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营养别忘了“特殊”_三农论文

特殊营养别忘了“特殊”_三农论文

特种特养莫忘“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种论文,特养莫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特种养殖和特种种植在城乡的发展迅猛异常,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铺天盖地之势……对于这种市场经济中的新潮,是喜?是忧?

致富信息多“陷阱”

各种新闻媒体乃至街头巷尾的各种小广告,有关所谓特养特种致富的信息,让人应接不暇。从种植各种名贵药材和花草到各种珍稀粮食和蔬菜,从养蝎子、蜗牛、蜘蛛、山鸡、驼鸟到獭兔、海狸鼠,可以说是品种繁多,无奇不有,而且大都是放种回收,既倒技术又倒产品。有的保您“一分投入,十分收获”,有的承诺“保您一年成为万元户……”

这样的“好消息”,令人怦然心动。许多人“下海”后,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

让我们看看一些报刊上的呼吁吧:“哪里收购蜗牛?”“哪里收购蝎子?”“哪里收购香猪?”……这已屡见不鲜。仅前年8月13日的《河北农民报》上就发表了《见利忘义的炒“蝎”者》、《香猪让人心寒》、《养狗多了会挨打》、《特养行业应有人管》等四篇文章。

让我们再看看身边的一些情况吧。前几年,几家所谓省、市级蜗牛养殖分场的蜗牛办事处,曾在河北武强县城安营扎寨,一时间在武强城乡出现沸沸扬扬的“蜗牛热”,许多下岗职工、离退休干部和大批急切盼望脱贫致富的农民群起而养之。没过多长时间,由于蜗牛基本饱和,许多饲养户交售成品蜗牛还没达到合同规定的数量,那些蜗牛办事处便关门停业,饲养户签订的合同也成为一张废纸,亏了老本。1998年春天,某市一养殖蝎子的公司堂而皇之地住进武强县第二招待所,大肆发布养蝎致富信息,并以订合同回收种蝎的承诺放出一组组种蝎的时候,这个骗子却在一夜之间远走高飞了……

尽管他们打着大公司、大养殖场、发展中心的旗号,证件往往是瞒天过海的伪造。他们所谓的发展“特养”、“特种”,都是以“炒种”赚钱。就拿养蜗牛来说吧,放出一组种蜗牛四五百元钱,合五六元钱一只;而回收商品蜗牛时论斤称,一只蜗牛合不了几角钱。他们把回收的商品蜗牛一转手又当“种蜗牛”卖给养殖户……

几家欢乐几家愁

说起特种养殖、种植来,既不必谈虎色变,也不能因噎废食。作为特养、特种行业,在一定的条件下仍然是具有光明前景和发展效益的。

武强县城关镇崔留贵村农民李星华,在养殖方面历经多次沉重的教训后,他走上了一条“一考察、二示范、三推广”的路子。值得一提的是他与国家科研部门或大专院校加强联系,先后从河南引进“中绿一号”绿豆、从山西引进“棵八两”黄豆、从保定引进“小红宝”西瓜种子等20多个特种作物,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从1998年以来,他又开始了多种芦荟的引进和推广,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收入。几年来,李星华不仅成为威震一方的科技示范户,而且被评为河北省十大科学种田能手。同在武强县,也有一些人搞“特种”东奔西走,引来引去,既没有富起来,也没有打开局面。原因何在?李星华曾语重心长地说:“种什么,养什么,都是有条件的,盲目上马哪能不栽跟头?”

搞“特养”,技术性很强。武强县在1998年开始兴起了养海狸鼠热,养殖农户近百家,而效益却截然不同。豆村乡丁庄村农民丁振田前年从省海狸鼠开发研究会引进20对种鼠,经过8个多月的精心饲养,产仔122只,交售后收入近两万元,另一些养殖户因技术不行而白搭功夫未挣钱。

养殖致富莫盲从

目前的特养、特种业,确实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欢乐的是:一为招摇撞骗的炒种户;二为见了实效的种养户。相反,也有一些上当受骗户,还有一些因技术、市场和气候环境等多种客观因素带来的低效益亏本户。因此,种养户一定要面对严酷的现实,慎重行事。

一要技术过关。有些项目,如“特养”项目,不仅要科学喂养,防疫灭病,而且还要对配种繁殖不失时机。不少珍稀动物一年就繁殖一两次,全靠繁殖增值创收。否则,整个效益落空。

二要看准市场行情。要知道潮涨的后边是潮落,对市场应有应变能力。有些项目,在一定的阶段时间内很有市场,并有可观的价格,然而市场一旦饱合后就会价格猛跌,甚至“烂在街头无人问”。

三要看准当地有无养殖条件。不论什么植物、动物,都受气候、湿度、温度等各种环境条件的限制,适合水乡种养的引到黄土高原或缺水的北方旱塬就会一筹莫展。武强县城一职工获悉养牛蛙效益很高,便汇款到某养殖场购买了一组,结果时间不长就全部死光。

搞特种养殖和特种种植千万不可忘了它的“特”。那些欲求致富的人们,一定要根据条件,该出手时再出手。

标签:;  ;  ;  

特殊营养别忘了“特殊”_三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