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台湾高校影视教育的现状--以石信大学广播影视系为例_研究生论文

论台湾高校影视教育的现状--以石信大学广播影视系为例_研究生论文

台湾高校影视教育现状管窥——以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等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为例论文,学系论文,广播电视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台湾高校众多,开设影视传播系科的大学不少,但真正设立电影专业的高校却只有四所,分别是世新大学、台湾艺术大学、台北艺术大学、台南艺术大学。其中台南艺术大学主要是从事纪录片教育,台北艺术大学电影系成立较晚,主要是研究生层次的影视教育。台湾艺术大学和世新大学则属于成立较早,电影教育较为成熟完备的艺术类和传媒类高校,台湾影视界三分之二的从业者是这两所高校的毕业生,故而可以基本代表台湾高校影视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现状。这两所高校的电影教育又有些许不同:台湾艺术大学偏向于艺术类的专业院校电影教育,有点像大陆的北京电影学院,而世新大学则是传媒类的综合大学电影教育,更类似于大陆的中国传媒大学。

       台湾艺术大学(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简称台艺大,成立于1955年,前身为国立艺术学校,后来更名为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简称艺专),是台湾最早成立的艺术专科学校,著名导演李安、侯孝贤、王童等均毕业于该校电影专业。2001年正式改名为台湾艺术大学,下设美术、设计、表演、传播、人文五个学院,其中传播学院下设电影学系、广播电视学系、图文传播艺术学系、应用媒体艺术研究所。

       世新大学(Shih Hsih University)始创于1956年,时名世界新闻职业学校,创办人为著名报人成舍我先生。1960年改名为世界新闻专科学校,1991年改名为世界新闻传播学院,1997年更名为世新大学。该校由最初的新闻职业学校,经过50余年的细心耕耘,转型为综合大学,为台湾新闻及影视传播类的著名高校,现下设新闻传播、管理、人文社会、法学四个学院。作为以新闻传播专业起家的高校,新闻传播学院是世新大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规模和实力占据了整个世新大学的一半以上。新闻传播学院下设九个系所,分别是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系、广播电视电影学系、公共关系暨广告学系、图文传播暨数位出版学系、口语传播学系、资讯传播学系、数位多媒体设计学系、传播管理学系。

       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现下设广播组(广播专业)、电视组(电视专业)、电影组(电影专业),每个专业每年不仅招收四年制大学本科生,还招收三年制广播、电视、电影制作硕士班(MFA),以及三年制广播电视电影学硕士班(MA)。

       笔者有幸于2013年4-6月间被公派到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研究学习,因而得以对台湾高校的影视教育现状有所了解和思考,现形诸文字,或对大陆高校影视教育工作者有所借鉴,也请专家学者批评斧正。

       一、本科生教育

       当今国际上的影视教育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综合大学的影视通识教育模式,即以美国纽约大学电影系、南加州大学影视学院等为代表的“美国模式”;一种是影视专业院校的专业教育模式,即以莫斯科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为代表的“苏联模式”。前者的特点是学生以跨专业的通才教育为基础,学生对编、导、演、摄、录、制片等都要学习,使得学生的影视素质较为全面,但不如后者精深;后者的特点是以学生所选择的专业方向为核心贯穿整个影视教学,是一种分科分专业的专才培养。以上两种影视教育模式各有所长,难分优劣。北京电影学院校长张会军教授认为:“我们与其让学生什么都了解,不如让他精通一门专业技能,这样将来能够进入业界发展,他在精通这一门技能的过程中对其他行当也会有所了解。根据中国国情,专才教育是最经济的,通才教育模式的投入非常大,不符合中国大陆教育的实际情况。”①也有学者认为,专才教育的培养方式虽然较为经济,便于迅速成才,但通才教育的培养方式人才的后劲比较大,导演李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世新大学及其它台湾高校影视教育普遍采用的显然是上述第一种模式,这一点可以从其本科四年的课程体系设置看出来。世新大学电影专业的大学一年级除了专业基础课《电影概论》《影视摄影基础》之外,都是与电影无关的通识课程。其中有校必修课《国文领域》《外文英文》《外文日文》《名著选读》《媒体识读》《体育》等,有院必修课《传播技能》等,还有系选修课《素描》《表演》《戏剧概论》等;大学二年级除了院必修课《传播理论》外,开始有《电影史》《剧本写作》《电影摄影》等电影专业课程,此外还有系选修课《导演分析》《类型分析》《动画电影分析》《纪录片历史与美学》《前卫电影与实验电影》《日本电影研究》等;大学三年级除了校必修课《体育》之外,已经不再有校与院的必修课了,剩下的全部是系必修的《电影理论》《电影制作》《纪录片制作》《实验电影制作》《广电研究方法》《电影校内实习》等电影专业课程,另外还有《电影剧本写作》《导演实务》《电影剪辑》《动画电影制作》《华语电影研究》《电影技术专题》等众多的系选修课;大学四年级除了少量电影专业课程如《影视批评》《电影经营管理学》之外,以《独立研究或毕业制作》(毕业论文或毕业作品摄制)为教学重点,此外辅以《电影文本分析》《当代电影问题》《校外实习》等少量系选修课。

