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定价研究

中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定价研究

栗方毅[1]2006年在《中国可转换债券定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认为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兼有债券和股票期权特征的金融衍生工具。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可转换债券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和广大投资者关注的投资品种。因此,合理的分析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准确的估计可转换债券的价格对于投资者和发行人以及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详细的分析了可转换债券的特征、结构和价值构成,提出了影响可转换债券价格的重要因素;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的研究文献,在把握其各自内涵的基础上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评述,通过对常用的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的比较分析,总结了这些方法的缺点和不足。本文应用CRR二叉树模型对可转换债券价格的8种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敏感性分析,探明了各种影响因素对可转换债券价格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在此基础上,本文跳出传统的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从基于市场分析的角度,应用多种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可转换债券的历史截面数据分析研究,成功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的、多因素可转换债券上市首日经验定价模型,同时通过对可转换债券混合数据的分析研究,建立了可转换债券交易价格经验定价模型,并验证了定价模型的效果。 本文从新的角度对可转换债券定价问题进行了研究,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研究得出的定价模型,将为新的可转换债券上市估值以及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指导。

叶健[2]2008年在《可转换债券定价研究及运用》文中指出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兼具债券和期权特性的混合型金融衍生产品,由于其价值形态的复杂性,兼具股票和债券的优点,可转债定价一直是金融工程中的热点研究课题。可转债的合理定价研究大部分是采用Black-Scholes或二叉树方法针对其定价模型所作的探讨。然而在国内缺乏卖空机制以及复杂的向下修正条款作用下,理论模型的结果往往与市场的实际交易价格产生较大的偏离,并很难寻找出其中的规律性。本文利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对我国可转债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并从可转换债券定价的内在特征出发,在对国内可转换债券定价特征、价格波动特征和风险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前提下,从预期收益、不同市场环境下偏好选择两个角度,结合套利操作在投资组合中的应用,探讨在我国现有无卖空机制下如何进行可转债投资的策略。

高艳伟[3]2013年在《考虑稀释效应的可转换债券定价研究》文中指出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比较新的融资工具,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可转换债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混合衍生证券,既具有债券性又具有股权性,其定价也是十分复杂。目前为可转换债券定价的方法主要有:偏微分方程法、有限差分法、二叉树定价法和蒙特卡罗模拟定价法等。为了综合考虑标的股票价格、利率和信用风险等因素,以及模型的可操作性,本文选取了二叉树方法为可转换债券进行定价。首先,本文介绍了可转换债券的发展以及投资优势和风险,对可转换债券的基本要素和条款及其价值影响因素做了详细的分析。最终为模型的建立找出了最关键的叁个影响因素:标的股票价格、无风险利率以及信用风险。其次,本文阐述了可转换债券的定价原理,为可转换债券的定价做了理论准备。对可转换债券常用的定价方法做了详细的研究,最终确立了以股价和利率为基础的两因素二叉树模型,并且对可转换债券的基本条款和转换条款做了价值分析以及模型化处理。最后,根据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具体特点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引入了信用价差以及稀释因子,由此建立了我国可转换债券基于稀释效应的定价模型。本文选取了11只正在流通的可转换债券作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Matlab程序实现了模型的求解过程,证明了模型的适用性。

赵海滨[4]2004年在《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定价研究》文中提出可转换债券是我国证券市场近年来推出的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它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一种重要融资工具。正确评估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对于发行公司合理设计发行条款、投资者理性投资以及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运用了现代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偏微分方程以及有限元方法对可转换债券的定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基于相机权益分析方法(Contingent Claims Analysis),文中导出了叁种定价模型。将可转换债券视为写在股票价格上的衍生资产,建立了可转换债券的单因素定价模型。基于强度模型,导出了能够融合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该模型能够反映可转换债券的信用风险随标的股票价格的变化,即股价高时信用风险相对较小,股价低时信用风险相对较大,因为股价较低时公司违约的可能性更大。基于Hull-White随机利率模型,导出了反映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可转换债券定价的双因素模型,Hull-White模型的优点在于能够自动适应于当前的期限结构。可转换债券具有提前转换、赎回条款以及回售条款,其定价问题是典型的自由边界问题,通过建立相应的变分不等式,利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了上述的定价模型。与传统的有限差分方法和二叉树方法相比,有限元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有限元方法可以适应各种形状的求解区域;有限元方法得到精确的对冲参数;有限元方法可以更灵活地处理终端条件和边界条件。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赎回保护期的实证研究,发现都设置了比较强的赎回保护期,并且与国外市场的实证研究作了比较。通过计算在不同条款下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定量研究了赎回条款和回售条款对可转换债券价值的影响,而这与赎回价格和回售价格密切相关。通过对我国市场上19只可转换债券自发行日至2003年12月12日之间价值的数值模拟,发现市场价格比模型理论值平均偏低11.66%。造成市场价格被低估的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目前我国可转换债券的流动性差,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受到制约;二是市场缺乏做空机制,可转换债券的套利策略难以实现,市场价格偏离均衡水平。

