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杰拉尔主义及其对印度外交的影响_杰拉尔论文

古杰拉尔主义及其对印度外交的影响_杰拉尔论文

古杰拉尔主义及其对印度外交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其对论文,外交论文,拉尔论文,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3/8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508(2005)04-0055-06

一、古杰拉尔主义的产生及其背景与思想基础

1996年,古杰拉尔在任高达联合阵线政府外交部长时提出“古杰拉尔主义”,对印度对其南亚中小邻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6年9月,古杰拉尔首次对这一政策做出了表述:“联合阵线政府所采取的邻国外交政策有五个基本原则:一,针对尼泊尔、孟加拉国、不丹、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这些邻国,印度并不要求互惠,而会尽可能多的给予信任和帮助;二,决不允许在任何一个南亚国家领土范围内发生有损该地区其他国家利益的行为;三,互不干涉内政;四,所有南亚国家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最后一点,所有有争议的问题均将使用和平的方式,通过双边谈判来解决。我确信,这五项原则的阐明将有助于重塑南亚地区各国关系,并将使长期困扰印巴双方的紧张关系向友好和合作的方向发展。”① 这一外交政策的提出具有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背景和深刻的思想基础。

1、联合阵线政府时期的国内形势

政治上,由于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就没有一个政党能够在联邦议会选举中获得单独组阁的多数席位,印度政坛进入了少数派执政,或是多党联合执政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局动荡,政府更迭频繁。印度政治力量进一步趋于多样化,表现为印度教民族主义势力崛起,地区政治力量增强,低种姓政治力量觉醒。② 高达联合阵线政府的上台执政既是印度政治力量进一步趋于多样化的结果,也深受此趋势的牵制和影响。

经济上,拉奥政府实行的经济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印度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但经济发展中的深层问题尚未触动。在拉奥政府执政后期,印度的经济改革已呈现进退维谷的境地。高达联合阵线政府上台后,在其施政纲领中提出要增大吸引外资的力度,恢复停滞不前的金融改革、降低关税,显示出了更大的经济改革的决心,但落实起来绝非易事。因为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正导致利益受损阶层的强烈抗议,而且联合阵线的一些左派政党历来反对拉奥政府的经济改革。鉴于经济改革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再加上国大党为了保证自己执政时的政策方针具有连续性,也要求联合阵线政府继续推行经济改革。因此,联合阵线政府必须继续推进这一进程,却又不得不谨慎从事。

总的来看,联合阵线政府是软弱的政府,难以在国内政治和经济上有大的作为。高达联合阵线政府不得不以外交为突破口,为印度营造稳定与和谐的周边环境,改善与邻国的关系,从而达到稳定国内政局和巩固联合阵线政府统治地位的目的。

2、联合阵线政府时期的国际形势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出现了根本性的大动荡、大调整,美苏称霸的局面被打破,印苏同盟不复存在,印俄关系也大不如前,印度与美、俄的关系进入了动荡微妙的时期。而中国的日益崛起和中美、中俄关系的正常化,又使印度政府深感不安。从印度周边局势来看,阿富汗发生了塔利班势力夺取中央控制权的变化。由于塔里班政府与巴基斯坦关系密切,印度对这一变化反应强烈。冷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深刻变化、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印度的经济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印度对世界和对自己的看法。印度意识到,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要求其必须改变以往的对外政策,实行全方位的外交,而改善与南亚邻国的关系,加强同邻国的合作就是这一变化的一部分。它如果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与邻国和睦相处。

此外,在经历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与尼泊尔贸易冲突以及对斯里兰卡失败的军事干预后,印度拉奥政府聪明的选择了不干涉的政策。虽然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但局势也没有进一步恶化。这些都为高达联合阵线政府推行新的地区政策创造了条件。

3、联合阵线政府在外交上推行“古杰拉尔主义”的战略考虑

推动印度实行“古杰拉尔主义”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与邻国的关系除了有复杂的国际国内因素以外,还与高达联合阵线政府的战略考虑有关。

第一,这是印度经济发展的需要。当今的时代是全球化加快发展、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的时代。印度认识到,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改善和促进同南亚邻国的关系,加快南亚区域合作的发展,对于促进印度经济的发展,缩小同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差距是有巨大好处的。

第二,改变国家形象,立足南亚,走向世界。印度对外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争取和维护其南亚大国的地位并对邻国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不走出南亚地区争斗的泥沼,印度要想在世界上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是难以实现的。印度要摆脱这种困境,就需要创立一个机制来改善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加强同他们的合作,并以南亚为依托,走向世界。

