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论文

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论文

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陈月娥*

(吕梁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西 吕梁 033000)

摘 要: 中共十九大明确表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当前形式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加强社会心理学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如何建立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研究,认为建立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公民应该加强自身心理调适,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相关的研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实践;最后在“互联网+”环境下,促进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构建心理健康服务新体系。

关键词: 心理健康;社会服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已由之前的心理咨询层面扩展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培养自尊向上,积极阳光的社会心态”并对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学家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了其今后工作的方向。与此同时,国家10部委颁布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相关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精神卫生服务、开展社会心理咨询,是保障和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和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意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自觉肩负促进群众心理健康的责任,健全心理健康机制的创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一、公民应加强自身心理调适,营造健康社会氛围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首先应加强公民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这些认识主要体现在: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成功,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养成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提高心理素质,必须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地学习心理学及健康保健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心理学及健康保健学的理论学习,有助于理解人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适方式方法,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Alemi,Sarab和Lari尝试让学生借助手机SMS功能实施学术英语词汇的学习。实验组中的28个学生使用手机SMS功能每周学习两次,每次学习十个单词和例句,而对照组的17个学生则使用字典学习了相同词汇。16周的研究结束后,学生参加了第一次词汇测试,结果两组学生成绩旗鼓相当。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对学生进行的第二次词汇测试中,实验组的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该结果对教师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说明教师完全可以借用手机SMS功能将学生对词汇的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3]。

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中职学校,具体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和相关心理学知识讲座,多阅读此类书籍和文献,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和谐的社会环境和高尚的文化熏陶,多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和学术活动,多和身边的人交流合作,把积极情绪带给身边人,能理解、爱护、帮助他人,有同理心,增强责任感,培养独立自主、乐观进取的精神。保持开放的心态、良好的态度、营造健康和令人舒适的氛围。对环境的放松信任,有助于加深自我意识,充分发展个性,提高适应能力,从而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就是开展日常性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实施心理危机干预,从而提高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和处理危机能力,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

二、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应加强相关研究

国家卫生部门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提议要增加专业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以帮助专业人员实现自我成长和能力提升,鼓励有心理学背景的、热心公共心理健康服务的组织及个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学习和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因此,我们要着重做好心理健康有关的基础研究工作,创新性地开展地方本土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理论的研究和探索。重点关注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原因以及患有相关精神疾病的心理行为,并对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研究,使心理干预技术和方法得以合理应用;通过加强与精神卫生服务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等软科学研究,为制定和实施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

戴笠从蒋介石处出来后,又被吴铁成叫去了。吴铁成在国民党内的资历颇深,年龄也比戴笠要大得多,吴打电话要他去,他不得不去。

同时,发挥相关社会团体、学校社团的作用,加强心理健康学术交流、培训、科研等,使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朝健康化、学术化、亲民化发展。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素质教育,提升学生们的精神文化素养水平。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根本的积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优秀的道德素质文化,能够不断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以及提升学生们的精神文化素养水平,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们认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学生们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尚责任心和远大抱负,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其次要对学生们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积极推行儒学教育思想,倡导与人为善以及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相处,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塑造自我,培养自我优秀的精神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就笔者所在的中职学校而言,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健康实验室,整合和完善实验室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着力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依托和技术资源的问题。大力推动“实验室——学校合作体”的协同创新。以技术创新、知识输出和人员培训为纽带,开放资源共享,作为加强科研机构、实验室平台、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合作机制的手段,构建协同创新的制度机制和工作模式,促进我国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技术创新和科学升级。为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卫生需求,加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可以定期开展“医校合作”,加强交流学习、资源互补,协同开展学校同医院之间的相关课题研究。学校与医院共享学习资源,积极参加医院为我校师生提供的心理咨询培训等服务。另外,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个人规划、青春励志等文献和资料,它为各类读者提供了多种选择,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加强图书阅读治疗的实验研究。

除此之外,我们要加强各相关机构合作,全面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通过组织实验室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发研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定期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室,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技能培训,结合一线工作的实际需要,形成科学的知识输出,转化为研究和实践创新工作体系。

三、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与相关实践

其次,要在社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相关教师可以在校外担任义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志愿者,更好地为社区居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国际宣传日在社区开展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主题活动等,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科学,普及人们喜闻乐见的健康知识,提升大众的健康素养水平。

首先,要在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是社会的希望与未来,心理健康教育应被视为学生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应作为衡量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学校积极组织实践教学课程,加强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教学,将心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提高。

四、促进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新体系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优势,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信息化,构建与时俱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新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开放式在线课程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它有助于改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帮助学生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载体,充分渗透、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等新媒体,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传播健康知识和技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构建权威健康科学的互联网平台。

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图书馆等提供沟通渠道,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网络平台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调适技巧和方法,倡导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心理健康工作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以往临床中为有效的对患有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确诊,多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并且成为临床诊断金标准,但此种检测方式的花费较多,并且造影剂将会对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使患者产生诸多并发症,对于诸多无症状患者而言无法接受[4],因此需要对检测技术进行不断的改变。

五、结语

总而言之,欲想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这不但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不难看到,当前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可能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时间较短有关,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我们应该不骄不躁、循序渐进的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社会,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提高其心理健康素养,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能力的提升,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辛自强.社会治理中的心理学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18,26(01):1-13.

[2]陈雪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03).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傅小兰.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J].人民论坛,2017(11):124.

[5]国家卫计委等.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文件)[Z].2016.

[6]辛自强.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J].人民论坛,2016(27):68-69.

[7]俞国良,侯瑞鹤.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5,36(08):125-132.

[8]任学锋,赵雯.健康教育相关信息生成与发布规范和信息质量评估工具开发的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06):566-568.

*作者简介: 陈月娥(1966-),女,汉族,山西柳林人,教育硕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21-0133-02

标签:;  ;  ;  

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