       世新大学学位与学籍管理制度规定:本科生毕业的总学分最低要求是128学分,其中校必修课最低要求24学分;院必修课最低要求10学分;系必修课最低要求48学分;通识教育最低要求12学分;专业选修课最低要求18学分;开放外系学分最低要求16学分。其中有两项内容值得大陆高校学习和借鉴:其一,是有一项通识教育课程贯穿大学四年,即依次开设《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四大领域的四门必修课,每位学生每一类领域至少必须修习2学分,总共不得少于12学分,方得以毕业;其二,每位学生在四年期间必须到外系选修不低于16学分的专业课程,否则也不得毕业。

       以上两项规定无疑是正确而有远见卓识的。平心而论,世新大学影视专业本科生的高中毕业会考和升学考试的成绩与台湾一些公立综合性大学相比,显得并不是很优秀,但这帮有志于从事影视艺术的学生却显得较为聪慧,富有灵气,这种现象在台湾艺术大学、台北艺术大学,甚至大陆影视院校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为了全面提升影视艺术专业学生的人文、社科,甚至科学素养,在大学本科阶段为他们适当开设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历史、哲学、外文等方面的通识教育课是很有必要的。此外,在这个影视合流,三网合一,新媒体艺术蓬勃发展的数字化时代,传统的较为单一的按专业划分教育的方式势必显得有局限性,迫切需要从其他专业吸取有价值的养分从而使本专业得到创新发展,这是世新大学影视专业要求学生必须跨系选课的初衷。

       作为一所台湾老牌的私立大学,世新大学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九年被台湾“教育部”评选为教学卓越大学。即便如此,每年收取学生所交的学费仍是学校得以正常运转的主要手段。由于世新大学的学费是普通公立大学学费的两倍多,使其影视专业的招生在同类高校中并不占据优势。近年来,台湾数量过多的公立和私立高等院校,以及不断下降的出生人口,都已对台湾的高等教育机构产生了较大冲击,这种现象最近在大陆高校中也逐渐显露出来。为了积极应对这一现象,世新大学早在2005年就开始推出“教学卓越计划”,希望早日完成教育和教学转型,早日建成小而精,小而优质的21世纪新教学型大学。

       首先,世新大学用优越的条件涵养和不断吸引台湾本土及一些从欧美留学归来的优秀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中来。优秀教师乃是大学的灵魂,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不仅将一批在美国和法国知名大学获得电影学或传播学博士学位的年轻学者吸收到自己的教师队伍中来,还将一批在台湾“新电影”运动中创作过优秀作品的著名编剧和导演聘请为兼职教师,为影视专业的学生教授影视创作课,其中包括导演侯孝贤、陈坤厚、曾壮祥、编剧蔡国荣等。在这一点上,世新大学影视专业和美国南加州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有些相似,南加州大学影视学院的全职教师仅有88人,而其兼职教师却多达200人,后者主要从事影视实践课的教学及MFA的教学。

       其次,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在社会大环境变迁和激烈竞争的危机中,努力发展自身的特色,与同类院校的系科和专业进行积极的区分和提升,力求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教学理念明显偏向于商业,即在影视教学中强调实践教学和动手拍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毕业后就可以直接走进摄制组和电影制作公司的电影从业人员。为了突出广电行业“理论与实务并重,以实务验证理论”的观念,世新大学先后成立了世新电台、世新电视台、台湾立报社、影视传播制作中心等实习机构,作为学生“手脑并用”、“学以致用”、“以实务验证理论”的场所。经过这种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影视专业毕业生,在未来职场上显示出比同类院校毕业生更容易进入工作状态,更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受到台湾影视界的喜爱和欢迎。

