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究论文_夏春苗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究论文_夏春苗

中冶赛迪建筑市政设计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0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地震灾害属于自然现象的一种,在社会发展中地震现象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和破坏力,很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和建筑物的坍塌。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地震的预测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没办法准确的判断,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环境下,高层建筑逐渐的兴起,建筑结构设计中加强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对此,本文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引言:随着地震灾害事故的频发,当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就会造成破坏性的伤亡,这对于城市的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带来严重影响,在地震发生时如果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设计人员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加强建筑工程的整体抗震效果,了解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的居住环境。

1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

地震灾害的发生是无法控制的,其带来的危害往往是就大的,地震灾害发生的时候地面产生振动,当达到一定的强度甚至会出现裂缝等现象,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道路等都造成严重损害。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当下,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人口密度与城市发展都在不断的变化,一旦地区内发生地震事故势必造成巨大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对地震灾害的预测还处于不完全准确的阶段,对于地震的不确定性及严重灾害性受到世界各国建筑业都受到影响,如何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手段,降低地震发生时对建筑造成的影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但是由于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遭到破坏,造成的损失仍是不可估量的,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应该坚持小振不影响结构、中震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性,大震建筑物不坍塌的原则,这样才能提高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应有的抗震性能。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措施

2.1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

建筑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根据地质结构选择适合建筑的地段,这对设计有着最直接的关系,适合建筑的地段,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结构设计时的抗震等级,同时减少建筑在实际施工中的施工量。首先,最常见的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错位,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为避免这种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切忌将建筑物建在这中构造的地质地带。即使必须建在这种地带,在建筑设计中对抗震性的设计就要有极其高的要求,得不偿失;其次,避免选择土质松软,地下水丰富的地带,这些地带在地震发生时容易造成坍塌滑坡等现象,不利于建筑的安全。要选择土壤硬度密度适中的地带。硬度密度不均匀的场地在地震时会增强地震波,从而加强建筑物的倒塌断裂。另外,建筑场地要选择相对开阔平坦的地带,开阔平坦的地带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同时减少了地震时带来的额外破坏。

2.2科学选择建筑结构抗震材料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抗震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首先,根据不同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根据当地的地震情况,选择轻质,强度高,一体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可以在地震发生时,使建筑保持很好的一体性,整体结构相对稳定,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性。现阶段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普遍得到应用,其经济且操作简单,但其缺点在于结构框架节点等构件连接处强度低于结构本身强度,在受到高强地震的影响时,构件节点处和主体受力不均匀,导致断裂,从而影响了建筑整体的稳定性,降低了抗震性能。另外,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价比较高,且价格实惠,其较强的抗侧移,较强的延性等性能起到了很好的抗震作用。但该建筑结构的缺点是在地震力的反复作用时,随着钢筋等构件的断裂,混凝土将被挤碎。因此,这种抗震设计也不适用于高强度地震带。目前,钢结构是在多次地震中表现最好的抗震材料,但是钢结构的成本较高,且受到气候湿度等影响,维护费用较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不断创造,一定可以研究出更好的抗震材料,发挥更好的抗震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

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的复杂化,高层化,传统的只针对建筑物本身采取的抗震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建筑结构抗震的标准。现代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根据对建筑场地的勘测,对地质结构和土质等进行勘测后,汇总数据,根据抗震设计标准统一设计的过程。通过这种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整体考虑,使最终的建筑达到抗震作用最大化,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的损坏。针对不同的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中会有不同的要求。但通常会在以往地震灾害的等级范围内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建筑结构设计者以此目标进行抗震结构设计。为了保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准确性,可以通过模拟地震的方法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模拟,通过分析地震的破坏程度进行安全评估,找出漏洞和不足并不断完善抗震性能。

2.4合理确定建筑结构平立面体型

建筑结构的平立面的的布置对于建筑的稳定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平立面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整体的质量。建筑结构平立面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在保证实用功能的同时,尽量选择平面规则的体型设计,这样可以满足同意楼层具有同一刚度。另外就是对建筑物的竖向凹凸尽可能减少,这样可以使建筑的竖向高度保持一致性,保持稳定。对于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的建筑结构设计中,要科学是进行抗震缝的设计。这样是为了分离抗震缝两侧的建筑,当地震发生时,两侧的结构不会发生碰撞。抗震缝一般在建筑结构变形的敏感部分进行设计,设计尽量科学恰当,否则会造成各大的危害。

2.5提升建筑工程的布局设置合理性

建筑结构在受到地震灾害的作用时,不仅仅是受到地面运动的影响,在地震发生的同时还会产生相应的空气冲击或者其它作用力,所以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应该注意对每一个不利影响的控制,让其具有足够的抵挡能力,应对各方向作用力对建筑结构造成的影响。确保在平面的方向上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其次,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该避免结构太繁重,简单安全为主,如果存在较多的结构体系反而会造成不稳定因素,根据相关的计算,提高建筑结构在应对地震灾害时整体效果,加强结构稳固性建设,确保结构安全。另外,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对整体结构的规划和完整性设计,确保建筑结构从上部到底层结构的有效联系,能够承受过程中作用力的传导,在受到地震灾害冲击时,有效分散作用力,形成一个整体的抵御效果。

2.6在建筑中设置多重抗震防线

在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时要设置多重抗震防线,这样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伤害。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可以将延展性好的构件加入到建筑物的抗震体系中,可以将其视为第一道防线,同时可以将一些其他的建筑构件作为第二、第三道防线,这样在地震发生时,第一道防线遭到破坏后,可以利用其他的防线进行抵抗地震的后续冲击力,以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的重要体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抗震设计的重要,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做好建筑物场地的选择,加强过程中对当前区域地震情况的了解,提高抗震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我国是地域大国,各个地区的特点及地质环境都有所不同,目前还没有一套统一的抗震设计标准及规范,这对于设计人员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做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才能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泽峰.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江西建材,2017(12):52+57.

[2]魏芬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理念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48):114-115.

[3]黄山.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中国住宅设施,2017(02):15-16.

论文作者:夏春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究论文_夏春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