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开拓自主学习空间&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_自主学习论文

为学生开拓自主学习空间&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_自主学习论文

为学生打开自主学习的空间———个高中物理教学案例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主学习论文,教学案例论文,高中物理论文,学生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整个教育界都在提倡创新教育,自主探究式学习。我也曾经尝试着在课堂上渗透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我也曾努力创设情景给学生们多一些创新的机会,允许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但课堂教学,特别是在目前仍受考试压力影响的高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依然面临着升学压力。无奈的现实让我很难在课堂上落实这些“理念”:毕竟学生这么多、课时这么少、教学任务又如此之重,做出一个教学决定又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权衡各种关系。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彻底改变了原先的观念。原来,教育的机会就在平时普通的课堂中。

一、一堂没有结束的课

记得有一次上新课,内容是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的应用,重点是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式推导。临近下课时,我提了一句,这些公式在人造卫星问题上也同样适用。此时,一位学生举手提问,人造卫星是怎么发射的啊,旁边的几位同学马上用不耐烦的语气对他说:“老师明天会讲的,急什么呀。”听到这些,我不禁感到惊讶:原来学生都等着我把公式原理教给他们,他们已经有了一种依赖心理。我想,不如干脆给学生一次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于是,我灵机一动: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定了组长,布置一个任务:“假如你是一位科学家,你将会想什么办法发射一颗人造卫星?”然后,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基本信息,如研究问题的基本步骤,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还留了一些思考题:如何实现宇宙飞船变轨,同步卫星的轨道问题等等。虽然,给他们布置了任务,但我心里对学生的能力有点怀疑,他们能看得懂书本上的内容吗?他们会找资料吗?他们的参与热情会高吗?可既然布置了,我想:就应该放手大胆地让他们干吧,给他们一次自主学习、探究实践的机会!

第二天,我带着一丝不安走进了教室。“不知道大家的研究成果怎么样啊。”我说。

几十秒钟的沉默后,学生王举起手来,我眼前一亮,他把他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陈述:“我们认为,发射人造卫星必须达到一定的速度,否则发射不可能成功,发射得越高,所需要的速度越大。而且发射过程中不是一步到位的……”

学生王的发言无疑开了一个好头,下面开始骚动起来了。学生张第二个发言,“我们小组认为,发射卫星必须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km/s,可以用多级火箭的方法,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变轨的时候,只要用推进器加速就可以实现了。”

“那什么是第一宇宙速度,为什么会等于7.9km/s啊?”我问。

马上有其他组的同学,举手到黑板上进行了演算。

“那实际卫星运行速度会比第一宇宙速度大吗?”

下面又唧唧咂咂的讨论开了。

“不会的不会的,因为第一宇宙速度是在假设卫星运行的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的时候得出的,所以第一宇宙速度将是最大的运行速度。”几个思维敏捷的学生迫不及待的把他们的想法说了出来。

此时,学生的表现已经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原来我当初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学生思维的火花已经点燃,转瞬即逝。我打算继续引导他们探究下去。

“非常好,有哪个组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同步卫星的知识啊?”

“同步卫星就是运行的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轨道在赤道平面上,离地面的高度是固定的。一般经常作为通讯卫星使用。”

“那为什么同步卫星的高度是固定的啊,离地面的高度大概是地球半径的几倍啊?”

又有学生大胆举手,到黑板上进行了演算。我听到下面有的学生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

此时,一个学生举手,这是一位平时对物理并不十分感兴趣的同学,“老师,除了同步卫星,其他卫星的轨道是怎么样的啊,间谍卫星的轨道也是这样吗?那不是拍不到地球上各个角落的情况了?”

对这个问题,我在备课的时候,进行过准备,于是我顺水推舟把常见卫星的轨道在黑板上进行了描绘。“同学们,如果让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给处于同一轨道的空间站送去补给,你会怎么做,直接加速追上去可行吗?”话音刚落,下课的铃声响了。“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课后去思考吧。今天没有机会汇报的小组,明天继续发言。”

走出教室,我还沉浸在刚才的课堂气氛中,教学进度虽然被落下了,但是通过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有的学生都在课堂上热烈讨论,积极思考。更出人意料的是,学生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原来我过去低估了他们的能力,在课后的作业中,许多学生都在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此同时,我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触动,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新时代的学生,我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以后的课又该如何去上,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二、案例引发的思考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把大量的知识以讲授的方式教给学生。在这种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学”。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较弱,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下。也就是出现了案例开始时,那位学生的说法,老师会教的,自己只要做一名听众就可以了,此时,我们就面临着选择:(1)仍然按照原先的模式上课。(2)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用了后者,采用自主学习的模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各种能够促进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

1.自主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然而发现不可能离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认识过程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完成;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尤其是促进了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在案例中,通过开展自主学习,许多学生在课前思考问题,课堂中相互讨论,课后还在积极思考探索。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敏捷性、灵活性、逻辑性均获得了发展的机会,实践证明,没有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都将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因此,我们应多给予学生必要的个性发展空间,为学生创造自我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调控的机会。

2.自主学习能激活、诱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人,一旦学生失去了主人的地位,那么,他也将失去主人的责任,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学生,也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生学,我们不经意间剥夺了学生的主人地位。反之,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下,学习活动是在学生自觉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那么,学生就必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在这种动机推动下,学生将克服各种困难去努力学习,去构建现在,设计未来。案例中,许多学生都积极地思考问题,查阅资料,自己解决问题。事实上,求知欲是人的本能,那些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每每谈起歌星、影星时总是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谁能说他们一点求知欲也没有呢?只是学生求知欲被抑制或误导了而已,而抑制这种欲望的重要原因正是自主性的丧失。在案例中,原本成绩一般,对物理课不是很感兴趣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也能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还给学生主人的地位,把学生作为独立的、具有能动性的人来关照,努力培养其自主能力,这是激活和诱导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

3.开展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一位学生课后的作业中这样写道:“老师,以前当你在黑板前叽里咕噜一会就算出答案时,开始我们都很佩服你,我们认为没有一个人比得过你,可久而久之,一遇到计算,我们就开始休息,看着你在前面表演。”这话对我触动很大。这样下去,学生的能力不是越来越退化了吗。与其让学生佩服老师,不如让学生佩服学生,学生中产生的问题就应留给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让学生在讨论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激励自己主动学习.教师只是适当点拨,帮助学生冲破迷雾,体验成功的欢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教师应该是“教练”: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教师还应是“导演”,学生通过教师的组织、安排去演奏出一曲充满青春活力的人生乐章;教师还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和谐统一,使教育教学活动达到一个更高的全新的境界。

结束语

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已越来越模式化:课堂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舞台,成了灌输知识的场所,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工场。教育改革,从变革课堂教学开始: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与教师交流、对话的场所,应是学生能力得以充分发展的场所,学生不应被培养成“克隆知识的机器”,我们不能以僵化的教案来教充满青春活力的学生,不能用昨天形成的固定知识来教今天的孩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给学生一次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呢?难道就因为我们是老师吗?难道就因为我们想多讲授几道题吗?还是怕学生的问题会令我们陷入尴尬的境地?归根结底,那是我们的落后教育思想在作怪,是我们的观念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教师给块蓝天,学生就能飞翔”。请为我们的学生打开自主学习的空间吧!

标签:;  ;  ;  ;  

为学生开拓自主学习空间&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_自主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