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质量问题分析及防护措施论文_杨晨

水工建筑质量问题分析及防护措施论文_杨晨

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523710

摘 要: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进步,水工建筑物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水工建筑物的建设施工中,常常只关心工程进度快慢,但是水工建筑中的质量问题却容易被忽视,给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和损失。本文针对具体的水工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安全施工和管理措施,对质量问题解决策略和安全施工起到促进作用。本文针对我国水工建筑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方案,主要涉及工作环节中的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以保证水工建筑工作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水工建筑;质量问题;防治;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领导人的带领下,我国的经济进入了高度发展的时期,在这期间我国各行各业得到了发展的新机遇,由于国家的政治特色,所以在发展迅速的各行各业中,以民生事业的发展最为迅速,而作为民生事业中的重点建设的水利工程事业更是总古以来都是国家领导人的主要建设的目标。我国现如今正在做适当改善,积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筑设计,但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混凝土的牢固程度不高,额外加固的费用和其使用寿命的降低,将直接造成其突然毁坏后的人员伤亡,不利于水工建筑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持久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水工建筑质量方面问题的研究。

一、水工建筑的特点及对其质量问题的分析

水工建筑作为我国建设工程的基础,可以方便水利的调动和应用、控制河流走向、防止水灾,是我国实现各项水利目标的基础。因此针对不同的应用需要,我国水工建设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具体包括专门性和通用性的建筑设计,在这些情况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由于一些现实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包括地质特点、气候条件等具体问题,使得工程在具体位置安排、施工手法等步骤上不得不做周全的考虑,工作量繁琐沉重,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次,每个环节都必须有强大科技力量支持,在建筑的稳定性、局部抗压性的数据检测资料方面准备充分,有效地调节水流的走向等问题;再次,防水建筑的稳定性直接决定周边人们的人身安全保障,稍有不慎,将会造成严重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水工建设在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例如:某水利工程中的设计内容主要用于保护水利设施及其相关配套设施,在设计上未充分结合现实因素。在平面设计上,包括主体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及其配套设施的具体位置和功能,针对主体建筑的泵、闸等没有做好整体规划和合理布局。而现实情况下基于旅游价值的体现,常常注重华丽的外表,而忽视了水工建筑抗震的重要性。在抗震的设计上,选择地点可能为了经济利益而忽略抗震效果最佳的位置。总的来说,涉及水工建筑的质量问题的因素很多,但本文主要通过抗震这一效果进行论述。具体涉及到混凝土、钢筋间合适的距离比例,混凝土温度、湿度的调制比例及有助于混凝土牢固凝结的防裂手段,都应事先做好充分的调查、计算和准备工作。

水工建筑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水工建筑相对于其它普通建筑工程有明显区别,即使囊括了一般建筑的要求和水准,却以自己独特的建筑方法而存在着,这主要源于其所处的现实环境和自身的功用而决定。因此,在质量问题上的深究便是水工建筑物的一大特点。水工建筑不仅需要雄壮的外观,更重要的是细节上的稳固与安全,然后才能有效的展现其专业功用性。水工建筑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不同状况的裂缝、蜂窝孔现象。蜂窝孔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主要是混凝土中的含沙量较低,在粗骨料的体积占用下,使得在钢筋距离间层、起保护作用的混合补充材料不够严实,造成在水工建筑施工的同时,强烈的震动易造成接缝浆液的渗出,形成蜂窝孔;裂缝问题的分析。裂缝是水工建筑物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对水工建筑物危害最大的问题,其产生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不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材料指标不够严谨、天气的差异下造成的不同温度和湿度的影响,都给水工建筑的稳定性带来极大地安全隐患。而针对不同的原因,将产生的裂缝进行分类:温度等原因造成的冻胀裂缝、长期运作的磨损等现象。冻涨裂缝主要指冬季寒冷的天气,无法保证混凝土内部的保温,使其产生膨胀,释放冻结状态之后,由于自身已经变形,附着在钢筋附近时已不能达到原来的标准,最终出现裂缝现象;在工程运作过程中,包含相当部分的振捣工作,强烈的振动容易造成粗骨料的下沉,使得混凝土的内部空气排尽,在一定的重力压迫下,面临钢筋等设施的局部阻力,会直接造成局部的裂缝现象;另外还包括工作人员的细心程度,在混凝土浇筑后,没有做好覆盖工作,使其表层长期受到风化侵蚀,水分提早流失,也会产生裂缝现象。