彭晓[5]2011年在《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定价理论及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可转换债券是证券市场推出的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它已成一种重要投资工具。正确评估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对投资者理性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可转债定价的理论研究仍然进展缓慢,主要问题如下:国内可转债的发行主要集中在大型国企,而且实证研究所选用的样本数目偏少,通常只有个别优质转债,缺少对于整个转债市场的分析,实证结果缺乏普遍性和说服力。而且所做的研究更多的是简单套用国外模型,缺乏对我国实际情况的针对性。本文综合运用了一些金融研究方法,如偏微分方程以及二叉树数值方法对可转换债券的定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有所收获。本文从可转债的特性与要素入手,介绍了可转换债券的价值构成以及影响其价值的市场因素和内在因素,然后给出了可转债定价常用的四种模型:简单组合模型、简单Margrabe定价模型、精确单因素定价模型和精确双因素定价模型,并对各自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接下来本文提出了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存在的问题,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合中国可转换的定价模型,并对选择的基础模型进行了创新,引入了稀释效应因子和信用风险溢酬调节因子,使得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最后本文对我国可转债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中将转股期处于股改后的28只可转债作为研究对象,用简单组合模型的单因素精确定价模型,利用excel和matlab软件对沪深两市股票交易所上市的28只可转债进行了理论定价。详细分析了可转换债券价格对无风险收益率、股价波动率的敏感性,以及稀释效应因子对可转债价格的影响。通过定价模型理论值和实际市场观测价格之间的偏差,研究现阶段我国的可转债市场的理性程度。以此得出相关的结论,并给出政策上的建议。

吴海燕[6]2012年在《融资融券机制下我国可转债市场特征及Delta套利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可以在特定的时间、按特定的转换条件转换为标的股票的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兼具股票与债券性质的金融衍生工具,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行公司而言,能以低于股权和债券融资的成本获得资本,同时还能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是一种灵活的融资工具。对于投资者而言,可转换债券的持有人可以持有到期获得本金和利息,也可以在转换期内选择转股获利,是一种灵活的投资工具。正是由于可转换债券的多重属性,使得它得到了各类投资者的青睐。近十年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以前所未有的发行速度和筹资额奠定了其在再融资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为金融市场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可转换债券在成熟的金融市场中被大量的用于与标的股票空头进行资产组合以实现无风险或低风险的套利。在过去15年中,可转换债券的套利策略成为国际对冲基金的主要交易策略之一。近年来,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规模不断快速增长,但卖空机制的缺乏使得可转换债券的优势,特别是套利功能没有在我国证券市场得到充分发挥。2010年3月31日深沪两市融资融券试点正式启动,标志着卖空机制在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这有助于实现可转换债券在转换期与其标的股票进行资产组合,实施套利策略、提高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怎样有效地运用融资融券机制实现可转换债券套利,成为我国可转换债券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新课题。融资融券推出以前,我国可转换债券套利策略存在障碍,风险较大,导致套利收益难以实现。但融资融券的推出使我国证券市场的盈利模式发生了改变,有助于实现新型套利策略,其中可转债与融券组合套利策略就是一种受益于融券交易的策略。当可转债的市场价格低于转股价值时,即转股溢价为负,则存在着套利机会,投资者可以买入可转债并及时将可转债转换成股票并卖出,获取转股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差额,实现套利。因此,我国融资融券的推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助于实现可转换债券与其标的股票实现套利策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依据可转换债券的基本理论,本文分析了我国可转债的市场概况和条款特征。美国作为可转换债券的发源地以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可转换债券市场,其发展历程中积累了相当多值得借鉴的经验。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的规模、条款和风险收益特征进行对比,阐述中美可转换债券的共性和差异,可为完善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提供借鉴。理论分析表明,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受标的股票价格以及其波动率的影响。本文选取融资融券试点后的可转换债券样本进行实证,表明可转换债券进入转股期后,在价格波动的过程中可转换债券和标的股票的投资组合将出现套利机会。此外还分析了可转换债券价格与标的股票价格波动的不对称性。Delta套利策略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即持有可转换债券的多头的同时卖空标的股票,根据Delta值的变化,决定卖空标的股票的数量,实现Delta中性套利组合。融资融券实施后,可转换债券的Delta套利策略应用到我国证券市场交易中。本文首次运用Delta套利模型对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交易数据做了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对比T交易制度和T+1交易制度下的融券套利收益。最后,分析了可转换债券对投资组合有效边界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在投资组合中的应用。总而言之,本文对可转换债券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可转换债券的风险收益特征、市场套利机会的存在性和Delta套利策略展开实证研究。这不但为我国在实施融资融券试点后可转换债券套利策略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也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对融资融券机制下我国可转换债券的风险收益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可转换债券相对于其标的股票具有高收益、低风险的特性,并通过实证发现可转换债券的价格与标的股票的价格有明显的正相关,而与其标的股价的波动率没有必然的相关性,从而也揭示高风险的标的股票并不意味着其可转换债券具有高风险性;第二、根据Delta值的特征,采用构造函数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转债Delta值估算模型,与多项式拟合模型相比,该模型可确保可转换债券价格和标的股票价格的正相关,且一阶导数在0到1之间,二阶导数为正,解决了多项式拟合模型容易导致一阶导数或二阶导数为负的问题。第叁、通过Delta中性套利的实证分析研究,提出了不同套利空间决策阈值对套利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发现决策阈值并非越大越好,提出决策阈值的优化问题。当套利空间大于或等于决策阈值时,触发执行套利策略。第四、基于Delta套利模型的参数统计学检验的方法和模型,研究了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有效性检验、套利机会存在性分析、标的股票波动率的估计和Delta值得估算。比较了融券和不融券两个不同情况下Delta套利策略的收益风险差别,证实了融券收益具有杠杆效应,但同时其风险也具有杠杆效应。比较了T+0和T+1两种交易策略下的套利收益情况,证实T+1交易策略下,投资者面临更小的收益和更大的风险,这证实了投资证券所带来的成本和风险增加的效应。