第三,安全战略上的考虑。虽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印度就提出了英迪拉主义,反对区外大国对南亚地区事务的干涉,但中国和美国在其邻国的影响却稳步上升。印度要改变这种对自己不利的局面,需要在经济上给予众邻国一些利益而不强调绝对互惠平等。使他们增强与印度交往的信心,使南亚其他国家不会因本地区有一个强大的印度而恐慌,不会认为印度将对它们的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也就不会将区外的大国力量引入次大陆。这样就有利于维护印度的国家利益,有利于印度国内政局和社会的稳定。印度过去坚持与邻国采取互利互惠原则以及采用双边主义原则来解决与邻国的纠纷,限制了周边邻国与其开展双边合作的政治空间。古杰拉尔主义正是对改变这一局面的尝试。

最后,还有使巴基斯坦陷于孤立,避免周边小国与巴基斯坦结盟共同反对印度的考虑。

4、印度文化与“古杰拉尔主义”③

印度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其独特的个性与价值体系,自始至终影响着印度独立以来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古杰拉尔主义”的提出也有深刻的印度文化基础。

首先,“古杰拉尔主义”强调了印度文化价值观所追求的和谐的哲学观。这种哲学观认为,世界万物只有和谐才能达到稳定。只有与南亚诸国保持和谐与一致,印度才能与南亚诸国保持稳定的关系,才能达到构建和平稳定周边环境的目的。

其次,“古杰拉尔主义”体现了非暴力观点。非暴力是印度文化价值观中所追崇的目标和境界,古杰拉尔从圣雄甘地、最终是从印度文化中受到启发,认为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应当成为印度外交政策的目标。

第三,南亚各国在文化上有一种认同感,这是南亚诸国团结合作的最根本的要素。印度的外交政策把邻国的概念看成是一个以历史和文化共同体作为轴心扩展而成的一个同心圆。在这个同心圆中南亚邻国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只要印度以和平的方式协商解决国家间存在的任何问题,一定会有利于印度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二、古杰拉尔主义对印度外交的影响

“古杰拉尔主义”对印度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在联合阵线政府时期印度的南亚地区外交政策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实行,在随后的印度人民党政府和现在的国大党新政府的印度南亚政策中也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1、联合阵线政府时期的印度外交

首先,印度政府对南亚区域合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随着高达政府对印度外交政策的调整,实行地区睦邻政策,逐步改善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使南亚区域合作获得了新的进展。在1995年举行的南盟第八届首脑会议正式通过《南盟优惠贸易安排》并举行了南盟外长第一轮谈判的基础上,1996年12月,南盟外长举行了第二轮谈判,减税商品项目达到1972种(其中印度911种)。1997年7月,在南盟外长第三轮谈判中,减税商品数目达到3456种。印度对推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发展所做出的强有力的支持,逐渐改变了南亚次大陆的紧张局面。

其次,印度对南亚邻国也采取了一些友好的举措。1996年12月,印度与孟加拉国就有关恒河河水资源的分配成功续签了为期30年协议,从而结束了两国之间长达数十年之久的纷争。1997年1月,高达总理访问了达卡,双方进一步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印度为消除尼泊尔在经济、政治上对印度的怨愤,做出了较大的努力。在1996年,印度和尼泊尔将两国的贸易条约延长到2001年,这使尼泊尔的制造业产品可以免税和无数量限制地进入印度市场。根据对等原则,印度产品在获得尼泊尔政府颁发的许可证后以同样的条件进入尼泊尔市场。两国还签订了《马哈卡利河综合开发条约》,这将有助于尼泊尔吸引外资,发展经济。而更新后的两国过境条约还增加了印度为尼泊尔提供进入孟加拉国通道等内容。印度对斯里兰卡在贸易上也进行了一些让步,并同斯里兰卡一起着手研究解决在卡恰提武岛周围水域捕鱼的纠纷。两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规定,在为期3年的框架内,印度对1000种从斯里兰卡进口的商品完全免除关税,并对另外500种从斯里兰卡进口的商品免除50%的关税。斯里兰卡对600种从印度进口的商品分3个阶段实行减免关税,第一阶段减50%,第二阶段减70%,第三阶段减100%。该协定不仅加强了两国的经济联系,还为南亚区域合作提供了范例;

第三,调整对巴基斯坦的关系。1996年9月时任外长的古杰拉尔在英国国际事务研究所发表演讲,指出印度要“放下历史包袱,向世界上所有国家伸出友谊之手”。所谓“历史包袱”,是指印巴之间存在的历史问题。为此印度主动对巴基斯坦采取了一些友善措施。包括单方面放宽对巴基斯坦旅游签证的规定,主张在两国政治分歧未解决的情况下,优先发展双边经贸、文化等关系。尽管在1996年发生了印巴互相驱逐外交官的事件,塔利班在阿富汗执政后,印巴关系有所紧张,但未发生重大冲突,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总的还算平稳。

