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民阅读图书馆服务延伸论文_靳开军

新时代全民阅读图书馆服务延伸论文_靳开军

河南省新乡市图书馆 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所谓的全民阅读,主要是指在一个国家或是地区中,有绝大多数人已经具备了相关阅读的条件,并且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当今全民阅读是时代的发展趋势,社会各界对全民阅读问题都非常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现代的图书馆因公众阅读而产生,在对全民阅读进行推进中,图书馆发挥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本文首先对图书馆的相关理论概述进行了阐述,而后就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图书馆的服务的创新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相关学者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全民阅读;图书馆服务

一、引言

图书馆作为社会民众获取文献、资料的重要途径,拥有丰富的馆藏和数字阅读。受传统的阅读模式和阅读习惯,图书馆依旧保留着传统的纸质阅读的优势,图书馆作为引导全民进行阅读的重要渠道,开展各种阅读活动、讲座等吸引全民进行阅读,拓展自身的阅读量。在微信平台、移动阅读APP中推出的各种线上阅读刺激了全民阅读模式的发展,大全民作为时代的引领者,也是移动媒体的主力使用人群,新媒体的电子阅读成为了他们的“移动图书馆”。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图书馆如何加强自身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是图书馆管理者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此为背景,对图书馆在当下如何更好进行发展进行分析,本文希望图书馆能更好的实现在全民中的职责,吸引读者阅读,图书馆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图书馆的理论概述

(一)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以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通过技术处理以及在线资料存储等方式,形成图文并茂的在线图书馆,其本质为多媒体制作形式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应用数字图书馆能够将不同载体、不同文本格式、不同地理位置信息的文献信息进行集成存储,形成阅读资料数据库,并能够根据服务对象的应用需求进行跨区域的数据信息检索和传递,提升图书馆信息的受众和服务范围,同时凸显信息技术应用优势,提升文献资料信息的获取及应用效率。从通俗角度而言,数字图书馆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形成没有围墙的图书馆,其分布范围及规模较大时,使用方式较为便捷,跨地域数据库的无缝衔接能够体现检索功能的智能性。

(二)新时代图书馆服务特征

1.智能化是服务的手段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职能单位,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成为诸多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和方式。伴随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图书馆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智能检索系统能够为开展个性化服务奠定基础,同时开展智能化服务也能够大幅提升阅读服务、信息服务的时效性。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方式及习惯,使公众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效率要求逐步提升,智能化服务手段能够提升文献资料获取的便捷性和精准性,从而保证更“快”、更“准”为公众提供图书信息阅读服务。

2.集成化是服务的模式

为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需要以完善的文化知识及专业知识体系为基础,并借助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工作。信息资源在智能化信息服务系统中能够实现高度整合,并根据数据来源、数据用户的双向需求进行动态调整,有效的解决读者的信息需求和问题。

3.个性化是服务的方式

为社会公众开展知识信息的服务工作,应当契合受众对于知识信息的应用需求,不同公众对于阅读资料具有不同需求,图书馆的服务过程便是对特定读者的特定知识需求所提供服务的过程,可以说是为读者提供量身定制的需求服务过程。社会公众具有个性化思维意识,知识信息服务便需要根据受众的具体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数字信息服务工作,应当针对受众的个性化知识信息需求进行相关服务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的细分,从而提升自身综合服务品质。

三、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现状

(一)新型媒介运用少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越来越多行业及岗位工作都在积极进行信息技术工作形式的拓展,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也需要重视自身工作内涵以及工作形式的革新。由于互联网信息领域自身具有一定的文献信息服务功能,与图书馆的公共文化功能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为各行业领域提供工作便利,诸多数据库以及商业信息实现网络领域的信息共享,网络信息资源应用的便捷性,使更多社会公众将网络作为获取文献信息的主要途径,对于传统图书馆的受众群体造成巨大冲击,图书馆的未来发展需要对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形态进行变革,以实现自身服务方式及服务能力的与时俱进。

图书馆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形势下,积极将互联网技术融合与自身服务体系中,大幅提升社会工作获取文献资料与信息的便捷程度,也有助于调动社会公众开展阅读行为的积极性。但是通过当前各地区的图书馆运营现状来看,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工作依然未能够摆脱传统文献服务形式,诸多图书馆依然存在信息产品开发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服务方式单一、受众群体逐渐减少等现实问题,新型媒介的运用较少,成为制约图书馆服务模式和内容转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阅读活动推广不足

图书馆对于社会公共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社会公众的阅读行为需要通过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进行引导,图书馆可以通过多样的阅读活动引导社会公众的阅读行为。当前各地区图书馆虽然都在开展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但普遍存在活动形式单调的情况,不同图书馆的推广活动存在较大的雷同性,对于社会公众缺乏吸引力,其推广活动的应用价值也随之受到影响。