刘坚[7]2013年在《多因素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及实证研究》文中指出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兼具有债券和股票特性的复杂混合金融衍生工具,赋予其持有人在规定时间内,依约定条件将持有债券转换为发行公司股票或者其他公司股票的权利。可转换债券的筹资成本低及可获取股权溢价融资等特点,使得其成为公司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一种重要途径。由于可转换债券的定价直接影响到发行人的融资成本和投资人的获利空间,从而对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其定价理论已成为可转换债券研究的关键问题。可转换债券定价相对一般的债券和期权更为困难。在现有对可转换债券定价的文献中,大部分是单因素模型,即仅仅考虑到标的股票价格的波动对可转债价格的影响,事实上,利率是金融市场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有的证券价格及收益率都与之相关。同时,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企业债券,必然存在信用风险。所以,在构建可转换债券模型时,有必要将利率与信用风险的因素加入其中。此外,可转换债券定价问题在本质上仍然属于无套利定价理论的应用范畴,而现有的文献大多是针对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定价研究。但完全市场的假设有时并不符合实际的投资环境。因此,有必要运用实用性更广的定价理论去探讨可转换债券定价问题。本论文结合解析法和数值法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丰富了可转换债券的定价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合理的可转换债券定价,必然会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繁荣,故对于金融市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对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和方法做了深入研究,并利用实际市场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运用二叉树方法方法对随机利率下考虑信用风险的可回售可赎回可转换债券进行定价研究。考虑到标的股票价格及利率两个因素对可转换债券价格的重要性,分别采用不同的二叉树图对两者的变化过程进行刻画,并进一步考虑信用风险对可转换债券价格的影响,采用违约率和回收率进行描述,得到了含信用风险的两因子二叉树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算例模拟,得到了在股票价格服从CRR模型下,利率分别服从常数波动率二叉树模型及时变波动率二叉树模型下的可转换债券定价结果。2.运用最小二乘随机化拟蒙特卡罗(LSRQM)方法对随机利率下考虑信用风险的可回售可赎回可转换债券进行定价研究。首先建立了标的股票价格与利率的随机微分方程,并将其转换到风险中性概率空间中。考虑到可转换债券具有企业债券的性质,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采用Jarrow和Turnbull (1995)的模型刻画信用风险,得到了包含违约风险的可转换债券的LSM方法的计算步骤。由于LSM方法的局限,本文将其修正为最小二乘随机化拟蒙特卡罗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确定参数下的数值模拟,得到了随机利率及信用风险下的可转换债券理论价格,并进一步利用实际市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3.运用保险精算方法对可转换债券进行定价研究。在一般的保险精算定价法的基础上,考虑资产价格的实际特点而引入广义O-U过程,由利率的回复特点建立Hull-White随机利率模型,通过利用随机微分方程的相关理论,得到了一般欧式期权及交换期权的精确解,并将一般欧式期权定价结果推广到有红利率的情形,给出了欧式买权卖权在上述模型下的平价公式,进一步得到了附加了赎回条款的可转换债券的保险精算定价的一般表达式。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分析,显示出保险精算模型与B-S模型下的期权价格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并且利用中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保险精算模型的结果优于B-S模型。4.利用效用无差别定价方法对可转换债券进行定价研究。首先分析了附加可赎回条款的可转换债券的最优投资策略,进而得到了在CIR利率模型下,可转换债券的效用无差别价格的一般表达式,并在该理论基础上,选择中国市场上的叁支可赎回可转换债券作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最大似然法得到参数估计值,并运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可转换债券理论价格过程。实证结果表明,可转债的效用无差别价格比实际市场价格要高0.24%-4.58%,且虚值状态下的可转债的低估程度较大。但与B-S模型下的理论价格相比,效用无差别价格明显要优于B-S价格,能更好地拟合实际价格。

