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农村开展经典阅读的策略论文_耿莉莹

浅谈在农村开展经典阅读的策略论文_耿莉莹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中心小学 山东 淄博 255161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对于农村学校,如何开展经典阅读,在教学中,我逐渐探索了一些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经典阅读;策略

一、创设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结合“书香校园”的建设,学校努力营造一个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按照“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都能育人”的思路,不仅在图书室、阅览室张贴读书标语,在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也悬挂名人名言、古诗词等,课余饭后,在连廊里戏耍的学生都会情不自禁驻足欣赏吟诵这些经典诗词。漫步这条文化长廊,学生仿佛穿梭在经典的长河里,在潜移默化中,“仁、义、礼、智、信”的精神文化已渐渐沁润颗颗童心,这种水滴石穿的教育力量能推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规范行为举止,提升道德修养,更赋予学生高雅的文化气质。

叶圣陶先生指出:“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每天晨读、午诵、课前,校园都会传来琅琅的诵读声。人人诵读,天天诵读,及时诵读,大量诵读,潜心诵读,快乐诵读。在经典独特的语言环境中,师生潜入经典,走进作者的心灵,走进文本的深处,最终获得精神和视野的融合。

二、确定阅读内容,指导阅读方法

(一)充分挖掘课文的拓展点,以一篇带数篇。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是关于生命的文章,学习之后推荐学生去阅读海伦·凯勒的文章。通过课外知识的补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进一步深化,加深体验。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相应的经典读物。学生年龄不同,对读物的需求也不同。对低年级,我们推荐以唐诗、经典的绘图本为主,中年段趣读民间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等,感悟传统文学的魅力。高年段的学生在既有阅读经验的基础上,应该能独立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因此我们主要推荐中外名人名著以及当代优秀文学作品。

(三)阅读方法的指导

1.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对许多浅显易懂的文章或书可采用浏览法,了解其主要内容,捕捉其中的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对于经典诗文要精读细读,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细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从而理解其中的深奥的哲理。培根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经典就是那“好书”,需要学生“细读,反复读”,反复读即多读熟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才能让经典名篇长时储存在记忆里,只有熟读才能体味、感悟到语言文字之美,经典语言会深入心灵。

2.教给学生“记”的方法。在阅读的指导中,我们教给学生记的不同方法,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如:随感式笔记、摘录式笔记、创作性笔记。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化、自动化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以活动为抓手,提高经典阅读兴趣

(一)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研究活动

叶圣陶先生指出:“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样享受的态度是吟诵最易得益的途径。”为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每周开设了一节阅读课,带领学生走近经典,走进名著。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二)课外阅读专题活动

为积极营造“以读书教育人,以学习提升人”的浓厚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校每学期都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专题活动。

1.举办读书节。结合区组织的“新华书店杯”读书节活动,我们将每年的4月——10月定为学校读书节,旨在引导广大同学多读书,读好书,形成读书热潮,促进校风、学风,以及文明校园的建设,逐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随着内容的不断丰富,形式的不断创新,读书节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品牌。

2.定期举行师生同题作文比赛活动,围绕读书开展读书征文活动。为进一步打造书香校园,培养爱读书、会读书的好学生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3.举行诗配画活动。自古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说,学生在为诗作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创造力和审美力。

4.“书写经典”师生书法比赛。现场书写经典诗文,布置师生作品同台展览,俊秀的书法加上隽永的诗文,吸引了广大师生、家长驻足品赏。

(三)与其他活动相结合。我们认为,学生的阅读活动,不能与学校的其它活动孤立开来,要懂得整合、学会灵活。所以,我们把阅读活动与少先队活动、少年宫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节假日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比如清明节,编写一句话在网上祭奠缅怀烈士;母亲节,学校要求自拟一句“美语佳句”送给母亲;教师节要求自撰一段精美短文献给老师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即是对学生进行了“润物无声”的人文教育、美德教育。

一年多的阅读活动下来,学生从丰富的课外书籍中,逐步学会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较好地解决自身的情感,意志方面的需求,使自己各方面的心理日趋成熟,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一本优秀的作品,它一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尚的人格影响力,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不仅通过眼睛去看,还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揣摩、去理解、去品味、去评价,孩子的内心与作者产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

结语

经典阅读对小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影响是一个逐渐渗入,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家长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短视近利。学生要长期不间断的浸润在经典之中,使经典如柔柔春风,似绵绵细雨,像汩汩清泉潜入学生的心田,丰富学生的知识,涵养学生的心灵,滋润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日渐丰满,日臻完善。

论文作者:耿莉莹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3

标签:;  ;  ;  ;  ;  ;  ;  ;  

浅谈在农村开展经典阅读的策略论文_耿莉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