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蓝天保卫战为例论文_郭旺仙

浅析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蓝天保卫战为例论文_郭旺仙

湖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410006

【摘 要】经济发展中的生态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和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焦点。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时代意义。历史表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是一项艰巨而宏伟的工程,蓝天保卫战的提出即是表明中国政府在环保问题上的高度关注,可以预见的是,这不仅是一场攻坚战,还是一场持久战。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蓝天保卫战 生态建设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最关键的是要与国家意志保持一致,学习贯彻好国家领导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且在“十三五”规划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义;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形成了面向绿色健康发展的四大核心理念,十九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做了许多创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著名论断。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国民经济社会生态健康发展,更好地打赢蓝天保卫战。总体上来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发展路径,发展目标。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战略

十八大所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保护环境的战略,而是在总结国内外经济建设和环境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创新性中国特色生态发展战略。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来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问题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出现,意识到问题的出现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对于中国发展中的生态问题高度重视,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条坚持”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具体论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时,报告前所未有地提出了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论断,报告在对于如何解决突出生态问题方面,更是提出了要“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理念。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要进行思想建设,树立环保意识。目前而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已经顺利实施了。

(二)绿色发展方式的发展路径

人类的社会活动是必须要与自然和谐共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经济建设上的飞跃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人类的进步离不开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发展规律的创新理念,为党和国家在促发展方面提供了前进方向,它代表了当今产业变革和生态发展的方向。恩格斯坦言,“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只有让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才能适应自然发展的规律,它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三)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

近五年以来,中国的年均新增造林超过9000万亩,累计建设国家储备林4895万亩,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退耕还湿20万亩;中国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虽然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生态环境保护之路仍然任重道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美丽”纳入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中,多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与生态建设是密不可分的,“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我们不能走西方国家先建设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如何打赢蓝天保卫战

蓝天保卫战是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报告中的新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对次作出要求:“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从过去的打好蓝天保卫战到打赢蓝天保卫战,一字之差体现的是党的领导人对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也是对广大人民所作出的承诺。蓝天保卫战的提出即是要解决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空气污染问题,它既是中国经济绿色健康发展中的一项突出问题,也是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必然要求,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对国家和人民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深远意义,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要打好蓝天保卫战,最重要的是做好全面规划,强化生态环保的思想观念。我认为,可以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调整能源结构

煤炭的燃烧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当今世界性的严重问题,其结果会使得生态环境被破坏,空气质量下降,产生酸雨,形成温室效应,并极大的影响人畜生活,最典型的例子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燃烧大量煤炭而有雾都称号的英国伦敦,在当时的一次烟雾事件中,死亡人数达到4000人。中国是一个产煤大国,也是一个煤炭资源的消耗大国,以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为例,2015年该地区常住人口占全国15.1%,煤炭消费却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华北地区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耗结构中的占比高达90%,所以在全国尤其是一些特定地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是解决大气问题的首要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治理重工业污染源问题

重工业是国家的重点发展部门,也是污染最为严重的企业,工业污染不仅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并且会损害空气质量,所以解决重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尤为重要和迫切的。对于各类重工业企业,要明确各自的环保职责;对于不符合产业要求政策的,要依法实施关停;对于大气污染排放不达标的,要停产整治;对于一些重污染企业,要实施退城入园,加强监控;长期而言,中国的重工业污染治理应该从产业结构出发,调整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取缔一些重污染企业,从而减少重工业污染排放问题。

(三)加强对机动车的尾气治理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的生产和使用量急剧增长,机动车排气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许多大城市比如北京的空气污染已经由燃煤型污染转化成了燃煤和机动车混合型污染,对大气污染治理而言,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对于我国而言,虽然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早已受到关注,国家也已经抓紧防治和控制,但目前为止的一些举措收效甚微,相关的法规政策亟待完善,各项治理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对于大部分地区而言,要基本淘汰黄标车,加快淘汰老旧型机动车,对一些高排放机动车进行专项整治,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同时也要注意处理大规模报废的汽车动力蓄电池,别让新能源成了新污染。

(四)科学处理城市居民生活垃圾

随着中国经济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成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经济较为发达和人口较为密集的东南沿海地区尤为显著,比如说塑料制品的增加,锂电池等化学用品的增加等等。垃圾焚烧占地面积小,二次污染危害小,焚烧后产生的热量还可用于发电、节约能源,具有许多有点,然而随着垃圾的焚烧,其中产生的颗粒物、重金属等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危害,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兴大气污染源,以日本为例,1998年日本永久关闭了2000多座废物焚烧炉,到2000年,日本已有4600座垃圾焚烧设施停止使用。对此而言,短期来说,中国应该贯彻实施垃圾分类制度,建立健全与垃圾场垃圾焚烧相配套的环保措施,达到不排减排的目标;长期而言,对于垃圾焚烧项目和设施应该予以废除和关停。

(五)推进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建立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水土保持、净化空气,还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会中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森林对大气污染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首先,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改善全球的大气环境;其次,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减轻这些大气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再次,森林还可以阻隔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的传播,设置一些特定结构的绿化防护带,还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防御和减少放射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森林资源只有有效的利用和再生,才能保证长期稳定的发展,如果不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再生,就会使得资源枯竭,给子孙后代造成严重困难,所以,只有充分利用和保护好林业,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大气环境,坐待前人栽树,造福后人。

(六)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

虽然我国在环保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先后出台了各项整治和环保措施,但环保问题弄虚作假、蒙骗检查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以天津为例,该市某公司在2018年就因涉嫌篡改、伪造自动检测数据,超标排放二氧化硫而被处以38.85万元罚款;无独有偶,四川省宜宾市的环保工作人员通过对分析仪通标实验,也发现某企业涉嫌自动检测数据造假的线索。尽管对于这些企业篡改数据的处罚越来越严重,但这些造假现象依然层出不穷,相对而言,我国的企业环保违法被处罚缺乏“痛感”,这些企业知法犯法,为了利益铤而走险。对此我国应该更加严格环境执法和问责,对于一些屡犯企业应该将其拉入“黑名单”,保持“零容忍”的态度,令其关门整改直至合格。

三、结论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决策部署,在推动生态文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依然滞后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诚然,对于中国而言,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程,不仅需要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由告诉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还需要全党全国全人民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67页[M].1972年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4页[M].1972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57页[M].1972年版.

[4]赵建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开放与发展的新思想[J].中国发展门户网,2018,(06)

[5]张应杭.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创新[J].人民论坛网,2017,(11)

[6]刘秀虹.新能源可别带来新污染[N].《人民日报》(2018/08/16),第6版.

[6] 张金波.如何做好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J].《农业与技术》2015,第14期.

[7] 孙艳秋,王秋莹,王震.浅析森林对大气污染的净化功能[J].《林业科技情报》2010,第15期.

[8] 丁瑶瑶.蓝天保卫战,打好更要打赢[J].《环境经济》2017,第21期.

[9] 杜淼,杜文翠,江河.以共管共治打赢蓝天保卫战[J].《环境保护》2018,第2期.

[10] 栾彩霞.打赢蓝天保卫战[J].《世界环境》2018,第1期.

[11] 舒心萍.蓝天保卫战不能少了全民参与[N].《中国商报》(2018/03/02),第1版.

[12] 刘晓星.8处涉及打好蓝天保卫战[N].《中国环境报》(2017/03/15),第1版.

论文作者:郭旺仙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浅析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蓝天保卫战为例论文_郭旺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