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仿创新_专利文献论文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仿创新_专利文献论文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模仿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式论文,企业技术创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15X(2004)06-0019-03

企业要发展,必须创新先行,这是企业保持生命力的重要环节。但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必须首先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技术创新模式。因此,本文力图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探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以及创新路径。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模仿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率先创新模式,二是模仿创新模式。率先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探索,研究开发出全新的产品或工艺,并推向市场的创新行为;模仿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吸收和消化率先创新的产品或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进而开发出更优、更富于竞争力的产品或工艺的创新行为。可见,模仿创新是一种受启发的探索和再创造的过程。两个层次的创新行为的关系是:率先创新在先,模仿创新在后;没有率先创新,就没有模仿创新。

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抗风险能力差等,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应该首选模仿创新。

首先,模仿创新的投入较少,适合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能力。无论是率先创新还是模仿创新,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特别是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相对而言,模仿创新的投人要少于率先创新。美国学者曼斯费尔德(E.Mansfield)等人对20世纪60-70年代美国东北部化工、医药、电子和机械四个行业中的48项率先创新产品的成本和它们被模仿创新的成本状况进行了调查。在模仿者中,只有一家模仿者获得了率先创新者的专利许可,其余模仿创新者均未得到率先创新者的任何指导和帮助。调查的结果是,模仿创新的平均成本是率先创新成本的65%。我国研究人员也对我国企业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的(资金)投入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仿创新技术投入人均指标低于率先创新,其中模仿创新人均研究开发投入是率先创新的28%,人均技术开发投入是率先创新的57%,人均技术改造投入是率先创新的87%。当然,模仿创新对于率先创新的成本随项目不同和企业不同而差别很大,但是,从总体上看,模仿创新的投入总要比率先创新的投入少。

另外,投入节约还体现在市场开发方面的投入少。由于模仿创新是以率先创新为基础的,所以,在时间上,模仿创新要滞后于率先创新。因此,率先创新企业面临全新市场的开发。新市场的开发需要的投入,既要推介自己的产品,又要宣传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诱导启发用户,将潜在的需求变为现实的需求。这部分投入是相当大的。而晚入市场的模仿创新企业,则可以节约这些投入费用,并充分合法地享受率先创新者开发的市场。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所以适合选择模仿创新这种投入少的技术创新模式。

其次,模仿创新的风险较低。模仿创新是对率先创新的创新或进行产品性能改进,或进行工艺改进,或进行市场深度和广度的开拓,或进行产品移植等,所以,失败率较低。格尔德(Gocder)和泰勒斯(Tellis)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36种产品创新的风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率先创新的失败率分别为44%和54%;模仿创新的失败率分别为12%和6%。模仿创新的风险大大低于率先创新的风险。模仿创新失败率之所以较低,是因为:从技术方面看,模仿创新并不是去探索新技术,而只是对已成功的新技术进行吸收、消化和再创造,所以技术风险较小;从市场方面看,率先创新产品由于需求的不确定性,可能要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模仿创新则不用独自开辟全新的市场,而只是充分利用并进一步发展率先创新者所开辟的市场,所以,市场风险较小。另外,由于模仿创新的研究与开发更偏重于对率先创新产品的功能进行改进和完善,特别是对生产工艺进一步开发创新,努力弥补设计和生产制造之间的不足,为产品的生产适应性和市场适应性打下良好基础,进而使模仿创新产品的性能更趋于完善,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中小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较小,所以适合选择模仿创新这种风险较小的技术创新模式。

最后,模仿创新的效率较高。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生产许可证、反求工程、或专利文献等形式获得率先创新的一些技术信息,使模仿创新建立在有依据、有目标、有方向的基础上,提高创新效率。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可以利用常规的三种手段获取技术信息:一是购买生产许可证。中小企业向率先创新企业支付一定费用,即可获取相应的技术资料,生产这种创新产品。在掌握消化、吸收这种创新产品之后,再进一步开发出模仿创新产品,由于直接获取了有关创新技术,所以会显著提高模仿创新产品的效率;二是反求工程。即在市场上买到率先创新产品后,对其进行全面解剖研究、破译其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在掌握、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模仿创新出自己的创新产品。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模仿创新时必须解决好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关系,既要避开侵犯知识产权,又要合理地模仿创新。三是利用专利文献。现代完善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可以为模仿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其中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是专利文献。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一项统计调查,世界上每年发明成果的90%-95%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查到。在应用研究中,查阅专利文献可以使研究时间缩短60%左右。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专利文献可以有效地帮助模仿创新企业了解率先创新企业的创新技术,使模仿创新企业得到极大的启发和提示,大大缩短模仿创新时间。比如,1984年,天津市医疗器械五厂拟开发当时仅有国外才能生产的医用翻身病床,当时国内市场无此类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该厂技术人员查阅了近几年国外医疗设备类专利文献,从中受到启发和提示,很快设计生产出普通侧翻身病床。不久,又开发出可以完成翻身、背起和屈腿等功能的多功能病床。在此基础上,他们又进一步查阅分析专利文献,反复构思,又研制成功具有平床、三析和侧翻身等功能的多功能病床。不到两年时间,该厂就模仿创新出三代病床,不仅满足了我国医疗事业发展需要,而且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 中小企业模仿创新路径选择

作为最佳选择,中小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可以进一步选择如下的模仿创新路径:

