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县市毕业生就业困难调查与思考

基层县市毕业生就业困难调查与思考

一、对基层县市毕业生就业难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肖云婷[1](2021)在《中国选调生政策优化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大力培养和使用年轻优秀干部既是深化我国人事干部制度改革的战略举措,也是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长期稳定的根本大计。选调生政策自20世纪60年代实施至今取得了不可忽视的卓越成绩。大批优秀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深入基层开展工作,为我国基层党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年轻力量。但不可否认,由于选调生政策本身具有的时代性、长期性和特殊性等特点导致该项政策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大量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不可避免的影响了选调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于选调生政策的优化研究,从多角度、全方位探讨问题的症结所在尤为重要。本文以选调生政策的制定、执行及实施效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等方法来分析现行选调生政策。选调生政策是我国独特的人才储备培养政策,在国外并无可直接借鉴的经验,但西方国家在公务员的职业生涯管理方面,如人才的选拔、激励、培养与使用以及考核评估等方面都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结合当前我国学者的实际研究成果,本文在立足我国社会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找出现存政策存在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以保证我国选调生政策的顺利实施。

白若玉[2](2020)在《机构改革背景下T市F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乡镇干部是我国公务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处在基层一线,担负着发展经济、推动改革、服务村民的重要任务。在农村,党的方针政策是需要广大乡镇干部来执行的。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这一问题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制定各项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乡镇干部管理制度,使乡镇干部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但是,当前国内各地的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发展不平均,与国内农村形势和现状存在一定差距,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依然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以T市F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阐述了乡镇干部队伍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为论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学术和理论基础。其次通过统计汇总调查问卷,分析了T市F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以及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年龄老化和人才流失严重、知识专业层次和质量不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改善、生机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乡镇事业干部面临晋升困境等。然后运用SWOT分析找出当前T市F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以及原因分析。最后基于问题导向提出了T市F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提升策略: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完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总体架构、健全干部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等。

许光亚[3](2020)在《新时代选调生工作研究 ——以山东省“两选并行”为例》文中指出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风云诡谲的国际环境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党和国家对于干部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兴旺的关键就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这在为新时代的选调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的同时亦指明了其发展方向。选调生是各级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的品学兼优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的简称,选调生进入基层政府机关工作,并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及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工作人员人选重点培养。通过梳理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于选调生工作的顶层设计,可以发现这一工作正在“变与不变”中探索前行,不变的是国家对于选调生工作一直以来的高度重视,变动则在于对选调生工作“选、用、育、留”全流程的逐步调整与修正。随着我国迈入新时代,全国范围内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面向重点高校定向招录选调生,定向选调生工作起步较早的省份也大多从最早的定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招录扩展到如今定向数十所双一流高校招录,这是近几年各地选调生工作最大的特色。山东省在2017年开始面向部分重点高校开展定向选调生工作,于2018年将选调大学生村官工作调整为常规选调生工作。自此,山东省选调生工作形成了定向选调生与常规选调生“两选并行”的发展路径,这一调整至今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可以山东省“两选并行”为例,对选调生工作进行全面研究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为此,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及个体访谈,结合历年来选调生工作文件及研究成果,挖掘出山东省选调生“两选并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即在选调生制度设计层面体现为政策调整较频繁、供需两侧难匹配,在选调生工作开展层面体现为培养机制不完善、管理模式同质化、晋升触及天花板,在选调生层面体现为选调生难以真正融入基层、实践能力缺位,在在校生层面体现为对基层认知不全面、对选调生工作认知不到位;其成因是在选调生制度设计层面体现为制度设计存在短视效应、招录体系存在纰漏,在选调生工作开展层面体现为缺乏对选调生的合理定位、资源分配过程中存在名校倾向、基层政治生态较为复杂、常规与定向选调生管理失衡,在选调生层面体现为自我定位过高、在基层工作与生活压力较大,在高校层面体现为党政机关实习实践入口较窄、选调生政策宣贯力度不强。基于选调生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优化选调生制度供给、提高选调生工作效能、增强选调生内驱力、把好高校源头关四个层面的对策建议。通过对选调生工作的分析与探索,旨在为选调生工作发展贡献力量,亦为有志于报考选调生的高校学子提供借鉴与参考。

