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性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论文_孔丹华

当代大学生性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论文_孔丹华

浙江省某A高校 321000

摘 要:本文对浙江省某A高校的大学生性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学校要重点承担对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任务,加强对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的关注度,重点加强设置性心理性安全等内容的性教育课程等针对大学生性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性教育 现状对策

随着“00”后的不断长大,我们的各高等院校也被“90”后充斥着。“90”后是充满活力的一代,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个性张扬、表现力强、接受能力强、喜欢追求新颖别致,不过同样的也表现出抗压力差、思想过度开放和对网络和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等缺点。目前在一些大学里已经出现了未婚同居、未婚先孕、“只求眼前愉悦,不管未来如何”的性自由、性开放的行为和价值观。所以,各大高校需要重视对“90”后恋爱观和性的教育。我们在浙江省某A高校90后大学生中做了一个关于性教育和性观念情况的问卷调查,为接下来的分析和研究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一、浙江省某A高校大学生性教育现状分析

1.大学生性知识缺乏,但大学生对性知识呈现渴望态度。

据调查,大学生一般获取有关性知识的来源是同性的朋友、兄弟姐妹、恋人,也会有学生选择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获取信息。而极少数学生会从教师和父母获得性知识,这充分说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性知识来源方面存在缺失,不利于教育主渠道的正确引导和帮助。90后学生更愿意以个体方式获取相关的知识,对具有互动性和群体性的方式还存在心理上的不认同。另外,在校大学生的性取向也呈现多元化的现状。在针对浙江省某高校的调查中发现,虽然异性恋人群仍然占大多数,但也有部分学生承认自己是非异性者,还有的表示还未确定自己的性取向。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和社会包容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敢于坦然地承认自己的非异性恋身份。根据全国范围内大学生性教育现状的调查显示,20%的大学生承认自己的性取向不是异性,也就是说5个人里就有1个非异性恋者。其中同性恋人数占8%。对于身边的非异性恋者,学生们基本持支持、理解的态度,仅有8%的大学生表示不能接受,63%的学生支持同性恋合法化。另外,大学生性观念开放,12%的大学经历过“约炮”。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性观念也越来越开放,很多大学生不再遵循传统的贞操观,婚前性行为变得越来越普遍。调查发现,45%的大学生已经有过性经历。而其中,58%的学生的第一次性行为发生在大学。

2. 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了解得不全面。

笔者对浙江省某高校进行的调查,主要涉及性病艾滋病知识、生理与卫生知识和有关避孕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有关生理与卫生知识共设计了12类知识点,包括性器官的构造、特征、功能,遗精、月经、怀孕和生育等,数据显示男生和女生回答的正确率均偏低,并且无明显差异,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性生理卫生知识明显欠缺。性病艾滋病知识7个知识点,包括艾滋病的感染途径、感染原因、感染症状以及检测方法,结果为男生正确回答率38%,女生正确回答率34%,所以大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的了解并不全面。避孕知识调查内容涉及避孕方法、避孕药物、人工流产、避孕药具等知识,在这方面大学生知识了解明显不足,对避孕说法7个知识点回答上模棱两可。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高年级正确率高于低年级,但无明显差异,说明未得到全面系统的性知识教育。这要求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性知识的教育和引导。

3.家庭性教育情况也并不乐观。

当前的家庭性教育形势并不乐观,父母在教育时会忽略对孩子们的性教育,而大多数的大学生也没有向父母询问过性心理知识、人体生理知识、生育知识、避孕人工流产知识、生殖道感染知识、性道德和性伦理知识、性骚扰知识。在涉及性知识方面,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沟通较少,还不能自然随意地和父母进行沟通了解。家庭教育在客观上对于大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同步健康发展引导方面呈现明显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据统计,大学生的性知识来源渠道广泛但良莠不齐,少数学生性知识来源渠道是低俗且不健康的(成人片或成人小说),此类不健康的性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大学生产生误导。在性知识来源渠道中,“家长”排序仅为第三位且比例远低于老师,家庭在子女的性教育中未能与学校形成互补,担负起应有的教育责任。面对是否向孩子传授性知识一问,一部分家长表示“都没提过”性知识,这意味着在大学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曾在初中里或小学里的第一次遗精或月经前从家长那里得不到相关性知识,从而导致身体变化时会感到不安和恐惧,进一步影响他们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性教育的建议

