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事业中寻求社会捐赠的策略_图书馆论文

公共图书馆事业中寻求社会捐赠的策略_图书馆论文

公共图书馆事业寻求社会捐赠攻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事业论文,公共图书馆论文,攻略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广泛开展和推崇经常性的捐赠或捐助活动,对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维护社会经济和文化现代化发展成果,提高人民文化生活品质具有现实意义。公共图书馆属社会公益性全民文化设施,作为现代文明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是馆藏资源建设的重要渠道之一,有计划地寻求经常性的社会捐赠活动,应列为公共图书馆常规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公共图书馆为了事业的发展进步,有条件、有理由广泛接纳社会捐赠,并且具有实现社会捐赠的可行性。为此,公共图书馆不能坐等捐赠者自动上门,为了社会公益文化设施的发展进步,为了社会民众文化道德素养的提高,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的文化小康,应想方设法主动出击,广泛寻求社会多方捐助。

1 公共图书馆寻求社会捐赠的条件

1.1 公共图书馆获取捐赠的优势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社会所有民众,覆盖各种职业和不同知识层面的人群,在获取捐赠的来源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众获取知识的场所,具有非常鲜明的公益特色,也比较容易吸引政府、企业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公益捐赠。(1)获取捐赠的来源具有广泛性。普通民众捐赠、企事业捐赠、慈善机构基金捐赠、出版单位捐赠、海外华侨富商捐赠、本地社会名流捐赠、国际援助捐赠等,这些捐赠项目比较容易青睐公共图书馆。(2)获取捐赠的范围具有多样性。资金捐赠、各类型文献资源捐赠、馆舍及其他设施的捐赠、图书馆员免费培训、志愿者义务服务、免费技术援助、各种文化活动赞助等,都可以为公共图书馆做出贡献。其获赠优势是其他类型图书馆不可比拟的[1]。

1.2 公共图书馆获取捐赠的劣势

公共图书馆在获取捐赠上存在的劣势有:(1)服务群体的复杂性与流动性,很难像高校图书馆那样建立起固定的读者群体,也很难培养读者对图书馆的深厚感情。(2)因图书馆的公共性,没有像高校毕业生功成名就后反哺回报母校的条件,公共图书馆缺乏真诚回馈的读者对象。(3)自身的公众影响力较弱,除个别中心图书馆外,整体利用率偏低,捐赠者会对所捐物资使用心存疑虑,缺乏信心,无法获得较大的成就感和荣誉感。(4)服务对象多为弱势群体,主要集中在老、幼、残及缺乏获取信息手段的群体,缺乏社会主流群体的信任与关注,公益捐赠的社会基础比较薄弱。(5)尤其是处于内陆各省的图书馆远比东南沿海地区缺少海外华侨的捐助,对于国际慈善机构的吸引力也较弱。

1.3 公共图书馆获取捐赠的潜能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公共图书馆的地位日益提高,其潜在优势也越来越凸显。首先,国家和政府对公共图书馆十分重视,看做是保证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基本方式,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图书馆的地位日益得到提升。其次,随着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日益提高,读者量会得到稳步增长,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将成为吸引公众和企业捐赠的亮点。另外,我国慈善事业并不发达,很多企业和个人还没有捐赠意识。据统计,当前我国注册登记的企业中只有1%左右有过捐赠的记录。随着全社会慈善捐赠意识的逐步增强,公共图书馆获取捐赠的空间和潜能非常巨大,需要公共图书馆去主动发掘与努力争取。

2 公共图书馆寻求社会捐赠的可行性

2.1 经济发展为社会捐赠奠定物质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年均GDP增长超过了9%,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公共图书馆寻求社会捐赠的经济基础已初步形成。此外,很多具有较强实力的经济实体和企业公司,为扩大自己企业的影响,树立健康正面的品牌形象,开始积极关注各种公益活动,如加多宝、中国移动通信、宝洁、安利等公司不惜重金打造公司品牌形象[2]。加之近年中国慈善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国际慈善机构对中国的关注度也在逐年增加,为公共图书馆寻求社会捐赠提供了可能的渠道和资金来源。

2.2 文化繁荣为社会捐赠构筑思想基础

随着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口号以后,精神文明建设被国家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各类媒体纷纷呼唤公益慈善意识,号召人们用自己的爱心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热心于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纷纷解囊,扶危济困,这为公共图书馆寻求公益性捐赠提供了很好的人文基础和社会环境。公共图书馆是服务大众的公共文化机构,是公众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制度保障,为社会民众终身教育提供支撑,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起到先锋与中流砥柱的作用。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在获取社会捐赠条件方面,具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政策支持。

