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整合理念实施德育课程教学_课程评价论文

以整合理念实施德育课程教学_课程评价论文

用整合的观念开展品德课程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品德论文,课程教学论文,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小学阶段新设置的两门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对原有小学低年级思想品德、科学、社会、生活等学科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对原来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思想品德、社会等学科进行整合而产生的,课程设计努力将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有机融合在一起。

面对全新的品德课程,如何把握其综合性,上好综合课,是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对此,我们提出用整合的观念和方式来开展教学。

一、教育价值的整合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课程注重培养儿童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品行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上,“情感·态度·价值观”被列为各项分目标之首。这突出体现了品德课程以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反映了课程的人文性和思想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处理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处理好品德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要求和价值的关系。课程强调育人为本,以学会做人为目标核心,并不是要求机械、片面地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和品德教育。儿童的道德学习和品德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学习,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融于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之中。品悟课程综合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一方面使儿童生活能力的培养、科学和社会文化领域的学习以及社会性发展更具价值内涵和价值导向,另一方面使品德教育不会因缺乏社会生活和相关知识技能基础而流于空洞的说教。即通过课程的综合,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以及各领域教育要求和价值的整合效益。

因此,老师要避免以传统分科课程的眼光来看待综合课程教学。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不能眼里只有“品德”,进行单纯的品德教学甚至道德说教;也不能眼里只见“生活”“社会”,只是按照生活、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常识等内容进行纯粹的知识技能传授,或者简单地将课程所涉及的各学科知识拼凑起来,而要注重知识性、人文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恰当把握课程核心,实现各领域教育要求和价值的有机融合。

二、教学目标的整合。

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制定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行为与习惯”等多个方面的目标要求,改变过去偏重于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偏重于追求结果,忽视过程和方法等倾向。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生活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墓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多方面的课程目标。

在具体教学中,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教师都应当首先从目标出发进行考虑:通过这一单元或课文的学习,可能促进学生哪些态度的形成和转变?可能促进学生哪些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可能帮助学生获得哪些知识和经验?可以给予学生哪些方法和行为的指导?当然,在对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考量的基础上,对不同内容的具体教学也要灵活把握,既兼顾各项目标,又可以有所侧重。

三、教学内容的整合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是跨学科的,教材则以综合学习主题单元的方式编写,一般按照“单元主题——课文主题——具体内容”的方式呈现,单元和课文内容力求超越学科界限进行整合设计,因此其承载的教育要求和教学目标也是跨学科和超越分科要求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准确解读教材,以综合性的教学目标为导向,有机整合相关教学内容,整体实现各领域的教育要求。

比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爱祖国山和水”单元以祖国的山和水为主线,将我国的疆域、领土面积、行政区划、名山大川、台湾问题以及热爱解放军等方面的内容统整起来,整合了地理、历史、政治、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和要求。

该单元的第一课《我的祖国多辽阔》,教材一方面通过呈现中国行政区划图和相关文字资料的方式介绍了我国的疆域、领土面积、行政区划,并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地图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又通过四幅小图和主持人的话,引导学生通过对祖国东西时差、南北温差的感知,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机整合相关内容,整体实现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学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域,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这不是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是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机整合了地理知识教学和品德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

当然,这种多领域、多方面综合的目标要求有时不是在一节课中全部达成,而是通过几个课时的教学来实现。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综合建构的特点,全面地分析教材内容,确立单元目标、课文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系统的教学过程来实现整体的目标要求。

四、教学方法的整合

由相关学科整合而成的综合课程,其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必然更加丰富、灵活。原来各学科领域所运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应在新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理念的统领下得以综合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把握综合课程的学习观:(1)学习者是在生活体验中学习,在参与中学习,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活用知识;(2)所有的社会过程都包括学习,所有的学习都是参与社会的过程,要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注重社会参与能力的培养;(3)学习是一个意义和价值建构或重构的过程,而不仅是知识的或认知的建构,只有当学习有了内在的意义和价值上的建构,才能真正面对实际生活中不断面对的各种问题。

就教学的方式而言,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主要表现为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倡导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启发式教学。

五、评价方式的整合

综合的目标设计、综合的内容要求、综合的学习活动需要综合的评价方式。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集中表现在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行为与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等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更为全面、综合的评价。

六、知识结构与课程资源的整合

成功地实施综合课程,需要教师掌握跨学科的知识。如果教师缺乏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就不可能将这些领域的教育成功地整合起来,甚至在教学中出现知识性错误。

从当前的师资队伍情况看,教师都是从原先的相关学科转而从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许多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满足综合课程的需要,这一点在高年段的教学中愈加明显。这一方面需要对担任综合课教学的教师进行知识结构和教学业务的培训,需要教师自身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注重知识积累;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可以尝试在学校组建跨学科的教师协作小组,或者开展相关学科教师参加的协作性备课和教研活动,从而促使教师掌握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综合课的教学需要。

比如,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老师在备课时可以与科学老师协作,以便更好地把握有关科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老师可以与原先从事社会课教学的老师进行合作和交流,以便拓宽各自的知识面,更好地实现各领域教育内容的整合。学校可以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开展相互间的知识培训。

此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强调开放与实践的课程,需要与其他学科教学和学校教育活动相配合,以求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实现综合教育效益。这也要求各科教师之间加强协作。

标签:;  ;  ;  ;  ;  ;  

以整合理念实施德育课程教学_课程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