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4例临床与CT分析论文_王宝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4例临床与CT分析论文_王宝基

王宝基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大兴安岭 16500

【摘 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CT表现,探讨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做CT检查的患儿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临床与CT表现,按病变范围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50例(临床54例),临床表现为过度兴奋,易激惹,原始反射稍活跃或正常;CT表现为脑白质呈片状低密度,分布1~2个脑叶,低密度区CT值为15~18HU,脑室、脑池、脑沟正常。中度21例(临床17例),患儿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下降,原始反射减弱等;CT表现为脑白质低密度区超过2个脑叶,CT值为14~17HU,灰白质分界模糊,其中10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重度13例,患儿昏迷,肌张力松弛,原始反射消失,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不对称,光反应消失;CT表现为弥漫性低密度,CT值为14HU以下,灰白质分界消失,5例合并脑出血,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室管膜下出血。结论:CT扫描可清楚显示病变范围、密度与并发症,是确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方法,动态检查可评估预后,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治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CT分析

诊断分析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时期最为常见而严重的疾病之一。轻者预后尚好,重者可造成永久性的神经功能缺损。为了进一步探讨本病CT表现与临床分度间的关系及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本文选择84例被确诊的资料较完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新生儿HIE84例,男42例,女42例,男∶女=1∶1。胎龄分布<37周19例,37~42周41例,>42周24例;病程最短3小时,最长31天,<24小时41例,24~72小时24例,>72小时19例。临床治愈64例,好转18例,自动出院12例,死亡2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临床特点

新生儿HIE是多因素起病,病变程度不一,临床表现各异,主要病因是窒息共47例,其中轻度窒息34例,重度窒息13例,其次出现抽搐23例,以四肢及面部肌肉抽动为主,反应差,拒食22例,肌张力增高或减弱15例,前囟饱满12例,生理反射亢进或减弱11例,反复呼吸暂停9例,合并吸入性肺炎16例,硬肿症12例,多见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14例,消化道出血4例。按HIE诊断标准(1),临床分度轻度50例,中度21例,重度13例。

1.3头颅CT检查

本文病例均于入院3天内头颅CT扫描,部分测CT值,Hu<20为低密度改变,初次CT脑白质低密度灶分布范围,按HIECT分度标准(1):轻度50例,中度21例,重度13例。并发颅内出血45例,早产儿25例,足月儿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8例,足月儿占85%,硬膜下出血(SDH)16例,脑室内出血(IVH)11例,早产儿6例,脑实质出血(IPH)6例。治疗10~14天进行第二次CT扫描52例,低密度灶均有不同程度吸收或缩小,11例出现脑萎缩,17例脑内局灶性软化灶。CT扫描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nCR型CT机及美国PickER-PQ2000型CT机,常规镇静,扫描基线为SML,层厚8mm,层距8mm,专人读片评价[1]。

2结果

2.1 CT分度与临床分度关系

结果发现临床诊断为重度的13例CT诊断也为重度,重度诊断符合率为100%。但CT分度与临床分度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01)。3例临床诊断为中度而CT诊断为轻度的患儿均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见附表。

2.2临床分度为轻、中、重度患儿不同时期CT变化结果

轻度50例,早期CT脑水肿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中期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吸收,1例有脑实质低密度影,恢复期22例均正常;中度21例,早期CT脑水肿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硬膜下血肿3例,中期脑实质低密度影9例,

3讨论

3.1HIE的病理基础

一般认为,围生期窒息是缺氧缺血的主要原因,缺氧缺血互为因果,引起脑细胞的ATP严重缺乏,脑细胞功能发生障碍,使更多水分进入脑细胞内,造成脑组织进一步缺氧缺血,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后,其紧密连接松懈,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子、钠离子和蛋白质漏出,导致脑水肿[2]。由于弥漫性脑水肿,使脑体积重量增加,脑室脑池受压变狭窄,局部乳酸大量聚集,引起局部脑组织酸中毒,破坏脑血管自控功能,导致脑组织坏死;颅内出血是HIE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为缺氧缺血时PO2下降,PCO2上升,血供调整先供应重要器官引起血压骤升和分娩时胎儿全身血压波动,血压升高,细小血管破裂,从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3]。

3.2CT应用价值及诊断要点

CT具有密度分辨率高、病灶显示良好、解剖关系清楚、检查时间短等优点,对临床高度怀疑HIE的新生儿,CT诊断准确率、阳性率均较高,且对临床的治疗和预后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动态系列检查能较全面地反应疾病的发展过程并进行准确的评估预后;重度患者常遗留多种后遗症,轻中度大多可治愈;隔期复查既可明确疗效,也可判断远期状况。HIE的主要CT表现有脑实质低密度,CT检查可以明确HIE病变部位和范围,确定是否合并颅内出血以及出血类型,HIE大多数同时伴发有脑出血:脑实质内出血,室管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征性表现有三点:①矢状窦旁征;②天幕缘征;③纵裂池边缘模糊征。以上三征的出现率可达50%~80%,为诊断HIE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依据。本病依据窒息缺氧史,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及颅内出血的CT表现,一般可以明确诊断;但注意勿将正常新生儿脑额枕叶脑白质低密度诊断为HIE使之扩大化,前者的低密度限于脑白质,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同时,脑出血还应与产伤鉴别,后者常有头皮血肿、颅骨骨折等。

3.3 HIE临床分期

HIE临床分期与CT分度可不一致,本组病例临床诊断为轻度的22例中,CT诊断为20例;临床诊断为中度的7例,CT诊断中度为9例;余6例临床与CT均诊断为重度。临床与CT对轻中度HIE的诊断稍有差异,但对重度HIE的诊断较一致。其原因可能是:①轻中度临床表现不典型,不明显,从而造成临床与CT分期不一致;②脑白质密度的准确评估问题,、

4.结语

目前,国内都沿用观察脑白质低密度的范围来确定CT诊断HIE的轻中重度,但仅靠肉眼观察带有主观色彩,缺乏可靠性,这也是造成CT与临床分期不完全一致的原因之一。因此,HIE的CT诊断应综合临床及CT资料全面分析,才能对HIE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判断,以便更好地进行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郑穗生,高斌,刘斌,等.CT诊断与临床[M].2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16-117.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4(2):97-98.

[3]韩玉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理与CT[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3-145.

论文作者:王宝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  ;  ;  ;  ;  ;  ;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4例临床与CT分析论文_王宝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