘要:文化素质是专业品质和文化品质的集合。专业品质和文化品质是一个优秀舞蹈演员应具备的文化素质。当前的舞蹈教育在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使得在舞蹈教育中对文化素质的培养存在不足,舞蹈演员的专业品质和文化品质不高,这严重影响了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舞蹈教育中的文化素质培养,并对文化素质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舞蹈;教育;文化素质

引言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舞蹈艺术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喜人局面。但是,面对这种可喜的局面,我们需要有一个平静的,积极的心态下来思考一下舞蹈艺术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的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舞蹈动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会“说”,而只会跳;这样的舞蹈是不动人、走不进别人心里的。笔者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当前的舞蹈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计划、教材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在舞蹈教育中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存在不足,小演员的文化品质和专业品质不高,这严重影响了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对舞蹈教育中的文化素质的培养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舞蹈教育中的文化素质培养,并对文化素质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期望通过研究,有所收获。

一、舞蹈教育中的文化素质培养

(一)人文知识的培养

一个民族舞蹈就记载着这个民族文化的特质。比如,这个民族舞蹈反映了一段故事、民族的一个传说或是该民族的一个传统,总之它是这个民族生活情感的高度再现和表达。而通过舞蹈训练,就可以让学生得到这个民族情感上的移情、心灵上的熏陶,以及对这个民族生活情节上的感悟。在舞蹈教育中对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就是要通过对舞蹈形成的民族文化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了解这个民族的舞蹈文化内涵,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

(二)对意志力的培养

舞蹈训练因为基础训练时间长,凝聚了学生很多泪水和汗水。学生必须持之以恒练功,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因此,舞蹈训练很考验学生的耐力。在学习与训练难度大的动作和技巧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比如,有的舞蹈动作不容易做时,就需要学生用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这些困难。通过困难和挫折,就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通过舞蹈训练增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从学生们自己的体会中,我们可以看出舞蹈训练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所起的作用。“我们本来也是被宠惯的小孩子,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连马尾辫也扎不了,也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每天早晨,我们要摸着黑起床进行早上基本功的训练;也不记得我们在挥洒汗水中,是如何艰难地度过那怎么也不肯走的时间”。通过学生的这些话,可见舞蹈训练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的作用是很大的。因此,我们的舞蹈教学内容一方面是加强舞蹈基本动作的训练,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三)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舞蹈,特别是需要多人来完成的集体舞,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团队精神。因为在集体舞中,学生们只有经过长时期的磨合,相互之间才能形成默切,舞蹈动作才能做到协调和一致。同时也形成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摆脱以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团队精神得到培养,也可以由此分享到相互合作的喜悦。

集体舞整体效果和集体舞的美感,取决于参加者的动作配合,任何一个参加者的不协调,都会破坏集体舞蹈的演出效果。因此,在舞蹈教育中要多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舞的训练,通过集体舞的演出对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一种无形的监督和锻炼,这是对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很有效的办法。通过长期的排演过程,学生们之间一方面可以相互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彼此的友谊;通过集体舞取得的成绩,也使学生形成一种集体荣誉感,找到一种归属感,学生们的心灵上也会得到满足。

二、对文化素质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德舞双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德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和人格方面的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舞蹈能促进学生“真、善、美”的人格特点和情感特点的形成。使学生树立正直、诚实的世界观,形成自信,自尊的人生观。在对学生的舞蹈训练中,不但要塑造学生的体型,更要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要培养学生规范的行为方式。

