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邹华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邹华

(贵州省大方县鼎新彝族苗族乡鼎新小学,贵州省 大方县 551604)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营造民主、互动、和谐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教师非常注重的话题,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让学生入情入境,激活他们的创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新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必要性

1.1激发想象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如在语文课文教学中,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特点予以启发,引导小学生对课文内容发挥充分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语文教学对激发学生想象力具有重要作用。

1.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课文中多将课文内涵潜藏在文章深处,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体会课文深层的含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其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质疑并加以分析总结。基于长期的创新思维,学生不仅对语文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理解,对其他学科问题的认识也会有很大改进,可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语文课堂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所谓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體现教学活动的民主性,增强它的实践性。首先,教师应该以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课堂教学,创造一种民主性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倾听每位学生的意见,了解每位学生的感受,使教学成为对话交流和知识创新的活动。这样的情景互换使师生之间是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索与交流的平等关系。因此,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和谐的师生关系。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思维原动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简之快捷的方式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入情入景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中能主动地接受知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就应从自身修养带动学生的创新兴趣,让课堂变的生机且富有一定的活力。根据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等心理特点,教师就应当加以适当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相当于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由此得知,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切入点就是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想不让他们创新都难,为此,教师应该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对所授学科的兴趣

4、制订朗读计划

科学合理的朗读计划的制订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实现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制订朗读计划。并且,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和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心智特点制订教学的计划。同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共性,明确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优化朗读活动,合理设置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此外,教师要在此环节实现语文教学与能力发展、情感态度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5、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仍存在不足之处,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一直被认为是教学的“主宰者”,教学内容设计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主导,课堂上多采用“硬灌式”教学模式。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学习语文的形式多为“做题”,致使学生形成固定思维,扼杀了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当前学校和教师“唯升学率论”“唯成绩论”现象明显,学习成绩的高低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以致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内容设计要围绕学生开展,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思考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度,化被动式灌输为主动式学习。

5.2优化创新情境,构建平等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师并未关注教学情境的设计,而活泼好动、好奇心重往往是小学生的主要性格特征,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如可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相关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切实感受到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和内涵,在深入体会后引发思考,激勵创新。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被视为“权威”,小学生很难提出疑问,更遑论创新。由此,在创新情境的基础上,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勇于提问、敢于沟通的精神,在交流互动中激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5.3利用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是指不局限于固定思维,呈现出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征。如何利用发散思维?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其一,巧妙质疑,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才能积极思考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提问,为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针对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在质疑和探讨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如在《乌鸦喝水》一课中,鼓励学生提出更多“使乌鸦能够喝到水”的方法。在激烈的讨论中训练发散性思维,让小学生找到质疑的乐趣,进而激发创新意识。

其二,多角度思考,培养求异思维。针对同一问题,往往思考的角度是多方向的。要在语文课文中发现问题点,让学生进行思考,不限制思考方向,会发现小学生的思维广,能够提出多种角度的问题,对此,教师应多加鼓励与表扬,让小学生感到自豪,增强自信心。

其三,深挖创新元素,给予思考空间。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找到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创新切入点,在兴趣的驱使下,带动小学生主动思考。也可围绕教材内容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讲解一首古诗时,表达错误的情感,让学生找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6、注重实践与练习,培养创新能力

任何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与练习,将思维运用在实践当中反复考证,才能将思维转化为能力。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内容十分有限,仅凭借教材内容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远远不够。语文教师要注重将课内与课外内容相结合,拓宽学生知识面,又丰富创新资源。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应组织开展活动,如读书会、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书画评比等,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分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由学生来设计角色身份与台词,允许对课文情节进行改编,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小组。创新能力最终是要用来解决实践问题,因此用实践活动反复磨炼创新能力是快速提高创新力的有效手段。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努力与探索。本文笔者简要介绍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语文教学的意义,并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以求对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许贤广.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9(2):122.

[2]李新桃.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散文百家,2018(12):109.

[3]管飞.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9(12):68.

论文作者:邹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邹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