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 272100
摘要:钻孔灌注桩的技术在房屋建筑的施工中广泛应用着,是因为其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但是,还是有一些难点的存在的。所以要面对难点进行分析,有效的进行技术的提升。才能使得房屋建筑工程的技术得到提升,使得整个建筑行业的技术得到提升,促进我国的建筑行业的技术发展,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房屋建筑;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一、钻孔灌注桩和其他桩基施工方法的对比
1.1 钻孔灌注桩与混凝土灌注桩
混凝土灌注桩与钻孔灌注桩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先打好孔,再放钢筋笼,进行混凝土的灌注。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区别在于混凝土灌注桩的打孔方式较多,可以机械开挖、人工开挖、冲孔、沉管等,而钻孔灌注桩必须要利用循环钻成孔。循环钻成孔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同时劈裂性以及压密性能良好,即使地质条件较为恶劣,也能有效保证桩基的稳定性。
1.2 钻孔灌注桩和预应力管桩
钻孔灌注桩的混凝土灌注方式为泵送,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检查排气阀,保证其正常发挥出作用。混凝土的泵送可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同时在灌注过程中不能出现离析泌水现象,同时保证施加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压实度。预应力管桩在灌浆前要先给灌注区施加一定的压力,进而改善其结构性能。
1.3 钻孔灌注桩和预制桩
预制桩是直接将现成的桩利用机械设备直接打入制定的位置。很多建筑施工都是采用预制桩的方式,预制桩按照其组成材料可以分为混凝土预制桩和钢预制桩。混凝土预制桩的主要特点时可以承受较大负荷,同时有着耐久以及坚固的特性,可以加快施工速度。钻孔灌注桩是先打孔后灌浆成桩,预制桩是先成桩再将桩打入地基。
二、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2.1 针对塌孔的应对措施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出现塌孔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好预防措施:
一、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如在钻进过程中,提升钻头时碰撞孔壁;在进行松散的粉沙土层进尺过程中,出现过快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泥浆护壁的形成比较慢以及孔壁出现渗水;在进行钻进的时候,其中途停钻的时间比较长,孔内的水头也没有能够保持在其孔外水位以及地下水位 2m 以上,这就造成水头对孔壁压力的降低;二次清孔后未能及时浇筑混凝土,放置时间过长;在后续施工中,吊放钢筋笼时发生碰撞,致孔壁松散,导致塌孔。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施工前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操作培训,钻孔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二、泥浆性能引起的。泥浆性能会随钻孔的地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钻到粉砂层时,大量砂粒就会混入到泥浆中,这样就会造成泥浆含砂量的增加,其失水量和比重就会加大,进而造成泥浆的护壁性能发生降低,甚至对导致泥膜的脱落,发生塌孔。遇到承压水层时,地下水会大量渗透入孔内稀释泥浆,使泥浆的稠度降低,导致孔壁所产生的压力过小,不能够起到泥浆护壁的作用。因此,不同的地层对泥浆的要求不仅相同,在钻孔过程中,应结合地勘资料,要求试验人员密切监测泥浆的各项指标,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对泥浆的各项指标进行调整,持续保证泥浆的各项指标满足成桩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夹泥、断桩成因及其应对措施
