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病人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论文_贾燕,蒋珺

重症病人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论文_贾燕,蒋珺

(宜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江苏宜兴 214200)

【摘要】目的: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临床上重症病人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选取近期入院的220例重症病人实施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作为实验数据来源,本次试验的患者无其它影响治疗的疾病。通过患者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下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血糖情况以及并发症,研究临床上重症病人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是否优于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结果:完成治疗后,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获得临床效果,实验组非常明显地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重症病人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能有效提高全身营养,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免疫功能;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234-02

对于重症病人来说,患者经常会处于昏迷的状态,无法摄取足够的能量能容易造成患者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到患者的免疫功能,延缓患者病情恢复的速度。本文将采用重症病人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以及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两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并将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临床上重症病人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是否优于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根据实验的结论,发现当前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护理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护理的方法和模式不断地改进,从而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4月之间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20例。本次试验的患者都同意接受跟踪调查,并且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经过常规检查,实验选取的患者均没有在临床上表现出其余影响实验结果的疾病。实验研究的患者的年龄段在49~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3岁。将观察的重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两者存在均衡性(P>0.05)。一共220名患者,其中110名患者使用重症病人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其为实验组。另外的110名患者采用的是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方式进行护理干预,为实验的对照组。

1.2 实验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对照组的患者,医生仅给予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方式进行护理干预;针对实验组的患者,医生采用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是营养液支持。对采用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医护人员对其提供常规的营养液。而采用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医护人员除常规的肠外营养液支持之外,另外为患者提供纯牛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间为每三小时一次,方法为鼻饲。在使用此方法时,医护人员将合理计算患者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

第二是患者的护理。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实验过程的稳定性,实验组的患者在实验过程中均采用鼻饲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而对照组的患者在实验过程当中采用基本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在进行护理的时候,为了避免肠内护理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而导致出现误吸的情况,所采用的鼻饲管应有到达幽门处的长度,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出现误吸。同时患者在进行护理的时候应采用半卧位,在营养支持护理结束后三十分钟再根据患者病情更换成合适体位,以避免出现反流的情况。

第三是患者的常规检查。对于重症患者护理人员应在每天早上为患者采一次血,并且每周固定时间检测患者的血糖。并按时记录患者血糖情况,营养状况,是否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采用重症病人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以及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两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并将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血糖情况以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实验结果处理方法

在进行本次实验的研究过程中,主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对所收集的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内容分析技术”简化实验获得的定性资料,以P>0.05为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将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采用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的110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了肺部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8.9%。采用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进行护理干预的110例患者,有17例发生了感染,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1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的110例患者中,有15例发生了肠道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13.6%。采用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进行护理干预的110例患者,有29例发生了感染,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以及血糖情况上来看,采用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血红蛋白量的增长以及血糖的控制都要优于采用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实验结论

营养支持在重症病人的护理当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以保障患者的生理代谢,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对患者身体的恢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患者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下的恢复情况进行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以重症病人为研究主体,研究临床上重症病人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是否优于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从本次研究的研究结果来看,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获得的临床效果,采用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要小于采用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以及血糖情况上来看,用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血红蛋白量的增长以及血糖的控制都要优于采用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还应注意患者因肠内营养支持而发生的并发症,并且尽可能的维持病房内的干净整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这样可以在提高重症患者治愈率的同时提升医院的形象。综上所述,给予重症病人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能及时为患者补充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能够有效提高全身营养,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博,熊茂明,孟翔凌.对肠内营养支持的再认识[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6):756-760.

[2]歆华,曾伟林.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J].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5).

[3]陶莹莹.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与进展研究[J].母婴世界,2016(8).

[4]程晨.ICU患者肠内营养现状及护理进展[J].现代养生, 2016(2):280-280.

[5]彭树兰.肠内营养性腹泻的护理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 2016(B06):1901-1902.

论文作者:贾燕,蒋珺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9

标签:;  ;  ;  ;  ;  ;  ;  ;  

重症病人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论文_贾燕,蒋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