产生以上质量问题的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承包项目的法人没有明确的责任意识,自身素质不高、在管理水平上更是不尽人意、对法律规定的指标视若无睹、逃避责任;同时也有可能自身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对此工程的认识不够深刻、无法承担和掌握该工程的具体实施;再就是由于任务的繁重,使得各技术员工承担更多的职责,在对工程各个流程的细心监督上差强人意,因此造成管理工作的不规范、自我约束不够严谨的情况。其次,我国虽然在经济和建设领域上有了新的起色,但毕竟是刚刚起步,很多体系标准的建立并不十分完全,尤其是关于信誉方面的体系。因此许多人利用这一缺陷,开始进行非专业的个别施工。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现象极为普遍,完全没有责任心,对于安全隐患问题置之不理。无论在科技指导还是建筑质量上都很难过关,原因就是缺乏细心专业的监管人员。最后,由于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建筑设施的投入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在水利建筑这一领域的投入并不能做到及时补充,因此会因某些现实原因省略一些必要工作程序;同时,行政干预过多,影响工作程序的正常运行,盲目的要求缩短工期,遭受强制要求的施工方不得不快速进行工作,而造成质量问题。

二、应对水工建筑质量问题的措施和手段

首先,加强我国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严格规范市场运营秩序。主要手段是加强法制建设,深化人们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其守法的自觉性,认真履行《国家建筑法》等法律条文的规定;再就是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使其充分掌握工作技巧和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培养自身的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进而大幅度做好水工建设的推广工作,规范其工作程序,明确制定各项指标的要求,树立专门的咨询服务部门,做好工程评估和专业技术指导工作,对投标部门的工作做好监督,并提高优质的服务;最后结合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保证承包商在严厉的监督下能够按照指标和细节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对水工建筑的质量问题的解决。在设计上,进行全面考虑。

对于建筑物地基的抗水流震动设计,应综合考虑上部建筑物的运行条件和负荷能力,以及地基附近的地质和水利情况。针对水工建筑地基和岸坡中的断裂、破碎,要充分考虑其埋藏深度和物理学性质,论证其在强烈震动下不致失稳,能顶受大水流的冲击。工程设防位置比较重要的混凝土水工建筑物,应通过专门的实验结果分析混凝土的动态性能,大坝混凝土动态抗拉强度约是其抗压强度值的10%。在混凝土建筑物的抗震稳定度上,采用力法计算最强水流冲击的力度,充分考量地基岩体及混凝土地基之间的抗挤压强度。采用拟静力法时,把地基岩体及混凝土和地基间的抗压强度值均看作是其静态抗压强度值。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上,实际估计最强水流冲击的最用效果,结合公式进行截面承载体的抗震计算。如采用动力法计算,应取水流作用效应减缓系数0.35 左右;若采用拟静力法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利作用效应,仍按照水利作用效果减缓系数,大约0.25 进行计算,有效估计混凝土、钢筋之间的科学距离,保证在最大水流冲击后,仍能稳固的连接。另外,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做好建筑的质量保证。施工环节的严谨决定了水工建筑的质量,因此必须做好其中的管理工作,明确规划各岗位的职责,及对员工做好一定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保证单位质量的细致完成,无论在操作人员、施工机械、建筑材料上的工序都做好细致的规划统筹工作,杜绝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蜂窝孔和裂缝现象。加强单位成品的质量保证;建立一个完整的质量认证系统,施工开始前的材料检查、施工过程中的细致认证、到施工后的质量复查,一条线的工作流程对建筑的质量保证加以稳固;在施工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设计的图纸及规范进行,保证各个工序的精准无误与专业性。最后,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各个施工细节进行科学认证与指导,试图消除各个工序的不利因素,保证质量水平的有效上升。可采用电脑操作,事先输入工作流程指标,再对施工细节进行逐个扫描比对,高效率的筛选存在安全隐患的细节,加紧修补;另外试图开辟全自动机械操作手段,人工智能化的工作强度,即使任务量再过繁琐,也可在机械施工的同时进行自动的扫描认证,结合专业的技术指导,相信这样的高科技利用迟早能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减少了人才不足的压力,更好的提高建筑的质量,以促进我国水工建筑事业的稳固发展,促进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

三、总结

建筑竣工后能否正常使用,方便人们的生活,主要在于其施工过程中对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坚持以保证建筑的质量问题为基准,适当提高对建筑开放使用后的问题分析能力及应对策略水平,对水工建筑的改善及促进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工程,必须严肃、认真的对待,尤其是涉及水工建筑上质量问题的保证。水工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决定我国在防洪、灌溉、供电等方面工作的好坏,对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起着一定的基础作用,根据我国水工建设实际面临的质量难题,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是十分重大的任务。以确保水工工程的标准化、科学化,建立一个有效的工作质量监督体系,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保证我国水工建筑工作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国星.高性能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N].中国水利报,2009.

[2] 张培.乘风破浪正起航,科学管理谱华章[N].中国水利报,2009.

[3] 王鹏飞.交通运输部制定港口水工建筑物修补加固技术规范[N].中国交通报,2010.

论文作者:杨晨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  ;  ;  ;  ;  ;  ;  ;  

水工建筑质量问题分析及防护措施论文_杨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