吉仕宏[4](2020)在《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情况及问题研究 ——以铜梁为例》文中认为我国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尝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5年江苏省实施的“雏鹰工程”,后来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到如今已有20余年。大学生村官政策也由最初的尝试到现在的全面推广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再次赋予了大学生村官政策更高远的战略意义。对新农村建设来说,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农村基层地区输送了大量文化素质高、具备专业技能的大学毕业生,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进度和质量;对国家党政机关来说,大学生村官计划培养了大批有知识、有技术、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党政后备干部人才;对大学毕业生本人来说,通过担任大学生村官,既锻炼了自身的能力,也解决了就业问题;对于村级组织来说,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不仅能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提高了政府基层行政组织的执政能力以及亲民程度。长期的实践表明,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农村基层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无论是培养单位还是基层农村都真实感受到了大学生村官带来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该政策可持续执行的现象,例如,培训体制不完善、法律角色不明确、考核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凸显,大学生村官如何实现从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干部的角色转变,如何将自己的聪明才干转化为处理农村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如何解决上述这些问题,从而纠正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过程出现的偏差,对大学生村官个人的发展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理论研究部分,首先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作述评,然后对大学生村官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背景、具体内容以及发展历程进行简单介绍。在案例研究部分,首先,釆用了问卷调查与现场访谈等方法,以铜梁区为例对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现状作调查分析,包括对重庆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相关政策做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对大学生村官从应聘动机、工作现状、生活现状以及对相关政策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以及对基层受访对象(村民、村干部、乡镇干部)从对大学生村官的评价和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评价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其次,在结合前文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大学生村官政策效果的政策本身、政策目标群体、政策执行主体和政策执行环境共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政策内容层面存在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岗位职责不明确、对大学生村官的法律角色定位不明确和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政策目标群体层面存在的应聘动机偏差、专业不对口、工作中自负与自卑的矛盾交织、缺乏有效的职业培训等问题;政策执行主体层面存在的政策执行主体素质不高和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等问题;政策执行环境层面存在的基层对大学生村官认识有偏差、农村工作收入偏低和农村工作环境复杂等问题。最后,提出完善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建议,包括从政策内容层面提出“优化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政策”、“创新人事管理体制,解决大学生村官‘身份模糊’问题”和“完善大学生村官考核体制”等建议;从政策目标群体层面提出的“大学生村官应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对培养‘大学生村官’的主体作用”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岗位培训工作,提升大学生村官履职能力”等建议;从执行政策的主体层面提出的提升政策执行主体的综合素质和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体制等建议;从政策执行环境层面提出的“加强舆论宣传,改变社会对大学生村官的误解”和“完善保障政策,提高大学生村官福利待遇”等建议。

王小孟[5](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选调生政策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领导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选拔领导干部在基层经受磨砺、接受锻炼的青年优秀知识分子是首选目标。而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这样一批德才兼备,有着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基层经验的年轻干部。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实后备干部储备,增强基层干部战斗力,加大农村凝聚力,选调一批品学兼优、年轻、学历高、文化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的应届毕业大学生深入基层参加工作是加强基层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有源头活水来”,新时代选调生工作是健全党的领导干部源头工程,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这既有助于巩固基层政权,又有助于年轻干部历练成长,符合选人用人的标准,是培养造就一批适应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的祖国未来接班人的一项战略举措。选调生工作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国家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干部人才,也为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重点是为党政领导干部培养优秀的后备人选,同时为上级机关部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新时代则更需要加强对选调生干部队伍的管理和使用,做好选调生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骨干力量的同时,如何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加强人才建设、加大人才储备,成为领导干部人事制度无法回避的话题之一。选调生作为基层党政领导后备干部群体,在基层第一线,是有效践行党的各项政策、方针、路线的重要力量。在对选调生正确定位的基础上,对选调生进行全面考量,培养方案有重点、有亮点,不断完善选调生政策的实施,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分析选调生制度,明确现实困境中诸多阻碍选调生制度实施的因素,从主观和客观双向角度结合选调生自身实际和各级组织部门工作状况为出发点,对于完善选调生制度、充分发挥选调生的职能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因材定位”,从而让作为国家和机关后备干部培养的选调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选调生队伍的不断扩大,配套的政策未跟上,基层对之重视不够,培养模式与普通公务员无异,选调生基层锻炼后晋升机制未健全,针对选调生的专项遴选越来越少,使得选调生缺少发展动力,加之培养周期偏长,存在留不住人的现象,很多地方选调生离职率高、选择放弃选调生身份转向事业编制和公务员编制等等。以上这些问题,使得选调生培养以及使用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推动作用大打折扣。通过实际调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对基层选调生的招录、运用机制、培养模式提出建议,不断充实党政后备干部人才库,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事实证明,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更深入的调研,积极摸索新形势下的新思路,才能适应时代需求,为党的事业发展和实现伟大中国梦输送新鲜的力量和血液。人才对于新时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将如何做好新时代选调生的工作呢?本文以恩施州为例,对选调生队伍进行全面调查,从基层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入手,从内因、外因进行原因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对选调生政策的完善和执行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对比研究,重点以恩施州2014至2018届选调生为样本,建立大数据库,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由点及面进行分析。恩施州选调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和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不彻底,以及选调生群体自己本身存在的诸多弱点。在认知层面、制度建设层面、完善管理层面对改进选调生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首先,从认知上讲,仍不排除存在很多组织和单位思想老套,人才任用上跟不上时代需求,对选调生工作安排存在较大偏差;其次,从制度建设方面来讲,针对选调生的考试、遴选及再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在完善管理层面,包括后续培训、选拔使用、管理等多层次内容。

