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徐勇论文_徐勇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徐勇论文_徐勇

徐勇

身份证号码:32108519800618XXXX

摘要: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材料,施工中必须加强技术控制,最大程度的减少施工中的裂缝问题。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治理

引言: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较为常见,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首先要做好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治理。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1材料因素。

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材料,由水、水泥、砂石等搅拌而成,只有选择合格的原材料,才能加工出质量过关的混凝土。常见的材料问题就是水泥和粗细骨料因过期或品种选择不当、配比不符合要求,引起裂缝。骨料与水泥含有杂质或外加剂选用不当、酸碱物质相互反应等,都可能引发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对水质有较高要求,一些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使用二次用水,或进购的水泥质量不好,砂、石的粗细程度没有按照要求严格选择,使用不合格或者不合适的外加剂,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

1.2技术因素。

混凝土质量受浇筑施工方法和技术水平影响,混凝土施工裂缝很大程度上是因配比控制不当引起的,从力学角度分析,混凝土材料中的水泡及气孔在荷载作用下,会因过度集中产生裂缝,因为水泥水化热会产生过多的水分残留在混凝土材料中形成水泡,降低混凝土的抗荷载能力。只有提高混凝土浇筑的技术水平,严格按照施工工序严谨规范操作,才能保障混凝土质量和建筑工程的质量。混凝土施工中,如果混凝土级配不均匀、水灰比控制不严格,混凝土配料计量不准确,骨料、砂和水泥比例不合格,拌和料的和易性受到影响,就会导致混凝土拌和物密度、干湿程度不一致,混凝土密实度不均匀从而收缩不均匀,影响面层质量。还有如果振捣不实或振捣过度,提浆刮平不好,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极易引起裂缝或其他质量问题,为整个工程埋下安全隐患。另外,施工过程中如果不严格遵守施工顺序和施工规范,比如钢筋绑扎技术不合理会导致成型出现问题;支模板不规范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降低混凝土结构强度或构架变形;如果支架没有做到预期压实,混凝土支架因为荷载力引起下沉,导致出现下沉裂缝。

1.3设计因素。

建筑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由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决定,如果没有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比如地质报告、勘测数据不准确、施工图纸设计方法有问题,极易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特别是容易出现因主体下沉而产生的应力裂缝,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1.4环境因素。混凝土材料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施工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容易导致混凝土膨胀或收缩,极易使混凝土表面出现不平整和裂缝,混凝土结构产生温度变形,建筑结构将会在温度变形下产生一定温度应力,当该种应力超过混凝土本身的抗裂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另外钢筋结构在受到了腐蚀、火灾等侵害时其表面被会被侵蚀,也容易造成的混凝土裂缝。混凝土施工时要严格调控施工温度,因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散发很多热量,从而升高混凝土中的温度,导致内外温差加大,如果没有严格调控施工温度,对混凝土进行妥善养护,极易产生裂缝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有效治理策略

2.1做好混凝土浇筑前准备工作。

一是加强图纸审核,工程设计方、监理方、业主方要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严格审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二是严格控制原材料,控制好水泥采购和进场复检,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石灰岩、花岗石、辉绿岩等碎石或碎卵石作为粗骨料,选择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河砂或人工砂作为细骨料,选择高效减水剂或缓凝剂作为化学外加剂,提高混凝土强度;三是科学控制配合比,按照施工工艺要求、拌合物的特征、结构设计要求,统筹考虑施工运输与环境温度等条件,严格控制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制作混凝土时用水化热相对低的水泥,用合适的粉煤灰替换水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增强混凝土强度;四是严格控制搅拌工艺,采用精准检测仪来调整搅拌用水,控制拌和速度与强度,确保各种原材料有效混合,及时检验混凝土温度、含水量等关键指标,降低离析度和坍落度。

2.2.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是一个复杂的关键环节,必须保证较强的耐久性与强度。浇筑前做好模板、保护层、钢筋、预埋件等检查和验收,采用合理正确的浇筑技术,加强施工控制。一是做好混凝土浇筑控制。混凝土浇筑时进行两次振捣,对上层混凝土和下层混凝平均振捣和深层振捣,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泛出灰浆不下沉为易,保证振捣过程均匀、密实。二使做好施工缝和后浇带施工。浇筑前保证模内干净,浇筑振捣时由外向内,先两边后中间,注意控制好振捣时间,对于大面积混凝土浇筑要预留施工缝。三是要做好振捣。浇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泡,要对混凝土进行充分振捣,排出气泡、减少蜂窝麻面现象,增大强度、提高浇筑效果。

2.3做好裂缝的预防。

裂缝预防是混凝土浇筑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加强工程地基的勘测,科学的检测工程地基的地质特点,制定科学的施工设计方案,采取科学办法来夯实地基,减少地基沉降可能性。二是要做好进场材料质量检查工作,比如对钢筋材料检查,防止腐蚀生锈的钢筋应用到工程中;对水泥批号和标准进行检测,确保质量合格,杜绝劣质材料进场使用。三是掌控适宜的浇筑温度,施工过程中要实时检测施工现场混凝土温度的变化,温度过高容易热胀冷缩出现大量细小裂缝,要尽量降低施工时的温度。四是改善混凝土材料。水泥加水凝化会升高温度,可以使用干硬性混凝土和水泥添加剂,减少使用水泥的比例,或在混凝土搅拌时采用注水方式降低浇筑温度。或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煤灰以减少水泥的用量,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的水化热,有效降低裂缝现象。温度较高不易控制时采取分层浇筑法,降低浇筑的厚度。五是要强化管理。施工中要强化责任管理,明确责任分工,使每位人员都尽职尽责。要明确后期养护责任,安排专人负责浇筑施工全程每个环节的管理,确保施工的工序和施工工艺规范正确。

2.4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

控制温度是混凝土养护工作重要的工序,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水分蒸发会形成脱水,表面出现细微裂缝,降低混凝土的粘合力和强度,必须做好养护控温工作。要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温措施延缓混凝土收缩与散热时间,避免内外温差过大的温度裂缝出现。为防止混凝土早期失水致使强度降低问题,浇筑完成后,8个小时内要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结构表面湿润为宜。特别是夏季高温作业混凝土泵管上要覆盖保温材料并经常喷水保湿,减少混凝土拌和物运输造成的温度回升。混凝土浇筑养护要根据温度、空气湿度的变化,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法。模板拆除后,要在混凝土表面包裹一层塑料薄膜,保证混凝土早期的增长强度。当混凝土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差大于20℃时,要搭建防护棚等适宜的调温方法,进行合理养护。

3结语

面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必须加强科学分析和施工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最大程度的降低裂缝现象,从而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猛.解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门窗,2017(03):61.

[2]刘柏军.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工程技术研究,2017(02):148+163.

[3]耿涛.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河南建材,2013(01):127-130.

[4]陈崇江.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2):295.

论文作者:徐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徐勇论文_徐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