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论文_程玉洪

成都市郫县安靖镇卫生院 成都郫县 611731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既往无头孢菌素药物过敏史的98例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本身疾病、年龄、环境、情绪、饮食、嗜酒、药物用量、输液速度、药物质量、合并用药、个体差异等有关。不良反应症状以过敏反应、肾损害、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症状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二重感染、乏力、白细胞减少、浮肿等症状。结论:在使用头孢菌素药物的过程中让患者了解该类药物应用时的注意事项,规范、及时用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治疗效果。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临床分析

头孢菌素是一种半合成的广谱抗生素,具有毒性低、过敏反应低、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耐青霉素酶和临床效果好等优点,主要是通过培养冠头孢菌得到天然头孢菌C裂解而成,临床上常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多达30余种[1],根据药物的稳定性和发现的顺序,临床上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分为四代,随着头孢菌素类药物种类不断增加和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常有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身体康复造成严重影响[2]。为减少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我们特别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既往无头孢菌素药物过敏史的98例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已取得满意成绩,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既往无头孢菌素药物过敏史的98例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3例,女性45例,年龄11岁至73岁,平均年龄(46.5±1.5)岁。98例研究对象均无头孢菌素药物过敏史及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为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研究9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98例患者中有9例是患者本身的疾病引起,5例是由于患者年龄过大或过小,11例是因为环境因素,8例是患者情绪因素,8例是患者饮食不当,21例是由于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期间或使用前后12小时内饮酒所致,3例是因为患者用药剂量过大,3例患者输液速度过快,3例为药物质量不过关,6例患者因为合并用药,21例患者因为个体差异。

2.2 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98例患者中,过敏反应9例,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9.18%;泌尿系统反应13例,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13.27%;消化系统反应16例,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16.32%;神经系统反应14例,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14.29%;循环系统反应11例,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11.22%;血液系统反应10例,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9.8%;二重感染17例,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17.35%;其他不良反应8例,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8.16%。详见表1

3 讨论

根据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全球有1/3的死亡病例原因是由于不合理用药造成,不合理用药可直接影响用药安全性。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避开全身用药后的感染部位,局部用药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效果差。临床上一些医生在处理轻度感染时习惯盲目使用抗生素,致使越来越多的致病菌产生耐药[3],引起菌群失调,影响治疗效果。3代抗生素的半衰期短,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可维持药物浓度在病原菌最低抑菌浓度以上时间,是清除病原菌的关键。如药液配置不合理、配置后的药药放置时间过长均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如混入其它物质,或药物的代谢产物与患者体内的蛋白等大分子载体发生不可逆结合等,均会引起抗原抗体的过敏反应。头孢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促使各个药商生产的头孢产品也日益增加,产品质量各有不同,杂质含量差异不一,可能同一种类不同批号的药物或同一种类不同厂家出品的药物,有的容易发生过敏,有的不容易发生过敏。当然,头孢菌素发生不良反应与患者自身也有关系密切,对药物敏感性高的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容易出现过敏反应,患者处于饥饿、紧张、虚弱、焦虑等状态下时[4],身体很可能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影响抗原的形成,最终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老人和小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

此次研究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为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临床应规范、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的伤害。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和免疫学、生理学及病理学状态选择合适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剂型和用药疗程,针对溃疡、血友病、营养不良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及时补充维生素K,避免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减少和避免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杜爱侠,赵军.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12):2551-2551.

[2]汤小平.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2):146-147.

[3]齐敏,冯焕敏,高轶峰等.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3):224-225.

[4]曾丽宁.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分析[J].北方药学,2015,(4):148-149.

论文作者:程玉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论文_程玉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