彭博成[6](2019)在《促进西南高校大学生到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的研究 ——以四川、重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5年中央就指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对青年人才健康成长、基层人才结构完善、城乡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和基层已开始成为党和国家号召毕业生前往建功立业的主要方向。“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是国家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途径。2008年后选调生制度的完善更是深化了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举措。近年来,我国经济整体面临下行压力并存在一定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高校毕业生在大中城市的求职竞争异常激烈,然而在广大基层一线,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却面临人才吸引力不足的问题。高校毕业生作为新时代的人才资源,普遍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能够发挥本身的专业所长,推动当地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在促进当地建设与发展,缩小我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虽然目前各地区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工作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进展,但对于彻底解决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人才资源不足的问题而言,高校毕业生到该地区基层工作的动力仍显不足,有必要进一步探明原因,更好地吸引和促进其到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和发展。本文以四川、重庆两地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大学生对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的看法、相关基层就业政策了解程度以及到该地区基层就业的意愿,分析能够促进大学生到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然后以访谈的形式深挖目前大学生到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一是大学生对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的整体认识较为负面,正面认识较少;二是大学生对相关基层就业政策的了解不够;三是大学生普遍不太愿意到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四是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并非多数大学生的首要就业选择,而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备选就业方向;五是促进大学生到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集中在就业安全、政策补偿、就业安置待遇、医疗卫生、衣食住行保障等5个方面。然后本研究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并结合政策分析后发现,大学生到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薪酬待遇偏低,缺乏竞争力;二是基层人才评价体系不够科学,人才发展路径狭窄;三是基本食宿保障整体欠佳且地区差异较大;四是基层工作压力较大,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导机制;五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存在功利主义倾向。最后本文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到的结果,从就业激励、就业保障、人才评价、人才分配及流动、就业宣传与指导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第一,完善薪酬待遇体系,确立基层专项奖励和补偿制度;第二,大力实施基层就业人员安居工程,加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支持力度,加强就业保障性政策的落实;第三,完善基层人才评价模式和人才培训体系;第四,完善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人才分配及流动机制;第五,完善面向艰苦边远地区基层的就业宣传与指导。

吴欣[7](2019)在《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为缓解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政府陆续出台促进高校医学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贯彻执行到位。深入研究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情况,一方面能为制定和完善就业政策提供现实依据,另一方面能提升就业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对解决医学类高职学生就业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梳理近年来福建省政府出台的与医学类高职院校相关的就业政策及其执行现状,并对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展开就业政策执行情况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史密斯过程模型,从理想化政策、执行主体、执行目标群体、执行环境四个因素出发,分析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成效,总结现存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最后提出优化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的建议。

廖逸儿[8](2019)在《财政教育精准扶贫:绩效目标及其实证检验》文中提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财政精准扶贫是公共财政的价值体现,也是确保完成新时期我国扶贫攻坚任务的物质保障。历史经验表明,财政政策重在落地。从财政资金管理流程来看,明确绩效目标,以评价检验和驱动目标实现对于提升支出绩效,提高公共财政公信力和执行力,增强政治信任,推进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梳理我国财政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演变过程,财政教育精准扶贫绩效目标包含凸现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和可以量化的技术目标,这种特征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不谋而合。基于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依据财政绩效评价的理念方法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的结构维度,构建结构化的目标检验体系,以2016-2017年广东省财政教育精准扶贫资金为例,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取得基础数源,对其量化目标的检验结果显示:专项资金总体绩效表现一般,存在补助对象识别不精准、部分基层财务合规性不足等问题;价值依附于个体而存在,从个体发展权考虑,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运用深度访谈法与观察法等手段,对财政教育精准扶贫进行价值目标检验发现,价值“扶贫”受到重视并收到成效,但扶贫对象基本生理保障不足、农村教育存在安全隐患、教学点学生社交得不到保障、贫困家庭拒绝扶助并表现“贫困无奈”、贫困生缺乏内生动力。究其原因在于:高强度考评与权责分立导致目标置换;扶贫与教育部门间职权错位与职能重叠;全国范围内教育系统间数据联通不畅;基层财政薄弱难以支撑教育精准扶贫长期性巨额投入;财政教育精准扶贫价值目标检验体系尚不成熟;等等。财政绩效评价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从“工具-价值”视角,依据存在问题,分析成因,要确保财政教育精准扶贫目标实现,应高度重视价值目标与量化目标的融合;强调“人民满意”价值导向;建立“扶贫部门识别、教育部门提供在学证明”的贫困生瞄准机制;基于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全国教育数据联网;强化教育财政投入激励机制,构建“以省为主”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同时,应立足于基层实际,构建对目标的纠错纠偏机制,以及基层容错机制。本研究涉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范畴与教育精准扶贫领域。主要创新:一是选题跨公共管理学、财政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研究问题是国家推进扶贫攻坚的重大问题;二是研究区分价值目标与量化目标,并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4E”维度相对应,从形式上推动目标纠正纠偏。当然,本文研究涉及的样本量有限、产出目标检验较为单一等,有待日后进一步深入探讨。

