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点符号问题的回答:采访(8)_标点符号用法论文

对标点符号问题的回答:采访(8)_标点符号用法论文

《标点符号用法》答客问——访谈录(8),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标点符号论文,访谈录论文,答客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客:为什么要制定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主:早先,用汉字记写的书面语是一个汉字连着一个汉字的,从开头到结尾呈连续形态。这就给读者的阅读和理解带来极大的困难。比如《本草纲目·龙》有这么一段文字:

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足也

有人这样断句:

龙者鳞虫之长 王符言其形有九 似头 似驼角 似鹿眼 似兔耳 似牛项 似蛇腹 似蜃鳞 似鲤爪 似鹰掌 似虎足也

这样读起来就没法理解了:“似头”,像谁的头呢?“似驼角”,骆驼有角吗?“似鲤爪”,鲤鱼有爪吗?如果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这段文字就能够读懂了:

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足也。

可见,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对准确表达和理解语言、对汉语书写规范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标点符号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客:早期倡导、制订新式标点符号的有哪些人?《标点符号用法》产生的经过是怎样的?

主:为了顺利、流畅地进行书面交际,后来,我国的读书人用圈(。)和点(、)来大致表示语句的停顿。再后来,到“五四”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白话文的推行,参照西洋书面语言的标点用法,逐步形成了汉语书面语的标点符号用法规则。1897年广东东莞人王炳耀草拟了10种标点符号,这可能是中国人自己制订的最早的新式标点符号。1918年老一辈的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发表《标点之革新》,系统阐明了使用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19年马裕藻、周作人、朱希祖、刘复、钱玄同、胡适等6人在国语统一筹备会上向当时的教育部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修正案)》。1951年9月,原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共列14种符号。过了40年,有关部门考虑到汉语书面语已由以直排为主改为以横排为主,标点符号用法也有了某些发展变化,为了使人们正确掌握标点符号用法,以准确表达文意,推动汉语书面语言的进一步规范化,遂于1990年3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符号增为16种。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为国家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5年12月13日批准、发布,从1996年6月1日起实施。

客:重新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增加了哪两种符号?

主:重新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跟1951年版相比较,增加了两种符号:连接号(-)和间隔号(·)。

随着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交往日趋频繁,为了适应语言应用的需要,连接号早在几十年前就出现在我国的书面语中,但是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规定,所以在使用中各行其是,连接号的形式也五花八门。这次,在国家标准中把连接号正式收入标点符号系统,确定了它的形式和使用范围,这肯定能对这一符号的使用起到规范作用。间隔号,也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译文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国家标准把它正式收入标点符号系统,规定了它的形式和使用范围,有利于这一符号的规范使用。(详见《标点符号用法》4.13和4.14)

客: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年版)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是什么样的?

主: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共有6节。第1节界定这个标准的作用和适用范围。第2节介绍使用的定义,如什么叫句子、什么叫词语等。第3节讲述最基本的规则,如标点符号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分为标号和点号两大类共16种、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3种和句内点号4种、标号有9种、点号和标号各自的主要作用。第4节分讲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等16种标点符号的形式、用法。第5节讲标点符号在书面语内各各不同的位置。第6节讲直行文稿跟横行文稿所用标点符号在形式和位置上的不同。

客:用引号时,什么时候标点可以放在引号里边,什么时候标点必须放在引号外边?

主:请看下面三种情况:

(1)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里边。比如: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改革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焦裕禄笑了笑说:“我不是来休息的,是来工作的。咱们谈谈这里的情况吧。”

(2)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标点符号放在引号外边。比如:

小说家创作历史小说如何对待史实,鲁迅说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博考文献,言必有据”,一种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

(3)先引用对话,话未说完,中间又交代说话人和夹叙说话人的情态。这种形式的对话,夹叙前不管前面引用的对话完整与否,点号一定要放在引号里边;夹叙后边不能用句号,也不能用冒号,只能用逗号,表示前后两段引语是一个人说的,是连在一起用的。比如:

“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客:省略号后还能再用点号吗?

主:省略号后不能再用点号,因为连文字都省去了,还保留点号干什么呢?比如:

他们的第一张决心书:“当祖国需要的时候……”

海港是美丽的。岸上,一个个红色和黄色的建筑群;港口,碧蓝的海水翻卷起银白的浪花……

客:标点符号在形式和位置方面有哪些是必须注意的?

主:提醒六点:

1.冒号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数学中的比例号则居中(∶)。请注意二者的区别。

2.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详见《标点符号用法》,4.8.5)

3.省略号的形式为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居中。不要用三个圆点。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用十二个圆点。

4.书名号里面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详见《标点符号用法》4.15.3)

5.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均上下居中。(详见《标点符号用法》5.1,5.2,5.3,5.4)

6.直行文稿的标点符号,凡在横行居左偏下的,改为字下偏右。引号改用双引号(『』)和单引号(「」)。(详见《标点符号用法》6.1,6.2,6,3,6.4)

标签:;  ;  ;  

对标点符号问题的回答:采访(8)_标点符号用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