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论文_徐晓艳

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论文_徐晓艳

(蒲城县桥山中学,7155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学校对于学生的探究精神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因为拥有较强的探究精神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以往的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一味的重视对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的传授,根本没有重视对学生引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和培养。发现问题是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前提,带着问题去学习初中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拥有浓厚的兴趣。解决问题是学生解决数学难题的方法和论证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对于数学解题技巧掌握的也更加牢固和熟练。本文主要是从提升学生的探究精神为目标,寻找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相关策略,以更好的落实我国素质教育方针。

关键词:初中数学;中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现在初中数学正在进行新课标改革,改变了以往的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重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面对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变化,初中数学老师要积极的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只有如此,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大跨步提升,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实现。

一、积极的探索、创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老师都是把数学问题为学生提出,然后学生进行回答,学生对问题很少去思考或质疑,忽略了对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重视。作为数学老师可以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提出问题,这是目前教育工作的教学核心素养。首先,老师要放下身段,和学生打成一片,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交朋友。这样学生对老师不会有畏惧的心理,学生就会敢于向老师发表自己的疑问。例如,老师在课堂上要多走下讲台,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疑问和意见。其次,老师在课堂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的贯彻落实教学核心素养,在学生中间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老师要和学生积极的探讨问题,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积极的进行问题探讨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活动中,老师鼓励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在回答问题时先对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行夸赞。最后,不要给学生太多的学习压力,现在很多数学老师为学生准备很多数学作业,学生只是一味的完成老师布置的数学题海中,学生很难有时间去思考、发现问题。所以,老师要为学生减压,要对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思考进行细心引导。例如,作为数学老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数学题,让学生对这个数学题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辅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阅读”主要是读题,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在读数学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读题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对这个数学题有更多、更深的认识,让学生对此类题目的反思更加深刻,这样就能够让学生通过这一道题的阅读从而联想到这一类数学题型。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提出数学问题的情景。老师引导学生在数学题面前利用特定的数学问题情景去发现诸多的数学问题,在创设过程中要凸显学生的主动性,老师只是做一些适当的引导或帮助。另外在问题情景创设的过程中,要保证情景的科学、合理性,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把创设重点放在学生发现问题上,让学生开放的、自由的、主动的在阅读题目中思考和发现问题。例如,在面对有理数的乘方这类的一个题目,老师要把这个题目为学生延伸,让学生在阅读一个题目的时候会想到增加一个问题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或者是增加一个条件要怎样解答,这样根据这一个题目就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的提出问题中把握好有理数的乘方这一类的题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还可以把这一个题目和学生的生活相连接,在阅读题目中让学生想起“拉面制作过程”,这样让学生在阅读题目的时候脑子里跟着拉面的动作进行二、三、四等多次的拉伸,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方”理解的更加透彻,也能让学生对联想试的思考、提出问题的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帮助学生善于从辩错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初中时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与习惯,及时的在练习与巩固过程中建立错题集,并且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辨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初中阶段的一线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让学生主动的拓宽思维,开放眼界。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错误,利用头脑风暴进行分小组讨论,可以利用现在的互联网+、微课等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边听讲边探索,更加直观,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辩错能力,并在辩错中不断的进行探索,深入思考,从而让学生不再畏惧数学,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上数学。例如:在讲授“图形的旋转”这节课时,可以准备一些立体动画的PPT,或者将一些立体图形带到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并且可以让学生自觉的发现图形旋转的方向错误,及时的进行纠正,并且在课后整理到错题集上,促进学生在发现问题中同时感受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对此,在课堂中创设合适的情景思维,对学生的辩错思维积极主动的引导,注意错题集的整理,并提高错题集的使用效率。教师要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建设,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善于从辩错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从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贵有疑,学生是整个教学教学体系的唯一主人,只有学生真正的对学习进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证明他在积极的探索,学习到的知识才能真正的扎实、学为所用,以达到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实现科教兴国。因此,教师不应只是满堂灌式的塞鸭式教学,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陋习,主动的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要教会学生发现的问题是有价值的,而不是死钻牛角尖,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数学这一科目的特征就是许多学习环节需要提问,对于初中生来说,如何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并能够主动向老师提问,如何是问题解决的更为彻底,且不仅是这一个问题,而是一类问题,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不但让学生学会提问,教会学生学会提问,并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问题解决进行总结归纳及有限反馈。例如:发现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反问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类比提问法以及追问法,教师应将具体的方法明确教授给学生,这其中包括各种方法的概念和如何使用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其内涵,让其有意识进行探索,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中发现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这节内容时,在学生学习了边角边定理、边边定理、角角边定理这些定理之后,可以向学生提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呢?这时候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观察并思考三个角相等是否能证明三角形全等。

结语:

针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目标,老师用创新的思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事实证明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式教学更加符合数学新课标改革,所以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要朝着这个方向进行创新和改革。

参考文献

[1]温爱琴.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6(3):7-7.

[2]钱海燕.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3):53-54

论文作者:徐晓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5

标签:;  ;  ;  ;  ;  ;  ;  ;  

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论文_徐晓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