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网站建设与研究生培养_研究生论文

高校学术网站建设与研究生培养_研究生论文

高等教育学学位点的建设与研究生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学论文,学位论文,研究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协作组举办高等教育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研讨会,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研究和讨论是很有意义的。全国各地的教育研究机构与各个高等教育学的博士、硕士点在一起研讨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讨论,既有利于高等教育的研究更好地结合实际,又有利于从研究的角度考虑学位授权点的建设,从而更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博士和硕士。

一、从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看高等教育学博士、硕士授权点的建设

1.关于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定位

由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组织专家编写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与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中指出:“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属教育学的二级学科。”“该学科近20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包括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原理、中外高等教育史、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结构学、高等教育评估、高等学校教学理论等诸多分支学科的学科群。”这段描述是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定位,即“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但它又是有多个分支学科的学科群。从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的角度说,这里的诸多分支学科可从两个层面上去看:一是这些分支学科相当于“高等教育学”的三级学科,亦即研究方向;二是这些分支学科中的多数,如高等教育原理、中外高等教育史、比较高等教育等等,其“母体”是“教育原理”、“教育史”、“比较教育学”,他们是高等教育的相关学科。所以,在讨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包括高等教育学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定位问题。一个学科的定位涉及学科的理论体系、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与范围、学科的学术层次以及相关学科等问题,讨论起来比较复杂。从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看,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定位在《专业目录》及其专业简介中已经明确,即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门类中教育学一级学科中的一个二级学科,他的主要相关学科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我们应根据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定位进行其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

2.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基本条件

要做好博士、硕士授权点的建设,就应明确审核博士、硕士点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有两个层次、三种情况:一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获得了某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该一级学科范围内的全部二级学科都可以招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及行使博士、硕士的学位授予权;二是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三是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2000年第八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时,上述三种情况各自的基本条件如下。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基本条件

第一,学科覆盖面。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已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覆盖的学科面较宽。

第二,学术队伍。学术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均合理,有一定数量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人员,各层次人员配备齐全,且团结协作,学术思想端正、活跃;有一定数量的具有指导博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分别为该一级学科内主要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能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第三,科学研究。整体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在国内同一学科中处于先进行列,在一些研究方向上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近5年来科研成绩显著,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目前承担有较多国家、省部级的重要项目或其他有重要价值、学术水平高的项目,科研经费充足。

第四,教学与人才培养。能够开出高水平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系列课程及专题讲座;有丰富的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成功经验;在该一级学科内已授予数量较多且质量较高的博士、硕士学位,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有一定的规模。

第五,工作条件。有比较先进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有能及时获取学术信息的技术条件和较充足的国内外图书资料,能满足一定规模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需要。

第六,管理工作。研究生考核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人员落实。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基本条件

第一,学术队伍。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称结构均较合理,且团结协作、学术思想端正、活跃的学术队伍,能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其整体学术水平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前列;学术队伍中有若干名60岁以下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并有一定数量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人员;学科、专业点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均有学术造诣较深、在国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治学严谨、为人正派的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学术带头人中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至少有1位具备了指导博士研究生的水平和能力。

第二,科学研究。有较宽的学科研究领域和较好的科研基础,有3个以上相对稳定的主要研究方向,其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科研工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面向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学术水平较高,贡献较大,在国内同一学科中居于前列,并在国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近5年来科研成绩显著,有较多的高水平的学术专著、论文,或取得较多的重要的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工程技术和实践性强的学科、专业,其科研工作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直接贡献;目前承担有较多国家、省部级的重要项目或其他有重要价值、学术水平较高的项目,有比较充足的科研经费。

第三,教学与人才培养。一般应已获得硕土学位授予权,有比较丰富的培养研究生的成功经验,培养质量比较好;能够开设高水平的研究生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设置合理,能够指导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的最新成果。

第四,工作条件。有培养研究生的实验室和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具有及时获取学术信息的技术条件和必要的国内外图书资料,能满足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需要。

第五,相关学科条件。学科、专业点所在一级学科或与其紧密相关的其他学科领域,有较好的学科基础和较强的学术力量,已有硕土学位授权覆盖的学科面较宽,具备按宽口径培养研究生的学科条件。

第六,管理工作。研究生考核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人员落实。

3.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基本条件

第一,学术队伍。有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均较合理,各层次人员配备比较齐全,且团结协作,学术思想端正、活跃的学术队伍,其中至少有本单位4名以上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近5年来在本学科领域取得一定的科研成绩,有较高水平的专著或论文,或有较重要的工程技术成果,获得较高等级的奖励,并正在从事科研工作或重要的工程技术工作。