2、印度人民党政府时期的印度外交

“古杰拉尔主义”在印度人民党政府的外交政策中也有体现。1998年3月,瓦杰帕伊总理在上台之初的讲话中,对前两届政府的睦邻政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印度在过去几年里同几乎所有邻国改善关系是“出色的成就”,新政府“将竭尽全力加速这一趋势”。他表示,印度作为较大的国家,“应更加注意体察邻国的愿望和需要”。瓦杰帕伊还特别提到,上述讲话对巴基斯坦也适用。他还表示相信,“一个幸福繁荣的巴基斯坦将对南亚次大陆有利,尤其对印度有利。”印度总统在1998年3月25的国会演说中也提出“努力争取亚洲团结和加强区域合作”,表示新政府“将不断努力去改善其同邻国的关系”。④

然而两个月后,印度人民党政府的外交政策却偏离了“古杰拉尔主义”。印度进行了一系列核试验,使得此前出现的南亚地区缓和局势发生全面逆转,睦邻政策亦遭到重创。印度舆论认为“这是50年来印度采取的最糟糕的外交政策”,“我们四面出击,高傲自大,是对国际关系缺乏理解力。”⑤ 此后,为了打破核试验后的外交困境,印度政府在外交政策上更加偏重与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区外大国改善和发展关系,而在处理地区问题时,时常以“大哥”自居,又将绝大部分精力集中于印巴双边关系,无形之中南亚邻国被抛在了“遗忘的角落”。

2002年8月,印度新上任的外交部长亚什万特·辛哈接连访问了马尔代夫、斯里兰卡、不丹、尼泊尔和孟加拉国等南盟5国,此举旨在修复印度与上述国家的相互信任关系,摆脱内政外交的困境局面。在访问中,辛哈就经济合作、反恐以及双边关系等议题与各国领导人举行了会谈,达成了不少共识。2003年4月,瓦杰帕伊宣布愿与巴基斯坦展开新一轮的对话,印巴关系开始走向缓和。印度的上述举措,是在当时国际以及南亚形势的大背景下,瓦杰帕伊政府重归“古杰拉尔主义”之路的体现,使印度的周边外交走出“冰川时代”而呈现多年未见的活跃态势。

3、国大党政府执政以来的印度外交

2004年5月,国大党政府上台执政,其外交政策也奉行“古杰拉尔主义”。

首先,在其《最低共同纲领》中特别强调,“将非常重视与南亚邻国和正在崛起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建立紧密的政治、经济和其他关系。我们将系统且不间断地与巴基斯坦在所有问题上展开对话。UPA支持斯里兰卡的和平谈判,主张在保持斯里兰卡领土完整和团结的基础上满足泰米尔人和其他宗教少数团体的合理愿望。我们希望孟加拉国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我们将与尼泊尔展开深入对话,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发水资源。”⑥ 由此可见,国大党政府的睦邻外交政策有望迎来新的活跃期。

其次,国大党政府执政以来的印度外交也体现了“古杰拉尔主义”的相关原则,使印度与南亚各国关系呈现不断改善的局面。在曼莫汉·辛格政府上台后不久,印度外长纳特瓦尔·辛格就对邻国尼泊尔进行了访问。在访问期间,辛格与尼泊尔领导人就水资源、经济合作以及地区和国际问题进行了广泛会谈,双方同意继续保持高层往来,加强在双边领域的合作。同年6月,印巴双方就毒品走私、核安全、水资源等问题举行了会谈。11月11日,印度总理辛格宣布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部分撤军,并于17日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首府斯利那加进行了访问,显示出印度致力于推动印巴和平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努力和诚意。在12月席卷印度洋的海啸中,印度虽然也遭受了巨大损失,但仍派出舰艇、飞机和医疗队前往斯里兰卡等邻国帮助援救工作,而且还牵头建立海啸研究基金,提高地区的预警和应对能力。2005年4月,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应邀访问了印度,在和印度总理辛格一起观看了一场轻松的板球比赛后,印巴两国领导人进行了克什米尔等问题的会谈。此外,印巴两国外交秘书到目前已进行了两轮印巴全面对话,第三轮全面对话进程将于2006年1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开启。

三、对古杰拉尔主义的初步认识

古杰拉尔主义是从国际视野来处理地区关系的产物,它的实施成为印度逐渐改变外交方针的出发点。这一新的外交政策在处理与邻国的关系时表现出更加务实灵活的风格,有意淡化印度在与南亚邻国交往时的大国心态,以一种较为平等的姿态对待南亚邻国,赢得了包括南亚小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赞赏,在改善与南亚邻国关系方面取得一些积极成果,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积极的效果

