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研究与探索_课堂教学论文

生命教育的研究与探索_课堂教学论文

生命教育的研究与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生命教育问题的提出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

教育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为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发展服务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忽略了教育的这一本真意义甚至背离了这一初衷。如何将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每一位学生、还给每一个教师,是本项目研究的出发点。我们探索的意图,是想在学校建立起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体系,即“生命教育”的理念和体系,建构起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即生命教育的办学模式。

2003年8月,南山区教育局研究决定,将松坪中学与松坪小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的松坪学校。合并后的松坪学校向何处去?办学思想如何定位?改革路径如何设定?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合并前两校都曾对教育改革作过许多探索。原松坪小学进行了8年的主体教育实验研究,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体性”思想的指导下,先后对合作性的师生交往模式、参与式的班队活动模式、赏识性的激励教育模式、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原松坪中学进行了“分层次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探索,尤其在课程改革方面,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所作的综合实践活动和科学课的研究与实践在全国实验区中处于领先水平。应当说,两校积累的成功经验为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如此,两校的现状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后,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教学中,存在着严重忽视学生生命状态的现象。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的情感、需要,学生的成功,似乎与教师没有关系;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把教学当作是知识的授受过程,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课堂显得机械刻板、沉闷单调,缺乏生命活力和乐趣。

2)在师生关系上,教师把学生当作一种监管对象。学生略有“越轨”行为,轻则训斥,重则被罚站于教室后面,有的甚至被赶出教室。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授受关系”。师生关系的疏离和单一化,造成了学生不思进取,对学校、教师、学习的冷漠态度甚至反抗的心态。

3)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缺乏生动活泼的管理方式。他们很少思考如何去促进学生道德生命的生长,总是习惯于把学生滞留在四周是墙壁的教室里。即便是举行班会活动,其内容也大多限于总结过去一周的学习情况和纪律方面的说教。在这样的管理下,学生的诸多需要被剥夺了,他们普遍感到学校生活的枯燥,以至厌学甚至恨学。

这样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使学生对自己的生命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学生把学习当作是学校、父母交给自己的任务,而不是自己生命成长的需要。有的学生甚至出现不思进取、不珍惜自己生命的现象。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教育观念陈旧。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即传统的“三中心”观念主导着我们的教育行为,主宰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虽然学校也进行过一些探索,但对教育促进人生命发展的这一基础性价值认识不到位,忽略了学生生命的整体成长。2)考试的压力。在日益激化的升学竞争下,学校教育陷入了一种以追求考试分数为目的的知识灌输状态,导致了以知识为本的观念统治课堂,教育中的非人道主义横行,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受到压抑,学生生命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3)某些政策上的不合理。不管是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不管是生源好的学校还是生源差的学校,上级主管部门都以分数排位次;在经费的分配和教师的配置上,向重点学校倾斜,导致了学校之间的不平等,造成一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恶性循环。

走出这一困境,不能一味地等待外部条件的改善,更需要主观努力。近20多年来,为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处于不断改革的状态,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也得到了教育理论界和实践者的重视并进行了不断的探讨。进入21世纪后,“新基础教育”研究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都蕴涵着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即强调个体生命的整体发展。这对我们在新的世纪开展新的教育探索会有所启示。

二 “生命教育”的理论构想

国内有学者敏锐地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的生命基础,主要包含如下思想:1)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2)生命的精神能量是教育转换的基础性构成;3)生命体的积极投入是学校教育成效的基础性保证。[1]也就是说,当今教育要以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为追求,知识、能力、智慧、情感、意志等精神能量通过师生之间以及类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转换和生成,师生的主动状态和真诚的合作是取得教育成效的关键性保证。

我们所理解的“生命教育”,正是要在价值取向上强调人的精神生命的主动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关注人际交往中精神能量的转换,在保障机制上注重生命主体自主能动的投入与合作。生命教育的基本观点由生命观和生命教育观两个部分构成,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1 教育的生命观

生命是一种存在,它的理想状态是整体、有差异、自主地变化和发展着的。

1)生命是整体的存在。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从自然结构上看,人的身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从社会意义上看,人不仅是自然的人,同时也是社会的人、文化的人;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一个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有创造力的多方面、多层次的整合体。生命有多方面的需要,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等等。在任何一种满足生命需要的活动中,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方式参与和投入的。精神科学的创始人狄尔泰认为,人是整体的人,是“有意志、有情感、有想象的存在物”,在“人这一整体事实中”,“精神生活与人心理—物理(灵与肉)生命统一体完美融合”(注:转引自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6~27页)。这与那些将人分解、割裂,把人看作是对世界单纯反映的、无生命的“死”主体的陈旧观点是截然不同的。学校教育既然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主旨,就应当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不只是“认知体”;就务必把学校生活当作是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关注学生生命的全部内容和全部过程,而不只是认知学习过程。