钻孔灌注桩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如果施工方式处理不当会出现夹泥、断桩问题。结合对常见夹泥、断桩问题的分析,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有效预防夹泥、断桩问题。在材料机械方面:一,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和规格进行检验,确保混凝土原材料比例适当,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在 18-22cm 范围内,混凝土不应有离析、泌水现象。二,在清理完钻孔后,相应的质检人员还应对孔桩的直径进行实际的测量,计算孔桩混凝土的实际灌注数量,对于首批进行灌注的混凝土来说,数量一定要满足其导管的首次进行埋置的深度以及其填充导管的底部需要。三,关键设备要有备用,并有应急预案,对可能会出现的因素给以充分考虑,诸如停电、停水之类以及相关的运输车辆发生堵车情况等,这样可以确保其混凝土材料的充足供应。对于其施工方面来说,首先应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还应有效缩短灌注混凝土的实际施工时间,控制好混凝土浇筑的速度。其次对浇筑混凝土的实际高度和导管的埋置深度进行动态检测,经常用测锤探测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导管埋深宜为 2—6M。导管的埋深太大或太小都是不利的,埋深太大容易发生砼凝住导管的断桩事故,埋深太浅容易冲翻孔内砼顶面而将沉渣泥浆卷入,造成夹泥至断桩,也容易发生将导管拔出砼面的事故。因此,应做到适时提升、逐级拆卸导管,不能出现一次拆十几米的情况,确保导管预埋深度的合理性和精确性。
2.3 钢筋笼的制作安装及钢筋笼上浮问题的处理措施
钢筋笼制作过程应采取的措施:钢筋笼的成型采用加强箍筋成型法,按设计图纸尺寸做好加强筋圈并标出主筋的位置,为保证钢筋笼的刚性和稳定性,在加强筋内侧安装三角形内撑,加强筋与全部主筋应牢固焊接,再按设计的间距安设箍筋。吊筋安装也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吊筋安装主要是实现对钢筋笼的固定,进而保证其在预期设计的相应平面上,保证桩顶位置满足设计高程。
钢筋笼安装过程应采取的措施:钢筋笼主要采用两点吊装的方法,其第一个吊点要设置于相应的钢筋骨架上部位置,第二个吊点要设置在钢筋骨架的长度中间点和其下部三分之一处的点之间的位置。在进行起吊时,要将两点同时进行起吊,等到其骨架脱离地面具有一定高度之后,要进行第二个吊点的停吊,然后再继续进行其第一个吊点的提升,在其骨架进入到相应的孔口后,再将其进行扶正,并缓缓下降,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其产生摆动、碰撞孔壁,在进行完吊放后,还要检测其水平的位置以及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测合格后应立即固定钢筋笼。
混凝土浇筑过程极易出现钢筋笼上浮问题,这将对整体的施工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为有效避免这一现象产生,应从钢筋笼上升原因的角度来处理:
一、由于导管提升时钩挂所致将钢筋笼带上来,因此在提升导管时不能碰撞钢筋笼,钢筋笼加强筋内侧不要用十字撑而是使用三角撑,使导管的活动空间更大。
二、浇筑时被砼顶托上升。当砼表面上升到与钢筋骨架比较接近的地方的时候,其导管的底口由于处在钢筋骨架的底口下,其砼灌注速度就会过快,使砼下落时冲出导管底口向上反冲,其顶托力大于钢筋笼的重力,致钢筋笼上浮。为防止钢筋笼上浮,应注意以下几个细节;(1)减导管时应计算准导管底口的位置,使导管底口不要处在与钢筋笼底面相近的地方;(2)当桩孔的内砼上升到钢筋骨架的 4m 左右位置的时候,要适当的进行导管的提升,从而减少相应导管的埋置深度,为了增加其砼对骨架产生的握裹力,就需要对骨架在导管口以下位置的埋置深度进行加深;(3)密切注意观察悬吊钢筋笼的吊筋变化情况,如看到吊筋有上升的情况,即表明钢筋笼上浮了,此时首先应放慢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反复慢提快落导管,慢慢的钢筋笼即回落。
结束语:
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技术简单,速度快,承载力较大,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的整体质量。 因此,在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使用必须严格控制,把握好每一个工作程序,完善地基施工体系,保证我国建筑地基建设的基本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友 . 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分析 [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9:267.
【2】李坡 . 建筑钻孔灌注桩技术 [J]. 城市建筑,2012,17:98.
论文作者:张莎1,张慧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钻孔论文; 钢筋论文; 导管论文; 混凝土论文; 泥浆论文; 骨架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