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科学性_劳动价值论论文

论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科学性_劳动价值论论文

论劳动价值一元论的科学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性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只有人类劳动才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唯一因素,这就是劳动价值论的一元性。长期以来,学 术界在这个问题上争论甚多,产生了许多价值理论如效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资本价值论 、技术价值论、知识价值论等等,这些理论实际上都否认劳动价值论的一元性,而认为决定 商品价值的因素具有多元性。其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没有把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作为 两个不同的范畴明确区分开来,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另一方面,是由于僵化理解劳动价值 论的内涵,因而导致对现实解释能力的缺乏。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地位

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在英国、法国开始发展,并逐渐成为统治的生产方式 ,于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在英、法两国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威廉·配第作为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第一次提出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命题。比埃尔·布阿吉尔贝尔是法 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也是重农学派的先驱,反对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并不创造 财富,只有农业生产才是财富的源泉。他在分析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费用时,实际上已经提出 商品的交换价值归于劳动。继布阿吉尔贝尔之后,弗朗索瓦·魁来成为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 人,他把关于剩余价值来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奠定了基 础。由于这三位先驱都处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初期,所以提出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时代局 限性。之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系统地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他认为“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注: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6页。

)。“劳动不仅衡量价格中分解成劳动的那一部 分的价值,而且衡量价格中分解成地租和利润那些部分的价值”(注: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46页。

)。“每一个商品的市场价 格 ,都受支配于它的实际供售量,和愿支付它的自然价格(或者说愿支付它出售前所必须支付 的地租、劳动工资和利润的全部价值)的人的需要量,这二者的比例”(注: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50页。

)。大卫·李嘉图继 承并发展了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成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他对使用价值与交换价 值的区分、对价值量的确定、对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关系,都提出了新的看法。在亚当· 斯密的著作出版91年以后,马克思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劳动价值论,其核心是劳动价值学说,即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价值的大小是 由劳动时间决定的。他指出:“如果把生产活动的特定性质撇开,从而把劳动的有用性质撇 开,生产活动就剩下一点:它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版,第57页。

)。马克思使劳动价值论形成了一个系 统的理论体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点,并一直成为经典的价值理论被我国经济学界所遵循 。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批判吸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 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理论,也是马克思全部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 和其经济分析的核心。所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必须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家始终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分析和实际经济问题分析的理论基础。比 利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厄内斯特·曼德尔曾如此论述了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 论在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分析中的重要意义:“经济科学发现了价值这一组成因素,便掌握 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钥匙。没有劳动价值论便没有剩余价值论,也没有办法把利润、利 息、地租归到唯一的根源上来,也就没有办法理解最近一百五十年来工农业生产神秘的波动 。没有劳动价值论,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理论便远不能自圆其说,经济危机便不能有首尾 一贯的理论。没有劳动价值论,便无法理解价格的长远趋势。价格的长远趋势归根到底还是 决定于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的变化”(注: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译本,下册,第353-354页。

二、劳动价值论面对的现实挑战与应对

科技革命的出现,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相应带来经济、 社会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同时给传统经济理论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作为马克思经济理论基石 的劳动价值论面临着新的挑战。有的人提出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要由“知识价值论”来取 代;有的提出要建立新的“劳动价值论”;更多的则是主张“发展”劳动价值论,充分注意 到科学技术等“知识”在财富,乃至价值创造中的重要地位,承认知识及包含知识的先进技 术生产设备与活劳动一起创造了价值,而且比活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些主张虽然观点各 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活劳动不再是,或者不是唯一的价值创造源泉。劳动价值论在新形 势 下是要丰富和发展的,但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等于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 展是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为前提。我们认为,劳动价值论是应该发展的,但要 坚持两个前提:即“唯物辨证”的方法论和劳动价值论的本质,而劳动价值论的本质是“只 有人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显然,新“主张”无论其初衷如何,其结论或多或少偏离原则 。当然,要坚持“只有活劳动才创造价值”这一劳动价值论的本质特征,并非为“坚持”而 坚持,而是这一“本质”仍然揭示了知识经济条件下价值的真正来源。马克思从分析商品二 因素入手,科学揭示出劳动的二重性质,科学地解决了价值形成、决定和实现的难题。劳动 价值论是抽象的、本质的理论,它揭示的是整个商品经济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不是商品经济 某一发展阶段的具体规律。在商品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劳动价值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探讨这 些不同的具体形式不是马克思的任务,他也不可能对当时还没出现的“阶段”的一般理论的 具体表现形式做出准确描述。

