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与“科图法”计算机分类设置的比较研究_中图法论文

“中图法”与“科图法”计算机分类设置的比较研究_中图法论文

《中图法》《科图法》计算机类类目设置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类目论文,计算机论文,中图法论文,科图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大类类目设置的比较研究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既然是发展学科,那么随时就会有新奇的发现,新颖的创造。因此,对于该大类的类目设置是很难尽善尽美的。但是作为一部优秀的分类法,在进行类目设置时应遵循:分类体系要符合科学性的原则,以科学分类为基础,采取从总体到一般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系统①。依此并结合下面所列的分类表来分析两大分类法对计算机学科的立类问题,不难看出:《中图法》共设9个类目,《科图法》共设7个类目。

《中图法》计算机类共设9大类:

一般性问题

计算机软件

一般计算器和计算机

电子数字计算机

电子模拟计算机

混合电子计算机

微型电子计算机

其它计算机

计算机的应用

《科图法》计算机类共设7大类: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应用

其中,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两大类相同。其它的类目设置各具特色。《中图法》是以计算机自身的类型不同为依据,将其划分为六个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大类。《科图法》是以计算机科学的理论、性质、构造及其特点来将计算机划分为7大类的。

《中图法》的类目设置仅计算机类型就达6个类目,占计算机类类目的三分之二。加之一般性问题、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使得分类简单明了,但是实用性、科学性就欠佳了。就目前来看,事隔6年,高新科技发展的今天,电子模拟计算机、电子数字计算机已趋于淘汰,混合型计算机已成为发展趋势,而将来也许为更新、更好类型的计算机所替代。反映到分类法中就势必影响其大类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趋于淘汰类型的计算机类目将来也许会出现死类的情况,而新兴类型的计算机类目无从放置。对于一部大型分类法出现此种情况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科图法》对此做得就比较好。它将各种类型的计算机都归入计算机系统类目下。这样就避免了计算机类型的更新换代对分类法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可容纳不同时期、新类型的计算机,具有很大的兼容性。这正是在分类法进行列类时应该也是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样也为其它的类目设置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相对于《中图法》,《科图法》增加了计算机理论、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网络四大类。从而使得《科图法》计算机科学的大类类目设置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内容翔实、科学、系统、实用,为这方面的图书准确归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一点是《中图法》无法比拟的。

2.对《中图法》一般性问题的比较研究

《中图法》首先设置的是一般性问题大类,其下设9个类目:

TP30 一般性问题

1 理论 方法

2 设计和性能分析

3 结构、构造

4 材料

5 制造、装配、改造

6 调整、测试、校验

7 检修、维护

8 机房

9 安全保密

而《科图法》就该类所涉及的内容共设三个大类:计算机理论、计算机结构与组织和计算机配件,21个下位类。其中:计算机理论包含《中图法》中的301理论、方法,302中的性能分析也在其中;计算机结构与组织包含302设计和性能分析和309安全保密的内容;计算机硬件包含着305-308的内容。《中图法》相比较而言就欠妥当了。一般性问题这个类目的提法就不具科学性。计算机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在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各个领域中都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计算机科学的开发、研究势必日趋完善。因此,作为一门学科不仅要注意其全面性、实用性,而且要注意其科学性、严谨性。《中图法》对于有关问题虽然涉及了,但是欠科学性、系统性。在类分该类图书时常感到类目设置比较粗略,很难详尽地描述该图书的内涵和外延。而且,有的类目形同虚设,而有的类目相对拥挤。由此可见,在此问题上《科图法》的立类要比《中图法》的精细、准确、科学。《中图法》的一个大类中的问题比较无序、杂乱。而《科图法》通过三个大类将该类问题全包括在内了。而且还充实了新的内容。这里绝无画蛇添足之感,而是觉得很适当。因此,建议在以后的修订中,有一新的改动。

3.有关其它问题的比较研究

3.1.模式识别与图形学

首先让我们了解两个概念:模式识别就是利用计算机或其它装置对物体、图象、语言、字符信息模式所进行的自动识别;图形学是利用计算机处理图形信息及借助图形信息进行人机通信处理的一门学科②。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中图法》将图形学放在模式识别中,与图象识别等同了。《科图法》是将二者分门别类,并将模式识别归入自动化与远动技术中的信息与智能技术中去了。从科学的角度看。《科图法》与《中图法》第三版修订相隔4年多,前者要比后者的列类更科学、严谨。从概念上讲模式识别是可利用计算机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研究。而且也可以利用其它学科进行研究的。因此,《科图法》在处理此类时做得较为妥当。另外,图形学与模式识别中的图象识别相等同笔者认为不妥。两者不是一个概念。《中图法》将其放在一起势必有点牵强。

3.2.数据库的设置

《中图法》在计算机软件大类中设有数据库系统与理论。笔者认为有点过于简单了。数据库在计算机学科中是占有相当的比重的。而且此类的图书每年都是有相当比例的。无论是数据库理论方面的还是数据库开发的图书都归属于此类,未免使人感到设置得有点粗糙。虽不说《科图法》对此做得很好,但终归《科图法》将数据库单列了,并下设了2个类目。这样该类目就不会显得拥挤,而且也合理、有序、实用和科学了。

3.3. 关于网络问题

《中图法》将网络置于计算机应用类目下。《科图法》是单列一个大类,并下设了7个类目。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计算机网络。从当今计算机网络的庞大构成及在各方面的应用来看,计算机网络已自成体系。并且,每年有关这方面的图书占相当比例。反映到分类法中,设置一个固定的位置是完全有必要的。因此,《科图法》的类目设置是比较妥当的。

3.4. 窗口系统的处理

《中图法》中未出现该文字。《科图法》分别在73.966人机接口和73.9952几何造型、曲面造型、实体造型两处出现。前者放置是从其性质、系统上考虑得较为科学,后者是从造型上考虑也未尝不可,但两者应加以注释,不然对于有些工作人员势必会任意归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计算机科学这一大类的设置,《科图法》要比《中图法》的类目设置科学、精细、实用。当然,两者修订时间相差4年多也是客观事实。而且,计算机学科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科图法》也不是尽善尽美。通过比较笔者只想《中图法》在以后的修订中,结合中外比较有影响的大型分类法,在此类的设置中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变动。

引用文献:

①《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委会编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0.2

②《英汉计算机技术辞典》 《英汉计算机技术辞典》编委会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2.6

标签:;  ;  ;  

“中图法”与“科图法”计算机分类设置的比较研究_中图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