       台湾影视教育目前的最大困境还在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普遍较为低落,这和台湾电影业近年来不够景气有直接关系。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学教授焦雄屏也指出:“作为创作人,希望学生有最基本的训练和伦理。看到年轻人那么快进入现实金钱的状况,自顾自开设工作室、筹备资金,而忘记当初为什么要做电影,机会主义者多,真正喜爱电影者少,’为了名利而学电影,是令人痛心的现象。”②为此,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才率。

       在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的本科生教学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毕业作品展映。每年的五月底六月初,广播、电视、电影三个专业的毕业生都要集中进行毕业作品展映和毕业答辩,这成了校园里的盛事和一道风景。本科生的毕业作品不仅在校园大礼堂展映,还在台北西门町新光影城公开售票向社会展映。前来观看毕业作品展的不仅有毕业生的亲朋好友,社会上的电影爱好者,还有台湾各大影视公司和制作机构的工作人员,他们会在毕业作品展中努力发掘影视编导和制作新人,以备公司人才储备和未来合作的可能。

       以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2012年第18届毕业成果展为例,此次共展映了40部影音作品,其中包括21部剧情片、6部实验片、4部纪录片、4部广播剧、2部动画片、2个电视节目,与台湾同类院校相比较,应该是全台湾规模最大、作品最丰盛的高校广播影视毕业成果展。40个剧组的制作经费支出超过一千万新台币,总片长超过1010分钟(2013年第19届毕业成果展的影音作品更多,有54部)。此外,第18届毕业成果展还有26部剧本创作、12本学术论文。其本科毕业生可以自由选择拍摄短片,创作电影或戏剧剧本,撰写学术论文三种形式之一,作为自己毕业获得学位的方式。世新大学学位与学籍管理制度规定:广播电视电影学系本科生的毕业作品(含影音作品、剧本及论文等)必须参加毕业成果展公开发表和评论,方可毕业。

       二、研究生教育

       台湾高校影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有些会选择去欧美国家攻读硕士学位,或直接攻读台湾相关大学的硕士学位,少数人会选择攻读大陆相关院校的研究生。还有一些会选择去工作赚钱,或者去国外做研修生。

       世新大学电影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主要是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归属传播研究所,其专业是传播学,而非针对影视专业。世新大学电影创作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班第一年会开设系必修课《影视写作研究》(类似北京电影学院的《影视剧作理论与技巧》)、《数位影音制作》(类似北京电影学院的《短片创作》)、《影音美学》(类似北京电影学院的《电影美学》),以及《艺术史》和《研究方法》等必修课。同时会开设较多的系选修课,例如《影视叙事学》《影视制作》《影视风格研究》《影视企划写作》《导演学讲座》《流行文化与影视产业》《世界音乐研究》等。电影创作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班第二年会开设系必修课《独立研究与创作》(类似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创作》)、《影视作品分析与解读》《人文社会思潮专题》等,此外会开设较多的系选修课,例如《纪录片研究与创作》《数位音乐创作》《家庭电影》《电影与哲学》《文化研究》《广电节目策划与促销》《专业实习》等。电影创作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班第三年只有一门系必修课《毕业制作与报告》,即要求摄制一部长度20分钟左右的短片作为毕业作品。第三年开设的系选修课也不多,仅有《录影艺术与新媒材创作研究》《影视少数论述》《专业实习》。

       台湾研究生教育有一点与大陆不同的是,研究生在入学的时候一般不会指定导师,所以称为硕士班、博士班。只有在最后撰写毕业论文或拍摄毕业作品阶段,才会由学生自由选择指导教师,当然导师也有挑选学生的权力。世新大学电影专业硕士班的学生大都是对影视专业十分热爱,既有影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也有一些不是学影视专业的学生,在读本科期间发现自己对影视有着浓厚的兴趣,渴望通过攻读研究生来改变自己的志向以及未来从事的职业。由于世新大学电影专业硕士班的学费相对来说较高,大约每学年4-5万人民币,加上食宿的开销,每年的花费在15万元人民币左右。许多学生是本科毕业后工作了两三年之后,有了一定积蓄之后再报考的,也有一些硕士生会选择课余在社会上打工,虽然辛苦,但能减轻一些家庭经济的压力。然而,让这些电影专业研究生头痛的还是毕业作品的创作和拍摄。

