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实行母婴同室蓝光治疗的护理论文_张芹芹,王燕霞,徐丹,苏建萍,冯艳

张芹芹 王燕霞 徐丹 苏建萍 冯艳

(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儿科病区 江苏昆山 215301)

【摘要】目的:总结了27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母婴同室蓝光治疗模式的护理经验,提高对该种治疗模式的认识及促进该护理方法的推广。方法:统计我科自2015年—2017年3年中接收的277例采取母婴同室方式进行暖箱加蓝光灯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通过对患儿血清胆红素测定值、合并症、成功治疗率、院内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不满意投诉率等的统计分析,探讨该种治疗及护理模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277例新生儿黄疸中,其中除6例拒绝治疗,及2例病重转院外,有269例(97.1%)成功治疗并顺利出院,无不良事件、无院内感染发生、无不满意投诉事件。结论:新生儿黄疸采取母婴同室方式进行暖箱加蓝光灯照射治疗及护理方式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母婴同室;蓝光治疗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9-0314-03

新生儿黄疸又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发病原因复杂,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核黄疸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1] 。蓝光照射治疗应用在新生儿黄疸中临床疗效确切,其中间断照射能够减少不良反应,促进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恢复,值得优先选用[2]。新生儿病房开展母婴同室的护理模式,是值得提倡的新生儿病房的护理模式[3]。但目前国内患新生儿黄疸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绝大多数都收治于单独的新生儿病房,与母亲隔离。会造成以下问题的出现:母婴分离后的产妇焦虑发生率高;家庭对新生儿照护延续性中断,使家庭照护技巧缺乏;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有效率低 [4];因新生儿床位有限,会导致一部分达到住院治疗要求的黄疸新生儿无法得到及时住院治疗等。我院为了应对新生儿入住要求,在儿科病区开设了数间单间病房,专门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母婴同室式及暖箱上加蓝光灯的照射治疗及护理模式。为了保证患儿安全,在收住条件上做严格筛选,选择单纯患有新生儿黄疸疾病、无其他严重合并症、能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诊治。本文对本院自2015年—2017年3年中收治的277例采取母婴同室式暖箱加蓝光灯照射治疗及护理模式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分析,探讨该种方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具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5—2017年3年期间收住我院儿科病区的采取母婴同室式进行暖箱加蓝光灯照射治疗及护理模式的290例患有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的13例因各种原因致无血液结果对比而无法判断治疗效果,故最终选择277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儿血清胆红素测定值、合并症、成功治疗率、院内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不满意投诉率等的统计,探讨该种方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其中患儿胆红素值因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值(TSB)在较高水平时,经皮胆红素测定值(TCB)的测量结果是不准确的,往往低于实际TSB水平,研究显示经皮的胆红素值在≤14.8mg/dl时可以代表胆红素水平[5],故入院时以TSB值为准进行统计。因出院时胆红素值一般都低于≤14.8mg/dl,加上大多数患儿家长因心疼患儿而不愿接受采血复查,故出院时皆以TCB值为准进行统计。TCB测定部位选择前额两眉心、脸颊、胸骨上胸前的三个部位,取其平均值。

2.护理

2.1 感染关控制

在母婴同室区,空气、物品、工作人员手消毒不严格,室内通风不好,探视人员过多,家属无菌护理观念不强,未做到每次接触新生儿前均洗手等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相关[6]。所以对实行母婴同室的要求按以上问题一一把关,采取措施如下:(1)空气消毒,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每次2小时;(2)严格手卫生,每次接触新生儿前后进行快速手消毒后,用清水再冲洗双手;(3)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半小时,开窗时注意新生儿所放位置,避免被风吹;(4)每日让保洁人员进行物品表面擦拭消毒2次;(5)为照顾照看家属的体力,除妈妈外,再需两位家属轮流照看患儿,不得再增加探视人员;(6)对家属进行手卫生宣教,督促做好手卫生工作。

2.2 入住前准备

采取该种治疗模式,从入院开始,就要对家属进行详细的宣教,并发放宣教单,在治疗过程中,实时检查家属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宣教内容如下:(1)医生与患儿家属进行语言及书面沟通,讲解该种治疗的具体方式、优点、缺点、注意事项以及其他相关知识,以取得理解和配合,并签属《医患沟通告知书》;(2)护士讲解详细的治疗过程及需要配合的方面,以及注意事项;(3)母婴同室组母乳喂养情况明显优于非母婴同室组,母乳喂养对婴儿、母亲、家庭的优点不可替代。为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率,向家长发放《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并对母亲及其他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操作技能》宣教,手把手指导,与发放宣教单结合,告之母乳喂养的好处,方法、喂养困难时的处理等。

2.3 照光前准备

我科经皮胆红素测定采用的是NJ33A型号的婴幼儿经皮黄疸测试仪进行TCB测定。我院采取的暖箱加蓝光灯的照光方式,所使用的暖箱是Care Plus型号的婴儿培养箱。蓝光灯采用的是YG-Ⅱ型号的黄疸治疗灯。照光前,暖箱按照《暖箱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前暖箱湿化罐内加适量灭菌注射用水,然后推至病房内进行预热。在暖箱预热期间,家长要先给宝宝喂奶,喂完奶后拍嗝,尿不湿有尿便时予以更换。护士为宝宝戴上专用蓝光眼罩,检查会阴部尿布包裹严实,交待家长宝宝眼部及会阴部不可被光照。同时叮嘱家长佩戴墨镜进行照护新生儿。“鸟巢”式护理在双面蓝光照射中的应用,能有效地使患儿减少哭闹次数,减轻护理工作量[8]。我科对新生儿同时采取鸟巢式护理,减少患儿哭闹,增加配合度。

