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面对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社会上对老龄化方面的解决能力与措施却非常薄弱。解决当前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就是做好老年人养老工作,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和谐良好的养老环境。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对养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重点考虑养老建筑的选址、空间规划、公共设施配置和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等四个方面,由此分析并得出养老建筑设计的相关要素。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建筑设计;要素;心理需求
一、引言
当前,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小型化逐渐普遍的背景下,养老模式由传统居家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型已成为无法逆转的趋势,养老社会化必然会促进老年住宅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据有关资料表明,1999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1%左右,已经迈入了世界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截至2017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4亿,占总人口的17.3% ,近十几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1%迅速上升到17.3%,一下子提高了 6.3%。国际人口专家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时,就已被认定为老龄化社会。当这个比例超过14% 时,为老龄社会。这表明中国已经从老龄化社会发展到老龄社会,当前人口老化形势非常迫切。
如何才能在社会化养老潮流中抢占先机,成为养老行业的引导者,对中国养老型社会的建立是一大考验。随着国内的一批敬老院建立以来,养老院的概念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一杯香茗,一本书,坐看夕阳西下。”已经不再是在家养老所独有的舒适与惬意。国家对于养老模式的逐步重视与改善,养老院、老年公寓等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处所,不论是机构管理上还是装修设计上都越来越人性化,养老院的设计上已经越来越以老年人本身的需求为核心来进行。
二、当前我国养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来看,在我国养老建筑设计中不乏优秀作品,但是总体水平仍然不高,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全面综合的考虑,更需要设计人员积极地与用户沟通,在反馈中不断的改善和提升。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养老建筑的选址不当
通常养老建筑都建在比较偏僻、安静的区域,优点是便于老年人的休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般这类区域周围配套设施较差,交通不便利,给老年人的生活、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削弱了老年人与外部人员的联系,增加了他们的孤独感 ;部分市区附近的养老院,虽然地理位置较好,出行方便,但是往往这些养老建筑建设年代久远,隔音、保温性能较差,对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年人来说居住条件差,影响了老年人身体健康。
2、空间布局的不合理
养老建筑室内布局单一,条件简陋,甚至有很多养老建筑是由旧建筑改造而成的,很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和维护,因此居住环境无法满足养老建筑标准。如空间布局不合理,室内通风不畅、采光不足等问题,导致本就体弱的老年人易患各类疾病。总的来说就是“人老、环境老、基础设施旧”。而随着老年人身体功能的下降,这些看似微小的环境问题,对老年人来说都将对其日常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3、公共设施的配备不足
通常来说,养老建筑需要配套足够的设施,如学习室、阅览室、活动中心等,以便给老年人提供精神、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服务。但是,我国许多养老建筑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标准,主要原因是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不够了解,导致在公共配套设施方面存在各种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心理需求提供不足
老年人由于离退休,社会角色由忙碌的职业角色变更为闲暇的家庭角色,同时子女的成熟和经济独立也使他们的家庭地位趋于下降,家庭中的权威性也逐渐降低。更有许多老年人与孩子分开生活,长此以往老年人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些容易使老人情绪不稳定,出现孤独、自卑的感觉。
三、养老建筑设计解决策略
1、养老建筑合理选址
养老建筑的选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然条件,包括要具有良好生态环境、适宜的气候、充足的光照等。人文条件包括齐全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多样的交往空间等。另外,由于老年人的抵抗力较弱,除了适当的日照增强老年人的免疫力外,空气质量也很重要,因此选址应该避免在空气污染。
2、空间布局的规划得当
居住空间:养老院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到基地所处位置与城市空间、功能和体量的关系,按照不同功能的特点和性质,确立养老社区的公共配套设施,形成安静的养老生活社区。
与年轻人不同,老年人在室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且老年人畏冷喜阳,所以卧室宜南向布置,这样能够保证充足的光照,让老年人享受阳光,也利于卫生消毒。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将卧室空间和阳台连通,形成窗边的活动区域,这样方便老年人在阳台养花草、晒太阳,以此来舒缓身心,陶冶情操。除光照外,良好的通风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及时的置换室内浑浊的气体,保持空气的清新。
交通空间 :安全、方便、易识别是养老建筑交通空间首要考虑的要素。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所以水平交通上应避免地面出现高差,同时地面铺装要保证平整、防滑、牢固。对老年人来说,无障碍电梯应作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要符合规定的标准。
卫浴空间 :由于老年人身体不便,卫生间出入口不得有高差,卫生间的门可以从外部开启,并设置透光窗,便于对老年人的监护。洗手台应该根据老年人身体条件适当降低高度,
一侧应设扶手,冷热水有明确标识。坐便器高度应该设置的高一些,宜使用自动功能坐便器。在淋浴间的一侧安装扶手,以防止老人跌滑,同时老年人不能长时间站立,所以应该布置淋浴椅,这些都是非常安全的解决方案。
3、公共设施的配置完善
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的不同,公共交往空间的设置也是多样的。如果老人身体健康,行动方便,养老建筑内外都可以设置公共交往空间,为这些老年人营造一个适合的、利于交往的围合半围合空间,提高老年人交往活动的参与度。对于身体不便或行动受限的老人,这就需要在门厅、走廊、过道等地设置座椅供其交流休息。此外养老建筑的活动室,图书室和棋牌室也是老年人交流的重要场所,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存在感、愉悦感甚至成就感。
4、满足老人心理方面需求
这里所说的心理需求主要从情感角度进行分析,情感需求始终是老年人最强烈的需求,希望与亲属多沟通,得到关心和尊重。此外,家外朋友和同事之间的沟通也可以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四、结语
总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继续增加。面对庞大的老年人口,相关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断的下降,他们的日常生活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无论从居住环境还是养老服务水平,都是未来养老设施必须关注的。结合国际先进理念,一些新型的能满足老年人养老、精神文化需求的养老模式也随之浮出水面。在设计中紧紧围绕水面,营造一些具有风情化的文化与服务的休闲设施。风情化的文化与服务设施,不仅能改善整个养老设施的景观格局,同时还将各种功能串接起来,将服务流线表达得清晰具体。顺应社会需求设计建造养老建筑,改善地方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和品味,带动旅游业、服务业,尤其是养老养生民生事业的发展,切实解决老年人因病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一系列问题,缓解地方医院住院床位紧张困境,填补老年养老、康复、护理的空白。
参考文献
[1]彭经纬.基于心理需求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 [J]. 工程技术研究,2018(09):222-223.
[2]刘磊.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 [J]. 建材与装饰,2017(11).
[3]吴晓燕.现代都市养老建筑设计及其改造对策 [J]. 低碳世界,2018(01).
论文作者:罗瑞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2
标签:老年人论文; 建筑论文; 需求论文; 老年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养老院论文; 设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