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的新希望是多样化的_新希望论文

“减肥”的新希望是多样化的_新希望论文

新希望“瘦身”多元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瘦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乐客多总裁,有着“超市第一人”称号的沈建国和其手下的“梦之队”又该重新选择自己的东家。有消息传出,新希望集团正在出售旗下的零售业务,虽然收购方案还未公布,但据新希望一高层透露的信息,抛售零售业务已是铁定的事情,家乐福已表达购买意愿。

2003年2月,新希望集团斥资3.5亿元进军零售业,刘永好还挖来了台湾乐购卖场的元老沈建国担任总裁。随后,乐购60%~70%的高管加盟乐客多,组成了零售业界的“梦之队”。

但现在并没有实现当初的目标,同世飞天商业顾问机构董事长张璋认为,刘永好当时进入零售业的本意是,通过对零售业的开发和控制,为自己的乳品、肉食产品打开销路。但这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他不可能通过控制几家超市,就能建立起自己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链。由于对零售业的认识不足和经验缺乏,导致了实际收益跟目标之间的差异。张璋认为,作为零售业领域的“迟到者”,刘永好退出零售业应该是明智的。

而就在出售零售业的同时,新希望集团也在重新审视其它涉足的领域,决定是否应该继续投入。

房地产和天然气不会是重点

以饲料起家的新希望,自1997年以来,业务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刘永好曾经用飞机来形容自己的事业版图:公司总部是这架飞机的头,确定方向和实施决策;饲料业是这架飞机的身子,处于主要产业的位置;金融是飞机的左翼,房地产是飞机的右翼,而正在初步踏入的高科技等领域是机尾。

1999年7月,新希望投资16个亿的成都锦官新城开盘,创下三天销售1.4亿元的纪录。同年,新希望在上海拿到了世纪公园旁的一块黄金宝地,开始运作上海四季全景台花园。接着,大连新希望花园项目也开始启动。

在锦官新城开盘收利大好的时候,刘永好放言,要在一两年内投入25亿~30亿元到房地产中去。但在上海和大连项目之后,刘永好在房地产界的声音越来越少。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刘永好甚至表示,他已经对耗资巨大的房地产行业望而生畏,在今后一段时间里除了继续开发手里2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之外,将不再购置新的开发用土地。

2003年7月29日,新希望集团联手香港中华煤气,与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签署深圳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及增资原则性协议。中华煤气与新希望按照同股同价的原则分别以现金出资。其中,新希望占股10%,中华煤气占股30%。原本预计到2004年年底能拿到20个城市的销售协议,但到目前,离该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在该市场,在新希望之前已经有大量的公司进入。现在留给刘永好的只剩下2006年以后开工,2010年才可完工供气的“西气东输”二线,以及全国百强县市的剩余城市。这些城市所在的当地政府大多希望以原有城市煤气公司资产溢价作为合资条件,以实现国有资产的安全退出,并借此摆脱冗员、冗政以及巨额财政补贴等难题。这对新希望来说,风险和代价都太大。

因此,与刚进入该领域的高调姿态相比,刘永好对该领域开始失语。他表示,天然气领域现在“只是新希望的一个小投资,也是边缘的一个产业,今后可能会有部分调整,但不会成为投入重点。”

“刘永好的骨子里有着商人少有的纯真。在利润和责任的天平之间,作为商人,他会倾向于责任。”一位新希望的高管说。在新希望,从上到下都不能违背刘永好经营企业的一个基本要求:“按规矩办事,不要给集团惹麻烦,这样大家都心安理得,一身轻松。”

“但是,像房地产和天然气是属于地方政府垄断的行业,其中存在着一些潜规则。按照刘董事长的要求办事,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些机会流失。”那位新希望的高管说。据媒体披露,由于关系没有“打通”,刘永好确实在去年不得不放弃在成都城南新中心区一块土地的争夺。