2.3 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捐赠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从1993年第一家地方性的慈善组织“吉林慈善总会”成立,到2010年底,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社会组织44万个,其中基金会组织的数量为2168个[3]。慈善组织在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形式也多种多样。其慈善活动涉及多领域,它们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扶贫、救助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04年,我国颁布了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为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国家的公益事业提供了制度与政策基础,有助于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与成熟为公共图书馆获取社会捐赠创造了非常优良的外部环境,使公共图书馆获取社会捐赠的可行性大大增加。

2.4 政府提倡鼓励社会捐资是行动指南

社会捐助是公共图书馆除政府投资外最重要的经费来源,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上,从起源到如今的繁荣发展,公共图书馆一直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为鼓励和倡导这一善举,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此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4]。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已有部分地区也出台了类似的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图书馆事业的法律法规,如2001年通过的《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条例》第五条规定“鼓励和支持农村村组、城市社区、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兴办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室)”,2002年颁布实施的《北京市图书馆条例》明确规定“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办图书馆或者以捐赠资金、文献资料、设备等形式资助图书馆事业的发展”,2005年11月颁布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2010》明确指出,要推动完善慈善税收减免政策,充分调动民众和企业对公益事业慈善捐助的积极性。由政府倡导的社会捐资,既解决了公共图书馆经费不足的问题,又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而且也让社会民众对捐资公益事业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和安全感[5]。

3 公共图书馆寻求社会捐赠实施策略

3.1 募捐项目策划

策划,即构思设计过程,多数活动都要经过周密的策划。公共图书馆要吸引社会力量的捐助与参与,必须做好募捐项目的策划,根据自身存在的精神价值、社会意义、服务内容和现实困难,组建专业策划团队,通过在各种媒体做广告、走进社区、举办读书节和读者沙龙、邀请社会名流做免费讲座等形式扩大图书馆影响,树立自身良好的公益形象。为增强捐赠者对于捐赠项目的信心,图书馆还需要制定规范的捐赠流程、公开透明的捐赠物资使用方法以及完备的对捐赠者的反馈和回馈方式。对于获取社会捐助,图书馆要采取主动积极的态度,制定详细计划,多渠道多手段进行募集,并保持这种募捐活动长期持续地进行。

3.2 政府参与倡导宣传

公共图书馆要获取广泛的社会力量的捐助和认同,需要政府和新闻媒体等机构大力进行倡导和舆论宣传,并出台实质性的鼓励措施,如在税收上对捐资企业予以适当减免、在信贷上予以优先等。政府可以为图书馆做担保或代替图书馆进行资金募集,动员当地企业和社会名流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中来,从而创造健康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吸引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事业中来。例如,美国从1955年起,每年3月16~22日是全国性“图书馆周”活动日,推出各种与图书阅读相关的主题活动;日本政府设立每年的4月30日为“图书馆员节”,让社会民众对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人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公共图书馆广泛地获取社会捐助。

3.3 争取政府专项投入

公共图书馆除了要争取政府在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上的支持以外,还要积极开动脑筋,获取政府机构的直接援助。政府投入是公共图书馆最重要、最稳定的经费来源,图书馆要充分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最大限度获取政府的投入。此外,政府每年都会针对某些领域,设立行业补贴或者奖励基金,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联合相关领域和行业的企业获得这方面的资助[6]。另外,公共图书馆在馆舍的新建、扩建、翻新及图书馆为配合当地发展而推出新的服务项目等计划时都可以向政府提交援助申请和专项款,也比较容易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批准。

3.4 寻求企事业捐助

企业捐助是公共图书馆获得社会捐助的最主要部分。在国际上,企业对公共图书馆的捐助有力推动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例如,美国企业捐助已经纳入公共图书馆资金预算之中,每年的捐助额占到了图书馆经费的30%左右。我国企业对公共图书馆的捐助相对较弱,没有形成规模和有效机制。无论是国企、私企还是外企,目前捐助重点主要是贫困或偏远地区中小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若要获得企业的公益援助,必须主动出击,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努力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让企业认识到捐助公益事业有助于宣传企业品牌、树立良好形象;吸引企业捐助目光,宣传国家优惠政策,让企业了解捐助公共图书馆事业对于自身发展的增益及意义。

