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张天启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张天启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以及尿频等各种排尿情况的异常。常会导致患者自尊心受到挫折和自卑,无法正常进行社交和生活学习,从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笔者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综述该类疾病的临床护理进展,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护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005-02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指由于控制膀胱的中枢神经系统或者是周围神经系统受到了损害而引起的储尿和排尿障碍的一种疾病。泌尿系统感染和肾衰竭是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晚期死亡的首要因素。所有可能累及储尿和/或排尿生理调节过程的神经系统病变,都有可能影响膀胱和/或尿道功能[1]。帕金森病、基底节病变、阿尔兹海默病和多发性硬化等患者发生排尿困难和尿失禁的现象比较常见。糖尿病性神经源性膀胱是最常见的外周神经病变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最常见的发病机理是逼尿肌功能受损。本文就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总结其现存的护理方式与注意事项。

1.相关研究进展

1.1 现代医学的护理研究进展

恢复和重建患者膀胱功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制定长效的治疗护理方法,应用非创伤策略是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间隙性导尿(Interm ittent catheterization,IC)、自我导尿及饮水计划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吴碧珍[2]等对1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IC,结果显示残余尿量下降明显,膀胱容量可接近正常,且无发生泌尿感染的患者。有学者认为选择不同的导尿管进行导尿对于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有一定的影响,其建议选择重复使用的硅胶导尿管,可以明显的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庞灵[3]等对于脊髓损伤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综合的康复护理,其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已经度过脊髓休克期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综合的康复护理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与重建,并且临床效果十分显著。

1.2 传统医学的相关研究进展

神经源性膀胱属于中医“癃闭”的范畴,症状表现为小便量少,点滴状排出,严重时表现为小便闭塞不通。其中症状较轻者表现为小便排出困难,量少,称为“癃”;病情较重者表象为小便闭塞、点滴皆无,称为“闭”。在中国传统医书中存有记载,《伤寒论》中将之称为“淋病”;《金贵要论》中将之称为“小便不利”。谭曦然[4]等从膀胱气化的理论出发,阐述癃闭发生时津液和气化的辨证关系,强调要重视滋阴通利。有学者应用艾灸结合功能训练的方法,结果显示其治疗有效率较高。薛玲玲[5]应用艾灸配合拔罐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其研究显示艾灸对于此病症有着独特的疗效。

2.护理措施

2.1 间歇性导尿

间歇性导尿指的是当患者的膀胱充盈又无法自行排出时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待尿液排空后立即拔出,不将尿管留置于膀胱内的一种导尿方法。

2.1.1指导患者定时饮水,限制饮水总量,每日1800~2000ml为宜,每小时饮水1次,每次100~125ml,不要一次大量饮水,睡前不再饮水[6]。

2.1.2选择一次性的导尿管。为患者选择的一次性导尿管必须达到无菌、生物相容性好、有高保型材料制成、方便取用以及无创伤的要求。

2.2 手法训练

手法训练可以反射性的引起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以及尿道括约肌的舒张,逐渐形成条件反射,从而到达有节律的收缩与舒张。其中主要包含的方法又Crede手法排尿以及Valsalva屏气法,还包括牵拉阴毛,挤压阴茎头、扩张肛门、叩击下腹部、骚乱骶尾部以及牵拉阴囊等方法。

2.2.1 Crede手法排尿 即用手指按压膀胱4min,按压脐下3cm,并向耻骨侧慢慢滚动,同时,让患者憋气以增加腹压,促进尿液排出[7]。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逼尿肌无力反射而尿道括约肌无痉挛的患者。或者也可以采用叩击耻骨上区的训练,手指有规律地叩击耻骨上区,一般为7~8次,3s一次,反复进行2~3分钟左右。或是选择进行反射性排尿的训练,在排尿前半个小时,寻找合适的刺激点,牵拉阴毛,用手刺激肛门或挤压阴蒂,从而诱发膀胱的反射性收缩,进而排尿。在进行训练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2.2.2 Valsalva屏气法 患者取坐位,身体前倾放松腹部,屏住呼吸,用力将腹压传到膀胱、直肠、骨盆底部、屈曲膝关节与髋关节,使大腿贴近腹部,增加腹部压力,促进排尿[8]。

此方法严禁在膀胱高度充盈时使用,会引起膀胱破裂及尿液向上返流而引起肾积水[9]。

2.2.3盆底肌肉训练和手法训练 这两种方法能加强肌肉收缩的功能,提高排尿反射神经的敏感性[10]。尤其对尿意缺失者,增加摄入水分,使尿量增加而引起反射性排尿,恢复患者自主的功能[1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膀胱功能训练