印度在经济上单方面向邻国提供优惠的做法得到了南亚国家的赞赏,印度与南亚邻国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印度与其夙敌巴基斯坦的关系也逐渐走向缓和,尽管期间有过多次反复。虽然古杰拉尔并未明确指出巴基斯坦是否也在“古杰拉尔主义”的适用范围之内,但印度主动对巴基斯坦采取了一些友善措施。

虽然联合阵线政府执政的时间不长,“古杰拉尔主义”的实施效果在当时极为有限,但这一睦邻友好的南亚地区外交政策的提出,明显有别于印度多年来所奉行的地区强势政策,标志着印度外交政策,尤其是南亚地区外交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这一角度看,“古杰拉尔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

2、古杰拉尔主义的局限性

印度对自己的地区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实行了以“古杰拉尔主义”为代表的睦邻政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问题仍然不少,印度同其南亚邻国之间的猜疑和互不信任依然存在。这说明“古杰拉尔主义”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古杰拉尔主义”并不意味着单纯的让步。虽然印度实行了以努力改善与邻国关系而不求同等回报为核心的“古杰拉尔主义”,但印度清楚地认识到,国家间的关系并不能建立在一国单方面的让步之上。古杰拉尔主义并不意味着印度为了追求与邻国的良好合作关系就无限制的让步。隐藏在其背后的目的是,印度希望通过给予而不求回报的政策使周边邻国能够积极认识到与印度开展政治经济双边合作的巨大潜力,是要求承认印度在该地区具有特殊的地位。同时,古杰拉尔也未明确地表明“古杰拉尔主义”对巴基斯坦是否适用,虽然在印巴关系上,印度也作出了一些友好的表示,采用了一些友善的措施,但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印度的立场仍然强硬,印巴关系不断出现反复。古杰拉尔曾经在议会联邦院发表讲话说:“虽然印度渴望与巴基斯坦改善关系,但是在涉及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我们不会做出让步。”

其次,“古杰拉尔主义”并没有消除南亚国家对印度的疑虑与担忧。南亚以印度为中心的性质是印度不能避开、其邻国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⑦ 由于历史文化的因素和南亚特殊的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印度在这一区域内所具有的强大综合实力,造成南亚邻国对印度长期存在疑虑。然而,“古杰拉尔主义”并没有提出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来减少南亚邻国对印度的担忧。在现实中,印度往往不能理解邻国的忧虑和体察他们的民族感情,对妨碍自己实现主导南亚的邻国愤恨不已,并怀疑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而南亚国家面对印度在本地区社会、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支配性影响,都力图突出自己的独立个性,不甘扮演屈从的角色,对印度处处以老大自居的做法不满。因此,彼此猜疑和互不信任的状况依然存在。⑧

最后,从本质上来说“古杰拉尔主义”与尼赫鲁的“印度中心”构想和英·甘地的“英迪拉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目的都是防止外部势力介入南亚,只是“古杰拉尔主义”的手段更加隐蔽,更容易博取邻国的信任。在印度与南亚小邻国实力悬殊的背景下,印度的单方面让步或许能使其邻国觉得,接受印度的大国地位而不必倚赖外部大国的平衡同样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外部大国也就没有什么理由介入南亚事务了。这就是“古杰拉尔主义”暗含的玄机。

综上所述,“古杰拉尔主义”的睦邻外交政策改善了印度同南亚邻国的关系,在印度、南亚以及世界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世界舆论的赞同。但从本质上说,它并没有改变印度主导南亚的战略目标,只不过是途径和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印度只有从根本上放弃主导南亚的目的,与邻国平等相待,才能与他们和睦相处,进而使整个南亚地区实现和平、稳定和发展。

注释:

①I·K·古杰拉尔,《印度外交政策》,新德里,印度外交部,1998,第74-75页。

②孙士海、葛维钧编著《列国志·印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3年8月,第137-141页。

③本节参考了吴永年、赵干城、马孆著《21世纪印度外交新论》,2004年版,第26,27页。

④孙培均、华碧云主编《印度国情与综合国力》,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版,第278页。

⑤Rajiv Shukla,Damage Control:the Economic Chaos Caused by a Sectarian Foreign Policy must be Stopped,《Sunday》12—18,July 1998,p.15.

⑥《今日印度》2004年第5期。

⑦Varun Sahni," India as a Global Power:Capacity,Opportunity and Strategy" ,in 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 ed.) ,Indian Foreign Policy,Agenda for the 21st Century,vol.1.New Delhi:Konark Publishers Pvt Ltd,1997,p.35.

⑧马孆:“冷战后印度南亚政策的变化”,《国际政治》2004年第7期。

标签:;  ;  ;  ;  ;  ;  ;  ;  ;  ;  

古杰拉尔主义及其对印度外交的影响_杰拉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