2.4 照光期间护理

护士至少每小时巡视病房一次,观察患儿情况,有异常情况随时观察,至少每4小时再用体温计测体温一次,以避免肤温探头意外故障。每1~2小时给患儿翻身一次。因照护宝宝是长时过程,提醒家长们轮流抓紧休息,以保存体力,并要做好轮班及交接工作。护士宣教时也要波及所有家长。发现任何问题及时呼叫护士,以保证宝宝照光期间的安全。

2.5 照光结束后护理

照光结束先关掉蓝光灯,检查患儿全身皮肤粘膜有无异常,再抱出患儿,抱出前先从暖箱侧门放入保暖衣物将患儿包裹,再将患儿抱出,不可直接裸着将患儿抱出,以免受凉。抱出后进行母乳喂养,喂奶后采取拍嗝、右侧卧位、床头抬高30°等措施,避免溢奶。抱出暖箱后至少每小时观察患儿情况,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继续记录母乳喂养及大小便情况。母亲与婴儿分床睡,母亲睡大床,婴儿睡专门的婴儿床,以免坠床、婴儿受压、被捂等意外的发生。暖箱推至专室进行消毒处理。患儿常规与照光次日晨06:00测量TCB值,但至少保证在照光结束后2小时后测TCB值。

2.6 有合并症患儿的治疗及护理

发热无相应血液检验结果异常者,只予解开包被散热,皆能恢复正确体温。头皮血肿时只观察消散情况,不做任何治疗处理。3例合并感染的患儿使用了头饱类抗生素治疗。2例溶血的患儿使用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低血糖采取加强母乳喂养方式,皆能恢复正常血糖值。心肌损害皆因肌钙蛋白升高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转氨酶(AST)、肌钙蛋白(c Tn)I等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新生儿。故该合并症也未予特殊处理。未予任何处理的其他合并症都以观察为主,必要时定期复查。

3.效果评价

3.1 一般资料

27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平均住院天数5(±1)天,其中有6例拒绝治疗,拒绝治疗的原因如下:因照护人力问题不能坚持该种模式;家中有事,不能再继续治疗;对治疗不信任等。2例病重转院的患儿中,其中1例黄疸值高达29.4mg/dl,还有一例合并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感染、溶血,病情较重,皆在筛查出结果后立即转院。37例有合并症,剩余的232例患儿为无明显合并症的单纯的黄疸新生儿。光疗停止的时间与出生后日龄和胆红素水平有关。如果日龄在7天以上建议光疗至胆红素水平降至13~14mg/dl。新生儿出院前TCB低于第75个百分位的只有0.4%超过光疗标准,第50百分位的新生儿仅有0.05%再住院[5],因出院时出生天数都在5~7天以上,按出生天数5~7天的第75百分位的TCB值为13.3~11.7mg/dl,第50百分位的TCB值为11.4~9.6mg/dl。

3.2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患儿胆红素入出院值,按以上标准来评价治疗及护理效果。见表1。

4.小结

经统计,出院时均值显著低于以上指标,极大值也在标准范围内,232例无合并症新生儿黄疸患儿和37例有合并症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治疗成功率均能达到100%,效果满意。该治疗护理模式安全可行。母婴同室护理能帮助产妇构建新生儿照护的知识体系及实践技能,可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在客观条件允许情况下,掌握适应证,作好陪住病房管理,患病新生儿住院期间开展母婴同室模式并未增加医院感染风险,可促进母乳喂养,减轻母亲抑郁情绪,有助于患儿疾病恢复,有益母婴身心健康,病情允许前提下,新生儿病区提供母婴同室有益母婴身心健康,符合当今医疗服务发展方向。基于以上好处,我院开设母婴同室式暖箱加蓝光灯照射治疗及护理模式,经过多年的实施,证实新生儿黄疸实行该治疗护理模式安全、可行。因很多大医院现在的新生儿病房都处于饱和状态,使新生儿黄疸的收治受到限制。按照我院这种方式实行,只要严格进行新生儿入住条件的筛选,再按我院提供的以上治疗护理方式,能达到安全执行,可以在没有专门新生儿科开设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实施,一方面可以减少大医院的新生儿床位压力,给那些真正危重的新生儿留有足够床位,另一方面使新生儿黄疸患儿能更多地得到及时救治,在此向临床推广该模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邹长秀.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4,(7):117-118.

[2]唐春梅.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3):138-140.

[3]沈丽明,李凌芸,陈英.新生儿病房母婴同室的护理管理模式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2):89-91.

[4]胡金英,黄莉珊,殷秀娥等.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16,14(18):1870-1871.

[5] 杜立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3、93、6.

[6] 黄秀英.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管理措施探讨[J].医学信息,2014,(17):407-408.

论文作者:张芹芹,王燕霞,徐丹,苏建萍,冯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新生儿黄疸实行母婴同室蓝光治疗的护理论文_张芹芹,王燕霞,徐丹,苏建萍,冯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