3.5 非政府组织援助

非政府组织是目前国内公益事业的主要组织者和资助者,其存在不以营利为目的,在社会公益事业中扮演着非常积极的角色。在我国存在的非政府组织以福利会、基金会、各行业协会为主。目前我国有1000多家非政府公益机构,每年募款金额数十亿,成为政府和企业外最重要的公益力量。公共图书馆属于公共文化事业,完全符合公益捐赠要求,是非政府公益组织比较好的捐资对象。公共图书馆领导应该想到和做到联合或依托非政府慈善组织,举办各种慈善募捐活动,募集资金和物资发展图书馆事业。

3.6 激励社会名人解囊

公共图书馆应充分重视和发掘地方名人的公益潜力,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激励他们为家乡图书馆事业做出贡献。对于捐赠的社会名人,图书馆及文化主管部门应给予宣扬与表彰,如在图书馆设立名人展室,宣扬捐赠者事迹,授予捐赠人“荣誉馆员”的称号,以捐赠人的姓名命名图书馆或阅览室,或直接聘请社会名人参与图书馆的事务决策和管理,激发社会名人捐助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热情。辽宁省目前已有先例,著名作家玛拉沁夫曾向家乡北票市捐赠5600余册图书,北票市图书馆专门辟出“玛拉沁夫书室”予以专藏。各地均有很多社会名人,公共图书馆领导应有针对性地邀请和选择这些社会名人助力家乡图书馆的发展[7]。

3.7 争取港澳台商和华侨的捐助

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捐资兴建图书馆的历史极其悠久,自19世纪中后期至今已有百余年。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愿意为家乡、祖国做出贡献。例如,包玉刚先生捐建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包玉刚分馆;李嘉诚先生捐建北京大学图书馆;石景宜先生向内地几百家图书馆(室)捐赠图书160多万册,约合1.3亿港元;邵逸夫先生捐资1.61亿港元修建(助建)23幢大学图书馆[8]。他们捐助图书馆的善举让中国诸多公共图书馆改善了办馆条件,让中国教育和社会民众广为受益,并嘉惠后人,有力推动了内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遗憾的是,国内的公共图书馆从未受到本国富商的捐助,这值得我们深深反思。我们必须强烈呼吁国内富商对家乡图书馆的投入,以此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发展。

3.8 私人捐献

广大社会民众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是公共图书馆存在的群众基础,号召广大群众以私人名义对图书馆进行捐助,虽然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众人的力量汇聚一起,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图书馆号召私人捐献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征集本地籍人土的著作,既能补充馆藏,又可彰显图书馆的地域资源特色;二是发起“每人一本书”等活动,号召社会公民共同为图书馆的发展贡献力量;三是寻求外国友人的捐赠,如国外驻中国大使馆官员、外国留学生、外国在华人员等,可使图书馆与国外建立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增加图书馆原版外文图书的来源。

3.9 网络募捐

网络募捐是近年兴起的募捐形式,目前网络成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募捐活动的最直观的工具,与传统募捐形式相比,网络募捐影响面更大,参与人员更多,获得捐赠的可能性也更大,其效果事半功倍。各个图书馆均可以在本馆主页的显著位置长期开设“捐赠栏目”,内容有捐赠名单、鸣谢等,吸引慈善者自由捐赠。同时,图书馆可以通过本馆网站对某些公益性项目进行募捐。除了依靠自己网站外,还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相关慈善网站,如“中国捐书榜”,该网站是目前国内唯一专业的图书馆募捐网站,任何图书馆均可以向其提交本馆的情况介绍、需要募捐的项目等,网站通过审核后予以公布,并对捐助人和机构进行排名和报道[9]。

3.10 出版机构捐赠

图书出版发行机构和大型书店与图书馆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出版发行机构或书店往往会因客观原因造成新书积压时会考虑捐赠,或有主观原因实行文化慈善加印畅销书捐赠,这时,他们赠书首先想到的是图书馆和山区学校。接受出版发行部门的捐书不失为一个长久来源,近年来,先后有多家出版社、书店向全国各家图书馆赠送书籍、设备等,其中规模最大的当为2007年长江出版集团所属的8家出版社联合向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捐赠图书2万册,总价值40万元[11],这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双赢战略。

总之,慈善捐赠的方式多种多样,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开拓思路,主动出击寻找新的图书馆捐赠渠道和来源,只要是对图书馆发展建设有用,对图书馆开展活动有帮助,均应做到捐者不拒,赠者欢迎。如设备捐赠、软件捐赠、电子书刊捐赠、技术捐赠、培训捐赠、讲座报告捐赠、图书馆义工等,向国外先进的图书馆培训机构申请,对本馆馆员进行免费交流与培训,面向社会招募图书馆义工等,都符合图书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政策。

标签:;  ;  ;  ;  ;  ;  ;  

公共图书馆事业中寻求社会捐赠的策略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