刘畅[9](2018)在《我国选调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J市为例》文中指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寄予了殷切期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大力发现、培养和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选调生政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应运而生,创造性地开辟出了一条从基层锻炼年轻干部的中国特色人才培养道路。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探索,选调生工作培养了大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为党和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领导干部。实践证明,选调生工作是一项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及其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开创全国基层工作新局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J市自2005年在省委组织部的宏观指导下开始自主招录市委组织部选调生以来,已走过了十多个春秋,J市各级组织部门在积极的探索实践中,不断总结出选调生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开创了J市选调生工作的良好局面。但面对日益复杂的工作形式与任务,J市选调生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本文针对J市选调生工作的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结合选调生本人、选调生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和J市实际情况,认真梳理全市选调生工作的主要做法,剖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坚定选调生的思想信念、健全选调生培养体系、完善选调生管理晋升机制和建立选调生薪酬待遇制度等对策建议,以期最大限度挖掘出选调生的各项工作潜力,提升J市选调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J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贡献力量。

孙进宝[10](2017)在《中国共产党选调生工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力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既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战略举措,也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作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源头活水”,选调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正是通过基层实践锻炼培养领导人才的有效途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选调生工作在近50余年的实施过程中,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极大地优化了我国基层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提升了党在基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逐渐深入,当前我国干部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有了根本改善。但同时,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择业理念出现了重要变化,广大基层群众对干部的诉求与评价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选调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时代要求。当下中国,选调生工作是否还有存在价值?选调生工作面临哪些难题和困境?应当如何调整?选调生干部应怎样定位?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选调生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是关键所在。本文从完善党的干部人事制度这一视角出发,综合运用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历史梳理、案例剖析、问题总结、对策提出为研究进路,系统阐述了选调生工作的相关理论和我国选调生工作实施以来的基本历程和主要经验,认真总结了山东、湖北、重庆三省选调生工作的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当前选调生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相应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对策建议。本文从“选调生工作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框架下有效开展”这个基本前提出发,首先界定和辨析了定向选调生与非定向选调生、选调生与公务员、选调生与大学生“村官”的区别联系,从而廓清了选调生工作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接着介绍了国外政党在年轻干部选拨任用上的相关理论与探索实践,为进一步完善选调生工作的理论视野奠定了基础。论文接着回顾了我国选调生工作自卜世纪60年代试行以来的基本历程和主要成就。以国内重大事件节点和中央重要文件出台为划分依据,从五个阶段详细梳理了我国选调生工作的实施历程和历史经验。通过调研走访和对比分析,作者选取山东、湖北、重庆三省作为选调生工作的研究样本,分别阐述了三省选调生工作的总体概况、制度内容和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我国选调生制度的总体特征和选调生工作的演进规律。论文从制度因素、主体因素、环境因素三个维度,对选调生工作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系统总结。文中以为,当前我国选调生制度在顶层设计与实施细节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高校、选调生本人、组织部门、基层用人单位等主体在选调生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认识错位与方法不当;在环境方面,选调生工作面临社会转型压力、基层条件制约以及政治生态破坏等方面的挑战。究其原因,当前选调生工作的不足主要受制度要素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督、各主体重视不够、就业压力以及政治体制改革亟待深化等因素的影响。论文对当前我国选调生工作进行了反思,提出选调生工作不应立即废止、选调生工作不宜搞“一刀切”、选调生定位须进一步明确。在实际操作中,要牢牢把握“组织抓、抓组织”,“严关口、严把关”,“重培养、重锻炼”,“沉基层、重基层”,“强保障、保障强”等五对关系,不断完善选调生制度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改进选调生选拨方式,努力提升选调生能力素质,积极发挥各培养主体选育功能、着力营造良好的基层政治生态,形成推动选调生工作健康发展的合力。

二、对基层县市毕业生就业难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基层县市毕业生就业难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选调生政策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选调生政策及其理论基础
    第一节 选调生政策的相关概念
        一、选调生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二、公共政策
        三、选调生政策
        四、政策优化
    第二节 选调生政策优化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契约理论
        二、胜任力理论
        三、激励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选调生政策现状分析
    第一节 选调生政策概况
        一、选调生政策类型
        二、不同历史时期选调生政策措施
        三、选调生政策发展阶段特点
    第二节 选调生政策成效
        一、培养基层高素质年轻干部
        二、优化干部年龄结构
        三、创新后备干部管理培养模式
        四、缓解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
        五、养成基层服务型人才实践观
    第三节 选调生政策现存问题
        一、选调生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
        二、选调生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三、选调生政策实施效果不足之处
    第四节 选调生政策存在问题的成因
        三、政策表述及其解读出现偏差
        二、政策制定缺少较充分的调研
        三、培养特色不够鲜明
        四、缺乏完善的淘汰机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选调生政策优化建议
    第一节 完善选调生政策制定体系
        一、合理制定招录计划
        二、优化选调生特有考录方式
        三、提高政策用语规范性与准确性
    第二节 健全选调生政策管理体系
        一、建立科学的选调生政策考核、激励、退出机制
