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化学课堂“三个行动”培养“三种力量”_翻转课堂论文

“翻转”化学课堂,“三动”培育“三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论文,化学论文,三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力度亘古未有,传统课堂形态遇到空前的挑战和颠覆,创新的课堂形态在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课堂情境的同时,也带来了学习效率的空前提升和学生能力的空前发展。

近年来,笔者在上海、天津、山东、浙江等地立足把握化学学科的教学本质,有效借鉴美国“翻转课堂”理念,以“三动”(驱动、互动、自动)带动学生“三力”(基础学力、思维能力、心理动力)发展的创新教学实践,不仅直接提高了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也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学生的学习品质有了明显的优化。

一、现状之惑:教师、学生、教学“惯性”的疲惫

最近十多年,笔者一直致力于提高高三年级化学复习效率的研究和实践,深感当前高三年级化学复习效率不高的痼疾,很多教师的复习思路并非不正确,他们也遵循着较为清晰的“知识梳理——例题剖析——课后作业”三步教学模式,但是复习效果却明显式微,很多同行甚感困惑:为什么知识梳理很细致、例题剖析很典型、课后作业很周全,但是学生似乎依然在半梦半醒之间,知识没有悟透,更谈不上能力的提升?日复一日,造成了如今较为普遍的教师、学生、教学的“惯性”疲惫。学生很认真地学了,教师也很努力地教了,由于教师的“二传手”没有到位,学生头脑中无法形成一条清晰的知识链,更不可能将知识充分内化为能力。

上述高三年级化学复习的做法也是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消耗、低收益”的教学模式。问题出在哪里?其实“知识梳理——例题剖析——课后作业”的结构是恰当的,但在课堂的组织实施中,时间分配及细节处理上出了问题,主要是“细致却无结构的知识梳理”“典型却不入心的例题剖析”“丰富却非适合的课外作业”。

一是“细致却无结构的知识梳理”,其典型表现为: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知识的结构体系,不管知识难易深浅,简单的、困难的知识点都“捋”上一遍,殊不知,经过如此一“捋”,一节课的25 min便没有了。这样的知识梳理没有让学生的学习置于新的认识情境之中,对学生来说依然是“涛声依旧”,不但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打乱了,剩下的时间就导致了“典型却不入心的例题剖析”。

二是“典型却不入心的例题剖析”,其具体症状是:例题没有讲清、讲透,更没有体现学科思想及学科方法的渗透。一看下课时间临近,匆忙布置作业,学生好不容易从枯燥漫长的知识梳理中遭遇新的问题情境,刚有点兴趣,却因为囫囵吞枣,未及消化就匆匆终止。

三是“丰富却非适合的课外作业”,其显著特点是:学生到家后,一人独自面对“高、大、全、好、多、优”的习题,很难顺利完成,做作业时难免造成大量的错误。好心的教师次日收来作业,一看如此情景,又不得不在课堂上花不少时间逐一释疑解难,这样又压缩了当日课堂复习教学的时间,如此往复,恶性循环,造成高耗低效的现状。

二、理性之构:课前、课中、课尾“翻转”的课堂

面对高三化学复习如此不堪的模式困境,笔者在认真学习国内外课程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的实践和反思,建构了与美国2011年风行的“翻转课堂”核心理念相一致的“三动”课堂复习模式,即,课前驱动——梳理文本,吸收知识;课堂互动——同学同练,内化知识;课尾自动——自我检测,巩固知识。

2011年在美国各地兴起的“翻转课堂”,其本质就是教师把本来在课堂中要讲解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视频或其他的学习载体,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学习,第二天学生回到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探讨并完成相关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笔者主导建立的高三化学“三动”课堂复习模式在吸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了化学课堂师生有效互动、学生有效学习的崭新形态。

