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比较论文_王秀香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比较论文_王秀香

(沧州市传染病医院 河北沧州 061001)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对我院收集的25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CT影像资料与30例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炎性病灶分布范围、骨破坏类型以及病灶周边的影像表现方面,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从而区分鉴别这两种疾病,便于及时的对症治疗,促进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106-01

布氏杆菌病的病因均为布氏杆菌,在我国的西北、东北、青藏高原及内蒙古地区,该病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该病与脊椎结核在临床表现等方面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在临床上很容易造成混淆,对此需要借助一定的影像学资料对其加以区分鉴别,便于快速地对症治疗,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就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比较分析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收集了25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同时收治了30例脊椎结核患者,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36.3±4.5)岁,所有患者采用CT进行检查,通过标准血清试管凝集法、1:160虎红平板凝集实验、特异性抗体IgM、IgG检查等均确诊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脊椎结核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36.1±4.7)岁,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血液化验以及手术检查等确诊为脊柱结核患者。所有的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乏力、低热、腰痛、肌肉痉挛、脊柱活动受限等。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比较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CT进行检查,采用的是日本日立多排螺旋CT,型号为ECLOS,对患者的T12—S1进容积扫描,然后实施三维重建,最后摄取软组织以及骨窗进行全面的判断分析。所有患者诊断均由我院专业的诊断科医生完成操作[1]。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所有患者采用CT诊断后的临床影像资料表现,从而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的区分提供参考。

2.结果

2.1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影像表现

25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出现了两个椎体受累情况,其中4例受累椎体为I1,2;13例椎体受累为I3,4;2例患者椎体受累为I4,5;6例患者出现了三个椎体受累,其中2例椎体受累为I2-4;4例椎体受累情况为I3-5;大部分患者的病灶主要集中于腰椎部位,其中有21例患者的单个椎体破坏在I4,所占比例为84.0%,虽然骨破坏的病灶较小,但是存在多发性,主要集中在椎体的边缘位置,与此同时,病灶周边有增生硬化现象的存在,尤其是在一些新生的骨组织中,有新破坏病灶的形成。邻近的骨密度明显增高,几乎没有椎旁脓肿的形成。

2.2脊椎结核影像表现诊断

30例脊椎结核患者中,有26例患者出现2个椎体的受累,其中2例为T7-8;3例患者为T8-9;1例患者为T9-10;2例患者为T10-11;2例患者为T12I1;14例为I1,2;1例为I2,3;1例为I4,5;出现3个椎体受累的有4例,其中1例患者为T7-9;1例患者为T8-10;2例患者为I2-4;大部分患者病灶分布范围主要在胸腰段较多,相邻的椎体之间椎间盘破坏较为明显,与此同时会形成死骨;其中有14例患者病灶处于I1,2,所占比例为46.7%。大部分患者伴有骨质疏松以及椎旁脓肿。脊柱存在明显的后凸,出现椎体附件损害的患者数量较少。

3.讨论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主要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而布氏杆菌主要是通过羊、牛以及猪等进行传播,因而布氏杆菌脊柱炎有一定的地域性,通常在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内蒙古等地区发病率较高,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腰椎部位的感染,同时在临床上表现出乏力、发热、持续性的胸部、腰背部、颈部以及四肢疼痛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痛、神经痛、淋巴结肿大等,当然患者的脊柱活动功能会受限。肺结核、淋巴结核以及消化道结核会引起脊柱结核,脊柱结核患者发病后也会表现出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大体相同的症状,临床上很容易将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误诊为脊柱结核,从而延误了患者的病情。

对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通过免疫学检查、血液学检查、血清学检查、血培养以及病变组织细菌培养等确诊,但是由于上述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影像学检查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X线、CT、MRI等都可用于辅助诊断,本文中以CT作为诊断方法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进行诊断,显示了较好的诊断价值,布氏杆菌性脊柱炎采用CT诊断后骨破坏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的多发病灶,病灶边缘有增生硬化存在,以椎体边缘较为多见,但是没有椎弓根破坏以及死骨的存在,椎间隙以等密度为主,骨关节面有增生硬化存在。椎体以不均匀密度增高为主,在棘间韧带以及前纵韧带部位有钙化存在[2]。这一影像表现与脊椎结核存在差异,结合其它检查可进行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通过比较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从而区分鉴别这两种疾病,便于及时的对症治疗,促进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李学兵.布氏杆菌脊柱炎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影像学表现[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S1):25-26.

[2]鲁雪红,楼俭茹,王伟等.慢性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2例临床分析[J/OL].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03):297-299.

论文作者:王秀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0

标签:;  ;  ;  ;  ;  ;  ;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比较论文_王秀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