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时代的启示_艰苦奋斗精神论文

艰苦奋斗时代的启示_艰苦奋斗精神论文

艰苦奋斗的时代意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蕴论文,艰苦奋斗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富足的物质文明,市场经济模式的确立,更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更。这一变更应是对过去一切价值观念的合理扬弃。然而在这场剧变中,理性的反思滞后于现实的发展,物质财富的急剧增长使许多人忘却了历史遗留给我们的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因而,在传统中辨析拯救富有积极向上价值观念就成为理论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笔者仅就艰苦奋斗问题作一探讨。

一、艰苦奋斗是一种文化

艰苦奋斗应该说首先来源于人类在改造自然中所产生的匮乏感。在人类早期由于生产能力的限制,人类只能从大自然中获得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严峻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使人类在与大自然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浪费,否则将会危及人类的整个生存,可以说艰苦奋斗是人类早期这种求生存求发展的客观必然。生产的发展,人类能力的增强也曾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况,但人与自然这一矛盾始终未能解决,反而更加激烈,这就是财富的增长永远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面对这一难题,艰苦奋斗作为一种传统智慧,调剂着人与自然的恒久话题。虽然历史上不乏奢靡之风,但艰苦奋斗始终被视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历尽千年,它不断吸纳无数优秀成分,从必然迈向自由,形成了一种文化内涵。

然而正是这一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价值观念在今天物质资料增长的同时被许多人视为陈腐观念,似乎艰苦奋斗只是艰难岁月的产物,今天经济发展了,完全没必要再提艰苦奋斗。对此,我们以为作为一种文化,决不会因条件的暂时变化而消靡,只能随时代的发展富有更新的内容。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说艰苦奋斗是中国发展之必然,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一,艰苦奋斗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当代中国生产力取得巨大发展,物质财富在急剧增长,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收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至今仍有八千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容不得我们盲目乐观,满足于经济的暂时增长而铺张浪费。现在我们正处在艰苦创业,实现新的飞跃过程之中,发展乃为当今第一大任务。只有发展才有出路,才有中国的未来前景,在寻求新的发展过程中,无论从资金,原料等方面来讲,还都十分紧张,要完成这一历史性飞跃,必然需要我们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到最急需的地方,方能缓解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扩大再生产。如果此时与发展争资金,争原料,满足消费欲望,势必错过发展的机遇,延缓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而,当代中国艰苦奋斗的客观基础依存,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

第二,艰苦奋斗是民族精神的永恒话题。“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这一奋斗不息的精神,使华夏文明延续五千年而不断,创造出辉煌的历史业绩,蕴含着民族精神的真实内容。特别自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不畏艰险战胜了帝国主义和国内的反动派,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成了独立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可以说艰苦奋斗是维系着民族不息的脉膊,是我们党和民族长久不衰的精神源泉。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理应得以提高,这正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但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是要沉醉于现有的享乐之中,如果享乐主义之风蔓延,一些发达国家所发生的年轻一代不愿干报酬低的普通技术工作,不愿干脏活、累活的“富贵症”也会降临到我们头上,酿成民族的大患。一个民族不论如何发达,养成了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颓废之风,终究会败落下去,只有始终保持这种不畏困苦、奋斗不息的精神才能保持民族的长久繁荣。因而艰苦奋斗不仅是当代中国尚不发达的必然,也是中国要保持长久繁荣发展的必然。艰苦奋斗不是权宜之策,而是一种文化,是浓缩在民族精神之中的一个永恒话题,非此悲壮的困难谁能保证不会重演,正是站在这一战略高度,邓小平同志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奋斗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①。

第三,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抵御和克服腐败之风。腐败现象是当今广大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它的发生有着复杂的社会根源,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淡忘,许多人存在着经济发展了,应该享受一下的思想,以致助长了腐败之风;邓小平同志曾痛切地说,淡化艰苦奋斗的教育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腐败之风的发生,污染了社会风气,它与其他社会丑恶现象相结合,败坏党的声誉,阻碍改革开放的过程,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巨大阻力。要彻底消除腐败现象,除深化改革,健全民主与法制外,从思想上仍需要重新树立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艰苦奋斗对我们党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地保持廉洁奉公的创业精神,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的苗头,唯有这样,“才能抗住腐败现象”“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可见,艰苦奋斗这一民族传统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是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理应将其做为一种文化精神加以宣传,以保持国家的长盛久安。

二、艰苦奋斗的时代特征

许多人之所以将艰苦奋斗视为陈腐观念,其根源在于对艰苦奋斗作了肤浅的、片面的理解,似乎一提艰苦奋斗就是要吃差的,穿破的,不能有丝毫的个人享受,这一思想严重歪曲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决不是目的,而是要立足于客观现实,通过奋斗,抗争,去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享受需要,艰苦奋斗不等于不讲享受,而是要尽可能满足享受。但享受与享乐主义则是有严格区别的,享受是人正常的需求,享乐主义则是不顾客观条件,贪图奢侈,沉醉于物欲之中的行为。正常享受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享乐主义则会坐吃山空,引发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明确艰苦奋斗与合理的个人享受之间的关系,就能完整地理解艰苦奋斗精神。

