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邓小平党建理论的重要特征_制度建设论文

新时期邓小平党建理论的重要特征_制度建设论文

邓小平新时期党建理论的重要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党建论文,理论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这一理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为我们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此作出了高度概括。本文拟就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特点,谈一些个人的粗浅认识。

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第一个特点。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进行党的建设,是党历来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党建工作最宝贵的历史经验。首创这条原则的是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党的建设要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任务为中心,并在实践中始终坚持这条原则。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很好地坚持这条原则。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正确坚持和运用这条原则应当归功于邓小平同志。(1 )邓小平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新时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2)邓小平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他反复告诫全党, 当前最大的政治是搞现代化建设。搞四个现代化,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除了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外,一定要按照这条路线专心致志、始终如一地干下去。并精辟地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0页。 以下引文凡只注页数者,均引自该书。)(3 )邓小平提出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即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都要符合并体现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

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第二个特点。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实际上是党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1)邓小平认为,能否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并不取决于别人, 而关键在于“党要善于领导”。他指出,长期以来,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少弊端,如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党组织包办一切等等,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革除这些弊端,就可能损害党的领导,削弱党的领导。(2 )邓小平要求我们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大胆地进行党的建设和改革。他尖锐地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观念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第292页)现在, 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条件已同革命战争环境和建国初期的状况根本不同。历史条件变了,社会环境变了,党肩负的任务也在变。因此,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党的领导体制,党的工作方式、方法,也必须相应地加以改变和改进。只有这样,我们党才会富于生机和活力。(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邓小平提出了党的建设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例如:批判“两个凡是”,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进而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改革党的领导制度,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废除党内实际存在的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和健全干部的选举制、任期制、退休制等。这些重大措施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党的健康发展。

不搞政治运动,靠完善制度加强党的建设,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第三个特点。过去,我们在党的建设上沿用了战争年代搞政治运动的方法,停下经济建设搞运动,结果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采用政治运动的方式解决党内矛盾,以“文化大革命”最为突出,造成极大的危害,其教训极为深刻。邓小平提出制度建设并突出加以强调,是正确总结我党历史经验的结果,也是对“运动治党”思想的否定。邓小平所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纲领性文件。(1)他强调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 稳定性和长期性,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2)邓小平提出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一系列原则, 确立了一系列符合新时期特点的重要制度。包括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且必须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要遵照党章这一最根本的党规党法办事;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健全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和民主集中制,使党内生活民主化,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改革党的干部人事制度,使之有利于选拔和使用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创造条件,提供制度保证。(3 )把制度建设与加强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用具体措施保证制度的落实,达到制度应有的效应。

从严治党,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第四个特点。邓小平反复强调要从严治党,并深刻论述了新时期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键在党。从严治党,首先,体现在端正党风、惩治腐败上。邓小平要求人们要严重注意这个问题,不然“我们党和国家确实有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他尖锐地指出:“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第313 页)邓小平既把反腐败作为一件大事、一件急事,同时又把它当作一件长期的任务,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第379页)其次,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从严治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邓小平反复强调,“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最根本的一条”。执政党最值得警惕的错误就是脱离人民群众,最危险的错误也是脱离人民群众。因此,我们党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刻关心人民的疾苦。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再次,从严治党还体现在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即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都要贯彻从严治党的要求。邓小平针对“党内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情况,提出“每个党员、每个党员干部、每个党组织,都要对照党章进行检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作出达到和坚持党章规定的合格标准的努力计划,并保证其实现。”(第38—39页)他要求党员一定要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保持党员和党组织的先进性。最后,从严治党要体现在正确的建党目标上。邓小平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任务的科学认识,明确提出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目标是“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第39页)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根据邓小平的党建理论,进一步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在重要的历史关头,特别强调加强党的建设,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第五个特点。在极“左”思潮泛滥,“四人帮”横行的年代,为了解决积重难返的问题,邓小平甘愿承受再次被“打倒”的危险,挺身而出,着力进行全面整顿。并提出“整顿的核心是党的整顿”,要求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和整顿党的作风”。在“两个凡是”盛行的日子里,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及其建党学说,并极力倡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他还直接领导起草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拨乱反正,使我们党重新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加强党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不久,在大力倡导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邓小平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条加以强调,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1985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有所抬头。针对党内一些同志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领导斗争不力,长期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邓小平专门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讲话,反复强调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 不搞社会主义是没有前途的。 在1989年北京和其他一些地区发生政治风波以后,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场动乱、反革命暴乱的性质是要打倒共产党,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并进一步指出:“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说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没把它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和共产党员。”(第305 页)邓小平这些讲话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指明了方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交班时,邓小平特别叮嘱要聚精会神地抓好党的建设,指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第314 页)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姓“资”姓“社”问题上出现了思想误区。邓小平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在这些谈话中,他把加强党的建设又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第380 页)“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第381页)。 正是由于他在许多重要历史关头,不断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才使我们党经受住了国内外各种复杂斗争的严峻考验,立于不败之地。

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指导思想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和创新,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第六个特点。邓小平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对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继承包括:党的性质和宗旨;密切联系政治路线建设党;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党的三大作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弄清思想、团结同志的党内斗争方针;“四个服从”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等,还有党的一系列领导方法和艺术。邓小平对毛泽东晚年提出的“五十字党建纲领”中的错误部分予以纠正。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宝贵价值不仅反映在它的继承性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它的理论发展和理论贡献上。他以无产阶级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的非凡胆略和创造精神,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党建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和理论创新。他提出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目标——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确立了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提出了党的思想建设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指针——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提出党的建设的新环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方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提出了领导班子建设的新创见——集体接班;提出了党员队伍建设的新角度——作合格党员;提出了党风建设的新课题——反腐败;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新要求——重视制度建设;提出了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新思路——要靠教育,更要靠制度;提出了党内两条战线斗争的再认识——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提出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路子——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等等。在这里,毛泽东的党建思想对于邓小平的党建理论,起到了奠基作用;邓小平的党建理论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党建思想,并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创造性。

标签:;  ;  ;  ;  ;  ;  ;  ;  ;  

新时期邓小平党建理论的重要特征_制度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