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与管理_金融论文

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与管理_金融论文

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与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衍生产品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融衍生产品(Derivatives),也称金融衍生工具, 源于原生性金融产品或基础性金融工具,是一种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金融工具未来市场行情走势,以支付少量保证金签订远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产品的派生交易合约。期权、期货、远期合约、互期全约、期货期权、互换期权以及互换期货等均属此列。

一、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历史

七十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发生两次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崩溃,浮动汇率被采用。八十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放宽对利率、汇率等金融管制,致使股价、汇率及利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波动,市场风险急剧增大。这些突如其来的巨变,迫使商业银行、投资机构和企业创新开发可以规避市场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的金融衍生工具。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衍生工具已达1200余种,品种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据美国会计总署统计,1992年期货、期权、远期和掉期四种衍生产品交易额为17.643万亿美元,比1989年增长近2.5倍。

银行通过开展衍生工具交易这项业务,一方面可对冲自身业务中遇到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充当中间商为客户提供较大范围的风险管理来获取收益。目前美国、英国、德国、瑞士及日本的大银行都是衍生市场交易的主要中介人。美国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发源地,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1993年美国经纪人和投资银行在金融产品市场获取了89亿美元税前利润。惊人的收益使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骤然成为八十年代西方金融领域一门最富魅力的行业。

许多金融界人士认为,对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突发性波动,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可以较好地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但是,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具有高度的杠杆效应,用少量资金就可进行巨额交易,所以许多投机者利用此种投资方式进行大规模的投机活动,将市场视为赌场,而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发生巨额亏损,极易造成金融市场的动荡。

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几乎每一场金融风暴都与金融衍生产品有关。事实上,在巴林银行风波(损失13亿美元)前后,国际上曾发生过多起因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造成巨额损失的事件。1994年,美国奥兰治县政府由于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失败,造成20多亿美元巨额亏损,不得不宣布破产;美国大卫·阿斯金投资银行,由于看错利率走势,损失了6 亿美元;日本东京证券公司损失了3.2亿美元;德国冶金公司损失18 亿美元;中国万国证券公司损失1.5亿美元;日本熊本交通中心公司损失1亿美元;美国圣地牙哥县损失3.57亿美元;佛罗里达州损失1.75亿美元。即便是“常胜将军”乔治·索罗斯所管理的著名套利基金1994年因美元汇率下跌、利率上升也亏损6.5亿美元。 据纽约一家叫做“资本市场风险顾问”的机构统计,1987—1995年7月, 见诸报端的这类重大损失的报道多达113则,总计亏损162亿美元,其中80%的事件是1994年以来发生的。同时舆论又认为,由于金融衍生产品是管理投资风险的低成本的谨慎方法,公司是不会放弃的。美国某金融研究机构最近向数百名最终用户调查他们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看法。结果,80%的人认为,他们成功地进行了套期保值,60%的从事衍生产品投资活动的人答复说,他们的投资是有盈利的,只有11%的人说赔了钱。约50%的人认为金融衍生产品大大降低了他们的投资成本。这种状况使各国政府及金融界感悟到,虽然近年来衍生产品市场出现了一系列重大亏损事件,但衍生产品仍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方法。因此,强化金融衍生产品管理,健全有关法规已迫在眉睫。

在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较为普遍的发展始于八十年代,大部分业务集中于以外汇业务见长的中国银行,且基本以套期保值为主要目的。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的宏观政策环境日渐宽松,众多的金融机构加入了资金交易包括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行列。在进行国际流行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同时,根据我国的具体条件,还开发出了国债期货等业务品种。但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由于有关的金融法规及监控措施相对滞后,近年来在该领域已频频出现违规交易行为,甚至大的金融犯罪案件也时有发生。这已为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敲响了警钟。

二、国内外金融衍生产品的管理现状

为了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1994年7月24日, 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际证券协会组织联合公布了关于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监督管理的指导准则,并强调了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内部风险管理及提高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性。

美国华尔街六大经纪公司(包括:CS第一波士顿公司、雷曼兄弟公司、高盛公司、美林公司、摩根·斯坦利公司和所罗门兄弟公司),是美国衍生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主要交易商,他们于1995年3月9日推出了一项自律性管理措施。这一风险管理新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各经纪公司每季度向证券管理委员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汇报工作,说明公司在衍生产品交易中可能遇到的危险程度;第二,各公司采用一些特殊措施使主管经理能够控制和测试交易风险,其中一项是利用外部审计方式;第三,各公司卖出衍生产品时,必须采取一套固定程序,明确告知投资人衍生性产品交易的风险,并评估衍生市场对公司资本的影响。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主席莱维特称上述措施是规范衍生市场的“一个良好开端”,并希望其他金融主管部门采取类似的措施。1995年,美国金融检查署公布了金融检查官员监督银行衍生金融产品的详细检查程序。目前,在美国金融检查署管辖的3300家银行中,从事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的约350家全国性银行, 都将依新公布的《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管理》小册子接受检查。