        二、精准制定人才培养方式
        三、建立基层多面轮岗机制
        四、明确选调生工作晋升途径
        五、树立正确使用选调生价值观念
    第三节 科学考量选调生政策实施效果
        一、规范政策宣传方式
        二、加强中央对地方政策主体的监督与指导作用
        三、畅通反馈渠道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机构改革背景下T市F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乡镇机构改革及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关概念和理论
    2.1 乡镇机构改革有关概念
        2.1.1 乡镇和乡镇机构改革
        2.1.2 历代基层机构设置变迁
        2.1.3 建国以来乡镇机构沿革
    2.2 乡镇干部队伍有关概念
        2.2.1 干部的概念
        2.2.2 乡镇干部的概念
    2.3 相关理论
        2.3.1 习近平党的建设理论
        2.3.2 官僚制组织理论
        2.3.3 战略管理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T市F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3.1 改革前T市F区乡镇干部队伍情况
    3.2 H省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
        3.2.1 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的现实需求
        3.2.2 本轮改革主要内容
        3.2.3 本轮改革主要特点
    3.3 T市F区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上的探索实践
        3.3.1 通过严格选拔程序配强骨干力量
        3.3.2 通过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干部水平
        3.3.3 通过实施科学考评强化激励约束
        3.3.4 通过从严监督管理促进干部成长
        3.3.5 通过加强后备选拔提供人才储备
    3.4 T市F区乡镇干部队伍整体状态
        3.4.1 团结意识较强
        3.4.2 整体士气较高
        3.4.3 发展指标较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T市F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分析研究
    4.1 T市F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调查问卷
        4.1.1 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和调查对象
        4.1.2 问卷调查结果
    4.2 T市 F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SWOT分析
        4.2.1 T市F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内在优势分析
        4.2.2 T市F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内在劣势分析
        4.2.3 T市F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外部机会分析
        4.2.4 T市F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外部威胁分析
        4.2.5 SWOT矩阵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加强F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规划及对策
    5.1 T市F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战略规划
        5.1.1 发展原则
        5.1.2 战略定位
        5.1.3 战略目标
        5.1.4 战略选择
    5.2 T市F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发展对策建议
        5.2.1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5.2.2 完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架构
        5.2.3 健全干部队伍建设运行机制
        5.2.4 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T市F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3)新时代选调生工作研究 ——以山东省“两选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问卷调查法
        1.5.2 访谈法
        1.5.3 比较研究法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厘定及理论依据
    2.1 概念厘定
        2.1.1 选调生及选调生工作定义
        2.1.2 选调生分类
        2.1.3 选调生与非选调生公务员的异同
        2.1.4 选调生与大学生村官的异同
        2.1.5 定向选调生与常规选调生的异同
    2.2 理论依据
        2.2.1 公平理论
        2.2.2 需求层次理论
        2.2.3 公共部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第三章 选调生工作历史沿革
    3.1 伊始阶段(1965年—1979年)
    3.2 探究阶段(1980年—1985年)
    3.3 调整阶段(1986年—1998年)
    3.4 规范阶段(1999年—2007年)
    3.5 定型阶段(2008年至今)
第四章 山东省选调生工作的基本情况
    4.1 山东省选调生工作的演变(2002年-2019年)
        4.1.1 历年选调生招录人数及招录系统演变
        4.1.2 历年选调范围演变
        4.1.3 历年选调条件演变
        4.1.4 历年选调程序演变
        4.1.5 历年选调生安排使用情况演变
        4.1.6 新时代选调生工作情况演变
    4.2 山东省选调生工作主要成效
        4.2.1 提升了基层干部队伍胜任力
        4.2.2 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
        4.2.3 探索出适合年轻干部成长的路径
        4.2.4 推动了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第五章 山东省选调生工作“两选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5.1 山东省选调生工作“两选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选调生制度设计层面
        5.1.2 选调生工作开展层面
        5.1.3 选调生层面
        5.1.4 在校生层面
    5.2 山东省选调生工作“两选并行”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5.2.1 选调生制度设计层面
        5.2.2 选调生工作开展层面
        5.2.3 选调生层面
        5.2.4 高校层面
第六章 完善新时代选调生工作的对策
    6.1 优化选调生制度供给
        6.1.1 增强选调生制度的稳定性
        6.1.2 制定科学的选调生招录计划
        6.1.3 明确定向及常规选调生使用路径
    6.2 提高选调生工作效能
        6.2.1 逐步健全培训体系
        6.2.2 切实完善培养机制
        6.2.3 畅通基层选调生晋升通道
        6.2.4 搭建具有回应力的沟通机制
        6.2.5 落实新公务员法相关规定
        6.2.6 推动基层实质性减负
    6.3 增强选调生内驱力
        6.3.1 厘清自身定位
        6.3.2 夯实自身能力
    6.4 把好高校源头关
        6.4.1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指导
        6.4.2 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6.4.3 积极开展选调生政策贯宣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山东省选调生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关于山东省选调生工作开展情况的访谈提纲(选调生用)
附录三: 关于山东省选调生工作开展情况的访谈提纲(在校生用)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情况及问题研究 ——以铜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内容及框架
        1.4.1 论文内容
        1.4.2 论文框架
2 相关概念界定及政策背景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大学生村官
        2.1.2 大学生村官政策
    2.2 大学生村官政策简介
        2.2.1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背景
        2.2.2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主要内容