孙全纬[8]2007年在《基于信用风险下的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可转换债券是我国证券市场近年来推出的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它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一种重要融资工具。正确评估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对于发行公司合理设计发行条款、投资者理性投资以及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转债的定价方法一直是国内外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定价的高低对可转债的发行人和投资人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发行人来说,定价过高会导致可转债无人问津,定价过低则会限制其融资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正确的定价可以为其带来套利机会。针对可转债定价问题,国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研究工作涉及定价原理,数值算法和实证研究等各个方面。相比而言,由于我国可转债市场这两年的快速发展,导致理论研究与实际发展不能完全同步,因此缺乏系统性和实际操作性。如何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找出适合于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定价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可转换债券的不同定价模型进行分析,找到适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价模型并对其改进,并利用现代数学工具发展一种有效的衍生金融产品定价的数值实验方法,论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并结合实证研究对目前市场的可转债价格进行验证。本文理论研究部分首先引入可转债定价的相关因素的概念,并比较现有的可转债定价模型的异同。然后,通过分析中国证券市场及可转债的特殊性,在考虑了可转债的定价模型的影响因素之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引入信用风险的二叉树模型。实证研究部分我们选择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生转债作为样本对象,分别利用简单组合法和二叉树法对其一年内价值进行模拟,发现引入了信用风险因素的二叉树模型精度更高,同时发现市场价格与二叉树模型理论值仍然存在一定偏差,造成市场价格被低估或高估的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目前我国可转换债券的流动性差,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受到制约;二是市场缺乏做空机制,可转换债券的套利策略难以实现,市场价格偏离均衡水平。

张新宇[9]2016年在《可转换债券价值偏离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近年来股市的震荡加剧,可转换债券因其收益稳定等特性,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可转债市场在近十年来得以迅速发展,使得理论界学者对于可转债的研究具有了更大的现实意义。市场上对可转债的价值问题最为关注,准确的定价有利于可转债的发行以及市场的健康运行。针对可转债的定价问题,理论界已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定价模型的发现和创新上。并在对模型的检验研究中,发现国内外可转债市场上普遍存在市场交易价格与理论价格偏离的现象,且偏离的方向结论不一。价值偏离意味着市场中存在着套利机会,投资者可通过适当的投资策略从中获利。基于此,本文针对我国市场中的可转债价值问题进行研究,重点关注发行市场中的价值偏离情况,为可转债发行市场中的投资者选择和市场监管机构的管理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可转债定价模型及价值偏离情况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其次分析可转债基本条款要素,结合市场的相关特点,选用Tsiveriotis和Fernandes(1998)定价模型并同时采用二叉树的数值计算方法,对我国自2002年-2015年间发行的102只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告日的理论价格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发行公告日,可转债的发行价格普遍低于理论价格。通过引入上市首日收盘价进行对比,进一步发现可转债的发行价格普遍低于上市首日收盘价,而上市首日收盘价也大多低于理论价格。这意味着可转债的发行定价和市场定价的效率较低。为探究其中原因,本文结合相关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法,分别就发行价值偏离和市场价值偏离的成因提出假设,建立回归模型。分别选取样本回归后的结果证明,投资者群体差异、流动性差异、公司经营状况、市场指数等因素均对可转债的发行折价率和市场折价率造成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可转债市场监管机构完善市场制度以及投资者的选择策略提供参考。