世界著名的“30人小组”(又称G—30协会, 由美国华盛顿的银行家和学者组成的民间机构),1993年在《衍生工具:实践和原理》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对风险管理本身也应进行管理。他们认为,使用衍生工具的四种主要风险是:市场风险(即由金融市场变化引起的金融工具组合的价值或者流动性变化的不确定性);信用风险(即对于履行法定义务能力的不确定程度);经营风险(即由于系统控制等的不完善,人为错误或者管理失误所引起损失的不确定性);法律风险(合同失败可能的不确定性)。而在四种风险中,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又是较重要的风险,最容易给企业带来损失,但它们是可以量化的;经营风险基本上是内部控制问题;而法律风险基本上是文件合法性证明问题。

日本大藏省也在1994年下半年至1995年初制订了如下一系列管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政策措施:(1 )要求各银行高层领导充分提高风险意识,认识风险程度,并要求各银行每季度向大藏省汇报衍生工具交易情况;(2)实行总经理、 银行行长及部门经理责权分明的业务运营体系检查,形成严密的自我检查机构;(3)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 并实现计算机联网系统,从而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流动风险进行及时跟踪和监控,防止恶性膨胀。

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1994年12月14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债管理的通知》中第二大条第六小条指出:非金融机构为防范其外债汇率、利率风险委托经纪人所做外汇交易业务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做期权卖出业务均需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这一规定的实施将有助于我国控制衍生工具交易的风险,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某些机构的投机行为。

中国人民银行和瑞士银行1995年联合举办了“衍生工具业务研讨会”。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认为,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衍生工具业务在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汇率和利率风险的同时,还具有很高的杠杆率和很强的投机性。在交易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其原因并不在于衍生工具本身,而是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如:美国在交易商、企业和其他机构之间进行的大部分交易都不在金融主管机构的管辖之中,出现了各经纪公司不经金融主管机构批准、不申请、不汇报,自行开展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而且,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交易卖出衍生产品时,没有一套“固定程序”,也无“外部审计”制度。因此,形成了在交易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在交易后又无人审计的现象。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有关风险管理制度,以利于该项业务健康正常的发展。

总之,近年来,随着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的增加,其风险防范愈加受重视,各国的法规、制度及准则正在向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及有效性的方向不断完善与发展。

三、对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管理的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准则、 程序。由于衍生工具发展速度快、头寸管理复杂、风险不易辨认,因此,须配以一系列管理制度。我国在进行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方面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在管理机构内部健全管理程序;(2)建立严格的申报审批制度;(3)在外部立法上,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 要完善现有的资本充足标准,改进会计制度,强化报表和披露制度;其次,完善审计过程,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保持常规性检查和评估;最后,应加强对有关机构的定期稽核和检查。

2、加强各层有关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减少操作风险。“30人小组”曾在1993年做过一次企业董事会对金融衍生产品了解程度的调查,只有29%的受访者认为高层主管对之有所了解。另外,澳大利亚企业财务协会在1994年9 月也做过类似的调查,仅有20%的受访者认为公司高层主管对金融衍生产品有足够了解。很多机构在对金融工具交易并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就卷入其中,结果造成巨额损失。

3、设立管理上独立于业务部门的专业化整体风险监测和控制机构。金融衍生产品“避险反被风险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风险监控机制形同虚设,管理部门未独立于业务部门,造成业务部门失控。据美国安扬会计事务所1995年上半年对美、英、法和爱尔兰143 家投资机构进行调查,其中有四分之三没有设立独立于交易部门之外的监督机构,致使财务部门监管不力。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健全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相互独立的整体风险监测机构,以便形成责权分明、控制有力的管理机制。

4、改进会计制度,完善审计程序。 应尽快改进一年一度的公布财务报表制度,强化报表披露,完善审计程序。因为一年一度间隔遥远的财务报表制度已远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应改为月报并强化报表披露。另外,独立的管理部门要按标准的审计程序严加审计。

5、以保值而非盈利为目的, 提高金融衍生产品投资组合设计水平。

综上所述,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主要来自人为因素,即来自管理不善。随着金融衍生工具愈益广泛的使用,只要健全适当的法律管理机制,加强对使用衍生工具交易部门监控,注重管理人员及业务人员的素质培训,衍生工具的风险必将得到合理控制。

标签:;  ;  ;  ;  ;  ;  ;  ;  

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与管理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