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大鼠穴位电针刺激后血清中DYN变化的研究论文_杨德芬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广西 南宁 530023)

【摘要】目的:探讨分娩大鼠穴位电针刺激后血清中DYN变化方法:选用成年健康SD大鼠构建妊娠模型,将模型大鼠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药物阵痛组、电针合谷穴组、电针三阴交穴组、电针合谷穴+三阴交穴组,每组20只。18天后灌胃蓖麻催产后,按照实验方案给予各组大鼠相应的干预措施,待大鼠产程结束后采集大鼠腹主动脉血进行ELISA法检测血清中DYN含量。结果:电针合谷穴及电针三阴交穴组大鼠血清中DYN含量均在13pg/mL以上,两两比较发现电针组大鼠血清中DYN含量明显高于药物镇痛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合谷穴+三阴交穴大鼠血清中DYN含量在各实验组中含量最高,达到(18.97±1.5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清中DYN含量仅为(4.28±1.28)pg/mL,各药物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YN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清中DYN含量,在分娩过程中可以起到一定的镇痛作用。

【关键词】分娩,镇痛,电针刺激

【中图分类号】R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198-02

分娩疼痛一直是人类所关心的问题,尽管现在医学很发达,现有的分娩镇痛方法也很多,但仍存在很多争议,如硬毛外穿刺存在一定风险,对母体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药物镇痛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新生儿产生一过性的不良影响,其他几种镇痛方法效果不太理想,迄今为止尚无一种满意的方法。本研究欲采用中医“通则不痛,荣则不痛”的理论[1],对分娩大鼠应用穴位电针后血清DYN含量变化的研究,阐明针刺镇痛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现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成年健康SD大鼠,体重200-250克,3月龄、性成熟未交配的雌鼠150只,雄鼠50只,由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自然光照,室温18~22摄氏度,湿度35~45%,引用双蒸水,食用无菌鼠饲料。本研究通过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认证。

1.2 分娩大鼠建模及分组按照1:1比例合笼,观察到腹部膨隆则视为建模成功。将模型大鼠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药物阵痛组、电针合谷穴组、电针三阴交穴组、电针合谷穴+三阴交穴组,每组20只,其余大鼠留作备用。在大鼠孕期第18天时,灌胃服用蓖麻诱发大鼠产程的启动。

1.3 干预措施在大鼠产程启动后,按照以下方案进行干预:药物治疗组:按照9mg/Kg剂量给予大鼠腹腔注射杜冷丁;空白对照组:注射等剂量PBS;电针组根据华兴帮[2]等人的大鼠穴位图谱找到相应穴位(合谷穴、三阴交穴、合谷穴+三阴交),电针刺入干预。

1.4 标本采集及观察指标直到大鼠产下最后一个幼崽时,用1%水合氯醛对母鼠进行腹腔麻醉,待麻醉完全后剪开腹部皮肤和腹膜,暴露腹主动脉,应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含促凝剂)采集大鼠腹主动脉血,3500 rpm离心15分钟,取上清进行DYN检测(大鼠血清DYN ELISA检测试剂盒)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样本均数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多样本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电针合谷穴及电针三阴交穴组大鼠血清中DYN含量均在13pg/mL以上,两两比较发现电针组大鼠血清中DYN含量明显高于药物阵痛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合谷穴+三阴交穴大鼠血清中DYN含量在各实验组中含量最高,达到(18.97±1.5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清中DYN含量仅为(4.28±1.28)pg/mL,各药物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YN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大鼠血清中DYN含量分析

3.讨论

分娩疼痛是世界上疼痛阈值最高的疼痛种类之一,分娩时产妇对疼痛存在恐惧,心理情绪紧张,引起反射性宫缩乏力,扩张缓慢,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导致产程延长,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和酸碱平衡失调及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和致残率升高,但迄今尚无一种完全止痛、简单安全且对母婴健康无影响的无痛分娩方法[3-4],如何使产妇在无痛苦的状态下。生下健康的宝宝是人类一直探索和追求的课题。针灸下胎在我国由来已久,是历代催生助产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促进宫缩,扩张宫颈缩短产程,减少出血,减轻疼痛等作用,它的镇痛原理是通过提高一直疼痛阈值而达到全身镇痛的效果[5]。

针灸通过影响躯体交感神经改变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镇痛效果,针刺镇痛的机制包括针刺信号刺激脊髓,释放脑啡肽和DYN,从而阻止疼痛经脊髓丘脑束向上传导;激活中脑结构导水管周围的灰质和中缝核释放下行抑制信号,以及通过丘脑下部和垂体释放镇痛物质,如DYN等[5]。本研究中通过采用电针刺激的方法,分别对合谷穴和三阴交穴进行电针刺激,发现电针刺激后大鼠血清中DYN含量明显高于药物镇痛组,且在电针刺激组中,合谷穴和三阴交穴联合刺激效果最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电针刺激穴位可以对临床分娩时产生一定的镇痛作用,某些穴位的联合刺激效果更佳,日后本课题组将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找出效果最佳的穴位组合,使其能够在临床推广使用,减少产妇痛苦。

【参考文献】

[1]朱庆双,王凤英,孙晓燕.针刺镇痛在分娩中的作用及其机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6):679-682.

[2]华兴帮,李辞荣,周浩浪,等.大鼠穴位图谱的研制[J].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1991,3(1):1-5.

[3]谢菡,葛卫红.哌替啶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3):322-326.

[4]殷积芳,李天民,田平,等.导乐分娩对分娩镇痛影响的Meta分析解[J].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1):12-15.

[5]郭焕仪,王丹婵,庄小瑜,等.分娩疼痛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5,14(1):57-60.

论文作者:杨德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0

标签:;  ;  ;  ;  ;  ;  ;  ;  

分娩大鼠穴位电针刺激后血清中DYN变化的研究论文_杨德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