2)生命是有差异的存在。由于遗传、环境、所受教育以及自身努力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学生的生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事实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生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后天环境和活动导致的个体间的差异远远大于与生俱来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兴趣、爱好、志向以及气质、意志、性格等方面表现出来。承认这一点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就范于某一刻板划一的教育要求或“齐步走”的教育模式,而应尊重学生生命的差异,欣赏学生生命的独特,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

3)生命发展是自主的。生命个体最基本的关系与活动有两大类:一类指向外界即个体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和实践性活动;一类指向内部,即个体与自我的关系和反思、重建性活动。在这两类关系与活动中,生命个体生存的基本方式也有两种:一是自主、主动;二是他主、被动。从生命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自主性、主动性对生命个体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特别在今日变化急剧、生存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大增的时代尤其重要。

2 生命教育观

教育必须顺应并促进人的发展。依据上述对生命存在的理解,我们提出了生命教育的理念。其主要内容有:

1)生命教育必须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促进生命整体性的发展。既然生命是整体存在着的,那么学校就要以系统理论中关于整体优化的思想,全面、系统地研究学校教育机制运行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和教育教学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对生命个体施加影响。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来对待,不只是关注他们认知的发展,还要关注他们的能力、情感、兴趣、需要等,使学生得到整体性的发展。

2)尊重生命及其发展历程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3页)与传统教育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相比较,生命教育强调尊重生命及其发展历程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不搞平均发展,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已表现出的或潜在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尤其是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也是他们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生命教育强调构建合作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他们。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当教师以平等的身份、真实的感情、既爱又尊重学生时,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正如前苏联合作教育学派专家阿莫纳什维利所说:“孩子们都是以诚对诚的,以诚待之,他则报之以诚!”[2]这种“以诚对诚”的关系,其实就是一种尊重、民主、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学生会产生一种轻松感、愉悦感、幸福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提高自我教育水平,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沟通,同时也将极大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师生都获得充分发展。

三 生命教育研究的目标

生命教育研究通过改善师生关系,建构自我教育的德育模式,探索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改革,建设健康、快乐、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等专题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道德、精神、认知、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生命教育研究还将通过课题实施,促进教师树立“生命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生命,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挖掘生命潜能,在构建学生生命过程中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其具体目标是:

1 学生:享有完整、愉悦的人生

生命教育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生命教育务必使学生在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智力、体力诸多方面获得发展,使学生有一个完整、愉悦的人生。具体来说:1)学生能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爱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学生学会学习,能在自主地学习过程中,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3)学生能自律,表现得有礼貌,乐于参加团体活动,人际关系良好。4)学生能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进自身发展。5)学生能勾勒出自己的生命远景,并能实现自己的计划。

2 教师: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想。我们在使生命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应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这表现在:1)教师能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与教育生涯的价值。2)教师能将生命教育融入各科课程,焕发学生生命活力。3)教师能通过教育教学研究,主动讨论生命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并有所成就。4)教师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5)教师能以满腔的热忱,提供自己的生命经历,同学生分享生命的智慧。

3 学校:构建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生命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境界。作为学校,应使生命教育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体现在:1)学校能形成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理念。2)学校能制订生命教育实施计划,并全面、持续地进行研究。3)学校能推动贯彻新课程理念的课程改革,建构多元的学习环境。4)学校能绿化、美化校园,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建立关怀生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

四 生命教育研究的内容、做法及成效

1 德育建构的研究

人的生命是整体的存在,人的道德发展是生命发展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应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几年来,我们以这种信念指导我们的德育工作,并建构起“学校大德育”模式,即把学校的一切活动都看成是德育,一切活动都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除了把课堂教学当作德育的主渠道,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外,还从师生关系、班级(团队)管理、学校教育和社会4个层面构建大德育模式。

1)在师生关系层面,构建民主、平等的合作模式。建立新型的民主合作式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德育并获得成功的保证。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我们主张师生地位、人格平等,要求教师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从而建立起和谐民主、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教师能充满真挚感情地深深鞠躬;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如何教和如何学;在处理矛盾冲突时,教师宽容地给学生以辩解的机会,并勇于承认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2)在班级(团队)管理层面,建构“参与式”的活动模式。班级(团队)管理、班会(团队)活动历来是班主任(团队领导)当主角,学生当配角。在生命教育中,我们提倡班级(团队)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班主任(团队领导)是顾问、是参谋、是引导者。让学生在参与班级(团队)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主体意识,培养实践能力。

3)在学校层面,开展每月道德价值观的教育活动。生命发展的核心是精神的发展,而精神的发展又主要是道德价值观的学习、内化和行为实践。我们对人类共同的道德价值观进行了罗列和梳理,并有计划地、系统地在小学、中学开展每月道德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如上学期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自律、关爱、尊重、诚信的教育。在诚信教育中,先后有12个班级主动向学校提出无人监考申请,整整两天考试,无一人作弊,无一人投诉。正是在德育活动中,师生的价值得到确认,师生的生命价值得到提升。