舞蹈训练以舞蹈的姿态、音乐的节律、动作的完美结合赋予学生外在与内在独特的气质;培养学生形、神、意的协调统一和优雅的美感;使学生们焕发出青春的魅力。因此在舞蹈教育中,实行德舞双修,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例如,在舞蹈作品《千手观音》中,残疾舞蹈表演者们通过他们的“真善美”,将大慈大悲融入舞蹈,将人人伸出双手去普济众生的佛教理念和具有“真、善、美”的画面呈现给众多观看者;将爱是我们人类共有的语言的信息,通过残疾舞蹈表演者无声的表演,传达给广大观众。舞蹈《千手观音》之所以能够得到观众的喜欢和行家们的赞赏,就是因为这个舞蹈的中心思想诠释的是“舞蹈的真”;这个舞蹈的结构支架呈现的是“舞蹈的善”;这个舞蹈的视觉感受体现的是“舞蹈的美”。通过观看《千手观音》这个舞蹈,可以让我们对人类生活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师要用生动的语音对舞蹈的原理进行讲解、要用形象的舞蹈动作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舞蹈。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精神,为今后的团结与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在学校参加舞蹈教学,由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掌握技能,总结经验,这是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的,也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舞蹈训练美化着学生的心灵,它对学生的生理锻炼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起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同时舞蹈训练还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舞蹈是一种人体形象的美化运动。学生们通过接受舞蹈训练以后,在情感、言谈举止等方面会更具有情操;在气质、形貌等方面会显得更加高雅;学生内心充实的情感世界都在舞蹈中得到充分体验。这就是舞蹈教育推动素质教育所产生的重要意义。例如,在舞蹈《雀之灵》中,杨丽萍的所创作的舞蹈形象具有鲜明的特性,体现了独特的水文化特征,赋予民族舞蹈审美的合力,她的作品成为当代民族舞蹈的典范之作。笔者认为,杨丽萍用肢体语言充分表现出了傣族少女温文尔雅的美、呈现给观众的是含而不露的诗境。杨丽萍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的艺术境界中去。她的舞蹈动作情舞交融、形神兼备;她在舞蹈中投入的情感温情,优美;她真切的表演,舞蹈动作独特的美打动了每一位观众。杨丽萍的舞蹈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美的韵味。

此外,舞蹈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艺术,舞蹈和音乐,艺术,文学和其他艺术学科的地方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舞蹈和绘画,雕塑艺术有着直接的联系,舞蹈中常需要有舞蹈造型。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可以进行各种艺术的沟通,使舞蹈渗透各学科的艺术。在这种扩展的审美文化的范围中,深人挖掘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可以建立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塑造其健康的人格和心灵。

(三)健体强身,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舞蹈不同于体育锻炼,舞者要进行形体训练,要求体态优美,这有助于训练和保持良好的体型和姿态。舞者要进行提高身体各项素质的舞蹈动作训练,如身体的耐力、稳定性、控制力等力量训练;以及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等技巧训练。通过这一系列全身的运动和锻炼,有助于舞者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全面发展。通过活动舞者身体的四肢,从而达到舞者强身健体的健身效果。

舞蹈既是锻炼的一种形式,也是一个优雅、注意美学运动的形式。因此,舞蹈训练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体型和姿态。学生们通过背部挺直、膝盖伸直、收腹、挺胸、提臀、双腿收紧,这些简单的,反复训练的舞蹈动作,就会起到学生健体强身,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作用。

四、结论

总之,舞蹈因为其动作具有独特的运动方式,使舞蹈动作超越了普通的肌体活动。而舞蹈有思想、有意识、有文化的内涵,使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学生在素质教育中,通过舞蹈课能够接触到舞蹈艺术的各个方面,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舞蹈文化,并从思想、身体、智力、创造力等等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培养。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它使人类的情感在婀娜的舞姿中得以动态化的诠释和展现,可以说,舞蹈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而舞蹈教育中的文化素质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舞蹈演员的全面发展,培养舞蹈演员的艺术情操和艺术品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把舞蹈教育中的专业品质和文化品质这些文化素质的培养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通过文化素质的培养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通过素质教育促进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2]隆荫蓓,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3]李玉等.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探微[J].神州,2012,(3):l0-l7.

[4]刘青弋.体现:舞蹈文化研究的根本[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1):15-20.

[5]袁媛.言传身教、德育兼容—浅谈舞蹈教学方法在德育培养中的体现[J].黄河之声,2011,(2):1-12.

[6]王辉.舞蹈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J].时代报告,2012,(04),61-62.

[7]郭神利.论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时代报告,2011,(03),113-114.

论文作者:张茜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  ;  ;  ;  ;  ;  ;  ;  

浅谈舞蹈教育中对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论文_张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