第二,科学研究。有一定的科研基础,有2个以上相对稳定、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科研工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面向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近5年来科研成绩突出,有一定数量的较高水平的学术专著、论文,或取得一定数量的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工程技术和实践性强的学科、专业,其科研工作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直接贡献;目前承担有一定数量的国家、省部级的重要项目或其他有重要价值、学术水平较高的项目,有比较充足的科研经费。

第三,教学与人才培养。本单位在相应学科领域有比较丰富的培养硕士的成功经验,教学质量较高;能够为硕士研究生开出较高水平的各类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设置合理;讲授或指导硕士研究生学习课程的教师应主要由副教授以上人员(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担任。

第四,工作条件。能提供研究生作硕士学位论文的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实践性强的学科有相应的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条件和基地。

第五,管理工作。研究生考核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人员落实。

博士点和硕士点最主要的、标志性的东西是什么?第一是学术队伍,特别是学术带头人。博士点和硕土点的区别在于硕士点导师是某种程度上的学术带头人,博士点导师是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第二是科研,主要是看科研成果。博士点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应比较突出,有学术界公认的水平较高的专著,有在重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的获奖项目,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的较高层次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充足。第三是培养研究生的质量,看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在社会上的影响如何,是不是培养出了比较拔尖的人才。第四是相关学科要比较强。申请高等教育学的博士点,至少应有2个以上相关的硕士点。假如只有一个高等教育学的硕士点,马上要申请高等教育学的博士点,就比较困难。博士点不是电线杆,而是个金字塔。争取博士点主要看这四条。如果争取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那就必须加强相关的二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至少应该具有2~3个以上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后学位授予点的改革方向是按一级学科授权,逐步取消按二级学科申报博士点。从学科建设的角度上讲,准备申报博士点的时候,应该立足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现在实行的是双轨制,有一部分按一级学科授权,有一部分按二级学科授权。但双轨制的过渡不会太长,建议在考虑硕士点、博士点的建设时要立足于按一级学科授权来考虑,也就是说在申报某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的时候,要注意加强相关学科的建设。

二、从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看高等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

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从1998年启动至今已完成了三轮,第四轮正在进行之中。具体情况是:由省里限额初选推荐,由学位中心评估所组织同行专家进行通讯评议,由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组织专家从中限额评选,由教育部批准,每次100篇。1999、2000、2001三年共评选了全国优秀博士论文300篇,这300篇中高等学校有240篇,占80%;科研机构60篇,占20%。高等学校的240篇分布在74所高等学校,占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245所高等学校(含军队院校,不含党校)的30.2%,其中有研究生院的高校45所,这45所学校获优秀博士论文195篇,占全国总数的65%,占高校总数的81.3%,即2/3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高校80%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出自45所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目前尚有8所研究生院无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优秀博士论文篇数前10名的高等学校是清华大学(24)、北京大学(23)、复旦大学(19)、浙江大学(13)、南京大学(8)、中国人大(7),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各6,并列第7位);获优秀博士论文2篇以上的高等学校共38所,其中33所是研究生院。

这些数字说明,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与一个单位的整体条件和整体综合学科水平密切相关。只有在提高整体培养质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持续不断地培养出拔尖人才。

从教育学博士论文参加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的情况看,三次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由各省推荐参加国家评选的有1612篇,其中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的共13篇(占0.8%)。三次评选出的300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中“教育学”有4篇(占1.33%)。选的4篇中有3篇是“教育学原理”专业的,有1篇是“比较教育学”专业的,“高等教育学”专业尚无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但被省里推荐参加国家评选的13篇中属“高等教育学”专业的有2篇,其中一篇是北京大学的,论文题目是《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另一篇是华东师范大学的,论文题目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与中国的实践》。这些情况说明,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学的博士学位论文水平还是可以的,但并不突出。

同行专家通讯评议时,在专家评议的“综合评价”意见中,主要围绕“论文选题是否为学科前沿,具有开创性”、“论文创新性”、“发表与博士论文有关的最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属何等级(国际先进、国际同等或国内领先)”以及“论文主要不足之处”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反馈的书面意见中,可以看出:

1.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的主要特点

选题属于学科前沿,具有开创性,并且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而且多为前沿的“热点”,富有挑战性。

论文的创新性突出,创新的亮点较多。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学科中,主要表现为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或填补了某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在“理论上”、“方法上”、“实际应用上”三个方面中有1~2个方面有相当突出的研究成果。

已发表的与博士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有多篇发表在最高等级的刊物,一是国际上本学科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二是被SCI、EI、SSCI收录的;三是国内本学科的最权威的学术刊物。论文被别人引用得较多,获奖级别较高。一般均以此来判断论文所属国际先进水平、国际同等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这些方面对专家判断是否是优秀博士论文的影响是很大的。当然,目前对于SCI、SSCI等的看法不尽一致,现在有将此看得过重的“重外轻内”的倾向。因为SCI收录的期刊有近4000种,期刊的影响因子IF(impact factor)相差很大,最高的50,最低的只有0.001,而国内有相当数量重要期刊的IF不比SCI的有些期刊低。我们要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特别是要敢于向高水平的学术刊物投稿。