周丽[10]2006年在《利率衍生品定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这篇论文研究利率衍生品的定价,以建立叁因素带有跳跃特征的随机均值随机波动率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叁种利率衍生品,包括可转换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和利率期货的定价问题。本文对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与模型的发展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对应用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为利率衍生品定价的方法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并解决利率期限结构中叁个难点问题,它们是漂移项的非线性问题,波动项的条件异方差问题,突发事件引起的极端利率问题。随机均值过程能够比简单的常数均值过程更全面的描述利率随机过程中漂移项的非线性特征。随机波动项的条件异方差性由GARCH过程来描述。在纯扩散过程基础上加入跳跃项,考虑了突发事件对利率行为的影响,以及历史事件对利率将来行为的滞后影响,克服了传统纯扩散模型无法正确预测利率极端行为跳跃性的缺陷。建立了带有跳跃特征的随机均值随机波动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简称SVJ-SD模型。选取我国国债回购利率为样本,对SVJ-SD模型和它的五种特例模型CIR、CKLS、CT、SV、SV-SD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用最大似然法估计似然函数易得的CIR、CKLS和CT模型,用有效矩估计方法估计含有潜在变量似然函数不易得到的SV、SV-SD和SVJ-SD模型参数,借以辅助模型避免了有效矩估计方法有限样本特性,比较六种期限结构模型在估计过程、参数结果以及拟合效果方面的优缺点。本文对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结构和条款进行了分析,可转换债券是包含债权特征和转换权、回售权、赎回权叁种期权特征的混合债券。其中,转换权并非大多数学者认为的普通欧式看涨期权,而是一种美式交换期权,并且内含的叁种期权具有执行排他性和不执行共存性。从结构法定价体系和简约法定价体系梳理了国内外可转换债券定价的发展历程。建立两因素动态利率转债定价方法。根据It?定理推导出转债定价的一般微分方程和满足的边界条件。建立时间步骤一致的动态利率二叉树图和转债标的股票价格的二叉树图,创新性的提出了利率树图与股票树图结合成二维树图的方法,分别用月树图和半年树图为招行转债定价,对招行转债的票息率和转股可能做出分析。总结我国可转债发展的历程,初始阶段积累了经验教训,试点阶段稍有成功,目前转债发行已经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可转换债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确定浮动利率债券的息票率重要的是确定基准利率和基本利差。国际上通常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利率,例如LIBOR,作为基准利率。基本利差的确定要考虑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之间的调整、税收以及债券信用等因素。对浮动利率债券定价,关键在于现金流贴现率依据的利率期限结构情况,由SVJ-SD利率期限结构推导远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用二叉树图工具为不含期权、含有利率上下限和双限期权的浮动利率债券定价。对国内发行浮动利率债券提出建议,基准利率的确定应向国际规范靠拢,增加新品种开发。根据新产品开发需求,创新性的设计了一种可用作保险业的理财产品的股票关联收益浮动利率债券。股票收益的不确定性,与浮动利率债券基准利率的随机变化特征相似,可以选择若干只股票的收益函数作为浮动利率债券的基准利率。讨论关联股票收益函数的叁种情况,并分别对叁种情况的浮动利率债券定价。利率期货合约是一种有效对冲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远期利率协议是利率期货在场外交易的一种灵活形式。远期利率协议的价值依赖于固定的远期协议利率和动态利率期限结构。国债期货是常见的利率期货品种,对中长期国债期货定价可以参考国际规范形式,规定转换因子参数确定期货空头方收到的现金价格,空头方可以选择交割最便宜的债券进行交割。经过无套利原理证明,短期国债期货价格等于标的债券面值经过远期利率贴现后得到的价值。国内经济环境已经具备再次推出国债期货的条件,适时的分种类分步骤地推出国债期货体现了资本市场上各交易机构规避利率风险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 中国可转换债券定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栗方毅. 天津大学. 2006

[2]. 可转换债券定价研究及运用[D]. 叶健. 昆明理工大学. 2008

[3]. 考虑稀释效应的可转换债券定价研究[D]. 高艳伟. 燕山大学. 2013

[4]. 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定价研究[D]. 赵海滨.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5]. 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定价理论及实证研究[D]. 彭晓. 东华大学. 2011

[6]. 融资融券机制下我国可转债市场特征及Delta套利策略研究[D]. 吴海燕. 湖南大学. 2012

[7]. 多因素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及实证研究[D]. 刘坚. 湖南大学. 2013

[8]. 基于信用风险下的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研究[D]. 孙全纬.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9]. 可转换债券价值偏离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张新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

[10]. 利率衍生品定价研究[D]. 周丽. 北京理工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定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