今天,我国已基本摆脱了贫困现象,改变了人类不得不贫困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艰苦奋斗的原始意蕴。在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的同时,毅然提倡艰苦奋斗精神,决不是让人们的生活恢复到过去的水准之上,而是要提倡一种不畏困苦,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它要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必须立足现有的客观条件,脚踏实地去生活和工作。这一精神决不会因任何条件变化而过时,它是一种永久的精神之源,它只能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今天提倡艰苦奋斗,既不同于人类早期的必然性,也不同于建国初期的形势所趋,表现出其特有的时代特征。

第一,消费的合理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始终是和人的消费需求联接在一起的,只谈创造和发展,不谈消费和满足,发展就失去动力,引发生产和消费的严重脱勾,从而阻碍生产的发展。但只讲消费和满足,不谈创造和发展,生产便失去基础,影响再生产的继续进行,从而无法满足人们的正常消费,只有正确摆正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才能既满足消费又促进生产的不断增长。今天我国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物质财富有了空前增长,这就要求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使生产的发展处于良性循环之中,如果一味地强调积累,限制人们的正常消费,势必挫伤人们的积极性,使生产和消费陷于恶性的对峙之中。提倡艰苦奋斗正是站在正确对待生产和消费的高度,要求既要满足人的合理的消费,又要在消费的同时,积累起充足的基金,满足生产不断发展的需要,从而保证社会经济健康、稳步的发展。

第二,享受的现实性。享受是艺术化的消费,是在基本消费满足之后对消费的高层次追求。人类决不会仅满足于吃饱穿暖的基本生活要求,在生产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必然要使其生活需求日趋科学化、艺术化,这是人类之必然。就我国现状来看,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的温饱问题已解决,处在向“小康”水平的过渡之中,消费的艺术性、科学性日益增加,消费正向享受型转化。由于生产发展和国情所限,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务必提倡艰苦奋斗,立足于现实条件,在人力、物力、财力许可的限度内完成,以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层次。如果超越现实,将正常的享受转化为非现实的铺张浪费,则有悖于艰苦奋斗的精神,陷于享乐主义泥坑。

第三,工作的开拓性。艰苦奋斗精神,重在“奋斗”二字,它要求通过勤俭节约的手,努力去开拓新局面,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艰苦”不是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和享受不能没有,提倡艰苦奋斗就是要使消费合理化,享受现实化,反对一切超现实、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使人们在消费之后有余力、有能力去继续从事生产。同时,提倡艰苦奋斗还要求不论身处何地,都要有一种不畏困苦,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提倡艰苦奋斗,脱离创业精神是不完整的。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开拓,不断进取,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物质精神财富,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这正是艰苦奋斗的精髓所在。

提倡艰苦奋斗精神还必须坚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就应提高,浪费一点没关系的铺张浪费思想。这一思想在当今表现极为普遍,诸如吃黄金宴、无视国情提倡高消费等,其危害极大。一方面,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影响经济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它蚕食人们的心灵,诱发不正之风,催生腐败现象,不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二是认为国力有限,不能讲求消费的禁欲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歪曲艰苦奋斗精神,容易挫伤群众的积极性,造成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误解和抵触情绪,同样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这两种倾向在今天还都大有市场,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

三、高扬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国家繁荣富强的精神保障,艰苦奋斗教育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最大的失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我们经过冷静考虑,认为这方面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②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必须时刻注意的。因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仍为目前的一项紧迫的基础工程,笔者以为要高扬艰苦奋斗精神,首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从理论上阐明艰苦奋斗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意义,从而自觉树立起这一民族精神。

第二,加强舆论的正确引导。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不仅要将镜头话筒对准高楼大厦、舞会宴席,更应将镜头话筒对准辛勤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劳动群众,对准奋斗在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的劳动者,为他们树碑立传;我们的文艺作品不仅要描写洋房别墅,更应去描写反映时代精神精华的人们,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弘扬积极向上,勤俭建设的艰苦奋斗气氛,这将有利于鼓舞和引导人们继承民族的优良传统。

第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国情、区情讲起,从理想、信念讲起,从个人、身边做起。有生动的形象、高尚的情操去教育人,感染人、塑造人。

第四,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反对铺张浪费,大讲排场的吃喝风,为群众做出表率。如果只是叶公好龙,管不住自己流着口水的馋嘴,恐难以见到成效。

第五,把艰苦奋斗与不同的文化环境相结合,使之成为各种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艰苦奋斗不仅是企业文化的必须,同样是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的必须,只有将其作为一种文化来弘扬,才会有更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注释:

①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06页、第290页。

标签:;  ;  ;  ;  

艰苦奋斗时代的启示_艰苦奋斗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