在房地产业,一般情况下,一个楼盘项目只要拿到土地,通常一年就可以开盘销售了。但是,新希望开发的楼盘前后几乎都是持续三年的时间。“资金问题加大了新希望的机会成本。”张璋认为,在当今的房地产市场,开发商的贷款比例很高。像新希望这种没有贷款、使用自有资金投资的情况实属罕见。

“自有资金开发让实业出身的新希望觉得安全稳妥。”赛迪顾问译明宇博士认为,新希望资金短缺的最重要原因是中国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支持太少。

因此,尽管新希望开发的楼盘最后销售得都不错,但是由于资金回收期拉得太长,影响到了新希望在其它领域的投资,让新希望在发展过程中带上了资金紧缩的“镣铐”。正是由于这种束缚,才让刘永好生出了“房地产业耗资巨大”的感慨,从而决定不再购置新开发用土地。

金融业向国际市场拓展

10年前,新希望的贷款额为零,因为银行不愿对新希望这样以饲料和养殖为主业的民营企业提供贷款。鉴于民营企业贷款困难,刘永好、刘永行兄弟有了筹建一个民营企业自己的银行的冲动。1996年2月,民生银行成立的时候,希望集团出资5000余万元入股。冲动的结果是,民生银行投资收益已经成为新希望金融投资的最大利润源。

从民生银行和新希望公布的财报来看,2003年,新希望通过参股民生银行获得投资收益为1.03亿元,占当年公司净利润的83%。2004年,新希望通过投资民生银行又获得了1.067亿元的投资收益,占净利润1.397亿元的76.38%。

业内专家表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往往由产品投资者变成了产业投资者、战略投资者,这需要庞大的金融资本来做后盾。一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全球贸易总额的97.5%是金融资本交易,产品贸易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5%。刘永好也曾表示:“做产品经营是一分一分地赚,做品牌经营是一毛一毛地赚,做资本运营是一块一块地赚。”

因此,除了民生银行,刘永好也试图寻找一些新的融资途径。2001年是新希望资本运作高峰年:控股组建华融化工有限公司;投资3850万元,控股组建四川新阳平乳业有限公司,占55%股权;投资6000万元,参与发起设立中国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民生保险主要股东之一。而新希望集团用于乳业收购的8亿元大部分是通过其A股上市公司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000876)从资本市场募集的。

今年3月份,其控股子公司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与世界银行集团所属国际金融公司(IFC)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同意IFC出资4500万美元增资新希望投资,但是新希望及四川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不再追加对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增资完成后,将主要在国内收购包括银行在内的优质金融类资产。对此,刘永好表示:“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参股后,新希望投资公司将成为一家多元化的金融控股公司,并计划在三年内赴海外资本市场上市。”

显然,刘永好已有意把资本运作的触角从国内市场伸向整个国际市场。

说一口流利英语的孙鼎是新希望集团北京总经理,主要负责融投资业务。2005年4月,孙鼎陪着刘永好参加了中阿企业家合作论坛。刘永好刚发言完毕走下讲台,身边立刻围拢了一群来自阿拉伯世界的企业家,表达了对刘永好投资理念的兴趣。

未来趋势国际集团总裁华赞,跟海湾六国王室和财团关系密切,经常为中国和海湾六国的投资合作牵线搭桥。他当场表达了阿曼国王子对与新希望在融投资和能源领域合作的兴趣。“我跟刘在多次会议中同台演讲过,刘是一个很有能力和实在的企业家。”华赞告诉记者,会后他跟孙鼎沟通了几次,刘永好也打算亲自去中东国家考察。“我们期望着能跟刘永好的新希望有一个长期的合作。”

“尽管近几年,刘永好频频进行金融购并,但是在经营上一直保持着上市前的稳健作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10%~20%。”译明宇认为,刘永好的稳健作风化解了资本运营带来的危险。刘永好也表示,在金融领域维持现状,新希望不会以自有资金增加投资。

打造大农业产业链

在房地产领域不再购置新土地、在金融领域维持现状、天然气不会成为投入重点……刘永好表示,投资回报绝大多数将投向农业。在经过八年的多元化试探之后,刘永好再次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到主业上面。

