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口服药指导卡”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药依从性论文_黄波,薛俊珍,张静,李翠娥,王桂荣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中医康复综合部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 探讨“口服药指导卡”在提高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期间在我科住院的390例RA患者,分为实施组及对照组,实施组出院时给予“口服药指导卡”指导患者院外用药,两组患者均从是否了解疾病相关知识、药物治疗的方案、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维持用药的重要性,是否有自行停药或减药的现象,是否因病情波动再行住院等几个方面,对患者依从性进行追踪,并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用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组间比较,以P<0.01被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实施组及对照组在对疾病相关知识、药物治疗的方案了解程度、坚持用药情况、自行减停药及定期复诊情况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别,其差别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药指导卡”可以提高RA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改善RA患者预后,是RA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口服药指导卡;类风湿关节炎;用药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274.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192-0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多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易反复,长疗程,且缠绵难愈等特点,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在治疗过程中,如患者不遵从医嘱,出现随意停药、减量、调换其他药物等用药不依从现象,均会影响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口服药指导卡”,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及追访,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有效控制病情,现对我科390例RA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RA患者,口服给药治疗390例,男128例,女262例,年龄18~7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随机分为实施组和对照组各19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分组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口服药的发放及健康教育。实施组除常规给予口服药的发放及健康教育外,加用“口服药指导卡”。

1.3 “口服药指导卡”的设计 设计内容包括:正面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出院宣教、科室联系方式以及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姓名,反面为常用药物的名称、剂型、用药剂量、服用方法、服药时间、药物主要药理作用等。

1.4 “口服药指导卡”的使用方法

1.4.1 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根据医嘱将患者需服用的口服药,填写在卡片上,交予患者,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更新。

1.4.2 待病情稳定出院前,按出院医嘱再次核对“口服药指导卡”,并将“口服药指导卡”过塑后,交予患者,同时建议患者回家后把卡片放在经常看到的地方,如床头、饭桌、刷牙杯旁等,来督促、提醒患者自觉遵医嘱按时用药。

1.5 资料收集方法 出院后由责任护士负责全程追踪,每两周电话追访一次,追访内容包括:是否了解药物治疗的方案、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维持用药的重要性,是否有自行停药或减药的现象,是否因病情波动再行住院,以及时了解和指导患者用药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指导患者锻炼及定期复诊的注意事项。如患者病情不稳定时,应增加电话追访的频率,指导患者及时复诊。并及时收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项目实施后,自觉遵医服药情况。

1.6 观察指标

1.6.1 临床效果评定 选取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屈伸情况、晨僵持续时间,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和用药依从性等为疗效观察项目。

1.6.2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患者健康评定量表(HAQ)。

1.7 疗效标准

1.7.1 效果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①显效:主要症状、体征、疗效指标改善率≥75%,生活自理能力及依从性好。②有效:主要症状、体征、疗效指标改善率≥30%,生活自理能力及依从性尚可。③无效:主要症状、体征、疗效指标指标改善<30%,生活不能自理,患者依从性较差。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7.2 患者健康评定指数(HAQ)[2] 0=无任何困难;1=有些困难,需别人帮助;2=很困难;3=不能做。将各项指数相加,除以项目数,得出平均数即为当前健康指数(日常生活能力指数)。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RA患者使用“口服药指导卡”前后临床效果及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1。

由表4见,患者出院半年后,追访相关知识了解及按时复诊情况,实施组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3 讨 论

依从性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能忠实服从医嘱及护理的患者行为称为依从性好;反之,拒绝接受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或不认真执行相应治疗措施的行为称为不依从性[3]。用药依从性是指患者能遵守医生确定的治疗方案和服从医护人员对其健康方面的指导[4]。良好的用药依从性可增强药物疗效、促进疾病转归和预后,患者用药依从性是影响疗效的决定性因素[5]。RA是一种慢性疾病,具有病情易反复、疗程长的特点。一般在疾病的急性期、活动期,患者多住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后,需院外长期坚持服药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能严格执行医嘱,正确、规律、坚持服药,以保证疗效,降低关节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

3.1 使用“口服药指导卡”的优点

3.1.1 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口服药指导卡”设计应用,可以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由表1、表2显示,实施组与对照组在用药的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由表3见,患者出院半年后,追访用药依从性情况,实施组较对照组高;半年后自行减停药较对照组低。绝大数患者能按医嘱坚持用药、定期复查;患者依从性的提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医药费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1.2 有利于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知识 利用“口服药指导卡”,可以让患者掌握防病、治病的知识;定期追访可指导患者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健康状况,配合医护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提高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同时提高了患者复诊率和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是RA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由表4显示,实施组患者的相关知识了解率及按时复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1.3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通过发放”口服药指导卡”,护士在患者出院时,根据医嘱将患者院外需服用的口服药,填写卡片并过塑,交给患者并交代注意事项,并做好详细的出院登记,定期通过电话进行追访,及时了解和指导患者用药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为患者留下主任、医生、护士长和病房联系电话,如患者在家遇到问题,可随时电话咨询,从而体现以患者的需要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真诚关怀,融洽了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文实施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2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口服药指导卡”具有直观、使用简单、制作费用低等特点,可提醒患者自觉遵医嘱按时用药,在复诊时可准确的说出服用药物的名称、剂量和方法,如发生不良反应或有疑问时,可以做到有据可查。但在发放“口服药指导卡”时,护士须向患者讲清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增加患者对用药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和对用药的依从性,从而保证用药依从性及疗效。

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必须自觉加强专科知识学习,熟练掌握RA的基本用药方法、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康复锻炼方法、生活起居要点、定期复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

总之,RA的治疗和转归与正确指导患者使用口服药是密不可分的。患者能否做到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以达到最佳疗效,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RA患者口服药种类繁多,一般在3~5种或以上,服用方法各异,为提高患者用药安全和对用药的依从性,避免漏服、错服现象,以及随时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我科自制“口服药指导卡”,可以达到对各种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控制,从而推进了我科专科服务特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1):115-119.

[2] 刘健,万磊,盛长健等.老年类风湿关节炎肺功能变化及其相关性[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1):4-8.

[3] 蒋 璐.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国内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12.25(1):55-57.

[4] 管国艳.健康教育提高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1):807.

[5] 温水群,焦淑燕,刘红霞,等.健康教育在风湿性心脏患者中的运用[J].临床护理,2004,10(20):114-115.

论文作者:黄波,薛俊珍,张静,李翠娥,王桂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5

标签:;  ;  ;  ;  ;  ;  ;  ;  

应用“口服药指导卡”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药依从性论文_黄波,薛俊珍,张静,李翠娥,王桂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