        2.2.3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演变历程
3 铜梁区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现状分析
    3.1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政策主要内容
        3.1.1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选拔聘用政策
        3.1.2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成长培养政策
        3.1.3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政策
        3.1.4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和期满后的录用
    3.2 铜梁区大学生村官现状调研
        3.2.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3.2.2 应聘动机分析
        3.2.3 工作现状分析
        3.2.4 生活现状分析
        3.2.5 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评价
        3.2.6 对大学生村官后续政策的研究
    3.3 铜梁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基层反馈
        3.3.1 对大学生村官的评价
        3.3.2 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评价
4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
        4.1.1 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岗位职责不明确
        4.1.2 对大学生村官的法律角色定位不明确
        4.1.3 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4.2 政策目标群体存在的问题
        4.2.1 应聘动机偏差
        4.2.2 专业不对口
        4.2.3 工作中自负与自卑的矛盾交织
        4.2.4 缺乏有效的岗位培训
    4.3 政策执行主体存在的问题
        4.3.1 政策执行主体素质不高
        4.3.2 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
    4.4 政策执行环境存在的问题
        4.4.1 基层对大学生村官认识有偏差
        4.4.2 农村工作收入偏低
        4.4.3 农村工作环境复杂
5 完善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建议
    5.1 政策内容层面的建议
        5.1.1 优化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政策
        5.1.2 创新人事管理办法,解决大学生村官“身份模糊”问题
        5.1.3 完善大学生村官考核机制
    5.2 政策目标群体层面的建议
        5.2.1 大学生村官应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
        5.2.2 充分发挥高校对培养“大学生村官”的主体作用
        5.2.3 改进大学生村官岗位培训工作,提升大学生村官履职能力
    5.3 政策执行主体层面的建议
        5.3.1 提升政策执行主体的综合素质
        5.3.2 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5.4 政策执行环境层面的建议
        5.4.1 加强舆论宣传,改变社会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误解
        5.4.2 完善保障政策,提高大学生村官福利待遇
6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存在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改革开放以来选调生政策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选调生政策发展历程的研究
        (二)选调生政策取得的成绩研究
        (三)选调生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四)完善选调生政策及提升吸引力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难度
第二章 选调生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取得的成效
    一、选调生政策的基本内容
        (一)选调生
        (二)选调生招录工作
        (三)选调生培养及使用制度
    二、选调生政策实施取得的成效
        (一)为基层干部队伍充实优秀年轻的人才
        (二)探索了基层干部选拔任用的新机制
        (三)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四)扩宽了基层干部队伍稳定的新途径
第三章 选调生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调生政策设置存在不足
        (一)招录标准问题
        (二)选调生和其他人员定位问题
    二、选调生政策实施主体存在不足
        (一)选调生自身定位不足
        (二)组织部门选拔培养力度不够
        (三)基层领导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三、选调生政策实施环境存在不足
        (一)社会环境压力大
        (二)用人机制存在缺陷
        (三)基层待遇有待提高
第四章 选调生政策实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选调生政策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
        (一)选调生政策有待完善
        (二)选调生政策缺乏有效监督
        (三)选调生政策宣传定位不准
    二、缺乏完备的执行机制
        (一)帮扶机制有待健全
        (二)缺乏精准的考核机制
        (三)遴选机制有待完善
    三、选调生自身缺乏合理的定位
        (一)没有认清“三个差距”
        (二)没有正确的自我定位
    四、基层政治生态环境亟须改善
        (一)机构改革深入推进不够
        (二)基层治理创新发展不足
第五章 完善选调生政策的思考和建议
    一、及时调整选调生政策制定的理念
        (一)制订统一的《选调生管理办法》
        (二)妥善处理选调生本身存在的区别性
        (三)科学设定选调生与公务员的“异”“同”
    二、优化选调生录用和管理制度
        (一)调整选调生选拔录用政策
        (二)规范选调生培养使用机制
        (三)完善选调生监督考核制度
        (四)优化选调生遴选晋升制度
    三、推动选调生加强自身建设
        (一)端正态度,脚踏实地
        (二)提高能力,吃苦耐劳
        (三)树立目标,仰望星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促进西南高校大学生到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的研究 ——以四川、重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西部艰苦边远地区
        2.1.2 基层
        2.1.3 基层就业
        2.1.4 就业意愿
    2.2 理论基础
        2.2.1 择业动机理论
        2.2.2 需要层次理论
        2.2.3 公平理论
        2.2.4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3 研究述评
    3.1 大学生基层就业研究
        3.1.1 国外相关研究
        3.1.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3.2 大学生区域流向研究
        3.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3.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3.3 相关研究小结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与取样
    4.2 研究工具的编制
        4.2.1 问卷的编制及设计
        4.2.2 问卷设计
    4.3 研究方法
    4.4 研究内容
    4.5 研究重点与难点
    4.6 研究的创新之处
5 统计分析与讨论
    5.1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5.1.1 信度检验
        5.1.2 效度检验
    5.2 调查对象样本量的分布统计
    5.3 对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的整体认识情况
    5.4 对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政策的了解情况
    5.5 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意愿分析
    5.6 就业意愿差异分析
    5.7 差异分析总结
    5.8 促进大学生到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分析