2.从专家综述评价意见中,看博士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选题方面,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不属前沿,二是太大、过泛。

创新性方面,这是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即相当多的论文创新性不够。一是从论文本身来看,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论文中主要是一般性的概述多,深入分析不够,尤其是缺乏创新性的论述;综述性过多,是一篇很好的“文献综述”再加上议论,但缺乏理论层面的分析,理论深度不够;基本的或核心的概念缺乏明确清晰的界定,有些论文作者自己创造了一些“新”名词,不好懂,有的专家讲这些名词“莫名其妙”。二是从已经发表的与博士论文有关的论文看,刊登的刊物级别偏低。

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的这些情况,对于如何抓好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是有参考价值的。

第一,既要抓好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方面的教学,又要注意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从优秀博士论文获奖者的情况看,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种情况是硕士和博士是同一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其硕士阶段的基础理论扎实,而这个基础理论不只是本专业的,而是一级学科范围的,同时硕士阶段的专业知识比较系统。所以我主张按一级学科设置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按二级学科设置专业课,按主攻的研究方向设置选修课(包括指定选修课和自选课)。也就是说按一级学科打基础,按二级学科培养,按三级学科确定主攻方向。由于在硕士阶段的理论基础很扎实且知识面较宽,相关专业的知识又比较系统,到博士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就可围绕其主攻方向,向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发展,为其博士论文的创新奠定了知识基础。另一种情况是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的所学专业的跨度比较大。典型的一个例子,有一位文学博士优秀博士论文获奖者,本科是学机械的(浙江大学机械系),硕士是学哲学的(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攻读艺术学(东南大学艺术系),其博士论文《成器之道——先秦工艺造物思想研究》获得很高评价,同行专家一致认为是“特别优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学科面很广,学科交叉。如果没有机械学的基础,对工艺造物就难看得懂;没有哲学的基础就难以分析这些工艺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加上从艺术的角度去分析,层次就非常高了。其导师在总结他如何能获得优秀博士论文时指出,这体现了一种知识的“链反应”:机械学(工艺的)——哲学(思辨的)——艺术学(实体的研究对象)。当然,这样大的跨学科只是少量的,但可以说明,学科的交叉,知识面的拓宽,对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由此涉及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一是课程体系问题;二是课程层次问题。这与一个专业的成熟程度密切相关,与一个学科的学术积累密切相关。如管理学科,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曾到许多学校调查过当时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情况,发现在课程体系、课程层次上,本科——硕士——博士这三个层次的课程设置很难区分,有的学校只能叫“管理学Ⅰ”(本科)、“管理学Ⅱ”(硕士)、“管理学Ⅲ(博士),但Ⅰ、Ⅱ、Ⅲ的课程内容及其学术层次又说不清楚。现在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管理学学科成熟多了,研究生课程设置体系与层次区分现在好多了。高等教育学是不是可以说是一个不太成熟的学科,或者说是一个正在走向不断成熟的学科,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层次的区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第二,对研究生的培养,关键是要抓好科研能力的培养。我们讲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这些都对,但根本的是科研能力的培养。抓好科研能力的培养要从基本的科研方法做起,连基本的方法都不会,谈何创新能力?所谓基本的科研能力,实质是科研素质的问题,对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生,最主要的一是“文献研究”的方法,二是实证研究的方法。前者包括“查找文献”、“阅读文献”、“综述文献”、“批评文献”;后者包括“提出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含定量、定性分析)、“撰写论文”等。在这些过程中,去培养、提高其科研素质,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风、治学态度以及与人交流的素质等。

由于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应特别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科研能力是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在更高层次上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他在实际工作中所表现的工作能力与水平,与一个只有书本知识而科研能力不强的管理工作者相比,其决策水平、组织水平、管理水平与效率要高得多。前者是专家型的管理者,后者则只是事务性的管理者。

三、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工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教育研究是高等教育学的一个学科分支。从1978年恢复招收培养研究生和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以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有关教育研究工作从1985年起步以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看还比较薄弱。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研究工作主要还停留在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或政策性解释说明的水平上,理论水平不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二是缺乏一支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的专职理论队伍,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职研究机构,还没有出现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三是研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不力,力量分散,低水平的重复多,研究工作与政府部门的决策结合不够,研究成果被决策部门采用太少;四是学术思想不够活跃,尚未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所以,我在这里呼吁大家都来关心、支持并参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高等教育学的科研如果不研究这个最高层次,就是不完整的研究,也难以上更高的层次和更高的水平。

标签:;  ;  ;  ;  ;  ;  ;  ;  ;  

高校学术网站建设与研究生培养_研究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