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论文_李阳,张涛 刘后发

浅谈“互联网论文_李阳,张涛 刘后发

摘要 随着党员中网民、“数字原住民”比重持续攀升,党员工作生活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持续加深,传统的党建方式对党员特别是年轻一代党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逐渐降低。如何将“互联网+”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促进信息化和服务化协同推进,有效提升党建工作效能,让“最大变量”变成“最大正能量”,是一项摆在基层党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的时代课题,本文主要探讨“互联网+党建”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优势与误区,及提出前瞻性思考。

关键词:基层党建;互联网+;党建信息化

“互联网+党建”是在信息化发展新阶段,党建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性称谓。它是运用信息化新技术,整合各方资源,更有效地加强组织管理,提高群众服务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新平台、新模式、新形态。它是对传统党建在信息传播、信息沟通等领域所进行的一种创新、拓展和延伸,目的是扩大党在网络世界存在感和数字化影响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一、“互联网+党建”的优势

一是广泛化的信息宣传平台。“互联网+党建”凭借其信息来源广、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可以打破地域的时空限制,降低信息的层级损耗,真正做到发布的全员、全组织覆盖。党员只需轻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任意链接自己感兴趣的网站,数秒之内便能浏览到所需信息。

二是新颖化的教育管理平台。“互联网+党建”模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党建教育中“三会一课”、专题报告会、演讲赛等集中培训模式,“掌上学院”等手机APP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党员和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教育的时空领域,身处各地的基层党员都通过平台可以随时获得多方面的教育资源。

三是平等化的党员交流平台。互联网打破了党员与组织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交流的时空界限,通过开展“网上咨询”、“网上调查”、“网上征求意见”等活动,党组织可以随时掌握党员的学习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在党组织和党员、党员和党员之间建立一座平等的互相沟通的桥梁,增强互动性。

四是便捷化的网上办公平台。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党务平台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的党务办公模式和信息传递的传统渠道,使大量复杂的党务信息得到迅速、及时、有效地传递和处理,推动了组织结构从传统的科层制向扁平化发展。

五是亲民化的群众参与平台。“互联网+党建”可以为我们执政党开掘一条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三最”问题的新平台。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

三、“互联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误区

1、本质认识上的误区

“互联网+党建”通常被人们片面的认为,以网络辅佐党建、借助网络的方便快捷的性质来完成即定的党建工作计划。这一定位的狭隘之处,就在于没有认识到“互联网+”革命本质上是科学技术的革命,让互联网逐渐的成为党建工作的工具,而不是让传统的党建工作融入互联网建设之中,仅仅通过网络快速地实现着传统党建的功效,而没有把“互联网+党建”当作比较独立的新一代党建模式,来完成与传统党建无法企及的历史成就。

2、角色认识上的误区

传统党建工作过程中,许多基层党员常常将自己定位成为一个被动的执行者,学习者,一味地接受上级党组织的“工作指令”,缺乏主人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来到互联网时代,这种角色认识自然而然地被许多基层党员代入到”互联网+党建”过程中,完全忽略了互动性、自主性、独立性等互联网的特有优势。这种党建并没有从根基上使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一的信息传播模式得到改变,更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党建工作在全体党员和社会大众心中的地位,党员的主体地位也很难得到更好的展现与维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功能认识上的误区

“互联网+”模式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视觉冲击,因此,许多党建工作者认为“互联网+党建”一定要运用图文并茂的传播形式,一定是建立在文字、图片、音视频相穿插的基础之上的,然而这并不是“互联网+”真正的本质所在。过度的包装容易导致技术让形式成为内容,造成传播的技术化倾向,即传播只注重形式,而互联网传播的政治性被剥离,仅仅被视为是感性意义上的物化工具,其任务就是使信息传播快速广泛与多样,追求的只是片面的点击率增高,而忽略了传播内容本身。

四、基层“互联网+党建”工作的前瞻性思考

1、认清互联网技术变革实质

“互联网+党建”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党务工作电子化,亦不是实现"党的网上工作",而是对党员干部的思维方式、党内组织结构、党组织的管理模式、传统的党务工作方针的一场革命。群众路线的根本在于联系群众,在于与群众交流而不只是提供信息,网络匿名并非追求技术带来的自由,其本质是对言论平等的向往,这样才能真正明了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党的建设根本所在。

2、健全互联网背景下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思维方式、认识问题的路径要更加健全:一是树立媒体是引导而非控制的理念,在互联网环境下,既要加强管理,更要强化服务,不能一味强调控制。二是传统媒体的优势不能忽视,要利用它们主动及时发布正面信息,校正互联网中的杂音,防止被边缘化。三是尤其要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面对互联网的多元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才能使党的建设拥有坚实的思想基础。

3、搭建主流的“互联网+”传播渠道

搭建网络传媒渠道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落实网络硬件设施在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其次,应当持续完善网络平台的信息内容,"欲致鱼者先结网",前者是载体,后者是内容,没有前者,就很难形成大众传媒;如果后者很贫乏,容易出现"有路无车"、"路上跑的都是外国车"的现象。只有载体和内容两者之间相互支持,才能建立自主的、主流的网络传媒渠道。

4、改善“互联网+党建”人才结构。

要培养优秀的“互联网+党建”人才,一是采取委托、民主选举、公开竞聘、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高级网络建设人才;二是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基本原则,以强化思想理论水平为基础,全方面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三是积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经验,在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的同时,不断完善网络人才库的规划与建设,保证人才质量,控制人员有机组成,源源不断为组织提供人力资源。

5、完善“互联网+党建”体制机制。

上级党组织应从整体上规划“互联网+党建”,铸就大规模党建网络体系,避免资源重复浪费。做好基层党组织的“互联网+党建”,不能单纯依靠硬件设施的搭建,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培养能理解党的建设理论,掌握网络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确保网络安全,健康,正常运行的“互联网+党建”团队。“互联网+党建”新媒体相对于整个互联网来说就像个婴儿一样,抵抗力、自愈力都比较薄弱,需要有法律的保障,要确保“互联网+党建”的万无一失,就必须加速健全互联网立法,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网”。

五、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使党的建设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者,急需厘清互联网带来的环境变化,剖析互联网的本质,感知互联网对基层党建的未来影响,并努力探索如何使互联网的作用制度化、如何使互联网成为辅助党组织管理的新型手段、如何更深层次推进“互联网+党建”工作,从而使基层党建活动形式更丰富、党内组织生活更活跃、党员素质提升更高效,才能在基层实践中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化水平,实现人民需求和政党服务之间的精准实时对接,推进党的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红凛. 党建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互联网+党建”[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期):34-40.

[2] 张萌. “互联网+党建”助推国企科学发展[J]. 企业文明, 2019(8).

[3] 何川. “互联网+”背景下基层党建科学化研究[D].

论文作者:李阳,张涛 刘后发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浅谈“互联网论文_李阳,张涛 刘后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