开展阅读活动推广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具备创新策划思维,依靠惯有思维开展推广活动,往往导致自身的推广活动缺乏服务意识,没有从服务对象的角度考察其阅读活动需求,因而导致阅读活动的开展缺乏针对性。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缺乏实际考察,与公众缺乏有效沟通与互动,直接对阅读推广活动缺乏受众基础,对阅读推广活动的持续开展造成直观影响。

(三)数字资源阅读推广不足

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以纸质文献资料为主,而当前社会公众对于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应用需求不断提升,图书馆需要契合社会公众的应用需求,不断进行文献形式的转化,提升文献获取及阅读的便捷性。而当前诸多图书馆普遍存在数字资源阅读推广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源于数字阅读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源于数字阅读推广的形式不足,缺乏有效的阅读推广,便会导致部分社会公众对于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形式缺乏全面了解。

四、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建议

(一)打造图书馆微平台

图书馆的服务形式及服务内容,应当顺应当前社会形式的发展变化趋势,契合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特征,重视自身在数字信息情境下的服务升级与转型。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微信、微博等平台应用于图书阅读服务领域,图书馆服务形式的拓展,需要重视自身服务理念的转化,以服务对象的阅读需求为关注重点,迎合受众的“快餐式阅读”、“碎片化阅读”习惯,开展人性化及个性化“微平台”阅读服务,将图书馆的阅读服务能够与受众的实际生活相融合。

受众可以根据自身的阅读需求与阅读习惯,开展自主化、个性化的阅读活动,保证读者的阅读活动能够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图书馆可以对受众进行精细划分,进而根据受众的阅读需求、阅读兴趣建立微博阅读群,群内成员由图书馆内工作人员进行负责管理,成员内部可以围绕某个主题交流讨论,通过沟通与互动提升受众的阅读积极性,群内成员在交流互动中对于阅读内容能够形成全新认知,同时也能够形成新型图书阅读形态。

图书馆馆员也可以自行建立微信公众阅读服务平台,通过个人平台,向自己的朋友圈成员推送各种数字阅读服务信息,推荐优质数字阅读资源。公众能够通过好友推介的途径,了解图书馆的概况和动态、馆藏资源利用信息、图书馆服务信息及读者借阅信息、图书馆最新资源发布与培训讲座信息等,拓展图书馆阅读服务相关信息的获取途径。由于微平台具有快速响应、详实回复等特点,受众能够通过手机终端了解图书馆的基本情况,为图书馆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奠定基础。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可以更深入、更广泛、更直接的走近读者。

(二)重视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创新

阅读推广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使更多社会公众关注阅读,通过推广活动调动群众进行自主阅读的积极性,能够为实现全民阅读奠定基础。图书馆应当积极应用各种新型媒介形态,向社会公众进行图书馆新型服务形式、服务内容的宣传,指导公众能够了解新型阅读服务APP工具,掌握移动数据检索及使用技能,能够擅于应用信息推送、个性化定制等功能,实现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良性互动,为开展个性化阅读推广奠定基础。

(三)优化数字阅读的推广空间

伴随图书馆馆藏资源中数字资源占比的不断增大,如何指导民众有效应用数字阅读资源成为图书馆运营管理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有效的数字资源阅读指导也成为提升阅读服务效能的关键。图书馆应当重视与高校院系及专业的合作,针对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开展针对性阅读指导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向学生推荐优质资源,指导学生熟练使用文献资源检索工具,提升学生的数字资源应用效能,同时有助于提升其数字信息的阅读能力。阅读推广活动向高校院系领域的延伸,能够大幅提升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力,使更多受众能够享受阅读,提升图书馆阅读服务的综合服务质量。

总结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需要充分发挥其对于公众文化观念的引导作用,借助互联网技术、数据技术等技术应用优势,拓展阅读服务的受众基础,创新推广活动提升民众对于阅读行为活动的关注兴趣,丰富他们的阅读活动。图书馆的管理要坚持以人为中心,以全民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功能,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王凤满. 我国图书馆智库型服务体系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5,(23):45-50.

[2]万慕晨,欧亮.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效果实证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5,(22):72-78.

[3]杨艳妮,明均仁. 图书馆微服务建设现状与优化[J]. 图书馆学研究,2015,(19):8-14+30.

[4]王新才,王海宁. 图书馆期刊文献保障实证研究——以武汉大学为例[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05):4-15.

[5]吴汉华,张芳. 对我国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03):43-50.

论文作者:靳开军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新时代全民阅读图书馆服务延伸论文_靳开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