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在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缪英霞,彭艳妮(通讯作者)

(上海长海医院血液科 上海 200433)

【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时对其实施叙事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24例儿童为研究样本,其住院时间均在2016年3月-2019年1月,采取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12例。予以基础组儿童常规护理模式,予以实验组儿童常规护理联合叙事护理。对比两组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率、不良反应以及儿童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基础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率分别是91.67%、66.67%;不良反应出现率分别是16.67%、41.67%;护理满意率分别是100.00%、66.67%(P<0.05)。结论:在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使用叙事护理,可有效提高采集率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可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采集;造血干细胞;外周血;儿童;叙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1-0177-02

伴随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临床白血病、骨髓瘤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式[1]。由于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的发展,其在操作方便更加简便,但由于病患对该项技术的不了解,以致其配合度较低。因此,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改善病患依从性方面具有较高价值。本研究对实验组病患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叙事护理,效果突出,现阐明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接收的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24例儿童为研究样本,其采集时间均在2016年3月-2019年1月之间,采取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基础组和实验组,组均12例。基础组与实验组男女比值分别是16∶17、15∶14;年龄平均值分别是11.29±3.07岁、11.06±2.98岁。两组一般资料经检验显示P>0.05,可进行分组比较。

1.2 研究方法

予以基础组儿童常规护理措施,指导采集者合理饮食,密切关注其采集后有无不良反应情况出现等。予以实验组儿童常规护理联合叙事护理,叙事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护理人员要积极同儿童交流,了解其对实施叙事护理的需要;(2)依据病患各自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叙事护理方案,使儿童在采集前后均能得到有效的叙事护理;(3)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对于造血干细胞采集会产生恐惧、紧张等心理,护理人员要在采集前同儿童建立良好关系,将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具体方式告知儿童及其家属,并告知其在采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提高其对采集知识的认知度。鼓励儿童述说自身焦虑原因,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缓解儿童焦虑情绪。护理人员通过文字等形式将从儿童出获得的信息以及儿童反馈实施记录;(4)深入了解叙事资料,并根据其适当调整护理方案。

1.3.观察指标

(1)了解每组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量以及采集后有无不良反应出现,顺利采集指标:自身受体CD34+细胞数量大于等于2×106每千克,异基因移植在2×106每千克至5×106每千克之间,单个核细胞数量在5×107每千克至10×107每千克之间[2];(2)使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每位儿童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满分100分,90分至100分为优;80分至899分为良;70至79分为尚可;70分以下为差。本文将优、良以及尚可归纳为总满意度。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每组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量以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

基础组中有8例(66.67%)按照要求达到采集量,实验组儿童11例(91.67%)达到采集需要量(χ2=18.950,P<0.05)。采集后基础组有5例(41.67%)儿童出现机体不同程度麻木,实验组有2例(16.67%)儿童出现机体不同程度麻木(χ2=15.125,P<0.05),经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后儿童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2.2 比较每组护理满意度

基础组与实验组护理服务总满意率分别是66.67%、100.00%(P<0.05),见表。

表 每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3.讨论

外周血干细胞与骨髓造血干细胞具有同样的造血性质,移植后可在宿主体内重新建立免疫系统以及发挥造血功能,是临床治疗白血病、骨髓瘤等血液疾病的重要方式[3]。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相对于骨髓造血干细胞采集而言,其操作较简单,对采集者伤害性较小,但是其毕竟为有创方式,加之人们对于该种技术的不了解,极易导致依从性降低,对于儿童而言,其配合程度会更低。对被采集的儿童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其配合程度。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与基础组采集率分别是91.67%、66.67%;不良反应出现率分别是16.67%、41.67%;护理满意率分别是100.00%、66.67%(P<0.05)。叙事护理是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后形成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只要是通过了解病患心理问题产生原因,针对病患的问题对其进行生活和疾病故事意义之间的重新构建[4]。护士通过与儿童积极交流,提高其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再通过讲故事、听音乐等方式将叙事后制定的方案实施,有利于儿童对采集故事的重构,提高配合度。

综上所述,叙事护理可通过改善被采集者负性情绪来保证采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采集率,进而提高被采集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兰花,曹英娟,高伟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家庭照顾者压力源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2):1697-1701.

[2]郑晓燕,曹秀艳.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采集术供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7):1579-1581.

[3]宋娜,周翾.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营养状态及其与造血重建的关系[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16):1255-1258.

[4]黄辉,刘义兰.叙事护理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2):196-200.

论文作者:缪英霞,彭艳妮(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叙事护理在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缪英霞,彭艳妮(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