    5.9 大学生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的主要问题分析
        5.9.1 薪资待遇水平偏低,缺乏竞争力
        5.9.2 基层人才评价体系不够科学,人才发展路径狭窄
        5.9.3 基本食宿保障整体欠佳且地区差异较大
        5.9.4 基层工作压力较大,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导机制
        5.9.5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5.10 促进对策
        5.10.1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激励
        5.10.2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保障
        5.10.3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人才评价和培训体系
        5.10.4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人才分配及流动机制
        5.10.5 完善面向艰苦边远地区基层的就业宣传与指导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开放式调查问卷
    B 封闭式调查问卷
    C 访谈提纲
    D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E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医学类高职院校
        二、就业政策
        三、政策执行
    第二节 研究理论基础
        一、史密斯模型的理论要点
        二、史密斯模型与本研究的关联
第三章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现况
    第一节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现状
        一、现有的就业政策
        二、现有的政策执行概况
    第二节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的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样本及相关说明
        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第四章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缺乏长效机制
        二、执行机构复杂且执行能动性低
        三、目标群体定位不清且参与度低
        四、政策执行环境欠佳
    第二节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构建的可行性考量不足
        二、各层次执行机构所享有权力与承担责任不对等
        三、学生自身能力认识不足且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四、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的优化建议
    第一节 完善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的相关机制
        一、保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的合法性
        二、提升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的合理性
        三、制定可行的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
    第二节 健全合理高效的政策执行主体
        一、政府的定位与职责
        二、高校的定位与职责
    第三节 加强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适应性
        一、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二、规划职业生涯
        三、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监督
    第四节 创造有利的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环境
        一、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二、发挥家庭教育对于就业的正面作用
        三、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力度
        四、号召用人单位积极响应就业政策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调查问卷
附录B 学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C 政府机构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D 学生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财政教育精准扶贫:绩效目标及其实证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选题背景
        (二)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二)财政支出与财政政策
        (三)财政教育精准扶贫支出
        (四)目标与绩效目标
        (五)目标检验
    四、文献综述
        (一)文献来源
        (二)关于教育财政支出与扶贫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研究
        (四)关于财政教育精准扶贫绩效的研究
        (五)文献评析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实地考察法
        (三)统计分析法
    六、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一)研究内容
        (二)逻辑思路
        (三)论文结构
第二章 理论方法
    一、教育精准扶贫理论
        (一)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制度保障
        (二)教育精准扶贫是精准脱贫的长期性举措
        (三)公共财政是教育精准扶贫的物质基础
    二、政策执行理论
        (一)政策目标实现是政策的终极目标
        (二)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经阶段
        (三)公共选择机制下政策执行偏误难以避免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绩效目标价值理论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引入、目的与功能定位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财政管理手段的双重理性
        (三)绩效目标价值决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科学性
    四、财政支出绩效目标检验的技术体系与方法
        (一)绩效目标检验及其分类
        (二)公共价值的可得性
        (三)绩效目标检验的体系与方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绩效目标
    一、财政教育精准扶贫支出政策阶段性演进
        (一)早期教育扶贫阶段
        (二)教育财政扶贫形成阶段
        (三)“两基”全覆盖与助学体系完善阶段
        (四)新时期教育精准扶贫阶段
    二、财政教育精准扶贫支出绩效目标
        (一)财政教育精准扶贫支出目标需求
        (二)财政教育精准扶贫支出绩效目标体系
        (三)财政教育精准扶贫支出绩效目标特征
    三、财政教育精准扶贫绩效价值目标与量化目标
        (一)价值目标
        (二)量化目标
        (三)作为财政绩效评价的目标界定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目标检验体系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双重属性
        (一)以监督提效降耗为目标的工具属性
        (二)以公众满意度为主导的价值属性
        (三)评价适用的前提条件
    二、绩效目标检验视角
        (一)第四代评价的提出与意义
        (二)“工具-价值”绩效检验视角
    三、“量化-价值”绩效目标检验体系构建
        (一)体系构建
        (二)量化目标检验具体思路
        (三)价值目标检验具体思路
    四、目标检验个案选择
        (一)广东贫困情况基本介绍
        (二)广东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量化目标检验
    一、量化目标检验:以广东省财政教育精准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为例
        (一)资金概述
        (二)评价范围与对象
        (三)评价体系与评分标准
        (四)评价组织与流程
        (五)实地考察抽样与满意度调查
    二、量化目标检验的基本结果
        (一)总体结果
        (二)区域结果
        (三)指标结果
    三、量化目标实现偏差及其原因
        (一)量化目标实现偏差
        (二)原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价值目标检验
    一、价值目标的构成与检验方法