5月18日,新希望集团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以现金出资收购山东六合集团近一半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刘永好任六合集团董事长。六合集团是山东著名的民营企业,主营饲料、养殖、屠宰,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饲料销售量增长50%以上。这是一桩被收购双方称为“价值在百亿元以上的重组”,也是国内饲料行业近年少见的重大重组事件。双方宣称,联合之后,首先将加快对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整合,在农牧业内合理分配利润,同时突破养殖这一薄弱环节。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养殖业投入大,市场波动大,风险很高。两家的联合将大大提高抗风险能力。

据中国饲料行业协会统计数据,在国内饲料行业,新希望和六合目前分列第二和第三。两家合并后,下属公司超过170家,拥有员工超过3.5万人。预计重组后第一年饲料销售超过600万吨,将基本追平饲料行业“老大”正大集团。销售收入可能达到200亿元,有望进人世界农牧业企业十强。

而据新希望2005年第一季度报表显示,新希望各项业务持续稳定发展,主营业务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41.55%,净利润4819万元,同比增长85.28%,超过于之前50%~70%的预计增长幅度。

虽然从报表上来看,新希望现在自己的产业越来越赚钱,但是能否实现刘永好提出的打造大农业产业链目标,就目前来看还有待考证。尽管在谈及收购六合的意义时,刘永好也一再强调包括了饲料、屠宰、养殖和乳业等在内的大农业是新希望的重中之重。

实际上,刘永好早就在为打造大农业产业链努力。

1992到1994年,新希望在发起的第一次并购热潮中成为了中国饲料大王。但是由于激烈的竞争,新希望的饲料业务毛利率逐渐下滑。1999年是高峰,饲料业的毛利率高达18.41%,但到2003年已经下滑到了12.17%。

2001年,新希望通过收购四川第二大乳业企业——阳平乳业迅速介入乳业领域,延伸了固有产业链。随后,新希望在全国先后收购了12家乳品企业。在该领域,新希望的目标是全国第一。

这时,刘永好有了涉足零售业的想法,希望通过对零售业的开发和控制,为自己的乳品、肉食产品打开销路。

但由于收购的乳业企业均是国有或集体出身,人员机构臃肿,管理落后,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整合,12家企业的管理仍无法融入新希望,离刘永好的预期相差甚远。直到2004年,新希望乳业方实现主营业务利润1.7亿元。

而2003年涉足零售业之后,由于竞争激烈,盈利状况不佳,最后只能将零售业出售。这实际上掐断了刘永好设想的大农业产业链的终端销售环节。

微软前中国总裁唐峻曾在一次公开场合表示,他认为国内企业多元化的一个最好范例就是新希望集团。新希望以做饲料起家,逐步进入房地产、保险业、银行业等领域,其多元化成功的一个条件是国内市场不成熟。市场成熟之后再进行这样的多元化会有困难。

这一说法跟刘永好关于多元化的阐述如出一辙。刘永好给新希望的多元化下的定义是一种有限的多元,是在立足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和管理框架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发展的多元。刘永好认为,在规范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要把自己熟悉的行业做好、做精、做专、做大,这是必然的、符合潮流的。但是,在转型期的地区和国家会有一些新的机会,这些机会是可以带来巨大财富的。因此,新希望在加大农业投资的同时,会在化工、金融方面有所投资,但是绝不会进入纺织、汽车等行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内如新希望这样在多元化领域较成功的企业大多带有一种侥幸和投机的成分在里面。当某一领域的市场趋于成熟的时候,聪明的企业家会及时地抽身而退,将精力主要地放在自己的主业上,在熟悉的领域里建立起自己的王国。

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饲料业利润低下,企业生存困难,新希望也不例外,主要原因是还没有一家企业强大到能够控制该领域的话语权,从而建立自己的价格体系。该人士分析,新希望回归主业,打造大农业产业链,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重新找回昔日在中国饲料市场呼风唤雨的“老大”感觉。

标签:;  ;  ;  ;  ;  

“减肥”的新希望是多样化的_新希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