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_徐庆迎

天津市安宁医院 医务科 300300

摘要:目的:研究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0例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进行重新诊断,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双相障碍Ⅱ型,本组患者按照自杀风险的存在进行分组,观察本组被误诊患者自杀风险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各项指标显示,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年龄、伴有自杀观念是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小和常伴有自杀观念可能是临床上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抑郁症;双相障碍Ⅱ型;自杀风险;危险因素;研究

有研究发现,在精神障碍中自杀风险最高的疾病很有可能就是双相障碍,而双相障碍Ⅱ型疾病的自杀风险率明显高于双相障碍Ⅰ型[1]。目前,临床上对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就重点对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6年6—2018年的80例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进行重新诊断,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双相障碍Ⅱ型。本次研究经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本组患者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17~62岁,本组患者中排除既往被诊断为双向障碍疾病患者、继发于躯体疾病的抑郁症患者、以及最近接受过电休克治疗的患者。

1.2方法

选取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生,由其制定调查问卷,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状况、受教育程度、发病时间、发病次数、其他临床特征等。

采用MINI5.0自杀模块对所有患者的自杀风险进行评估。本模块共设计了6个问题,根据具体的答案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杀风险越严重,0分:无自杀风险;1~5分:低自杀风险;6~9分:中度自杀风险;10分及以上:高度自杀风险。本次评估结果将0~5分评定为无自杀风险组(A组),将6分以上评分的患者评定为有自杀风险组(B组)[2-3]。

1.3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被误诊患者自杀风险可能的危险因素。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结果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各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再用Logistic多因素进行分析,当P<0.05时为差异显著,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有自杀风险患者的构成比

80例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在经过重新诊断后,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双相障碍Ⅱ型,其中有自杀风险组(A组)29例患者,占患者总数的36.25%;无自杀风险组(B组)51例患者。

2.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临床特征

两组患者的发病次数等一般资料显示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临床特征方面,A患者年龄小,起病时间早,更常伴有自杀观念,并且伴有焦虑症状精神病性症状,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临床特征比较

2.3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后发现,年龄、起病时间、更常伴有自杀观念、伴有焦虑症状等因素与自杀风险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伴有自杀观念与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有着密切的关联。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80例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中,存在自杀风险的患者有29例,占了患者总数的36.25%。有研究也显示了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死亡风险极高,因此,各医疗人员应提高对低龄双相障碍患者高自杀风险的警惕[4-5]。有很多研究人员认为,自杀观念的出现是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的前驱,患者自杀观念与自杀行为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患者自杀观念的出现就会促使患者做出些自杀行为。本研究也发现,自杀观念是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各医疗人员应及早识别。

关于焦虑情绪,有研究发现,患有焦虑症状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更高,但是却也有学者认为[6],没有出现过自杀企图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本次研究在单因素分析中也发现,B组伴有焦虑症状更加明显,但是在经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后,并没有发现焦虑症状与自杀风险相关。

综上所述,年龄小和常伴有自杀观念可能是临床上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医疗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及时评估和干预,将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张索远,陈林,吉振鹏等.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04):16-19.

[2]王君,陈林,吉振鹏等.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41(02):65-70.

[3]李则挚,苑成梅,黄佳等.SSRI 治疗首发为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对自杀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12):715-718.

[4]韩自力,甘照宇,程敏锋等.抗抑郁剂治疗过程中双相抑郁患者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8):716-717.

[3]黄娟,张玲,王刚.双相障碍治疗延迟时间及其影响因素[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7,(6):361-364.

[4]张静雅,顾晨龙,刘铁榜.双相障碍患者情绪调节研究(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11):840-844.

论文作者:徐庆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_徐庆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