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道德课堂中学生的激活_课堂教学论文

论思想道德课堂中学生的激活_课堂教学论文

略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思想品德论文,生活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与生活相沟通的教学情境中,教材内容以生命状态呈现,教师与学生作为各具生活乐趣的完整的人,以教材为载体,以强烈的生活意识和生活态度相互交往,谋求科学世界、人文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整合,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在各自主体性建构中,获得协同发展,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活过程。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价值取向

1.体现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生命需求

学生是教育主体,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不是消极的知识容器,而是积极的知识建构者。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而建构知识,寻求教育意义。课堂教学生活化,正是体现了学生这种主动发展的生命需求,它使课堂教学成为引爆学生智慧及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的火花,让学生内在的生命力量健康地充分展现出来。

2.呈现书本知识的生命状态

让书本知识呈现鲜活的生命状态,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标志。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处理加工或补充教材,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从而激活教材。这种具有内在生命状态的知识,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提升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他们自觉形成自我再生的能力。

3.突现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

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运用多种生活方式,以思想情感交流、对话、合作为策略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中,师生不断地完善自我,获得生命体验,发展生命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方法

1.与生活情境共栖

(1)真实的情境

杜威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学生个体自我生成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生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直接的、本质的、无痕的情境,没有刻意的创设,学生不会觉察到自己是在受教育,只是在习以为常的情境中享受真善美的浸染。

如在上“善于调节情绪”导入时,我提前3分钟抱着一堆试卷神情严肃站在初一(1)班教室门口。平常上课我都是带着笑容进去,带着笑容出来的,可这回我的神情却严肃,学生们觉得很奇怪,有一学生问:“老师,这节课上什么,你怎么板着脸啊。”我说:“这节课考试。”这时,学生们脸色都变了,怨声四起:“老师,你又没通知过,突击考试……”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趴在课桌上,完全没有平时活跃的状态。

这时我笑了笑说:“你们听说考试就像要上刑场。”“是啊,老师,你善良、伟大,做做好人别考了。”这帮小孩真会说好话。我说:“那就不考了吧。”“真的吗?”“当然是真的。”全班顿时欢天喜地。这时我提了一个问题:说一说老师刚才走进教室后你们的情绪变化。学生们小手举得高高地说:听到要考试紧张、痛苦,后来不考了非常兴奋。短短几分钟,情绪变化很大,幸亏不是真的考试。我又说,“如果我们真的带着不满又紧张的心情去考试能取得好成绩吗?”“当然不会有好成绩。”由此得出不良情绪的消极影响,从而过渡到如何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

(2)模拟的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着更多的主体能动性发挥的空间,更能尽显教师的眼界、见识、胸臆和襟怀,由教师的信念、态度、期望和行为投射而成的,蕴涵着教师的价值追求、意愿、有趣和个体所特有的方式。因而更直接、更浑厚地蕴涵着教育的真义。在小小辩论赛、故事续编、角色扮演等模拟的情境中让学生担当一定的角色,这种准生活尽管是模拟的、仿真的,但神韵相似,同样能给学生以真切感,缩短了学生与老师、同学及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沟通师生情感交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建构,模拟情境中的角色包括:向往角色(如教师、天文学家等);童话角色(如太阳公公、月亮婆婆、乐乐猴等);现实角色(如爸爸、妈妈、营业员等)。学生因新奇激起热烈的情绪,在角色驱动下,投入活动,进入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经由宁静的沉思,潜心的创造,执著的追问,从容的表达,创获一种触及心灵的影响,培植直面心灵与真实的勇气和精神,在晶莹明澈、静寂安详的氛围中,开启思路,放飞情感。

2.与原有经验共融

斯普朗格说:“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注重唤醒的价值,强调与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相连接,满足学生的需要,与学生的心理结构、生活经验相匹配,让学生在自身生活中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将学习的结果转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智慧。

3.与亲身体验共振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对道德的生命体验与内化并自觉地实践,才会调动起充满活力的、蓬勃向上的情感,绽放绚丽的育人之花。

在上到“挫折”时,老师先播放“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录像,然后请学生谈感想,学生纷纷发言,老师又说,在实现“神舟”六号梦想过程中我们也曾有过泪,有过痛,仅卫星发射时的失败就有不少次……面对这些挫折,钱学森曾说过一句话:不要怕失败,失败了,总结经验教训,再重来。老师又问:从这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中国航天人对待挫折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学生齐声回答要直面挫折,积极进取。然后老师请五位学生上来原地转圈,试验中学生做原地转10圈后全都摔倒。老师说,可与杨利伟接受的眩晕训练相比,这种试验是小儿科。你们觉得杨利伟叔叔苦吗?学生回答都说苦。老师又说,为什么他不觉得苦是因为他有正确的人生目标,战胜挫折……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们眼睛闪闪发亮。这个令人头晕眼花得摔倒的试验,是一个以教材的知识点为依托的课堂模拟体验和真实社会体验,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升华。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体验认识提高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这是我们能做到,也应做的分内之事。

4.与自主选择共生

社会的多元决定了人的生活的多元,多样并存使得社会、生活充满斑斓的色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必须培养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现实的社会和道德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判断和自主选择能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营造自主选择的氛围。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更多地对学习起组织、帮助、引导、促进、服务的作用,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会向学生学习。其次,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辩论,少一些结论;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如举行一些“雷锋精神,过时了吗?”“中学生能不能拜菩萨”这类专题让学生进行辩论。老师在这种辩论赛时不能压制,更不能回避,更不能把自己的见解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而是把矛盾焦点交给学生去讨论。让学生在课堂里大胆表达自己真实思想,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引导正确的道德观。

三、引发的思考

1.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实施中教师要善于筛选生活

课堂教学生活化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思考生活,创新生活,进而“享用生活”。它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回到重复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与生活之间既要保持一定的沟通和平衡,又要保持必要的距离和张力。

因此,教师要对引进课堂的生活内容和形式进行周密思考和严格筛选,其选择原则有以下几点:(1)所选的生活内容必须反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方向。(2)所选的生活内容要与学生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3)所选的生活内容要符合班级学生和教师的具体情况。

2.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实施中教师要善于综合生活

生活中的现象都是综合的、多侧面的,因此教师要善于看到别人看不到或忽略的东西,在异中看到同,在分中看到合,把从生活中选择出来的恰当的内容和形式,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实际可能和教材内容来设计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大致有三种方式:(1)内引。把相关的现实生活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教学过程。(2)外联。把学习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3)比较。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作比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体性建构。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综合运用这三种方式,使教材文本生活经验、学生个体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展开,从而产生新的鲜活的生命气息。

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课与生活紧密相连,把生活世界的生命、活动、生活意义、价值的整体诉求成为我们师生在课堂生活中的共同诉求,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才能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

标签:;  ;  ;  

论思想道德课堂中学生的激活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