        (一)价值目标的构成
        (二)检验方法
    二、深度访谈结果
        (一)教育扶贫补助广覆盖下成效明显
        (二)学生教育需求保障难精准
    三、满意度测量及分析
        (一)普通师生与家长的满意度
        (二)贫困户与扶贫干部的满意度
        (三)财政教育精准扶贫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四、价值目标实现偏差的直接原因
        (一)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育需求难保障
        (二)扶助对象强自尊与扶贫考核间矛盾导致低满意度
        (三)教育精准扶贫补助化导致教育扶贫效果不彰
        (四)信息系统维护不足与管理条块化导致瞄准偏差
        (五)农村生源流失给农村教育规划与保障带来挑战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目标完善及绩效提升
    一、量化目标与价值目标实现偏差的深层原因
        (一)高强度考评与权责分立引起目标置换
        (二)扶贫与教育部门间职权错位与职能重叠
        (三)全国范围内教育系统间数据联通不畅
        (四)基层难支撑教育精准扶贫长期性巨额投入
        (五)财政教育精准扶贫价值目标检验体系尚不成熟
    二、财政教育精准扶贫绩效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人民满意”价值导向
        (二)建立绩效评价纠偏机制与容错机制
        (三)形成“扶贫-教育”贫困生瞄准机制
        (四)实现全国范围教育数据联网
        (五)构建“以省为主”教育经费管理体制
    三、延伸与讨论
        (一)2020 年全面教育脱贫的形式意义与实质内涵
        (二)未来财政教育精准扶贫的支出重点
        (三)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及“量化-价值”绩效目标检验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S市问卷调查中师生与家长所提到关于当前教育精准扶贫的主要问题
    附录2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指标评分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我国选调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J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核心概念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主要思路及框架
第2章 选调生工作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2.1 选调生工作的发展历程
    2.2 选调生工作的意义
第3章 J市选调生工作的现状
    3.1 J市选调生工作基本情况
    3.2 J市选调生工作的主要内容
    3.3 J市选调生的调查问卷情况
第4章 J市选调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思想认识主旨不明,有功利化倾向
    4.2 培养锻炼方式简单,特色不鲜明
    4.3 管理机制不完善,存在管理上的盲区
    4.4 薪酬待遇不均衡,生活上压力较大
第5章 完善J市选调生工作的对策建议
    5.1 多措并举,坚定选调生的思想信念
    5.2 丰富、健全选调生培养锻炼体系
    5.3 查漏补缺,完善选调生管理体制、机制
    5.4 关心选调生生活,酌情建立选调生薪酬待遇专项制度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10)中国共产党选调生工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
    三、研究现状与综述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与困境
第一章 选调生工作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选调生工作的概念辨析
        一、概念厘定
        二、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选调生工作运行的理论支撑
        一、国外政党选拔年轻干部的相关理论
        二、中国共产党选调生工作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选调生工作的发展沿革与主要经验
    第一节 选调生工作实施的历史脉络
        一、曲折中的萌芽(1965—1976)
        二、料峭中的破土(1977—1991)
        三、暖阳中的勃发(1992—1999)
        四、规范中的成长(2000—2008)
        五、指导下的完善(2009年—至今)
    第二节 不同历史时期选调生工作的特点
        一、萌芽时期特点
        二、破土时期特点
        三、勃发时期特点
        四、成长时期特点
        五、完善时期特点
    第三节 选调生工作实施的主要成就
        一、为充实基层干部队伍提供了新鲜的血液
        二、探索出一条基层干部选拔任用的新路径
第三章 当前选调生工作的实施概况
    第一节 山东省选调生工作概况及特点
        一、山东省选调生工作总体概况
        二、山东省选调生工作的具体规定及执行情况
        三、山东省选调生工作实施的特点
    第二节 湖北省选调生工作概况及特点
        一、湖北省选调生工作总体概况
        二、湖北省选调生工作的具体规定及执行情况
        三、湖北省选调生工作实施的特点
    第三节 重庆市选调生工作概况及特点
        一、重庆市选调生工作总体概况
        二、重庆市选调生工作的具体规定及执行情况
        三、重庆市选调生工作的实施特点
    第四节 选调生工作的特点总结和规律分析
        一、关于选调生工作的特点总结
        二、对选调生工作的一些规律性认识
第四章 当前选调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当前选调生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选调生工作存在的不足
        二、选调生工作实施主体存在的不足
        三、选调生工作运行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选调生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选调生工作缺乏法理支持和有效监督
        二、制度自身缺乏完备的执行机制
        三、选调生缺乏对自身的清晰认识
        四、用人单位对选调生的认识存在偏差
        五、目前高校就业形势严峻
        六、基层政治生态缺乏有效根治
第五章 改进我国选调生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节 关于当前选调生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选调生工作不应被立即废止
        二、选调生工作不宜搞“一刀切”
        三、进一步明确选调生工作的定位
    第二节 牢牢把握选调生工作的五对重点
        一、组织抓、抓组织,牵住“牛鼻子”
        二、关口严、严把关,增强“稳定阀”
        三、重培养、重锻炼,努力“压担子”
        四、沉基层、基层长,实现“蹲蹲苗”
        五、保障强、强保障,提供“定心丸”
    第三节 改进选调生工作的具体建议
        一、完善选调生工作的顶层设计
        二、进一步完善选调生工作的选拔方式
        三、端正选调生态度,提升自身能力素质
        四、充分发挥高校、组织部门、用人单位各主体选育功能
        五、着力为选调生工作营造健康有序的政治生态
结语
参考文献

四、对基层县市毕业生就业难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选调生政策优化问题研究[D]. 肖云婷.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机构改革背景下T市F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 白若玉. 燕山大学, 2020(06)
  • [3]新时代选调生工作研究 ——以山东省“两选并行”为例[D]. 许光亚. 山东大学, 2020(02)
  • [4]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情况及问题研究 ——以铜梁为例[D]. 吉仕宏. 西南大学, 2020(01)
  • [5]改革开放以来选调生政策实践研究[D]. 王小孟.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6]促进西南高校大学生到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的研究 ——以四川、重庆为例[D]. 彭博成. 重庆大学, 2019(09)
  • [7]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研究[D]. 吴欣. 华侨大学, 2019(01)
  • [8]财政教育精准扶贫:绩效目标及其实证检验[D]. 廖逸儿.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9]我国选调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J市为例[D]. 刘畅.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2018(12)
  • [10]中国共产党选调生工作问题研究[D]. 孙进宝.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标签:;  ;  ;  ;  ;  

基层县市毕业生就业困难调查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