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阅读方法指导加强思维和语言训练_思维品质论文

重视阅读方法指导加强思维和语言训练_思维品质论文

重视阅读学法指导,强化思维和语言训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法论文,重视论文,思维论文,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阅读部分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为此,课堂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学法指导。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该怎样进行学法指导呢?一靠渗透,二靠传授。在阅读教学中,我将学法指导渗透于“读—思—议—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构成一个阅读学法指导的科学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一、口脑并用指导读

阅读教学“读”为主线。叶圣陶在谈到阅读教学时强调:“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这里强调“读”,就是强调“口脑并用,声情交融”。要达到这一点,最佳指导方式当首推“导读”。如何“导”法呢?“或者扶其肩,或者携其腕。……诱导并启发,讲义并示范”(见叶圣陶《语文教学自力二十二韵》)以上两点,巧喻重理。其意有三:①“导”要讲法。要根据不同对象、儿童的学习心理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不同困难,运用多种方式的“导”法,该扶肩即“扶肩”,该携腕即“携腕”。②“导”要根据儿童认识规律来办事。扶着走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③“导”要坚持“诱”与“启”的原则,逐渐由“扶”到“放”。

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根据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对祖国南疆山水赞美之情的特点,我采取导读措施,训练学生“美读”。所谓“美读”,就是“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期尽快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感通了。”一句话,通过读将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据此,导读时我引导学生抓传神妙笔,读在切要处。把描写桂林山奇、秀、险和漓江水静、清、绿的地方反复诵读。要求见于书、入于耳、显于脑,并诱其发于心、诵于口、表于声。在品尝句子“个中三味”的基础上训练“以声带情”的美读。使学生情有所动、心有所感、神有所悟。这样,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领悟出了作者写文章的真谛,并与作者心灵产生共鸣。

二、瞻前顾后点拨思

古语云:“学起于思。”阅读学法指导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要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何谓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就是在理解、吸收、运用思维材料(知识)过程中,依照思维的规律而采用的基本的思维活动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指导思维方法呢?做法是:要求学生阅读时“瞻前顾后”,“上挂下联”。在学生思维过程的关键处予以适时的方法点拨。所谓“点拨”,即当学生处于“心欲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时加以点拨。“点”者使之通也;“拨”者,使之正也。所谓“适时”,就是寻求最佳时机,点拨在学生失误时、犹豫困惑时、课文关键处、以从小见大处和平中见奇处等,以促使学生及时排疑纠偏,打通思路,准确理解。

如教《一夜的工作》一课,学生对“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个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一句理解有偏差,弄不清花生米的分量是否增加了。为了弄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我引导学生抓住“好像”一词点拨,让学生反复推敲。首先统一了认识:肯定花生米增加了分量,而后联系上下文理解“花生米并不多”一句,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深思联想:由总理待客时的特殊夜餐“并不多”,想象他平时一个人工作后的夜餐会怎样?最后,终于由表及里地挖掘出本段文字的底蕴,悟出了句意内涵:总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为人师表,从不搞特殊。恰当、突出地揭示了“总理的工作是多么劳苦,生活是多么简朴”这一主题。教学的实践,使我对“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点拨,妙在开窍”的认识更充分了。导读能启思,深思必有果。学生一旦尝到甜头,阅读时就会多思、善思,养成思维习惯。

三、发散思维诱发议

思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一是求异。二者缺一,思维就不能起飞。求同,发现规律,认识事物共性;求异,发现特点,认识事物的个性。二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发现规律与发现特点,都是发现事物的本质,都是创造。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训练思维不仅要“求同”,还要善于“求异”,这才能真正理解、驾驭知识。为了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阅读实践中得到培养,我将自学训练环节大体分两步走,即先自学,后讨论。自学是讨论的基础,而讨论是自学的深化和发展。许多问题可在讨论中得到圆满解决。讨论过程既是学生反馈信息、互相交流的过程,又是接受教师指导,纠正错误,提高认识,形成规律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观点相互撞击,思维会更加活跃,沿逆向或多项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某些学法也得以渗透。

如《忆铁人》一课,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对“铁人得知自己批评错了托儿所的那位阿姨后,立即返回托儿所,一下车他就把痛哭的小娃搂在胸前”这一情节,简单地理解为铁人对小娃的疼爱,就没有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为了深刻挖掘句意内涵,我抓住“搂”这个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巧设议题:“‘搂’字仅仅是表现了铁人对小娃的感情吗?”大家面对议题,纷纷加入答问行列,基本形成了热烈讨论的气氛。此时,平静的课堂被激起层层思维的浪花。大家同中求异,点上生花:“‘搂’字不仅表现了铁人对刚才哭的小娃的疼爱,还表现了对阿姨那崇高品格的敬佩,更突出了铁人内疚自责、知错就改的品质。同时进一步展现了石油工人那朴实、果断、粗广的性格。……”通过讨论,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这样,教师诱发学生以议代讲,事半功倍,感到轻松愉快。学生也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交流了学法,可谓两全齐美了。

四、运用语言训练说

任何一种技能的形成都有赖于反复训练,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必须摈弃烦琐分析,形式主义等做法,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舍此别无它途。

为了探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我以语言训练为主线,在指点读书方法的同时,强化听说训练。具体方法是:①加强朗读和背诵。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有效手段。读书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②重视复述练习。经常模仿课文中的语言,就能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促进语言发展。③设计运用语言的练习。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表达。例如,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经常开展口头表达比赛。对教材中结构、段落相似课文的学习,采取先“扶”后“放”,启发学生先“思”后“说”。逐步让学生在回顾学习过程后运用学到的方法独行求知,并发表个人的独到见解。由原位表达,到登台演讲,再到相互评价。以激发学生拾级向上、攀登不止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的进取意识。

这种活动,增强了学生参与意识,诱发了积极性,拓宽了语言训练范围,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标签:;  ;  

重视阅读方法指导加强思维和语言训练_思维品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