4)在社会层面,建立社区、学校、家庭的德育合作机制。学校积极联系社区内的有关单位,与之建立系统的德育合作机制,如与派出所、松坪村管理处、白芒武警中队结成共建单位。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奥林巴斯或华晶玻璃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参观或参加公益劳动等,增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此外,我校还建立了学校与家长的相互沟通机制。如坚持每学期分年级开好两次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宣传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的精神,介绍教育孩子的方法,共商办好学校;教育学生之大计。

2 课程改革研究

课程改革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几年来,我们努力抢占课程改革的制高点,坚持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中一门全新的必修课程。在研究与探索中,我校提出了以研究性学习为纽带,以大沙河为基地,以学生小组为活动主体,以学科拓展为内容,建构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在这个框架内,各学科的教师大显身手,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写作调查,数学教师带领学生搞测量计算,化学学科进行水质分析、对比养殖,等等。

在对大沙河的考察过程中,大沙河的水流污染问题引起了学生的高度关注,一个关于大沙河水质调查和净化的课题“孔雀鱼养殖”诞生了。凭着探索精神,“孔雀鱼养殖”课题成果获得了深圳市科技奖和广东省一等奖。“孔雀鱼养殖观察”案例还被录入教育部编写的“教师培训丛书”第四册《综合实践活动国内外案例分享》一书。

课程改革的任务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去落实,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施的核心环节。几年来,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一是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上作文章。我们除了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意识,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外,还引导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分析和看待课堂教学,明确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个人生命的意义,让每个教师都意识到: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的任务,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二是在攻克课堂教学这一难点上下功夫。几年来,我们每学期定期开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通过说课、教学观摩、评课、经验交流、优质课评比、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形式,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能力,一批年轻的优秀教师如雨后春笋成长起来。

三是在探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花力气。语文组的老师提出探索性学习法。数学组率先在七年级(7)班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学生学完了3本教材的内容,优秀率达到90%,该班学生参加2004年第九届华罗庚数学竞赛共夺得13项大奖。此外,英语教学对“激励—创造学习方式”的探索,科学教学对“合作探索学习方式”的探索,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我校课程改革的探索,不仅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价值观的重建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焕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 校园文化的研究

校园文化是生命教育研究的内容之一。如果把学校课程分为两个部分,那么,我们可以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来概括。显性课程是我们看得见的,安排在学校课表上的课程,而隐性课程则是指校园文化和学校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使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几年来,我们一直用心营造着育人文化。无论是每周更换一次的校长寄语,“诗意生命”的校训,教学大楼巨大“生命”组画的壁画,还是整个教学大楼走廊里学生亲手绘制的图画,都围绕着生命教育的主题,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给予师生积极的生命启迪。

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引领学生珍爱生命、追求梦想,引领教师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一句话,校园文化陶冶着师生的理想情操,引领着师生的生命历程。

五 学校管理的研究

为了提高教师对职业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认识,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出创造的光辉,我们根据生命教育思想,创新学校管理,为教师营造和谐发展的空间。

1 树立服务的意识

管理首先是服务。这是我校领导在实践生命教育中树立的一个基本观点。在师生生命发展过程中,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行为应具有人性的魅力。几年来,我们努力开拓,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如通过耐心说服工作,将原设在学校的制衣厂改建成满足400多名师生进餐的食堂;中午免费开放网络电脑室、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中午休闲方便。再如,为教师装备专门的健身娱乐室,组织教师开展经常性的登山等体育活动。这体现了学校对师生的关怀。

2 实施民主管理

实施民主管理,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作用,让每一位教职员工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参与到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来。比如,学校制订《松坪学校2003~2008年五年规划》时,我们事先召开校委会和教师代表大会,开展认真的讨论,征求各方意见。要求大家出主意、想对策、提建议,使学校决策成为全校教职员工意志的集中体现。学校还在校长办公室门前设立了“校长信箱”,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让教师、学生畅所欲言。民主管理充分调动了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3 关注教师评价

每周教师例会,除了对教师中产生的优秀案例予以宜讲,以肯定和激励教师外,我们还将平时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事例予以经常性的表扬。这种激励性评价使学校形成一种浓浓的积极进取、互助合作、团结向上的氛围。每学期末,学校把德、勤、能、绩4个方面细化为若干项目对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其中一半的项目关注到教师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每次评价尽量做到拉开挡次,以利于督促教师规范言行,利于激励教师努力工作。最近学校又开展评选“松坪学校名师”和“师德标兵”的活动,这将激励教师为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而努力工作。

4 开展心灵对话

作为管理者,我们始终要把教师的需要和情感记在心中。当教师在工作中有所突破、有所提高、取得一定成绩时,学校领导及时给予认可并对教师表示衷心的祝贺。当老师遇到困惑难题时,领导及时深入了解,与教师共同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生命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们在探索中思考,在收获中前行!正是生命教育,让我们回归生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力量;正是生命教育,使学校成为一个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家园里,师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同提升生命质量,共同实现生命价值。

标签:;  ;  ;  ;  

生命教育的研究与探索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