       世新大学电影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根据所学的专业方向,可以选择以影视短片(MFA)、学术论文(MA)两种方式之一进行答辩。虽然同为影视短片的创作,MFA硕士毕业短片的艺术水准要求明显地高于本科毕业生。所以硕士班的学生必须在一二年级就开始构思和准备自己毕业作品的剧本,同时还必须为拍摄毕业短片筹到足够的资金。虽然毕业作品的拍摄会有一些同学相互之间无偿帮忙,但是拍摄资金还是需要大约10万元人民币左右,是本科毕业短片拍摄资金的两倍以上。为此,许多硕士生在完成自己的硕士规定课程之后,会到剧组或社会上工作一两年,待筹集到自己毕业作品的拍摄经费之后,再进行拍摄和制作,而后回到大学进行毕业答辩。因此世新大学电影专业的MFA硕士的毕业周期普遍要4年,比大陆相同专业硕士的毕业周期要长1-2年。这1-2年恰好是他们在剧组或社会上打工赚钱的时间,这使得其MFA硕士的毕业短片拍摄得普遍比大陆同类专业的学生毕业作品有社会现实性和思想深度(可以从北京电影学院每年举办的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上比较看出),也使得一些硕士毕业作品很快能在社会上获得大奖并赢得一定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例如,世新大学电影专业杜均堂的硕士毕业作品《马噶巴海》,在制作完成当年即获得了2010年度台湾金马奖“最佳短片奖”。有意思的是,时隔两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张思庆的硕士毕业作品《拾荒少年》,也获得了2012年台湾金马奖“最佳短片奖”。

       世新大学电影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教育较为灵活,既有一些基本保持不变的课程设置,又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设置一些与行业现状密切相关的选修课程。例如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影视制作方式,于是近年来增设了较多与数字技术相关的创作及理论课程,例如数位影音制作、数位音乐创作等(数位即大陆所谓的数字,在台湾称为数位,在香港则称之为数码,是同一意思)。此外,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还根据每位教师的教育背景和研究专长,允许其为研究生开设一些非主流的研究课程。例如,留法多年并在法国巴黎第八大学获得电影学博士学位的某位教师连续多年为研究生开设《家庭电影》课程,主要讲授用数码相机或DV设备拍摄的与创作者家人或亲朋好友相关的家庭录像片,据说全世界研究这种“家庭真实小电影”的学者不会超过5人。该教师还根据自己的研究,连续两年为硕士研究生开设《色情电影研究》课程,深受研究生欢迎,这在大陆高校的影视教学中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世新大学电影专业本科生的课程分为“校必修”、“院必修”、“系必修”和“系选修”,而研究生的课程只有“系必修”和“系选修”。该系为电影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了《艺术史》《文化研究》《研究方法》《人文社会思潮》等课程,上述课程虽然看似和影视制作专业关系不大,但却或是艺术学较的前沿理论,或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或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对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和毕业论文写作有着方法论的支持和历练。在世新大学人文社会学院中,还设有社会发展研究所、性别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系、英语学系、中国文学系、日本语文学系等,在世新大学管理学院中,又设有资讯管理学系、观光学系、经济学系等,系所之间可以互相选课,这对于全面培养电影专业研究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在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方法上,世新大学电影专业的教师还积极吸取欧美大学教育中的先进经验,采取和本科生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为主,将单纯的教师讲授变为以学生发言和讨论为主,教师课堂点评和归纳总结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们思考、动手和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以上这些教学方面的经验,或值得大陆高校影视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注释:

       ①张会军,马聪敏.创作实践型中国电影教育[J].当代电影,2013(1):21.

       ②李进.第四届“两岸三地影视学校学生电影节”纪实[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6):100.

标签:;  ;  ;  ;  ;  ;  ;  ;  ;  ;  ;  

论台湾高校影视教育的现状--以石信大学广播影视系为例_研究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