1.学校要重点承担对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任务。

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就性健康知识的来源途径看,家庭性教育是缺失情况最严重的一块。并且,由于家庭教育缺少系统的知识和方法,教学难度大,所以家庭性教育缺失情况就只能依靠学校来弥补,承担起对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任务。在学校,专业老师授课既可以保证性健康知识的科学性、正确性,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法、国家正规科教视频使得学生们在和同龄人一起轻松的学习并正确理解其中含义。例如友谊和恋爱等问题,让大学生知道,虽然已经成年,但是毕竟没有走入婚姻的法律程序,在性关系上,应该有所约束,用道德意志、法律观念、思想情操的力量约束自身行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自尊、自爱、自重。近年来,大学生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逐年增加。浙江某市疾控中心艾滋病性病防制所负责人王先生指出,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为同性恋交友提供了极大方便,有形的校园围墙抵挡不住无形的校外网络诱惑;另一方面,与青年学生性观念开放相对的是性安全意识缺乏。性安全教育的缺失是目前学校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短板,及时补位是不二选择。因此可以说,大学院校要重点承担对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任务。

2.加强对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的关注度。

大学生很少会关注性健康知识,所以我们鼓励学校多多开展性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和知识竞答活动,让学生们了解知识,认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除此以外还可以以一些案例来告诉学生不重视性健康教育的后果。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知识的教育非常有必要,教育时要精心准备精心策划,着眼于传授性健康和性文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婚恋观和家庭观,告别借恋爱之名图谋不轨。让大学生通过学习相关课程,能切实形成正确的恋爱、婚育观,健康、顺利地度过人生中最丰富多彩的时期——从青春期至性成熟期,成为先进性文化的倡导者、社会文明的推动者,并受益终身,从而幸福一生。从优生学上讲,为繁衍健康、优秀的下一代打下科学指导的基础。

3.设置性心理性安全等内容的性教育课程。

有些高校认为大学生都已经是成人,有关性方面一定是无师自通,但实际上,大学生对性方面知识比较缺乏,如果有一些了解也只是来源于道听途说,或者通过自学,获得的性知识也是支离破碎,七零八落。据了解,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开设了一门《性健康和性文明》选修课,由专家系统讲授,能给大学生在性教育方面补缺补差,“5秒钟被抢完,甚至还有学生站在教室门外蹭课”,足见这门课程的魅力和受欢迎的程度。根据大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缺乏的情况,特别是性心理、性安全、性解剖知识了解不够的现象,我们需要重视性健康教学工作。因此,在进行性教育课程设置时应对相应的知识进行重点阐述。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程的老师应从各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性健康相关知识,例如在性心理章节中,可以根据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设立相关内容,包括大学生性心理障碍及性心理调适、大学生两性相处与性心理平衡等,以达到帮助大学生能正确处理和对待异性交往的目的。

三、结语

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显示,性教育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各大高校对性教育理应有所担当,必须持一个正确态度,不要瞻前顾后,不必羞答答,科学地实施性知识性健康性文明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终身受益。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只有少数高校有相关性健康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1]杨义 邓华 杨帆 等 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选择大学生性教育同伴教育者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12):1587-1591。

[2]杨义 廖芮 王华平 等 依据性行为地理网络特征开展大学生性教育[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7):451-454。

论文作者:孔丹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  ;  ;  ;  ;  ;  ;  ;  

当代大学生性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论文_孔丹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