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论文_孟玉婷

孟玉婷

(西山煤电集团古交矿区总医院 山西 太原 030200)

【摘要】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7月间接收的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两组在有效率方面,P>0.05,故差异不明显;在出血次数方面,对照组5.5±2.5次大于观察组3.5±3.1次,观察组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止血时间方面,观察组组34.5±5.5分钟优于对照组39.5±7.5分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护理效果相当,均较良好,在临床中可以结合使用,或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护理。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循证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272-02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一般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多为食欲不振,黑便,呕血等,该病症是由于十二指肠和胃,食管等病变引起的,该症发病急,危险系数高,相关研究表明,该病并发引起的患者死亡率在10%左右[1]。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后,相关的出血护理也尤为重要,本次我们主要针对预见性护理,循证护理两种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现将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7月间接收的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7月间接收的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43.21±6.5岁;11例为肝硬化并发出血,39例为消化道溃疡出血,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腹部胀痛,黑便,呕血,食欲不振;观察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71.5岁,平均年龄44.12±5.95岁;12例为肝硬化并发出血,38例为消化道溃疡出血,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腹部胀痛,黑便,呕血;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10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的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方法包括:

1.2.1 及时补充血容量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抢救治疗开始滴速要快,但也要避免因过多、过快输液、输血引起肺水肿或诱发再出血,从而加重病情。

1.2.2加强基础护理 体位护理:出血期间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血引起窒息;饮食护理:严重呕血或明显出血时,必须禁食,24h后如不继续出血,可给少量温热流质易消化的饮食,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进食粗糙、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禁烟、酒、浓茶和咖啡;口腔护理:每次呕血后,及时做好口腔护理,减少口腔中的血腥味,以免再次引起恶心、呕吐,同时能增加患者舒适感;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清洁、干燥,呕血、便后及时清洁用物。

1.2.3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其自身的最佳身心状态,其必要条件是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并对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较深的了解和准确的评估。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的前提下,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加重出血,尤其反复出血者因反复住院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感到前途暗淡,消极悲观,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医护人员从容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认真的答疑、果断的决策、沉着、冷静、熟练的操作,可给患者以安全感,解除患者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有益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进一步治疗的配合。

1.2.4运动护理:患者治卧床治疗期间是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的,但是若患者属于严重出血的情况,就应限制其运动,要求尽量卧床静休[2]。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密切的观察,记录其情绪,体温,血压等一般资料,从数据中检索以往类似,并且护理成功的案例进行对比借鉴,鼓励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在患者还未出现严重出血和心理不适的情况下,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并且提前准备好可能要用到的处理方法和所用物品,提前对患者讲解相关的健康知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3]。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进行比较(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并且比较出血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20例痊愈,有26例有效,有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21例痊愈,有24例有效,有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组间比较,P>0.05,故差异不明显。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病症在临床中较为多见,一般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必须通过有效的护理才能使患者得到完全恢复的可能[4]。上消化道出血,起病急、来势凶险、变化快、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和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如能正确诊断,进行有效的止血治疗及认真细致的护理,可使患者转危为安,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我国的科技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们对于各方面的要求都要着相应的进步,医疗技术也随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可谓日新月异,临床中常用的常规护理方法,已经很难满足病患和医疗的需求。相关研究报道,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良好[5]。

本次我们选取我院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不同方法的护理,两组在有效率方面,P>0.05,故差异不明显,在出血次数方面,对照组5.5±2.5次大于观察组3.5±3.1次,察组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止血时间方面观察组34.5±5.5分钟优于对照组39.5±7.5分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二者护理有效率相当,均较良好,在临床中可以结合使用,对患者进行护理。

【参考文献】

[1]罗明春.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4):588-589.

[2]金艳瑜,丛薇,王沙沙,刘婷婷,李玉娇,卢菲.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6):237-238.

论文作者:孟玉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论文_孟玉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