对于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的目的就是努力建立起来患者的自主排尿节律,可以少用甚至于不用尿管,尽量避免使用尿袋,尽可能的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2.3.1容量感觉训练 容量感觉训练时通过对于患者进行阶段性的生理性容量感觉的训练,从而使得患者可以进行膀胱重建,用以改善患者的膀胱状况。主要护理措施为,以一定的速度通过尿管想向患者的膀胱内注射生理盐水,使其在患者的膀胱内形成一定压力,让患者进行感知。有研究表明,在生物反馈法的比较中,使用过此法的患者尿管的留置时间明显少于生物反馈法,同时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也明显降低。

2.3.2排尿意识训练 排尿意识训练是指在患者每次进行排尿的时候,嘱患者有意识的做出正常排尿的动作,提高各个协同肌的配合,进而帮助排尿反射的形成。若患者能够站立排尿,则排尿意识训练有助于患者将膀胱内沉淀排除,减少残余尿,有利于膀胱感染的引流[12]。

2.3.3视觉反馈训练 视觉反馈训练法是指通过测压管连接导管,让患者可以直接观察到膀胱内压力的变化,同时根据患者排尿障碍色不同采取不同模式的视觉反馈膀胱训练。视觉反馈法的有点在于价格低以及对于设备要求较低,现已被广泛应用。

2.3.4直立床训练 直立床训练是指将患者置于电动起立床,控制床的角度从小到大,且将直立的时间逐渐延长,用以帮助患者解决尿潴留的问题。

2.4 中医护理

2.4.1艾灸 艾灸是中医传统治疗的重要手段,有利于膀胱排空及膀胱功能平衡状态的建立,促使膀胱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13]。嘱患者平卧,取关元穴、中极穴,其位置分别为,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中极穴位于脐下四寸。护理人员将艾条点燃,置于艾箱内,将其对准两穴位在距皮肤5~10cm处进行熏灸,悬灸时间为15~30min,以皮肤发红为度。

2.4.2穴位按摩 采用拇指按揉天枢穴,向下推至腹股沟,后按摩神阙,轻轻推至耻骨联合,食指按盲俞,推至横骨,每穴按揉时间为2~5min,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2.4.3针灸 三阴交、中极、天枢、百会、关元、次髎等穴位对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或尿潴留又良好的效果[14]。针灸三阴交、次髎能起到刺激下位排尿中枢,同时将冲动传至上位排尿中枢,引起效应器官膀胱和尿道发生功能改变,有促进排尿的功能[15]。

2.6 心理干预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患者由于突然的创伤丧失部分或全部基本生活能力,往往感觉到焦虑、烦躁、悲观、失望和不知所措,心理失去平衡。此时患者十分容易出现心理上的问题,护理人员应当耐心疏导患者,为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帮助重新调整角色,让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康复训练中来。

2.7 健康咨询

功能训练必须医护、家属和患者三位一体参与整个训练计划,让家属介入训练,为患者回归家庭创造条件[16]。及时准确的给予患者和家属相关的知识,讲解进行膀胱训练的目的和方法,让其掌握一定的护理措施,教会患者观察泌尿系统的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Stohrer M,Goepel M,Kondo A,et al.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in neurogenic 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with suggestions for diagnostic procedures.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J].Neurourol Urodyn.1999,18(2):139-58..

[2]吴碧珍,付细娥,张凤清,等.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10):1972-1973.

[3]刘静,张苗苗,杨艳,等.不同导尿管对清洁间歇导尿术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4):150-151.

[4]庞灵,郭惠玲,刘花,许彤.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综合康复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6,08:94-95.

[5] Hussey RW.Spinal cord Injury.In:Nickel VLED.Orthopedic Rehabilitation [M].New York:Churchill Livingstone,1982.209-221.

[6]谭曦然,傅延龄.津液藏焉,气化乃出[J].陕西中医,2008,24(9):42-43.

[7]匡静之,张泓等.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治疗与机制的研究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2):167-268.

[8]丁岚,马英峰.外伤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4(7):43.

[9]王姣元.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2004,12(2):126-127.

[10]林梅珍.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9):145-148.

[11]龙良春.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J].泸州学院学报,2015,38(2):199-201.

[12]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2011年版)(二)[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210-216.

[13]伊仙琼,朱文宗,黄建平,等.艾灸结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3,12(12:1159-1161.

[14]李景兴,张鸿,匡静芝,等.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选穴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5):94-96.

[15]陈尚学,龙雪梅,刘静.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护理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23-25.

[16]郑彩娥主编.使用康复医学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58.

论文作者:张天启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  ;  ;  ;  ;  ;  ;  ;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张天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