知识经济对劳动价值论提出的挑战集中表现于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知识是否创造价值。通 常的一种解释认为:知识是劳动创造的,而且是复杂劳动创造的,所以知识有价值,而且商 品中凝结的“知识价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是知识作为脑力劳动的结晶不能创造价值, 只能将自身价值转移于新产品之中。那么,如何理解目前“知识经济”的巨大作用呢?首先 ,笔者认为,对创造知识的复杂劳动的理解,不能局限于某一局部领域或某一短暂时点上。 由于劳动具有不同的具体形式,从时空分离的角度上看,某一种形态的劳动逐渐远离物质的 直接生产过程的序列,但它仍在发挥着作用。比如在应用“高科技成果”的过程中,对“高 科技成果”的进一步鉴别、检验及矫正仍在不断地进行中,如果我们在思维中把它们再综合 成 一个整体,可以把它们抽象成一个抽象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其实仍是生产总过程的一个组 成部分,可是看起来好象与生产无关)。人们仅看到了那些“高科技成果”在价值创造中的 巨大作用,把这些多增加的价值(超额利润)当成是那些“高科技成果”创造的,实在是个 错觉。其次,“高科技成果”的应用过程,也是进一步耗费复杂劳动的过程,因此形成了更 多的价值。

三、效用价值是劳动价值的虚拟表象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商品的价值界定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表现为 同它们的使用价值完全无关的东西”;“使用价值或财物具有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 动体现或物化在里面”(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第337页。

)。从中可以看出:一是商品的价值是劳动的结晶,“价值的实体, 这就是劳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第337页。

)。“单纯的自然物质,只要没有人类劳动物化在其中,也就是说,只要它 是不依赖人类劳动而存在的单纯物质,它就没有价值,因为价值只不过是物化劳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第337页。

)。二 是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载体或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花费 的劳动再多,也无价值。这就容易产生一个假象,似乎使用价值就是价值。马克思曾无数次 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把使用价值当成价值的庸俗经济学的观点。三是“价值对象性纯粹是社 会的……只能在商品同商品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马克思揭示出在物与物之间关系掩盖 下的人与人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联系。交换双方以使用价值为载体,把商品的有用性让渡给 对 方,如果主体要占有其“有用性”(即“客体”已经能满足自身需要),也就不用交换,也就 不存在、不产生“价值”问题。因此,表现上看价值是主体需要与客体满足需要的自然关系 ,实际上“价值”是客体(指满足人类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产物)所包含的主体的劳动。西 方经济学界一些经济学家似乎出于对马克思经济理论应用的目的,对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加以 修改,结果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劳动价值论。他们把“物的有用性 的主观评价”作为价值(效用价值)尺度,这实际上正是“使用价值就是价值”这一假象的观 念上 的反映,实质上是劳动价值的一种虚拟表象;他们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正是劳动价值 率规律(劳动生产率提高会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虚拟表象形式;而他们所谓各种稀缺的 自然资源的“价值”也要用劳动消费量来反映。一种资源如果不需要任何劳动就可以获得, 则表明它并不稀缺,因而使用它不需要计算成本;凡是要花费一定的劳动才能获得的资源, 则有一定的稀缺性,所消耗的劳动正好构成这种资源的成本。越是稀缺的资源,越是等价于 更多的劳动成本,于是人们在观念上赋予其更多的“价值”。因此,离开了劳动价值论,稀 缺的自然资源的“价值”也就成为无源之水。

四、结论

综上所述,效用价值是劳动价值的虚拟表象,要素价值论(资本价值论)是一种把使用价值 当成价值的庸俗经济学的观点,技术价值论(知识价值论)本质上仍是劳动价值论的表现形式 。因此,坚持劳动价值一元论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标签:;  ;  ;  ;  

论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科学性_劳动价值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