2.1 选择模仿创新对象

中小企业进行模仿创新,主要的是选准模仿创新的对象。如果对象选的不准,或选错了,则模仿创新就难以顺利成功,或即使成功了,由于技术误差、市场需求不高等原因,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益和回报,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因此,必须准确选定模仿对象。

一般而言,选定模仿创新对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相关性原则。即选定的模仿创新对象要同本企业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性的目的,是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现有的设备、技术、人员的优势,降低模仿创新成本,提高模仿创新效率,顺利实现模仿创新。

具体来说,可以是行业相关、产品相关,也可以是管理相关。行业相关是指选定的模仿创新对象与本企业现有的产品同属于一个行业,比如,本企业生产电饭锅,现选定电烤箱、电热水器等作为模仿创新对象,同属于家用电器行业;产品相关是指选定的模仿创新对象与本企业现有的产品同属于一类。比如,本企业生产黑白电视机,现在选定模仿创新对象为彩色电视机,等等,同属于电视机产品;原理相关是指选定的模仿创新对象其原理是与本企业产品的原理相近似。比如,本企业生产家具,现在选定的模仿创新对象是医疗用多功能床或手术台,等等,原理基本相同。

(2)可行性原则。即指所选定的模仿创新对象对于本企业是合适的、可行的,本企业在技术上、财力上、人力上、物力上是能够保证模仿创新需要的。选定的模仿创新对象是否可行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有可能造成企业人财物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会使企业贻误发展时机,危害企业生存和发展。

(3)最佳原则。即指所选定的模仿创新对象应是当前技术上最先进的。模仿创新对象是模仿的基准,要使所模仿创新出的产品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获得较高的回报,就必须使选定的模仿创新对象在各方面都是最佳的,这样模仿创新出的产品才能更优、更具有竞争力。如果选定的模仿创新产品本身不是最佳的,则模仿创新出的产品也就很难保证其先进性和领先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不存在最佳的模仿对象,那么就应该把此类产品的优点加以综合,形成一种集合条件下的最优产品,并以此为模仿创新对象。

中小企业确立了选定模仿对象的原则,就可以依据该原则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状况,寻找模仿对象。寻找模仿对象有两条途径:一是对市场上现有的同类产品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每种产品的性能、质量、款式、设计等因素,通过比较的方法,选定出最好的模仿对象;同时,对广大消费者或用户进行广泛的调查,听取他们对此类产品的意见,为模仿创新提供依据。二是对国内外专利文献进行查阅,了解国际市场上此类产品的状况、动态和技术信息,汲取有价值的内容,保证选定的模仿对象最佳。

2.2 选择模仿创新方式

一般而言,模仿创新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引进模仿创新、反求模仿创新和专利模仿创新。

(1)引进模仿创新。引进国内或国外率先创新的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合法拥有该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在掌握、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模仿创新出新一代产品。1986年,合肥洗衣机厂(现合肥荣事达集团)引进日本三洋公司大波轮新水流双桶洗衣机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生产出先进的XPB30-12IS双桶洗衣机,随后,又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模仿创新出有自己知识产权、具有国际水平的XQB38-92型微电脑全自动洗衣机。

(2)反求模仿创新。剖析现有率先创新产品,掌握其核心技术,进而模仿创新出更先进的产品。反求模仿创新中必须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否则,将会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反求模仿创新的实例不胜枚举。1952年,日本三洋公司在创办不久,就拟生产市场潜力巨大的洗衣机,于是,就从市场上购买了各种品牌的洗衣机进行解剖研究,经过反复比较分析,最后决定对英国胡佛公司生产的新型涡轮喷流式洗衣机进行模仿创新,并巧妙地解决了知识产权问题,次年,日本三洋公司就模仿创新出日本第一台涡轮喷流洗衣机,性能远远高于模仿对象。

(3)专利模仿创新。通过查阅国内外专利文献,了解和掌握率先创新技术,然后再模仿创新。这种模仿创新比较适合于对企业现有产品的改进和提高。上海齿科材料厂生产的瓷牙因受工艺的影响质量较差,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如果引进技术,需要几百万美元。该厂通过查阅专利文献,了解了美、日等国的瓷牙生产工艺,明确了工艺改进的关键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模仿创新成功,使瓷牙质量达到国际水平,而且有些指标还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总之,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状况和所选择的模仿对象,确定模仿创新方式。选择的标准是投入少、效率高,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效果。

2.3 实施模仿创新开发

模仿创新开发与模仿创新方式相关联。模仿创新方式不同,模仿创新开发也不同。可选择的模仿创新开发方式有:

其一,以引进技术为依据进行模仿创新开发。即引进率先创新技术,在掌握、吸收、消化后,模仿创新出自己知识产权产品。

其二,以剖析模仿创新对象为依据进行模仿创新开发。即购进率先创新产品,解剖研究掌握其核心技术,进而模仿创新出更好的产品。

其三,以查阅专利文献为依据进行模仿创新开发。即查阅国内外专利文献,了解模仿对象的各种技术情况,以此为参考创新产品。

其四,以剖析模仿对象和查阅专利文献为依据进行模仿创新开发。即把剖析模仿对象和查阅专利文献结合起来模仿创新。

收稿日期:2004-07-15

标签:;  ;  ;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仿创新_专利文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