1.课前驱动——梳理文本,吸收知识

“三动”课堂复习模式把知识梳理这个环节放到课前去学习,但并不是没有平台和指导的放羊式自学,而是教师在专一有序的目标下,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知识的结构体系,精心编写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文本,让学生在阅读填写、思考练习的方式中进行知识梳理。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分成4~6人的学习小组,用5 min~8 min通过小组自主释疑的方式解决个体余留的问题,期间教师可以适当参与点拨。

2.课堂互动——同学同练,内化知识

“三动”课堂复习模式在小组知识释疑之后,教师提供预设的活动载体,让学生以小组方式同学、同练、同研讨20 min左右。其间,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适时组织全体学生通过点拨提醒、有序收敛和模板精讲,一方面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真的动起来、活起来,另一方面让学生真正领会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把课前梳理的知识内化为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

3.课尾自动——自我检测,巩固知识

“三动”课堂复习模式在完成课堂互动之后,教师发下精心编制的当堂自我检测题组,让学生用10 min的时间自测自查,并在下课前交上来由教师批阅。课后教师根据作业批改的情况和学生平时表现的个性和特点,采用面批指导、文字点评和顺利通过三种策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这个模式的主要价值就体现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为知识的传授与理解,教在课内;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练在课外”,而“翻转”后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堂模式为知识的传授与理解,学在课外;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练在课内。这样,有效地避免了学生真正需要同学和老师帮助时却没有一起学的困境。

三、探索之径:文本、载体、组题“联串”的备课

那么,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高三化学复习高效模式如何具体实施呢?整体结构如附表所示。

这个模式对教师来说主要由“编撰文本”“创设载体”“精心组题”三部分构成。

1.编撰文本“驱动”,夯实学生“基础学力”

高三教学的作用就是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隐性的知识显性化、普通的知识规律化。在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形令教师深感困惑:教师将知识点全面系统地整理给学生,上课时学生似乎都懂了,可做作业时却又不会了;更有甚者,学生做作业时题目都会了,可一上考场却败下阵来。这样复习的效果和效率显然是很低的。可是,上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从学习原理来看,所有学习其实可以分为知识储存与知识提取两个阶段。学生上课听懂了表明他把你讲的知识储存进去了,可是做作业并不是检测他储存进了多少知识,而是检测他能够提取多少知识,这就是症结所在。

那么,在复习教学中,我们如何做到既要让学生记住学科知识,又要让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顺利提取学科知识?关键是我们在编撰文本时要做到:目标专一化、梳理有序化、表达简约化、集成结构化。

2.创设载体“互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创设载体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开放化、问题阶梯化、剖析模板化。

创设载体“互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从上个环节“学知”到“知学”的转变。这一环节中,知识问题化是为了收敛学生的思维目标,“开放”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学生从知识记忆向思维提升的能力转变。问题阶梯化主要是“铺垫”,是让学生“自悟”,从而实现学生以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主动建构。剖析模板化,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有效的“模仿”,在此基础上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精心组题“自动”,激发学生“心理动力”

精心组题要做到:训练专题化、难度适中化、题型多样化、内容仿真化。

就笔者多年的观察,在重点中学的高三复习阶段,不想学习的人几乎很少,但为什么很多学生无法做到自动、主动地学习呢?这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以后始终得不到成功的体验和激励,所以,精心组题阶段主要是通过贴近生活,安排有用、有趣、有益的多样化题组设计和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专题、适中的题目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成功带来的愉快感,以增强学生复习迎考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

近年来,笔者“翻转”化学课堂、“三动”发展“三力”的复习策略已经在上海市奉贤中学、东昌中学等兄弟学校推广实施,同时也辐射到了天津海河、山东潍坊、浙江桐庐和温州等地的学校,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由于很好地解决了当前高三学生化学复习时“目标不明确”“方法不科学”和“动力不持久”的三大问题,所以,这一新型的高三化学复习模式正在迸发出越来越强盛的活力,展示出越来越生动的魅力。真心希望有更多的教学同行尝试这一做法,在切磋、分享中获得共进!

标签:;  

“翻转”化学课堂“三个行动”培养“三种力量”_翻转课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